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几种除草剂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草剂对作物的安全性应包括两个方面:除草剂对当季作物的安全性及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近年来,某些除草剂因使用不当,对后茬作物造成药害,给生产造成损失。现就几种除草剂对后茬作物的影响加以介绍。快杀稗(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据美国报道,快杀稗施...  相似文献   

2.
在冬前小麦3~4叶期,每亩用40%燕麦枯水剂110毫升与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克,或与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110克混用,36%禾草灵乳油70毫升与扑草净50克混用,对野燕麦和阔叶杂草防效显著,分别达95.3%和80.4%以上,小麦增产10.2~21.4%。在春季小麦分蘖末期,每亩用燕麦枯220毫升与72%2,4-D丁酯乳油40毫升混用,对野燕麦和阔叶杂草防效均达到80%以上,小麦增产23.1%,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草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在温室隔离条件下,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喷施靶标除草剂草甘膦、苯磺隆以及大豆田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精喹禾灵、乳氟禾草灵和土壤处理除草剂乙草胺,研究了抗除草剂大豆356043对上述除草剂的耐受性差异。结果表明,大豆356043对靶标除草剂草甘膦和苯磺隆有较高的耐受性,安全使用剂量分别为922.5~2460.0、10.1~29.6 g a.i./hm2。而受体大豆Jack和常规品种科丰6号在草甘膦922.5 g a.i./hm2处理时全部死亡,在苯磺隆10.1 g a.i./hm2处理下出现明显药害症状。大豆356043对大豆田常用除草剂精喹禾灵、乳氟禾草灵和乙草胺也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其对常规除草剂的耐受性与Jack和科丰6号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解草啶 ( fenclori,fencorime)是嘧啶类除草剂安全剂 ,用来保护湿播水稻不受丙草胺的侵害 ,笔者在实验室内研究了解草啶对两种酰胺类除草剂的解毒效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供式植物水稻 ( oryzae) :湘早籼 2 7号1 .2 供式药剂解草啶 ( fenclri,fencorime)  97% Tc乙草胺 ( acetochlor)  2 0 % WP丙草胺 ( pretilachlor)  5 0 % EC1 .3 药剂配比及浓度设计乙草胺        1 0 0、 1 0、 1、 0 .1、 0 .0 5、0 .0 1 ppm乙草胺 :解草啶 =3∶ 1  1 0 0、1 0、1、0 .1、0 .0 5、0 .0 1 ppm乙草胺 :解草啶 =4∶ …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稻品种或组合对甲磺隆的耐药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水稻株高作为测量指标,室内测定了48个水稻品种或组合对甲磺隆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或组合对甲磺隆的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IC50值为0.0194-2.7644mg.L^-1,其中5个品种(约占10%)IL50>1.0mg.L^-1,27个品种或组合(约占56%)IC50为0.1-1.0mg.L^-1,16个品种(约占33%)IC50<0.1mg.L^-1。在分析甲磺隆对水稻株高IC50值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水稻对甲横隆的耐药性分级标准,与生产实际较为吻合,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992~1993年,通过对山西省、江苏省和安徽省17个县市小麦上胞囊线虫的分布调查,先后在山西省太谷县、安微省固镇县和准北市等地发现小麦不同程度被胞囊线虫寄生。3个胞囊线虫群体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和相近的测量值。根据胞囊二龄幼虫等虫态的主要形态特征,将3个胞囊线虫群体均鉴定为燕麦胞囊线虫(Heteredera avenae),其中在安徽省系新纪录。  相似文献   

8.
9.
通过研究小麦不同生育期的飞防作业参数和添加不同增效剂对除草剂的减量效应,以期给区域植保无人机麦田飞防和除草剂减量使用提供依据。通过田间雾滴沉降试验,分析小麦主要生育期不同飞防作业参数下的雾滴沉积数量及覆盖面积;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探讨新疆麦田主要除草剂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WG)减量15%和30%的情况下,添加不同增效剂对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无人机在作业高度1.8 m时,速度3.0 m/s的雾滴数量和覆盖度最高,不同生育期试验的雾滴数量分别为110.36、122.52、125.81、115.47滴/cm2,覆盖度分别为4.86%、4.93%、4.95%、4.89%,超过6 m/s时各不同生育期试验的雾滴数量和覆盖度均显著降低;飞行速度设定为5 m/s时,以高度1.8 m时雾滴数量和覆盖度整体最大,不同生育期试验的雾滴数量分别为152.16、148.36、155.43、154.16滴/cm2,覆盖度分别为3.19%、3.06%、3.23%、3.21%,超过3.0 m时各时期的雾滴数量和覆盖度均显...  相似文献   

10.
几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麦冬地杂草的防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植麦冬株间持续祼空,给各类杂草发生提供了良好条件,这既影响麦冬生长,又影响景观效果。以相对高的用量研究常用除草剂二甲戊乐灵、氨氟乐灵和草酮处理防除麦冬地芽前杂草的效果。结果显示,二甲戊灵2 475~3 712.5 g a.i./hm2、氨氟乐灵780~1 170 g a.i./hm2,于5月初先人工除去苗后杂草后用于麦冬作芽前杂草防除,75 d后总防效80%以上,对夏季杂草,尤其是梅雨期杂草能起较好控制作用,对麦冬安全,草酮虽有较好防效,但有明显药害,应慎用。  相似文献   

