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树州兽医站根据农业部动物疫情监测任务,于2002-2003年的4~6月份进行了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的疫情监测工作,通过两年连续对全州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州6县的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防制工作仍保持消灭和净化成果。  相似文献   

2.
日前.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达到消灭马传贫标准和山东、云南两省达到消灭马鼻疽标准的通知。通知表示,根据《关于印发马传染性贫血等疫病防治规划及考核标准和验收方法的通知》(农牧发[2001]45号)文件的规定.2005年7月.农业部考核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考核.确认达到农业部颁布的消灭马传贫标准。根据《马鼻疽防治效果、考核标准及验收方法》[(1992)农(牧)函字26号1,2000年7月、12月,农业部考核组分别对山东、云南两省进行考核.确认达到农业部颁布的消灭马鼻疽标准.  相似文献   

3.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equine infectious anemia,EIA)是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马传贫病毒(缩写EIAV)引起的马、骡、驴的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摸清大滩地区马属动物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笔者于2010-2012年,采用马传贫琼脂扩散试验法和马鼻疽菌素点眼法分别对该地区马传染性贫血和马鼻疽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265份马属动物血清的马传染性贫血检测结果呈阴性,312匹马的马鼻疽检测结果也为阴性。  相似文献   

5.
正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慢性传染病,属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生很难消灭,曾给世界养马业造成重大损失,至今仍是全世界重点检疫的对象,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加以控制消灭。目前,在我国已呈消灭状态。  相似文献   

6.
马传染性贫血(以下简称马传贫)是一种以持续感染,反复发作以及贫血为特征的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传染病,病原体为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马传贫病毒。国际兽医局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该病于1968年传入安徽省,经过几十年的防治,于1995年达到稳定控制区的标准。按照农业部《2001年~2005年全国马传染性贫血防治规划》和《2001年~2005年安徽省马传染性贫血防治规划》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了各原疫区市县的监测,以达到农业部马传贫消灭目标的验收。现将马传贫在安徽省的发展过程和历年的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魏巍 《中国畜牧业》2019,(11):31-32
马传染性贫血(equine infectious anemia)简称马传贫(EIA),是由反录病毒科慢病毒属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骡、驴传染病。其特征主要为间歇性发烧、消瘦、进行性衰弱、贫血、出血和浮肿,在无烧期间则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现几乎遍及全世界,对养马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是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主要是以发热(稽留热或间歇热)为主的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特征.在发作期(有热期)症状明显;在间歇期(无热期)则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马传贫病毒是RNA性病毒,但在增殖的初期(12h以内),尚有一段时间依赖于DNA.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20℃时,可保持病毒力6个月到2年,日光照射经1~4h死亡.2%-4%氢氧化钠溶液和福尔马林溶液,均可在5min内杀死,煮沸立即死亡.在动物中只有马属动物对马传贫具有易感性.  相似文献   

9.
1概述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由反录病毒科慢病毒雌科巾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引起的马、骡、驴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马属动物的疫病,以马的易感性最强,骡、驴次之。该病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我市多次发生和流行,严重地影响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几十年来,我市按照农业部及省局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严格检疫、监测、预防注射、扑杀病畜和阳性畜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到80年代中期,马传贫疫情得到控制,并于1995年通过农业部考核验收,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11.
马鼻疽(Glanders)是由假单胞菌科假单胞菌属的鼻疽假单胞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以马属动物最易感,其他动物也可感染,主要通过与病畜接触经消化道传染。本病无季节性,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新发地区多呈急性、暴发性流行。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法定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疫病。  相似文献   

12.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定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该病1843年在法国发现,随后流行至世界各地。1931年日本侵华时把此病带进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后来由前苏联进口马匹时又将该病传入我国,造成该病疫情严重。1965年,解放军兽医大学首次分离到马传贫病毒,随后成功研制了马传贫补体结合反应和琼脂扩散反应两种特异诊断方法。1975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有成功研制了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该疫苗的推广应用,结合采取“养、检、隔、封、消、处”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是我国的疫情得到控制。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要求,我国将于2020年达到消灭标准。  相似文献   

