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等教育改革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迫切需要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顶层设计薄弱、岗位学科支撑不足、辅导员内生职业动力欠强劲、职业特色不明显等成为制约农林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瓶颈问题。因此,围绕国家战略,做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顶层设计;农林高校要立足办学优势,多措并举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辅导员个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觉提升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不仅要考虑辅导员的情况,还要满足学生的发展诉求。首先,按照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进程,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分类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江苏4所具有代表性高校的大学生和辅导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收集数据,通过46项学生评价和64项辅导员自评来研究辅导员职业能力。依托调查结果,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指标权重,以获得辅导员各类职业能力得分。考虑到辅导员直接服务学生的职业定位,进一步研究职业能力水平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以识别受到学生重视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职业品牌是基于辅导员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形成的职业形象,它是辅导员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职业特色和职业优势.职业品牌培育具有多层面的意义,表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等方面.塑造辅导员职业品牌,提升辅导员职业品牌效应,需要选择和实施特定的培育模式,主要包括内生型、拉动型和混合型三种基本模式.辅导员职业品牌培育的运作机制包括领导机制、组织机制、评价机制和优化机制等.各层面机制相互影响、彼此关联,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进辅导员职业品牌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托各项政策,在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升困境和路径进行了分析,本文运用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以福建省四所医学院校的辅导员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职业能力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不足,并提出能够促进其职业能力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健全的制度、完善的管理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与保障.当前,高校辅导员的招聘、培训、考核激励、职业发展等管理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这给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与壮大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对现行辅导员管理制度进行深入探讨与科学分析,揭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以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为背景,以胜任力为研究视角,进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研究,明确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核心是提升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提出建立科学的职业准入制度、构建辅导员培训体系、明确辅导员职责领域、建立科学的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建立辅导员激励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心理资本和职业幸福感是当前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话题,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增强对学生成长成才及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226名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并具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可以通过动机激发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必由之路,将实践智慧理论引入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培养体系是全新的探讨,高校辅导员实践智慧在培育的过程中体现出实践性、个体性、道德性、默会性等特征。为此需要在辅导员队伍中通过坚定的教育信念、多学科协同、联动融合、反思与实践、建构学习共同体、实践研究等现实路径构建辅导员实践智慧,增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凸显其育人的精准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八零后"辅导员师德建设,在客观分析高校"八零后"辅导员群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八零后"辅导员在政治理论素养、岗位责任意识、综合业务能力和表率示范作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高等学校应从强化理论学习、完善考评制度、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八零后"辅导员的职业归宿感、职业认同感、职业责任感和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分析当前医学院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现况:辅导员自身职业素质增强不够等,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等。提出解决对策:辅导员应加强实践,提升职业能力;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营造良好氛围,完善辅导员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是开发能力标准的基本政策条件。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职业能力标准的构建,应借鉴国内外职业能力标准研究成果,基于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岗位要求,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运用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按照模块化、层次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制定。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发展,对于我国的辅导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高校辅导员队伍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一发展的过程是前进与曲折的统一。对于辅导员自身来说必须以职业化的水平来要求自身,但是在现今社会中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职业标准对其职业进行规范。而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的举办对其素质能力的养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正是基于这一基础,本文将探讨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对于高校的辅导员工作有何现实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校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使社会、高校和学生对研究生辅导员有多元化的角色期望和素质要求,研究生辅导员应该扮演思想政治教育者、教学科研承担者、学习成长指导者、心理健康辅导者、学生权益保护者、行为规范管理者以及为人处世的榜样等七种角色,需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等五种素质,同时需要高校为研究生辅导员进行正确角色定位和素质培养提供一定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及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与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不仅能够引导大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同时也能促进辅导员的成长,从而保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及效果。只是,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在职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本文针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了促进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化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肩负高校教育和管理的双重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部分辅导员工作中存在自身能力与动机障碍、职业目标建设的偏差、职业工作内容的游离等问题,从而产生职业生涯高原反应,一定程度地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建设与发展。高校应着重培育辅导员思想政治素养、职业能力素养、学习与科学研究素养,通过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主体意识、强化职业生涯必备的核心素养、确立职业生涯成功的科学标准以及适应无边界职业生涯发展趋势等途径,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高原反应进行缓和并破解,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中的辅导员作为高校政工干部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已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践表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的成败。因此,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对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育“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我校目前的辅导员队伍现状来看、年轻的辅导员有11名、已占辅导员总数(12人)  相似文献   

17.
从生涯和生涯发展的视角入手,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中的职业满足感、面对的职业压力以及发展需求等个人感知维度上的职业压力和专业成长维度上的职业压力等二维职业压力;从外力挤压、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方面概括了高校辅导员面对职业压力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健全保障机制与制度、依靠朋辈支持等化解辅导员生涯发展中的职业压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又一次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敲响了警钟,"没有地位""没有前途"的职业现状即将成为过去式。高校辅导员应顺势而为,更应借势腾飞,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专业化发展的基本依据,坚持思想过硬、业务熟练、能力突出,不断夯实专业素养,用专业的手法尽显职业的风采。  相似文献   

19.
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高校专业社团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高校专业社团建设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责任是我国高校教师职业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从教师还是学生的角度来看,着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责任意识,建设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高校辅导员切实履职具有重要意义。以人的责任心为视角,深入剖析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责任缺失"现象和面临的诸多挑战,进一步分析破解"责任危机"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提出以培养责任意识着力点,打造高素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形象、人格魅力,加强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提升辅导员学习、创新的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