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选用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对不同年龄、性别、用途的75632头生猪进行免疫接种试验,开展免疫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死亡情况观察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试验猪群免疫应激反应率为0.012%,应激反应死亡率为0,免疫20 d后抗体合格率达到84.84%,50 d后达到95.83%,其应激反应率和应激反应死亡率均比使用灭活类疫苗有明显降低,抗体合格率则明显提高。2009年大田推广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免疫生猪426.6625万头,结果免疫猪的应激反应率为0.016%,免疫应激反应死亡率为0.009%,免疫20 d后抗体合格率达到77.15%,50 d后达到84.15%,其应激反应率和应激反应死亡率也都比使用灭活类疫苗有明显降低,免疫抗体合格率则有较大提高。通过小区试验和大田推广证明,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宣威市从2015年开始推广生猪"321"免疫技术,通过疫苗试验、技术要点培训、制订实施方案、增加经费投入和督促检查等综合措施,全市的生猪"321"免疫技术顺利开展。通过实施前后的免疫密度、免疫抗体、发病率、死亡率、反应死亡数等指标对比,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分析,生猪"321"免疫技术推广成效明显,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猪口蹄疫(FMD)、猪瘟(CSF)、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PRRS)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2014—2016年广西省百色市在原有"333法"免疫程序(即FMD、CSF、HP-PRRS疫苗先后间隔14 d免疫)的基础上,采用"332法"(即先用FMD和CSF疫苗同时在颈部两侧注射,间隔14 d后再用HP-PRRS疫苗注射)和"321法"(即将CSF和HP-PRRS疫苗混合为1针在颈部一侧注射,FMD疫苗单独在颈部另一侧注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应用ELISA方法检测FMD、CSF和HP-PRRS抗体,应用RT-PCR方法检测FMD、CSF和HP-PRRS病原,并统计分析生猪免疫密度、发病率、死亡率、抗体阳性率、病原阳性率、免疫副反应率等指标。结果显示:与"333法"免疫程序相比,"332法"和"321法"的HP-PRRS免疫密度和抗体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HP-PRRS病原阳性率、生猪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下降(P0.05);与"332法"免疫程序相比,"321法"的HP-PRRS免疫密度显著提高,病原阳性率以及生猪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3种免疫程序的FMD、CSF免疫效果无显著差异,但HP-PRRS免疫效果差异显著;HP-PRRS免疫效果中,"332法"和"321法"均优于"333法",而"321法"又优于"332法"。因此,"321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生猪"321"免疫技术,是把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采取"三苗同步、两点注射、一次完成"的免疫方式对生猪进行防疫。此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效解决了生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互相干扰不能同步注射的传统理论,是生猪防疫上的一大创新和突破,具有可操作性强、免疫安全系数高、反应死亡低、免疫抗体水平高、省时又省力,推广风险小等优点,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农村散养猪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HP-PRRS))疫苗的最佳免疫程序,在2个镇开展田间免疫试验,A镇采用"332法"免疫程序,即先用FMD和CSF疫苗同时在颈部分两侧注射,间隔14 d后再用HP-PRRS疫苗注射;B镇采用"321法"免疫程序,即将CSF和HP-PRRS疫苗混合后作一针在颈部一侧注射,FMD疫苗作一针在颈部另一侧注射。应用ELISA方法检测FMDV、CSFV和HP-PRRSV抗体,应用RT-PCR方法检测FMDV、CSFV和HP-PRRSV病原;统计、分析生猪免疫密度、免疫副反应率、生猪死淘率、散养猪抗体阳性率、屠宰猪抗体阳性率、死淘猪病原阳性率、屠宰猪病原阳性率等指标。结果显示,应用"321法"的B镇与应用"332法"的A镇相比,其HP-PRRS免疫密度、散养猪CSFV和HP-PRRSV抗体阳性率、屠宰猪HP-PRRSV抗体阳性率均显著增加(P<0.05),散养猪死淘率、HP-PRRSV阳性率均显著下降(P<0.05),而其他主要考核指标则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应用"321法"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优于"332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口蹄疫病毒对种公牛健康造成威胁,影响正常生产,提高种公牛有效利用率,我站对国内已检测和局部发生过的三种口蹄疫疫病,用三价灭活疫苗免疫注射,并检测种公牛免疫抗体效价的消长,测定该疫苗对种公牛的保护周期;对全群,60头种公牛颈部深层肌肉注射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分别在免疫后21d、60d、120d、172d随机选取15头种公牛采血分离血清,检测免疫抗体水平,疫苗注射后检测分析22头种公牛精液理化指标变化;结果注射疫苗后21d后抗体水平开始升高,达到有效保护水平,60d达到高峰,120d高峰持续,到150d后逐渐下降,172d免疫抗体仍处在保护区间内,注射该疫苗对种公牛未造成过敏反应,对精液理化指标和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注射疫苗后检测对精液理化指标和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免疫保护期的延长,为下一次免疫注射争取了安全期,经过临界期检测免疫抗体水平,能减少免疫注射次数,降低种公牛免疫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6,(4):104-106
为了解广西田东县猪群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2014年1—12月采集经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28 d后的猪群血清进行抗体效价检测,对比不同规模不同猪群免疫效果,对比2种免疫模式的免疫合格率和抗体消长规律,确定生猪二免后抗体维持时间和三免日龄。结果:母猪、肉猪、仔猪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3.2%、75.8%和47.4%;规模场猪、散养猪免疫合率分别为81.9%和71.4%;2种免疫模式一免后30 d免疫合格率分别为59.1%、60.9%,二免后10、30、60、90 d均能达到免疫保护水平,且在二免后30 d最高,且可维持约60 d。结果提示:应加强散养户生猪的口蹄疫免疫;二次免疫合格率高于一次免疫合格率;生猪饲养周期过长,应在二免60 d后再次强化免疫,才能达到全程保护。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4,(7):108-110
