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应加强鸡群巡视,观察鸡群状况,以便随时发现饲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鸡只个体的单独管理,提高成活率。在肉鸡的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加强鸡群巡视,观察鸡群状况,以便随时发现饲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改善鸡舍小环境;通过及时了解鸡群生长发育情况,对疾病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损失;通过对鸡只个体的单独管理,减少个体死亡,提高成活率。一、观察鸡群的原则和方法 1.入舍前静听鸡群动静。动用自己所有的感官,甚至在进入鸡舍前,就应该轻声来到鸡舍门外,静静地停留一会儿,仔细听听鸡群发出的  相似文献   

2.
正应加强鸡群巡视,观察鸡群状况,以便随时发现饲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鸡只个体的单独管理,提高成活率。在肉鸡的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加强鸡群巡视,观察鸡群状况,以便随时发现饲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改善鸡舍小环境;通过及时了解鸡群生长发育情况,对疾病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损失;通过对鸡只个体的单独管理,减少个体死亡,提高成活率。一、观察鸡群的原则和方法 1.入舍前静听鸡群动静。动用自己所有的感官,甚至在进入鸡舍前,就应该轻声来到鸡舍门外,静静地停留一会儿,仔细听听鸡群发出的  相似文献   

3.
高飞 《山东家禽》2014,(1):24-27
在肉鸡的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加强鸡群巡视.观察鸡群状况,以便随时发现饲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改善鸡舍小环境;通过及时了解鸡群生长发育情况,便于对疾病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损失:通过对鸡只个体单独的管理,减少个体死亡.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鸡的饲养过程中发生疾病是不可避免的,那么,鸡群发生疾病后养殖户应怎样做?下面将养殖户求诊鸡病时几点注意事项如下。1严格观察鸡群状态平时要仔细观察鸡群,了解鸡群在正常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正>鸡群健康是鸡群高产、稳产的基础。日常管理中加强鸡群巡视,观察鸡群状况,可以随时发现饲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改善鸡舍小环境;通过及时了解鸡群生长发育情况,便于对疾病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损失;通过对鸡只个体单独的管理,减少个体死亡,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在种鸡饲养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迅速发现鸡只或鸡群有些情况不正常,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快速做出准确的诊断,尽早采取应对措施并进行治疗,对早期疾病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疾病早发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鸭子在饲养过程中有“噪鸭”的要求。实际上,在肉仔鸡饲养管理中也应该定时进行“噪鸡”。“噪鸡”的方法是:沿鸡舍的一边走过,将趴伏的鸡只,尤其是墙角处的鸡轻轻轰起,强迫鸡起来活动,直到把所有的鸡只都轰起一遍为止,可每3~4小时“噪鸡”1次。“噪鸡”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观察鸡群:“噪鸡”时有利于对鸡群的全面观察,如鸡的精神状态、运动状况、粪便形态等,掌握到鸡群的整体健康状况,并可发现异常鸡只,及时捕捉到鸡群发展动态信息,尤其是鸡病发展动态信息。增强鸡的体质:每天定时“噪鸡”,强迫鸡只运动,会促进鸡体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从…  相似文献   

8.
异食癖属于一种复杂的多种疾病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鸡群互相啄羽、啄肛.主要原因为机体营养代谢机能紊乱、饲养管理不当和味觉异常变化.任何品种、任何日龄的鸡均能够发生.笔者经过对发生过异食癖的鸡场进行调查总结,发现异食癖在初产、高产蛋鸡发生率较高,尤其是采取笼养和密集饲养发生率更高.鸡群中只要发生该病,就会迅速扩散至全群,损害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9.
啄癖是由于饲养管理、营养或疾病等因素引起机体代谢机能紊乱所造成鸡群之间相互啄食组织器官或羽毛的一种疾病,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食羽癖、食蛋癖和异食癖等。在养鸡生产中,鸡啄癖已成为养鸡生产中常见的病态行为,特别是规模养鸡场高密度饲养的鸡最易发生,危害极其严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鸡群整个饲养过程中,特别是在生产这一重要阶段,影响整体产蛋性能的因素众多,有饲养因素、管理因素,还有疾病因素,考虑这些因素以外,如果能及时辨别高产鸡和低产鸡,并将它们分开饲养,通过给予合适的料量、光照等可有效提升整体产蛋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蛋鸡饲养过程中,养殖户往往发现蛋鸡产蛋蛋壳颜色变白,认为自己的鸡群一定有什么疾病发生,其实并非如此.鸡蛋壳颜色变白不一定是鸡群有病,引起的颜色变化,下面谈一下引起鸡蛋壳颜色变白的因素,供广大养鸡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鸡养殖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饲养的密度会让许多病原细菌的感染概率增加,特别是鸡有很多类型的疾病,对于防治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就要求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必须时刻注重鸡病的预防和控制。1鸡群疾病对养殖的危害随着鸡群的广泛养殖,各种鸡群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人们对鸡的疾病认识也逐渐深刻了起来。特  相似文献   

