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育苗移栽是蔬菜种植使用较多的方式,蔬菜穴盘苗移栽种植普遍采用人工和半自动移栽机械,劳动强度大,严重影响蔬菜种植的收益,全自动移栽种植机械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本文归纳阐述了自动移栽机核心工作部件取苗机构的研究现状,并对我国蔬菜移栽种植较为典型的新疆进行介绍和分析。针对我国蔬菜穴盘苗移栽种植模式和技术多样、育苗穴盘尺寸不一、移栽效率低的现状,指出我国蔬菜穴盘苗移栽应与宜机化改造深度融合,注重控制育苗穴盘质量,向育苗标准化、自动取苗装置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种业导刊》2009,(11):42-42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毛树春说,作为一项棉花轻简栽培技术,基质育苗移栽法已在各地取得显著节本增产增收效果,并发展形成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现代农业技术,能够达到春棉移栽高产和麦茬移栽棉双高产目标,在应用中创出了一批棉花高产超高产典型,正在成为一项引领棉花高效种植的方向性技术。目前,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千斤籽棉各个试验区已普遍采用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3.
棉花育苗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我国棉花育苗移栽的历史及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我国新型育苗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我国棉花育苗轻简化方向及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为我国棉花生产走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优质脱毒枣苗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生物技术从优质枣苗的脱除菌原体(MLO)到启动组培技术、增殖培养技术、生根培养技术,组培苗无土栽培和温室营养钵栽培及室外炼苗大田绿叶移栽技术进行了系统试验。完成了脱毒枣苗工厂化育苗开发研究。结果生根率达到94%。大田绿叶移栽成活率达到98%,枣苗当年生长高度达到40-80cm,第二年生长高度可达到115-180cm,该项技术对于长期以来红枣生产中的遇到的繁殖慢、品质差、枣疯病日趋严重三大难题提  相似文献   

5.
兵团棉花育苗移栽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兵团主要植棉师开展了棉花育苗移栽及其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初步探索了棉花育苗栽培技术、移栽适宜时期、移栽后种植密度、种植模式、水肥管理等综合栽培技术.为总结经验,加快兵团棉花育苗技术的发展,我们对2007年兵团棉花育苗移栽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紫苏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种植范围广泛,北方以苏子榨油食用为主,营养价值高。旱地栽培主要有直播、育苗移栽、幼树果园套种3种方式。其中适合大田栽培的直播方式简单易行,育苗移栽可缩短生育期,幼树果园套种可增加收益。分别介绍了每种方式的栽培技术要点以及中后期的中耕定苗、追肥、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措施,为实现紫苏种植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唐景斌  姜方新 《种子科技》2012,30(12):29-30
油菜是我县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高峰年份一度达到30多万亩。长期以来,其种植和收获环节主要靠人工育苗(穴播)、打宕移栽、收割后晾晒、人工敲打、手搓、过筛清选等方法,移栽和收获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普及,油菜比较效益下降,面积逐年减少,近两年  相似文献   

8.
加工番茄穴盘基质育苗是目前世界上番茄种植的一项先进技术,近4年通过中粮新疆屯河的引进推广,在新疆南北已得到大面积种植,种植面积达到近0.67万hm2.该技术实行无土栽培,病害少,便于集约化工厂化育苗,移栽成活率高,能显著提高番茄的单产,特别是早期产量,是实现加工番茄均衡供应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不同移栽时期对山西早熟区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在山西早熟区无膜种植玉米的新模式及明确该地区玉米育苗移栽的适宜移栽时期,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以覆膜直播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时期露地移栽对玉米生育进程、株高、成熟期棒三叶叶面积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时期移栽玉米的生育进程均慢于对照。移栽具有降低株高与减小成熟期棒三叶叶面积的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5月1日移栽玉米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较覆膜直播(CK)仅减少了7%。在早熟地区采用育苗移栽方法无膜种植玉米时必须注意当地晚霜对玉米幼苗的伤害,可以认为在该地区适宜的移栽时期应当是在当地晚霜之后抓紧时间尽早移栽。  相似文献   

10.