为了解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的免疫效果,对试验仔猪在2835日龄进行了第1次免疫注射,在5835日龄进行了第1次免疫注射,在5865日龄进行了第2次免疫注射,并在二免后10、30、60和90 d采血,通过ELISA检测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二免后10 d的平均免疫抗体效价达到6.26 log2,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1.25%;二免后30 d的平均免疫抗体效价达到6.8 log2,免疫抗体合格率为100%;二免后60 d的平均免疫抗体效价达到6.6 log2,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9.17%;二免后90 d的平均免疫抗体效价达到6.27 log2,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2.72%,说明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能快速诱导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并且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在对仔猪进行疫苗的2次免疫注射时,观察并记录了仔猪的应激反应,结果显示仔猪并没有出现较大的应激反应,说明疫苗的免疫副作用小。在全区进行全覆盖推广应用时,随机共采样1 456份血清样品进行了免疫抗体监测,其中规模养殖场监测了56户,采样数1 378头,平均免疫抗体效价6.42 log2,免疫合格率为95.23%;散养户监测了43户,采样数78头,平均免疫抗体效价6.31 log2,免疫合格率为93.1%。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的免疫效果较好,值得在全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从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重大动物防控指挥部获悉,该管理区2014年春季动物免疫注射工作从3月1日开始,4月30日结束,用60 d时间集中统一开展动物春防工作。此次春防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要求,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强制免疫病种应免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畜禽圈舍消毒面达到100%,免疫档案建档率达100%,产地检疫到位率达到100%,定点屠宰场生猪屠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猪业》2008,3(12):16-19
三季度末四川省生猪存栏量同比增长2.92%,前三季度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5.58%。截至今年5月9日,全省春防顺利完成既定目标,口蹄疫O型、离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免疫密度分别达到99.82%、98.21%和99.99%。通过免疫交叉检查血清抽样监测,猪瘟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4.01%。今年6月6目提前启动了夏防工作,全省夏防调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242.25万头、猪瘟疫苗304.77万只、猪Ⅱ型链球菌病疫苗518.79万头、猪乙脑疫苗314.06万头。确保生猪养殖清洁无疫,促进生猪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青松  张正凤 《兽医导刊》2016,(20):205-206
为了了解淮安区生猪蓝耳病的免疫效果,本试验在两个养殖场进行了生猪蓝耳病免疫试验,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生猪免疫抗体,结果显示,正确的免疫程序,可使猪蓝耳病疫苗免疫合格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生猪"321"免疫技术,是指将国家要求强制免疫的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两种疫苗同时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稀释液(或猪瘟稀释液)同等剂量混合为一针后在猪耳后颈部一侧肌肉注射,另一侧肌肉注射猪口蹄疫疫苗,即三苗同步、两点注射、一次完成。该技术是云南省在动物免疫理论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主要针对农村散养户饲养的生猪实施"321"免疫注射技术。云南省腾冲县自2013年春防开展"321"免疫注射技术的应用,现根据使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云南省全面推广生猪"321"免疫新技术以来,全面实行"三苗两针,分点注射,一次完成",增强了免疫效果,减少了基层动物防疫员的工作量,对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口蹄疫等三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疫苗免疫反应和死亡还是经常发生,给免疫工作带来困难,给畜牧业造成经济损失,笔者结合20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疫苗免疫反应及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简要介绍降低生猪"321"免疫接种疫苗反应及死亡的措施,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生猪采用"三苗两点、一次注射"免疫中猪瘟疫苗的剂量变化对免疫效果的影响,进行猪瘟疫苗加量免疫对比试验。结果: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猪瘟3种疫苗均采用标准剂量与猪瘟疫苗加1倍量使用时,对3种疫苗免疫抗体合格率没有影响;猪瘟疫苗增加2~3倍后,可显著降低猪瘟或猪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结论:3种疫苗采用标准剂量"三苗两点、一次注射"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使用猪O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与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免疫28~35日龄商品猪,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和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检测免疫前和首次免疫后14 d、28 d、35 d、42 d、56 d及二次免疫后7 d、14 d、28 d抗体水平。