13.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马免疫控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传染性贫血病(equine infectious anaemia,EIA)是由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aemia virus,EIAV)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传染病。已有许多直接的证据表明,尽管EIAV在马体内经常而迅速地发生变异,宿主的免疫系统最终有能力控制病毒的繁殖。慢性EIA的临床过程,实质上是机体带病毒产生保护性免疫的过程。EIAV进入体内后因大量复制产生病毒血症,临床表现发热等症状。同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使病毒的复制逐渐受到抑制,直至病毒血症消失,病马暂时恢复正常,病毒在体内迅速变异形成一个异质性群体,在免疫压力选择之下可产生一个优势的抗原变异株,它能逃避机体的免疫控制重新大量复制,再次导致病毒血症和临床发病。  相似文献   

14.
为制备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以原核表达并纯化的EIAV p26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8周龄的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抗EIAV衣壳蛋白p26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应用重组p26蛋白为抗原建立ELISA筛选方法,获得两株能够稳定分泌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E11和F8.经试验证明,这些抗p26MAb均能够与感染驴胎皮肤细胞的EIAV和经SDS-PAGE分离的EIAV总蛋白中的p26蛋白结合.这两株p26蛋白MAb的获得将为EIAV的检测及鉴别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制备抗马传染性贫病毒(EIAV)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用纯化的重组EIAV基质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抗EIAV基质蛋白p15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应用重组p15和EIAV总蛋白为抗原建立的ELISA以及EIAV感染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了有限稀释法筛选,获得了7株稳定分泌抗p15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F12、1E2、1E3、4B10、4H7、5E5、4G5.这些抗p15 MAb均能与感染驴胎皮肤细胞的EIAV和经SDS-PAGE分离的EIAV总蛋白中的相应蛋白结合.抗体效价叠加实验表明,这7株MAb中含有至少3种识别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抗体.这些p15 MAb的获得有助于对EIAV和慢病毒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危害羔羊,表现急性接触性传染.  相似文献   

17.
简称马传贫(EIA),由反录病毒科(Retroviri—dae)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中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引起,马、骡、驴常染有此类传染病。其特征主要为间歇性发烧、消瘦、进行性衰弱、贫血、出血和浮肿,在无烧期间则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本病仅能感染马属动物(马、骡、驴)。在自然条件下,以马的易感性最高,骡、驴次之。  相似文献   

18.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是基因组中高度变异区之一,EIAV LTR的变异对于指导病毒的复制和病毒致病性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为了阐明我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毒力致弱的分子机制,由马传贫强毒至弱毒致弱过程中不同代次毒株LTR序列的分析,以驴胎皮肤弱毒株疫苗全长感染性克隆pLGFD3-8为父本,选取LTR R区的TAR起始碱基,poly(A)附加位点,采用反向遗传操作对其位点进行PCR体外定点突变,将弱毒序列构建的逆向点突变型全基因克隆转染到驴胎皮肤细胞(FDD)并在FDD上传代,通过逆转录酶活性(RT)检测、RT-PCR方法及real-time RT PCR检测并验证其感染性。检测结果为构建的逆向点突变型感染性克隆在FDD上被拯救,其衍生病毒感染的FDD上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细胞培养上清可检测到RT酶活性和RT-PCR阳性;电镜下可见大量典型的EIAV颗粒pLGFD-M点突变型嵌合克隆衍生病毒与其父本克隆衍生病毒pLGFD3-8复制水平相似。此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LTR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复制水平和毒力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反转录病毒科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引起的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的临床特征是稽留热或间歇热,发热期间表现明显的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变化,无热期上述变化减轻或消失.我县于1979年通过琼扩试验首次确诊该病的存在.依照农林(牧)字(1974)38号文件的要求,历时12年,通过采取“普查、检疫(验)、扑杀阳性马、消毒、灭源”等综合性防制措施,使一度危害我县马匹健康发展的马传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净化。  相似文献   

20.
慢病毒跟其他逆转录病毒一样,可以将前病毒基因组持久地整合到感染细胞的染色体上,并且在感染的细胞和子代细胞中表达病毒基因,可以作为将目的外源基因引入细胞的载体.慢病毒不但能够感染分裂状态的细胞,而且还具有感染非分裂细胞的能力,因而,慢病毒载体备受关注.以HIV-1为基础的慢病毒基因转移载体是目前研究最为透彻的慢病毒载体.尽管已经在增加HIV载体的生物安全性和减少产生具备复制能力的病毒方面作了很多改进,但若应用于人类临床试验,仍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开发非灵长类慢病毒基因转移载体系统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