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viral hemorrhagic disease,简称RHD),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兔的烈性传染病之一.该病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在养殖生产中主要依靠接种脏器组织灭活疫苗进行预防,保护效果可靠.然而笔者在近几年的兔病临床诊断中,发现兔病毒性出血症病例在免疫兔群中仍时有发生,探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致病率可达90%,致死性可达100%,是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是危害养兔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仅发生于兔,  相似文献   

3.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是危害养兔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984年该病首先在我国江苏暴发,随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其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4.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amorrhagic disease,RHD)简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heamorrhagic disease,RHD)感染家兔并导致死亡的一种烈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发期,以60日龄左右青年兔发病死亡率最高,未断奶仔兔几乎不发病。  相似文献   

5.
兔病毒性出血症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它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1984年中国首次报道了该病。RHDV曾是兔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因给养兔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备受养兔业的关注。1989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正式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兔出血症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兔出血症(B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俗称兔瘟、兔出血热,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高致死性的疾病。以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变化为特征。1984年2月,该病首先在我国爆发,随后朝鲜、韩国、意大利、德国、印度、法国、前苏联、西班牙、日本、美国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相  相似文献   

7.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易感兔发病率、死亡率高达40%-90%。该病自1984年首次在我国江苏省发现以来,国内外均有相关的报道.该病的发生和蔓延给世界养兔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兔瘟(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出血热,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以呼吸系统出血及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和出血变化为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疾病[1].2007年9月份大通县某兔场123只家兔发生急性死亡,送检至我院进行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兔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瘟,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高致死性的疾病。以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变化为特征。1984年,该病首先在我国爆发,随后朝鲜、韩国、意大利、德国、印度、法国、前苏联、西班牙、日本、美国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相继有该病流行的报道。国内外学者从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对RHDV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易感兔发病率、死亡率高达40%-90%。该病自1984年首次在我国江苏省发现以来[1],国内外均有相关的报道,该病的发生和蔓延给世界养兔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将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衣壳蛋白VP60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pcDNA-VP60,并将其转染Vero细胞.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检测pcDNA-VP60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将pcDNA-VP60免疫实验兔,观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pcDNA-VP60不仅能在Vero细胞中表达VP60蛋白,而且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兔出血症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兔病毒属的成员之一,能够引起家兔的典型兔病毒性出血症。2010年,研究学者首次在法国发现一例非典型兔出血症疫情,该病原与经典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基因序列差异明显,被称为RHDV2。研究发现该病原能够与经典RHDV发生部分交叉免疫保护,该病原能够感染幼龄家兔而且是唯一一个能够跨物种感染的兔病毒属成员。该病的迅速传播,严重威胁了以兔为中心的生态平衡。目前,该病毒尚未在国内有报道,但是不排除潜在的隐性感染。因此,对该病原的分析研究对于控制该病原的传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业部动物疫病免疫与诊断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14)兔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以急性、高度传染性、大面积死亡为特征的烈性家兔传染病.目前,使用兔出血症疫苗后该病得到了很好防控,但由于免疫程序不适当或因主观因素不免疫疫苗等原因,该病呈零星散发态势,给发病兔场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4.
<正>兔瘟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上世纪80年代起在我国南方部分省份暴发流行,之后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爆发蔓延。90年代初,在欧亚各国出现该病的报道,该病成为兔常见高发病种,广泛蔓延,疫情突出,严重威胁养兔行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兔瘟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其中最急性型表现为无症状或短时兴奋(如:尖叫、痉挛)后突然死亡;急性  相似文献   

15.
《贵州畜牧兽医》1989,(1):44-46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aemorragicDisease,RHD),又称兔瘟,是1984年春首先发生在苏南的一种兔的急性传染病,以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其特征。在约两年的时间内,本病几乎传遍全国各养兔地区,使我国  相似文献   

16.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或称兔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及出血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兔瘟(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出血热,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以呼吸系统出血及实质器官水肿、瘀血和出血变化为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疾病[1]。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伤口传播。各种家兔均可感染发病,但以长毛兔最敏感。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与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2021年3月份河南省某养兔场肉兔疑似感染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RHDV),为了分离鉴定肉兔感染毒株,并对所分离毒株特性进行研究,试验对兔场送检的病死兔进行解剖、细菌与病毒分离、RT-PCR检测、纯净性检测、血凝性测定,并进一步进行半数致死量(LD50)、传统疫苗免疫兔攻毒保护试验和免疫原性测定。结果表明:病死兔剖检可见肝脏、心脏、肺脏等实质内脏器官广泛出血。病料未分离到细菌,RT-PCR检测鉴定感染病毒为RHDV;用分离株注射非免疫健康家兔后,兔48 h内死亡,症状表现和剖检病变与兔出血症相似;将所分离RHDV命名为HN株,其对人“O”型红细胞无血凝性,对兔的LD50为1×10-6.77/mL;灭活后免疫兔,能抵抗RHDV HN株攻击。说明养兔场肉兔感染了RHDV,且成功分离鉴定得到一株变异型RHDV,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9.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100%。近年来,由于该病毒血凝性、抗原性的变异,病毒感染宿主增多,不仅对该病的防控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更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国内外研究学者对该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基因组编码的产物和功能,病毒的宿主和受体以及病毒变异等相关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该病毒的防控和治疗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就RHDV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作一综述,希望能为深入了解该病毒,以及日后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对易感兔致病率可达90%,致死率可达100%。本文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病原学、流行特点、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