新疆奎屯垦区棉花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新疆奎屯农七师各团场进行了棉花大棚育苗和大田移栽试验示范,全师共育棉苗800多万株.大田移栽面积53.3hm2。育苗移栽是农七师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的一项重大举措,起点高、面积大、产量高、启示大,在早熟棉种植区应用育苗移栽使中晚熟棉花生育期提前.充分发挥棉花无限生长习性.延长有效开花结铃期,从而为棉花高产、优质、早熟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一年来育苗移栽试验示范实践.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抛秧是一项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有序化栽插是抛秧稻稳定高产和进一步超高产的基础。本试验通过摆栽、点抛、撒抛3种抛栽方式以及新型秧盘培育稻株的光合物质积累特性的比较,旨在研明水稻有序化栽插超高产的光合物质积累特性,并探索水稻超高产新模式。有序摆栽和点抛群体起点质量高,发棵快,各生育时期群体叶面积、粒叶比、光合势、物质生产、积累、后期剑叶光合速率和物质转运均优于撒抛,后期通风透光性好,仍能保持较强的物质生产和抗倒伏能力,最终产量高。二连孔、三连孔栽插较单孔减少1/3~1/2,提高了栽插速度。三连孔稻苗前期活棵较快,二连孔稻株中、后期表现出较强的优势,能保持较强抗倒伏和群体物质生产能力,最终产量表现为二连孔稻株大于三连孔和单孔,三连孔和单孔稻株间差异不显著。有序摆抛栽稻群体起点质量高,活棵快,前期有着适宜的光合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后期保持较强的光合物质生产、积累和转运能力,是实现超级稻稳定超高产的基础,二连孔稻株整个生育时期均表现出较强的物质生产和生长优势,三连孔稻株也具有一定优势,二连孔、三连孔有序摆抛栽是一种水稻省工超高产栽培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农艺措施对一年生云当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云当归抗早抽薹栽培技术最佳栽培因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密度、基肥、地膜、移栽期等不同农艺措施对一年生云当归单株质量和总产量的影响;不同栽培密度、基肥、地膜和移栽期均对一年生云当归的单株重和产量有显著影响,云当归抗早抽薹栽培技术最佳栽培因子分别为:适宜栽培密度为12.75万株/hm2;适宜基肥用量为40.5 t/hm2左右;最佳移栽期为5月下旬;黑膜覆盖可促进当归的产量。为一年生云当归的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黑果枸杞温室育苗及滨海盐碱地造林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黑果枸杞在滨海盐碱地的成功引种,提高该地区盐碱地绿化面积及单位面积产值,以青海野生黑枸杞为试验材料,通过温室播种育苗获得幼苗,经驯化后在山东滨海地区盐碱地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造林成功。黑果枸杞种子经温水浸泡5 h 左右进行播种,第7 天开始出苗,此过程可持续15~20 天,总体播种成苗率在72%以上;幼苗生长4 个月后,经驯化可在滨海中重度盐碱地进行定植,1 个月后测定成活率为95%且生长状况良好。本试验对黑果枸杞温室育苗及盐碱地造林的研究摸索,为其在滨海盐碱地的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移栽机以半自动移栽机为主,取苗阶段需人工投苗,栽植由机械部件来完成,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为此,设计试制了由顶苗机构、横向送苗机构、纵向送苗机构等组成的油菜钵苗取送苗系统,并通过调速电动机驱动进行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顶苗频率对横向送苗精度影响不大,统计在顶苗频率为70株/min时,横向送苗单次平均进给误差为±1 mm,纵向送苗单次平均误差为±2 mm,取苗成功率达到95%以上,满足设计要求。该研究可为全自动油菜钵苗移栽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PE编织布膜下移栽对烤烟生长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烟稻轮作烟区烤烟膜下移栽技术,以烤烟云烟87为材料,比较了一种可透光、透气、透水的聚乙烯透明编织布与普通农膜进行膜下移栽对烟株生长和理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编织布下移栽烟株伸根期的根系和茎围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普通农膜膜上及膜下移栽烟株;现蕾和打顶后的株高、茎围和节距也大于普通农膜膜上及膜下移栽烟株;中部烟叶单叶重及单位叶面积质量大于普通农膜膜上及膜下移栽的烟株,但叶片厚度减小;烟叶总氮和钾含量增加,氮碱比降低。