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陆水产》2001,26(3):25-26
初春的气温变化比较大,气温显著回升,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细菌、病毒和真菌)迅速复苏并繁殖;又由于越冬期间多拉网及鱼体冻伤,造成体表感染而致病。 3月份鱼类容易得烂鳃病、竖鳞病、痘疮病、水霉病、小瓜虫病等。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鱼害粘球菌。菌体细长,粗细基本一致,两端钝圆,一般稍弯。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居,不吃食。鳃上粘液很多,鳃丝腐烂带泥,病情严重的时候,鳃丝末端软骨外露,鳃盖内侧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  相似文献   

2.
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温度的上升,养殖鱼类的细菌性烂鳃病的发病率会逐渐提高,下面简单介绍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病症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浅谈养殖鱼类烂鳃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高密度集约化养鱼高产、高效,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由于苗种投放密度大,喂料多,水质难控制,也极易发生鱼病。在我县地塘养鱼中,养殖鱼烂鳃病较多,其中尤以鲤鱼的发病率最高,而且死亡率也最高,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经过连续观察,发现患病的不单纯是细菌性烂鳃,多数伴有指环虫、车轮虫和孢子虫等寄生虫的侵袭。因此,在烂鳃病的防治上就不能只使用传统的漂白粉、富氯等药物,还应适当搭配杀虫药物进行防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具体的经验和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竖鳞病又叫鳞立病、松鳞病、松球病,是鲤、鲫、草、鲢、鳙等鲤科养殖鱼类的一种常见病,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竖鳞病主要流行于冬末初春,一般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感染,病情严重时可引起患病鱼的死亡。竖鳞病是鲤鱼、鲫鱼的一种常见病,从较大的鱼种至亲鱼均可受害,若不及时治疗,可带来严重的损失。一、病原研究发现,引起竖鳞病的细菌有:点状极毛杆菌、水型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在水温低的季节,尤其是越冬之后的鱼,体质较差,抵抗力也弱,容易患病。鱼类受伤后,容易局部立鳞。  相似文献   

5.
6.
鱼用新药灭菌灵是近年来研制成功的防治鱼类“三病”的有效药物。经过对该药的病理及毒理学试验,证明该药用量小,效果好、无毒。  相似文献   

7.
白头白嘴病、烂鳃病都是食用鱼类和观赏鱼类的常见病、多发病。每年流行季节长,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病措施,往往引起幼鱼和成鱼大批死亡,不但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影响观赏鱼类品种的选育,而且还严重影响金鱼出口创汇任务的完成。现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室的硒究成果,以及笔者在各地推广应用所取得的经验,简要介绍,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伟 《河北渔业》2012,(8):48-49
1病原体 1.1 分类地位 柱状屈桡杆菌属纤维粘菌科,菌体细长,柔韧,可屈桡,大小为0.5 μm×8μm,一般在病灶及固体培养基上的菌体较短,在液体中培养的菌体较长,没有鞭毛,但在湿润固体上可作滑行,或一端固着,另一端缓慢摇动,有团聚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7,(3)
<正>烂鳃病,水产养殖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按理养殖户对烂鳃病并不陌生,而且都能一眼就认出患病鱼是否患有烂鳃病。但是,通过笔者的走访发现,许多养殖户虽然能辨别鱼鳃是否溃烂,但用药后却常常治不住;或者以前治疗烂鳃非常有用的药,下一次用却没有明显的疗效,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养殖户只认得出烂鳃,却不能清楚的认识引起鱼烂鳃的主要发病诱因,因而造成下药不对症,浪费了治疗的宝贵时间,使病鱼继发其他新的病症。因此,本文将主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正> 1997年7~9月份,我县鱼种场及大王庄养鱼开发区的鱼类普遍感染了鱼类细菌性烂鳃病。其典型症状是:鳃丝肿胀发白,沾有污泥,严重的已“开天窗”。感染种群以草鱼、鲤鱼为主,草鱼同时并发肠炎病。发病期间,单池平均每天死鱼40~60尾,最多达到320  相似文献   

