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鸭丝虫病,学名鸟蛇线虫病,李明忠等同志曾在《中国兽医杂志》等刊物上多次报道了四川宜宾、乐山地区幼鸭发生该病的情况。我省对此病未见于报道。1983年夏秋间,我县路桥、金清、新桥三个区的四个毗邻公社九群3678只幼鸭,首次地先后发生此病。现  相似文献   

2.
鸭鸟蛇线虫病,李明忠等同志曾在《中国兽医杂志》等刊物上多次报道了四川宜宾、乐山地区幼鸭发生该病的情况。我省对此病未见报导。今年夏秋间,黄岩县路桥、金清、新桥三个区的四个毗邻公社九群3678只幼鸭先后发生了丝虫病。现将有关情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据记载,鸭大肠杆菌病多侵害2—10周龄幼鸭,主要引起败血症、肠炎、气囊炎等病型。1987年春季开始,我省部分种鸭场,先后暴发一种以侵害生殖器官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  相似文献   

4.
我省某养殖公司的肉鸭饲养场 ,于2002年9月发生了一起11日龄幼鸭以发病急、死亡率高为特征的疾病。经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解剖病变观察及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幼鸭传染性浆膜炎。1发病情况调查该养殖公司的肉鸭饲养场 ,于2002年9月5日从省外某种鸭场购进1000只9日龄商品北京填鸭 ,饲养在30平方米的铁丝网上 ,7日上午发现个别幼鸭精神沉郁 ,腿软弱 ,不愿走动 ,采食量减少 ,下午死亡5只 ;8日上午精神不振的幼鸭增加到10 % ,死亡20只 ,下午死亡50只 ;在这种情况下 ,该场于8日下午前来我处就诊 ,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即巴氏杆菌感染。经采用0…  相似文献   

5.
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鸭霍乱或鸭出败,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一般情况下,本病多发生于大鸭或成年鸭,少发生于幼鸭。1984年春季,广东省佛山地区某大型鸭场的幼鸭不断发生死亡,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幼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现将调查的部分情况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鸭丝虫病是严重危害幼鸭健康的寄生虫病,主要侵害一月龄的幼鸭,该病在广东很多地区广泛流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用中药“了哥王”进行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病因主要是幼鸭在水中吞食了寄生有鸭丝虫幼虫的蚤后,感染性幼虫从蚤体中逸出,移行到鸭的下颌处或腿部皮下组织中,形成包囊。 (二)症状幼鸭出现瘤样的包囊,包内有缠绕难分的丝虫,状如白色粗丝;患鸭呼吸、吞咽困难,叫声嘶哑;寄生于腿部皮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常引起大批幼鸭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发病现状调查1.易感群。根据笔者对4家发病鸭场调查结果显示,该病发病表现低龄化,普遍发病于育雏脱温后7~50日龄幼鸭。7日龄以内雏鸭或有母源抗体保护的成鸭抵抗力较强,所以发病率较低。也就是说,该病重点危害对象是7~50日龄幼鸭。2.发病率及死亡率。7~50日龄幼鸭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在  相似文献   

9.
鸭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所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鸭,出雏后10天的幼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一个月的幼鸭,本病致死率高的可达80%,低的10%~20%,是养鸭业危害极大的病害之一。1999年3月初,榜山镇一养鸭场的雏鸭发生鸭副伤寒,造成近百羽...  相似文献   

10.
鸭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又名鸭大肠杆菌病、新鸭病、鸭瘟症候群等。国外工作者对该病的特征与病原学研究指出:(1)大肠杆菌可引起幼鸭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等病变;(2)多侵害2—6周龄的幼鸭;(3)主要的血清型有O_(78)、O_(112)等;(4)本病的肉眼病变与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  相似文献   

1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雏、幼鸭。本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为特征,是严重危害雏、幼鸭的传染病。近年来,临海市的养殖场屡屡爆发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对蛋鸭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鸭丝虫病学名鸟蛇线虫病。农民称为“包包病”或“鸭长猴儿包”,危害幼鸭健康极为严重。其病原为四川鸟蛇线虫Avioserpens Szechuanensis sp.nov.(Li Lai et Sha 1964)。雌虫寄生在幼鸭  相似文献   

13.
一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是主要侵害2-5周龄幼鸭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群体发病率达90%以上,易复发且难以扑灭,在发病鸭场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幼鸭感染发病,以扭头、抽搐、脑膜出血、充血、浆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尤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索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气囊炎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雏鸭是指从出壳到2周龄的幼鸭。此阶段,幼鸭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但肠胃细小,采食量少,消化腺体不发达,所产生的消化酶不完全,要喂易于消化、营养全面、蛋白和能量都较高的日粮,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因此,必须注重雏鸭的营养水平,加强饲养管理,以培育优质的肉雏鸭。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由驼形目龙线科线虫引起的鸭寄生虫病,鸭乌龙线虫病多发生于30~50日龄幼鸭,发病率较高,严重时将导致幼鸭大量死亡。基于此,本文对鸭乌龙线虫病的临床诊断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疾病的治疗方法和防控措施,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1鸭乌龙线虫病的临床诊断1.1临床症状鸭乌龙线虫病多发于初秋至中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的急性或慢性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幼鸭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也是危害鸭和其他家禽的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幼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养鸭地区。此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很高的死亡率。多年来,此病给养鸭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阻碍了养鸭业的发展。1998年8月邗江某个体养鸭专业户发生了一起幼鸭爆发鸭疫巴氏杆菌病病例,现将诊疗情...  相似文献   

18.
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幼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养鸭地区。此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很高的死亡率。多年来,此病给养鸭业带了很大的危害,阻碍了养鸭业的发展。1998年8月邗江某个体养鸭专业户发生了一起幼鸭爆发鸭疫巴氏杆菌病病例,现将诊疗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原称鸭疫巴氏杆菌病,现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该病是一种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侵害幼鸭的传染病,是急性和慢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最早在美国纽约长岛被发现,后来许多国家陆续发现并报道。我国由郭玉璞等于1982年首先在北京鸭中发现,在北京郊区流行,继而有很多省市地区发生该病。由于该病引起大批量幼鸭死亡,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因此被列为鸭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分为急性、慢性传染病,在学术上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一般集中在幼鸭群体中。本文从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病学入手,阐述了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总结了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