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肤色遗传研究表明,乌骨鸡的乌度性状主要由纤维黑色素基因(FM)和真皮黑色素抑制基因(ID)共同作用决定。FM基因内的两个基因片段(Dup1和Dup2)的异常复制可能是引起乌骨鸡黑色素过度沉淀的关键因素。试验利用白羽肉鸡与丝羽乌鸡杂交经三代闭锁选育后的群体,7周龄时选取体重相近肤色差异较明显的黑色皮肤公鸡(BS)200只和灰色皮肤公鸡(GS)200只,于7、10、15周龄测定皮肤不同位点的L、a和b值,结合系谱信息估计色度指标的育种值,并挑选肤色差异最极端的个体各50只,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Dup1和Dup2基因片段的拷贝数,分析拷贝数与肤色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L、a和b值育种值分别介于0.31~0.35,0.32~0.38和0.16~0.21之间;肤色差异随周龄增加逐渐减小,该性状的选择宜早不宜晚;肩部和肛门周围裸露皮肤的L值在两组间差异显著,可作为选育的主选指标并综合考虑a和b值;两组个体之间的Dup1和Dup2基因拷贝数没有明显差异,无法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
TSHR是一个调控鸟类季节性繁殖、影响产蛋性能的基因。研究旨在分析TSHR表达量及错义突变Gly558Arg与略阳乌鸡产蛋性能的关系。试验选取同一批孵化、相同环境饲养的116只略阳乌鸡、40只罗曼和15只尼克鸡,检测Gly558Arg分布情况。略阳乌鸡产蛋数(60±19)显著(P0.05)低于罗曼(124±12)和尼克(119±7),且表现出更大的群体变异性。Gly558Arg在罗曼和尼克鸡中均被固定为优势基因型AA,但在略阳乌鸡中仍处于分离状态;劣势基因型AG以低频(4/116)存在。TSHR在高产略阳乌鸡下丘脑表达量显著(P0.05)低于低产略阳乌鸡。本研究发现功能突变Gly558Arg在略阳乌鸡中尚未固定,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该采用分子手段淘汰劣势基因型。除Gly558Arg外,TSHR表达差异可能也参与略阳乌鸡产蛋性能调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运用比色仪测定了125只成年健康沐川乌骨黑鸡不同部位的肤色性状,并分析了不同部位肤色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鸡冠亮度系数L值最小(42.99),相对其他身体部位鸡冠颜色最黑;背部肤色亮度系数L值与翅下肤色L值、鸡冠色L值、胫色L值呈极显著相关(P0.01),背部肤色a值与翅下肤色L值、鸡冠色L值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鸡冠色a值与胫色L值显著相关(P0.05);背部肤色b值、翅下肤色b值与鸡冠色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在沐川乌骨黑鸡选种过程中,鸡冠色和胫色同样是肤色性状选育的重要指标,其中背部肤色b值和翅下肤色b值越小越好。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旨在分析黑羽和白羽沐川乌骨黑鸡肤色性状及屠宰性能差异。选用100只黑羽和30只白羽沐川乌骨黑鸡成年母鸡,运用比色仪对比分析了不同羽色对沐川乌骨黑鸡背部肤色、翅下肤色、鸡冠色、胫色的影响,选取白羽和黑羽各10只鸡测定并分析屠宰性能和黑色素(皮肤和胸肌)沉积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黑羽鸡背部肤色和翅下肤色的L值均极显著低于白羽鸡(P0.01);黑羽鸡胫色的L值、a值和b值与白羽鸡无显著差异(P0.05);黑羽和白羽乌骨鸡的活体重和屠宰性能(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无显著差异(P0.05);黑羽鸡皮肤和胸肌中黑色素沉积量显著高于白羽鸡(P0.05)。以上结果表明,黑羽沐川乌骨鸡肤色显著较白羽鸡"乌",黑羽乌骨鸡机体黑色素沉积能力较白羽鸡强。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略阳乌鸡生长发育特点,检验选育成效,在P_1~P_3代大群略阳乌鸡中分别随机选择36、95、200只,在1~10周龄,每周龄称量体重,作为小群样本。并选用Gompertz模型、Johnsonschumacher模型及三项式拟合生长曲线进行生长曲线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3个世代的生长曲线模型中,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最好(P_1代R~2=0.9997,P_2代R~2=0.9986,P_3代R~2=0.9958),最契合略阳乌鸡实际生长曲线。Gompertz模型分析表明,第三代略阳乌鸡拐点周龄较前两代有所提前(P_1代7.09周,P_2代8.08周,P_3代7.03周),拐点体重有所提高(P_1代650.41g,P_2代752.28g,P_3代755.63g)。试验表明,略阳乌鸡生长指标明显提升,继代选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沐川乌骨黑鸡体重与肤色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选用125只成年沐川乌骨黑鸡母鸡,运用比色仪测定了背部肤色、翅下肤色、鸡冠色、胫色,并测定个体体重。结果表明:乌骨鸡背部肤色b*值与体重相关性显著(P0.05),相关系数0.198;背部肤色、翅下肤色、鸡冠色、胫色的亮度系数L*值与体重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鸡冠色的L*值与a*、b*值相关性极显著(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19,0.468;鸡胫色L*值与b*值相关性显著(P0.05),相关系数为0.281。