11.
12.
吴爱萍 《科学养鱼》1996,(11):19-19
鳗鱼烂鳃病的防治鳗鱼养殖过程中,烂鳃病较为常见。引起烂鳃的病原很多,通常可发现有几种病原共同危害,本人将自己养殖实践中所遇到鳗鱼烂鳃的防治介绍如下。诊断:从清晨到傍晚,可看到鳗鱼停留在食台附近或贴伏于池壁,侧游,鳃一面大一面小,俗称“单鳃”。有时鳗鱼...  相似文献   

13.
虹鳟是公认的名贵鱼类之一,属肉食性鱼类,其摄食凶猛,常群跃水面争掠食物,场面较为壮观,加上其体色异常美丽,因此许多水族馆把它列为观赏鱼类,但在养殖过程中,烂鳃病时有发生。现将本单位养殖虹鳟鱼烂鳃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症状及病原分析病鱼常离群独自漂游在水面,行动缓慢,食欲减退或不吃食,体色发黑,严重时身体失衡,腹部翻转向上,最终死亡。肉眼检查,发现病鱼鳃丝腐烂或鳃小田缺损。镜检绍丝发现有时出现寄生虫,但在高倍显微镜下发现有地细菌,因此笔者认为造成该鱼烂田病的原因有二:一是因寄生虫侵袭鱼的鳃部,…  相似文献   

14.
笔者结合近几年在鱼类鳃病防治方面的一些见解与经验,对各种鳃病的防治做一介绍。一、细菌性烂鳃一般我们说的烂鳃病就足指细菌性烂鳃病,又称“乌头瘟”。本病是草鱼最重要的常见病害之一,且常与肠炎、赤皮病并发,使病情复杂化,成为通常所说的“草鱼三病”。其主要症状有三个:开天窗、头发黑、鳃上有淤泥。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  相似文献   

15.
孙风琴 《内陆水产》2003,28(7):28-28
细菌性烂鳃病是危害养鱼业的严重病害,其全国流行,时间4~10月,尤以夏秋流行较多。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鱼养殖密度越高,水质越差,抵抗力越小,则越易暴发流行。本病常与传染性赤皮病、肠炎病、出血病并发。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及鲢鱼、鳙鱼等,尤以草鱼鱼种最宜发病。当提高警惕,严加防范。发病症状鱼行动迟缓,离群独游、体色发黑、头部尤重。检查鱼鳃可见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常腐烂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取患部鳃丝镜检,可见鳃丝软骨外露,末端膨大、弯曲,鳃小…  相似文献   

16.
田海军  汪成竹 《科学养鱼》2012,(7):65-66,93
进入3月份,河南省信阳市气温开始回暖,池塘水温常保持14℃以上,最高时达21℃以上,3月中旬冷暖空气交替频繁,阴、晴、下雪、升温、降温,夜间气温仍然很低,天气变化不定,因此鱼病的发生和流行较往年提前。笔者诊治1例烂鳃病、出血病和水霉病3种病并发鱼病,虽通过采取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愈效果,但在笔者诊治之前鲫鱼患病死亡率达到30%,给养殖户造成较大损失。为此,笔者结合此类并发病诊断和防治情况,小结并介绍如下,供同行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净月潭水库位于长春市东南部,属于松花江水系。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4.3平方公里,现水面面积为4.14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为2852万立方米,现水库库容为244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为5.79米。该水库三面环山,植被丰富,享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林之美称。净月潭自然环境优越,是吉林省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孙克年 《内陆水产》2005,30(4):11-11
鳃病是鱼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是:病菌、霉菌、原虫、吸虫、化学物质污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等造成的。要防治鱼的鳃病,必须根据病因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8年6~7月,我所实验鱼池的胭脂鱼成鱼发生细菌性烂鳃病,笔者采取高浓度短时浸泡,内服抗菌药,连续体外消毒的方式处理后,及时控制了病情,防止该病的进一步蔓延,最终痊愈。现就此病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进入2月份以来,福建顺昌县气温和南方的其它地方一样,较往年偏高,池塘水温常保持17℃以上,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