13.
一般情况下,鸡群产蛋量下降后是很难回升的。俞接近产蛋后期,下降的时间越长,越难回升,回升幅度也不大,如发现鸡群产蛋量异常下降,要尽快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避免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如无特殊情况,在产蛋高峰期的鸡不能乱投药和进行免疫接种,不要突然更换饲料,否则鸡的产蛋率会受到很大影响。总之,当发现鸡群的产蛋量突然下降时,应尽快从环境、饲养管理及疾病诸方面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将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现就影响鸡产蛋率不高的原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肠道疾病,其致病菌是魏氏梭菌,该种致病菌属于一种条件致病菌,在健康鸡群中广泛存在。当鸡群饲养环境较差,营养水平较低,鸡群抵抗能力下降之后,常常会引发该种疾病发生。鸡坏死性肠炎如果发生就会在鸡群中迅速传播,导致大范围鸡群感染该种疾病。最近几年,随着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禽类养殖产业不断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也呈现升高趋势,常常因为防治不及时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鸡坏死性肠炎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肉鸡饲养管理过程中,由于肉鸡出栏快,饲养周期短,其饲养环境大多拥挤潮湿,且免疫、换料、转群等应激因素频繁,从而极易发生多种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使鸡体抵抗力降低,且易与其他疾病混发,由于发病原因复杂所以肉鸡的这些呼吸道病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尤其是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较大,造成鸡群抵抗力下降而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化肉种鸡的饲养管理中,有效提高种蛋合格率是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之一。在肉种鸡的饲养过程中,要采取综合性措施来提高种蛋合格率,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一做好综合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疾病发生在产蛋期,如果鸡群发生诸如鸡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减蛋综合症  相似文献   

17.
农户家庭饲养蛋鸡,鸡群发病现象在所难免。如果农户能提早发现鸡群发病征兆,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则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避免鸡病的发生,减少损失,降低治疗费用,提高蛋鸡的生产能力,从而提高饲养的经济效益。其具体的是:1一听即夜晚静听鸡群动静。健康鸡群关灯后半小时即进入休息状态,安静无声。如果听到发出“咕咕”声或“呼噜呼噜”声音、咳嗽喘息声、尖叫声时,则预示鸡群有传染性疾病发生,要及时诊治。2四察2.1早起观察鸡群动态健康鸡群开灯后见到饲养员,发出“咯咯”的唱料声,表现出急待吃食的样子。如开灯后大部分鸡出现上述情况,笼内仍有…  相似文献   

18.
陈自峰 《广东饲料》2006,15(4):24-26
啄癖是养鸡生产中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主要由饲养环境、日粮营养、饲养管理和疾病等因素引起,生产中一旦出现,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蔓延。1常见啄癖种类1.1啄肛癖鸡群发生啄肛癖一般开始是一只鸡追啄某一只鸡的肛门,致使该鸡受伤出血后,其他鸡闻到或偿到血腥后,就会群起而追啄,以致  相似文献   

19.
鸡啄癖是指雏鸡养到2~3W以后,因饲养管理不当,造成鸡啄羽、啄趾、啄蛋和啄肛等。在蛋鸡生长过程中经常发生,轻者引起炎症、溃疡,重者将导致死亡。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往往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鸡群中有个别鸡一旦发生啄癖,其他鸡便互相模仿,易引起群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啄癖具有成瘾性,治愈特别困难,应以预防为主,_在饲养过程中应切实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以杜绝啄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农业新技术》2005,(1):38-38
不宜在鸡产蛋率上升期接种疫苗 这是因为蛋鸡开产后由于巨大的生理反应,机体变得十分脆弱,很容易感染疾病.如果此时接种疫苗,就会在鸡群本来就很脆弱的机体上又增加了一种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使鸡群的产蛋率降低甚至停产,降低蛋鸡饲养的经济效益.所以,对蛋鸡群进行的所有免疫接种都应该在开产前进行.鸡群开产后只能进行必要的饲养管理.如果鸡群一旦发生疾病,也不要采用抓鸡的方式给药,最好采用饲料或饮水给药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既可以避免疫病的发生,减少应激,不影响鸡的产蛋率,又可以使疾病得到及时的治疗,从而提高蛋鸡饲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