可见在沐川乌骨黑鸡选育过程中可以将背部肤色b*值作为一项选育指标,增加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鸡GNAS基因突变情况及其对乌骨鸡肤色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东乡绿壳蛋鸡样本,采用PCRRFLP和DNA测序方法,筛查肤色相关的GNAS突变位点;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DN3、MC1R、GNAS、ADCY3基因的表达量;本试验还对3个鸡种进行了突变检测。结果显示,在家鸡20号染色体的11 167 660碱基位置存在T/C突变,该T2270C突变点是GNAS基因启动子的关键位点。PCR产物经DraI酶切电泳后,CC纯合基因型出现一条342bp的条带;TC杂合基因型出现171和342bp两条带;TT隐性纯合基因型出现一条171bp的条带。3种基因型的肤色L值差异极显著(P0.01),CC基因型的L值最小,表现为肤色最深;TT基因型的L值最大,表现为肤色浅白。EDN3基因的表达量以CC基因型最高,TT基因型最低,3种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MC1R、GNAS和ADCY3基因的表达量以CC基因型最高,但基因型间的表达差异均不显著(P0.05);GNAS与上游MC1R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相关性,而与下游ADCY3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相关(P0.01)。江山乌骨鸡、伊莎蛋鸡、东乡×伊莎测交组合鸡的突变分型结果符合理论值(P0.05)。本研究表明,鸡GNAS基因启动子T2270C突变与肤色性状强相关,突变检测可辅助用于乌骨鸡的肤色分型育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雪峰乌骨鸡胸肌乌色度与黑色素含量的相关关系,本研究选取60只120日龄雪峰乌骨鸡,测定其胸肌亮度值(L)、乌度值(W)、黑色素含量,并分析W值与黑色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雪峰乌骨鸡胸肌乌色度与黑色素含量的关联。结果表明:W值与黑色素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841,回归模型为y=0.311 8x-0.401,R2=0.631; L值与黑色素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 761。研究结果显示,雪峰乌骨鸡胸肌W值可作为乌骨鸡黑色素含量的参考指标,用于雪峰乌骨鸡乌色性状的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7~12周龄略阳乌鸡母鸡免疫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42日龄略阳乌鸡母鸡18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各试验组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12.39%、16.60%和20.15%的日粮,于8、10和12周龄末采集血清及肝脏样品测定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日粮蛋白水平对8、10和12周龄略阳乌鸡母鸡血清中各项免疫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16.60%和20.15%蛋白水平组较12.39%蛋白水平组显著提高了8周龄略阳乌鸡母鸡血清T-AOC含量(P0.05)及10周龄略阳乌鸡母鸡血清SOD含量(P0.05)。随着日粮蛋白水平的升高,12周龄略阳乌鸡母鸡血清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8、10周龄略阳乌鸡母鸡肝脏中CAT含量均随日粮蛋白水平提高而显著增加,但在12周龄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日粮蛋白水平升高,略阳乌鸡机体抗氧化功能具有显著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略阳乌鸡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本研究对30只略阳乌鸡样品的mtDNA D-loop全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结合GenBank中公布的其他鸡的D-loop区序列,分析略阳乌鸡线粒体多态性及其起源。结果表明,略阳乌鸡mtDNA D-loop区全序列中,A、C、G、T平均含量分别为26.6%、26.6%、13.4%和33.4%,26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均为转换位点,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0705,单倍型变异度(Hd)为1.000,中性检验Tajima's D值为-0.47272。通过群体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发现,略阳乌鸡样品在系统进化树上聚为4大分支。研究结果表明,略阳乌鸡群体内个体序列变异程度较大,遗传多样性丰富,揭示略阳乌鸡在遗传组成上具有4个母系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