编织布下移栽可有效促进湖南烟稻轮作烟区膜下移栽烟苗早生快发,增加叶片单叶重和干物质积累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秧龄对双季机插晚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机插晚稻移栽秧龄过长的问题,选取温光特性及熟期各不相同的4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秧龄移栽对双季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感温性水稻穂、成熟期均明显推迟,而感光型水稻生育期受影响较小;感温性迟熟品种25 天、30 天移栽产量显著下降,而感温性中早熟及感光性迟熟品种至30 天移栽产量才发生显著下降。最佳移栽秧龄为感温性晚稻15 天左右,感光性晚稻20 天左右。感温性品种作双季晚稻种植时应选用中早熟品种,而感光性品种可选用高产的中迟熟品种。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不同覆膜方式与移栽苗龄对云南红河烟区烤烟成苗率、返苗期、农艺性状、主要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烟叶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以探索出适合该产区优质高产的烤烟种植技术。结果表明,从覆膜方式来看,膜下移栽要比膜上移栽效果好,成苗率较高,返苗期较短,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低,经济效益较高;从不同苗龄的烟株来看,除膜上中苗移栽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呈现苗龄越大,各指标表现越差的现象。因此,在膜下移栽适宜采用小苗(4叶1心),烟株长势最好,农艺性状指标在所有处理中表现最优;而在膜上移栽适宜采用中苗(6叶1心),其烟株田间生长发育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覆膜育苗移栽技术对鲜食玉米生长及鲜穗产量的影响,以覆膜直播为对照,分析比较了2种栽培方式对鲜食玉米出苗(成活)率、生育进程、株高、穗位高及穗部性状、鲜穗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膜育苗移栽的有效苗率较直播提高15.8%,且生育进程明显早于直播,鲜穗收获期提前;覆膜育苗移栽可使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对穗长及鲜穗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秃尖的影响极显著。对鲜穗产量影响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覆膜育苗移栽使生育进程提前,有效灌浆期延长,百粒重增加。随着相关配套技术的应用,鲜食玉米覆膜育苗移栽技术在晋北高寒地区的优势突显,很好的推广这一技术将是该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相似文献   

19.
甘蔗组培裸根苗小拱棚大田移栽技术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甘蔗组培裸根苗在不同季节的大田移栽成活率,通过搭建小拱棚对‘新台糖22号’甘蔗脱毒组培裸根苗进行栽培。比较不同增殖苗处理方式和小拱棚顶部不同透气孔的设置、不同假植天数及不同季节对甘蔗组培裸根苗大田移栽成活生长的影响。研究缩短甘蔗组培苗育苗周期的同时又能提高甘蔗组培苗的大田移栽成活率及生长速度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增殖苗处理方式之间的成活生长差异不显著;移栽当天在小拱棚顶部设置直径1~2 cm的透气孔,裸根苗移栽成活率可高达93.5%,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假植天数为20~40天,每年的2月至10月均适合运用小拱棚进行甘蔗组培裸根苗的大田移栽。从根本上达到了缩短育苗周期,减少中间生产环节,降低育苗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民勤沙地樟子松温室育苗快繁节水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民勤沙地樟子松温室快速繁育、节水育苗技术,以及沙地樟子松露天育苗与温室育苗的区别,对民勤沙地樟子松温室快繁节水育苗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温室育苗在出苗率和繁育周期上占有绝对优势,且受季节限制,1年内(春/夏/秋/冬)均可以播种,平均出苗率达到82.56%以上;(2)温室育苗对樟子松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较露天育苗更有利;(3)樟子松温室育苗土壤含水率明显较露天育苗高,高4.79%。127天的耗水量为119.51 mm,耗水强度为0.94 mm/d,耗水量在接近一半的时间段内仅占总耗水量的1/3;129天的露天阶段耗水量为208.59 mm,耗水强度为1.62 mm/d,在近一半的时段内耗水量约占全部耗水量的2/3。民勤沙地水资源极度匮乏,研究樟子松在温室育苗条件下的耗水规律,提高樟子松育苗管理水平,培育高质量,高适应性的苗木,对合理科学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