同时,对接种疫苗的实验猪进行免疫应激观察。结果显示:注射两种疫苗试验猪未出现不良免疫副反应;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两种疫苗免疫抗体合格率差异不显著;运用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进行检测,注射合成肽疫苗试验猪二免7 d后抗体水平快速上升,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73%~94.12%。O型口蹄疫灭活免疫抗体不适宜用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弄清小反刍兽疫-山羊痘二联活疫苗(Clone9株+AV41株)田间临床免疫效果,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期间,随机采集免疫小反刍兽疫-羊痘二联疫苗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清样品进行免疫抗体检测,同时对小反刍兽疫-羊痘二联疫苗的安全性和田间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除个别羊只体温略有升高、采食量略有下降外,其他羊只均未出现免疫应激反应及反应死亡病例报告。在免疫后7 d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阳性率逐渐上升,14 d到达最高值100%,直到360 d仍维持在80%以上,免疫效果较为理想;而在免疫后7 d羊痘免疫抗体阳性率仍为0,14 d达到最高值37.14%,随后持续下降,直到免疫后360 d抗体阳性率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免疫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规模化种猪场猪瘟免疫情况调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以高热、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至今仍在中国广泛流行。接种疫苗是防控该病发生的最根本的方法,为了查清山西省规模化种猪场猪瘟疫苗免疫情况,课题组采用ELISA试剂盒,对8个地市42个规模化种猪场465头哺乳猪、456头保育猪、436头育肥猪、419头母猪进行了猪瘟免疫抗体检测。查明了哺乳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0.11%,保育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40.57%,育肥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50.22%,母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69.69%,证明被检猪群免疫抗体不理想,尤其是保育猪抗体水平较低。同时对12个规模化种猪场,4类不同免疫方法免疫猪瘟疫苗的133头哺乳猪、110头保育猪、105头育肥猪、135头母猪进行了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表明:乳猪在吃奶前超免猪瘟高效细胞苗6头份,21日龄时二免猪瘟高效细胞苗4头份,60日龄三免猪瘟高效细胞苗2头份,母猪产后21 d跟胎免疫效果最好,使保育猪免疫抗体阳性率达到89.29%,有些猪场使用该方法免疫后,使保育猪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降低,生长发育逐渐走向正常;而采用仔猪在断奶后28日龄至35日龄时首免猪瘟普通细胞苗4头份,60日龄二免猪瘟普通细胞苗2头份,母猪产后28 d跟胎免疫的方法效果最差,不宜推广应用。通过对山西一些规模化种猪场猪瘟免疫情况的调研,基本查清了规模化种猪场猪瘟免疫效果和最佳免疫方法,可为养猪场防控猪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随机筛选出60头O型口蹄疫和猪瘟为阴性的45日龄蕨麻仔猪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20头猪,使用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和猪瘟两种疫苗同步两点注射,并采用仔猪45日龄首免,首免后第155d进行第二次补免的免疫程序,在免疫后21、50、80、110、145和180d进行免疫抗体跟踪监测,探索蕨麻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和猪瘟免疫后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A、B、C组的群体保护率都较高,未见免疫副反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对生猪的免疫效果,做好生猪口蹄疫的防控工作,本试验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不同日龄生猪,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根据母源抗体的衰减和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首免日龄、加强免疫日龄和疫苗保护期。结果表明,高抗体水平母猪生产的仔猪母源抗体能维持约45d~50d;50d首免后21d群体产生免疫能力,免疫后30d仔猪平均抗体水平最高,免疫后40d达不到免疫保护力水平,需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后30d生猪平均抗体水平达到最高,60d、90d、120d、150d逐渐递减,120d后生猪平均抗体水平快速下降,需再次免疫。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初步确定了生猪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0.
不同猪口蹄疫O型疫苗免疫效果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申锋  钱明珠  张海棠 《养猪》2012,(5):117-118
为研究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与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选择40~45日龄保育猪160头,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注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后25 d采集血清、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合成肽疫苗组抗体合格率为90%,出现应激反应的比例为0;灭活疫苗组抗体合格率为75%,出现应激反应的比例为3.75%。结论:注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比灭活疫苗的效果好、出现应激反应的仔猪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