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经麦田调查鉴定,共发现麦蚜天敌48种,其中以七星瓢虫为主要种群。麦蚜与天敌相互依存、制约,在时间与数量上具有明显的跟随现象。利用相位示意图进一步明确了防治麦蚜、保护利用天敌的关键时期,并组建了捕食与被捕食模拟式,求得了二者田间平衡点。田间天敌对麦蚜的实际控制能力一般年份可保持50%—60%,高可达73.8%。提出一套较简便、实用的麦蚜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3.
4.
综合考虑化防指标和生产应用等实际问题,将麦蚜复合天敌当量系统与控蚜指标结合并简化,建立了测定麦蚜复合天敌效能及控蚜指标应用新方法。实例表明,该方法符合田间实际,量化明确,应用方便,能克服靠单种天敌,凭经验指标去估测天敌效能,指导化学用药所产生的弊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晋南麦蚜种群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晋南麦蚜种群消长动态研究AStudyonGrowthandDeclineDynamicsofWheatAphidPopulationinSouthShanxi¥//1研究方法1.1田间调查选择能代表晋南大部分地区的中等水肥的水旱地各一块,在每块田内随...  相似文献   

6.
7.
小麦不同生育期对麦蚜取食的反应及麦蚜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蚜是小麦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江苏地区小麦上的蚜虫主要是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它们自小麦出苗至收获均可刺吸麦株汁液。由于该虫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发生的数量不同,目前大田生产上人们注重的只是穗蚜的密度和防治。但是,蚜虫的取食危害是一个连续过程,且不同生育期小麦对麦蚜的危害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搞清楚这些关系,对于合理制定麦蚜的防治指标和指导大面积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麦蚜种群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麦蚜人工饲料的研究动态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蚜人工饲料的研究动态及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陈巨莲丁红建麦蚜属同翅目蚜科,在我国主要种类有4种: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和麦无网长管蚜。一、蚜虫人工饲养技术研究30年代初Hamilton最先尝试人工饲养蚜虫,Bradley(1956)则首次...  相似文献   

10.
运用聚集度指标测定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聚集程度,首次连续型Weibull分布用于格氏栲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取得较好的理论结果,极大丰富了格氏栲空间格局分布型的分布理论;  相似文献   

11.
温度和光照对麦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2.
宁夏灌区春小麦蚜虫种群动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春小麦3种蚜虫发生量的田间调查可知,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对3种蚜虫的消长规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25℃左右,相对湿度为55%~63%;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在25℃以下,相对湿度55%以下繁殖速率加快;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则在30℃左右,相对湿度60%以上繁殖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3种蚜虫在大麦上的种群参数差异.[方法]以大麦为寄主,在温度为(23±1)℃的人工气候室条件下比较玉米蚜、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3种蚜虫的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差异.[结果]3种蚜虫若虫历期(7.63 ~8.50 d)、成虫寿命(11.23~13.89 d)以及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若蚜存活率较高,变为成蚜后存活率明显下降,呈典型Ⅰ型.3种蚜虫有翅蚜比例大小为玉米蚜<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繁殖力顺序与有翅蚜比例相反.玉米蚜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最高,分别为51.40、0.31、1.36,麦长管蚜最低,分别为24.63、0.24、1.28.[结论]3种蚜虫在大麦上的适生性大小顺序为玉米蚜、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  相似文献   

14.
小麦生长中后期2种麦蚜垂直分布及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小麦生长中后期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垂直分布及生态位,结果表明,2种麦蚜在麦田混合发生,种群动态相似,主要分布于小麦穗部和中上部叶片,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值接近,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分别高达0.8513和0.8418,禾谷缢管蚜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大于麦长管蚜,麦长管蚜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大于禾谷缢管蚜。  相似文献   

15.
对化学农药的杀蚜效果进行了多目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用 4 0 %氧化乐果乳油 1 50 0倍液在盛发前期防治效果最好 ,其次为 4 0 %氧化乐果乳油 2 0 0 0倍液 ,2 .5%功夫乳油 3 0 0 0倍液最差 ,4 0 %久效磷乳油2 0 0 0倍液和 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3 0 0 0倍液居中  相似文献   

16.
小麦体内次生物质对麦蚜的抗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采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 7个小麦品种 (系 )对麦长管蚜的抗性 ,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各品种 (系 )旗叶和穗部总酚和吲哚生物碱含量 ,并通过酶标仪法测定了来自不同抗级小麦穗部麦长管蚜体内的羧酸酯酶活性的差异 ,以此研究小麦体内次生物质含量的差异及其抗麦长管蚜的关系和抗性生化机制。结果表明 ,旗叶和穗部总酚和吲哚生物碱含量不同 ,表现出对麦长管蚜种群影响的差异。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与麦长管蚜蚜量比值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关指数R =- 0 .9896。而旗叶吲哚生物碱、旗叶总酚和穗部总酚含量与麦长管蚜蚜量比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6 82 6、- 0 .4 2 0 8和 - 0 .5 6 2 3,相关性均不显著。取食不同抗蚜品种 (系 )穗部的蚜虫羧酸酯酶活性与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呈显著相关性 (R =0 .96 4 6 ) ,而与穗部总酚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R =0 .4 95 3)。与总酚含量相比 ,小麦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高低与小麦对麦长管蚜抗性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7.
生物有机肥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以豫麦49-19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盐胁迫下生物有机肥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在750~1 500 kg/hm2施用范围内小麦叶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均比施用无机肥明显降低,SOD和CAT活力、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则明显提高,以生物有机肥1 500 kg/hm2处理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18.
小麦茎基腐病田间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有效的小麦茎基腐病化学防治药剂和使用方法,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和富平县进行田间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苯醚·咯·噻虫嗪、3%苯醚甲环唑、50%甲基硫菌灵拌种处理及70%甲基硫菌灵、20%氰烯·己唑醇田间喷雾对小麦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无不良影响。在药效上,12%苯醚·咯·噻虫嗪、3%苯醚甲环唑和50%甲基硫菌灵3种药剂拌种均能有效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并降低田间白穗率,其中,12%苯醚·咯·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也能有效地降低田间白穗率。此外,在药剂拌种的基础上,结合越冬期和返青期田间喷施杀菌剂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更好,可大大降低田间白穗率,其中喷施20%氰烯·己唑醇的防效好于70%甲基硫菌灵。由此可见,在小麦茎基腐病的化学防治上,宜采取药剂拌种结合早期田间喷雾的防治方式,这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生产防控中减少用药次数而降低农药污染,同时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代锦  娄鹏  相建业 《西北农业学报》2010,19(11):165-168
在室内20℃条件下研究了大麦黄矮病抗性不同的3个小麦品种对介体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若蚜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蚜寿命和生殖力有显著的影响,以张春20号对介体蚜虫的影响最大,小偃22号次之,小偃6号抗性最弱。通过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在供试的3个小麦品种上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参数比较,小麦品种对介体蚜虫影响大小与小麦品种对大麦黄矮病抗性强弱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黑龙江省东南部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控大豆蚜的效果,2011年对大豆蚜的生物防控措施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控大豆蚜中,以马铃薯、甜菜与大豆间作防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