11.
化学除草对麦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1993-1997和磺酰脲类除草剂进行麦田化学除草试验。结果表明,所使用的除草剂均能有效地防治阔叶杂草,如播娘蒿,荠莱,糖芥等,除草效果大于90%。麦杂草种类的演变为今后进行麦田化学除草提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氮肥对小麦纹枯病的定量效应,组建了小麦扬花期病情指数(DI1)和黄熟期病情指数(DI2)的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和解析。结果表明:两回归模型均在0.01水平上显著,且拟合较好;各个因子对纹枯病病指的影响为:播期>氮肥>密度;其中播期中DI1、DI2的效应均极显著;播期与密度互作(X1X2)对DI2的效应达到0.2显著水平;晚播稀植有利于控制该病的危害。最后对回归模型进行了仿真优化,提出了控制该病发生程度的优化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13.
春麦田除草剂的应用与杂草群落演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作者采用定点定位试验,对春麦田除草剂应用与杂草群落演替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杂草群落多样性麦田,小麦连作并分别连续5年施用同一种除草剂,原杂草群落中占优势的靶标杂草得以控制,而非靶标杂草和抗、耐药性杂草因失去竞争和制约对象而猖獗发展,发生量较原来增加几倍至几十倍,并形成优势种群,对小麦造成新的更严重的危害。一种除草剂在同田块连续施用4年,由于杂草群落演替,抗、耐药杂草兴起,除草效果显著下降而失去其使用意义。作者提出除草剂配套使用、轮用、混用等措施,并配合以合理的轮作制度,以减轻杂草群落长期受到单一的定向选择性压力。  相似文献   

14.
40个小麦优良品种资源的抗白粉病基因推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21个具不同无毒性/毒性基因的小麦白粉菌菌株对40个优良品种资源进行了苗期接种,通过对其抗谱的分析发现,其中3个材料含Pm2,4个材料含Pm4b,CP91-13-4-1-4可能含Pm8,红卷芒与小白冬麦的抗谱相同,含XBD,2个具有Pm13,7个材料含2个以上的抗病基因,有11个材料含有未知的抗病基因,另外还有11个材料对所有的参试菌株都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15.
小麦叶内杀菌剂含量对条锈病组分的定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来源于澳大利亚的25份麦类作物抗笥材料及中国8个省市的22个小麦品种对禾谷胞囊线虫太谷群体的抗病性测定表明,6个由硬粒小麦的品种“Langdon”与节节麦的抗性材料为亲本合成的异源六倍体小麦均表现高抗;一些含有抗病基因Ccn-1的品种,如Festiguay和Aus10894等表现感病;其它来源于澳大利亚的6份燕麦及5份大麦材料也均高抗。  相似文献   

16.
四个小麦品种的慢白粉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品种里勃留拉、咸农4号和阿勃为慢白粉病品种,它们的AUDPC、单菌落面积、单菌落日产孢量和最终病情指数,都显著低于对照品种山前;小偃6号属中慢品种,它的最终病情指数和AUDPC与对照间的差异,分别为极显著和显著。用8个白粉菌小种接种表明,这4个抗病品种属非专化抗性。试验和分析表明,只需在倒2叶上测定最终病情指数和菌落大小,即可鉴定小麦品种的慢白粉病抗性。  相似文献   

17.
四个小麦品种的慢白粉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品种里勃留拉、咸农4号和阿勃为慢白粉病品种,它们的AUDPC、单菌落面积、单菌落日产孢量和最终病情指数,都显著低于对照品种山前;小偃6号属中慢品种,它的最终病情指数和AUDPC与对照间的差异,分别为极显著和显著。用8个白粉菌小种接种表明,这4个抗病品种属非专化抗性。试验和分析表明,只需在倒2叶上测定最终病情指数和菌落大小,即可鉴定小麦品种的慢白粉病抗性。  相似文献   

18.
三个小麦新品系抗白粉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4个具有不同毒力的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分别接种5个小麦品种(系)半双列杂交的F1、F2和BC1F1群体的幼苗离体叶段,初步鉴定出野二燕3号具有1对抗1号和11号小种的显性抗病基因;JYP-2具有2对独立的显性抗病基因,其中1对基因抗1、11和311号小种,另1对基因只抗1和11号小种;贵农21号具有2对显性抗病基因,其中1对抗311和313号小种,另1对只抗1和11号小种,这对基因与JYP-2具有的抗1和11号小种的基因是相同的。3个小麦新品系共鉴定出4对不同的抗病基因。本文还讨论了采用幼苗离体叶段接种,同一批单株接种2个以上小种,定单株编号,记载和统计的方法,在抗白粉病基因分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40个小麦品种抗叶锈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1个具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叶锈菌致病类型推导分析了1998~1999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40个品种所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状况。在供试的39个已知抗叶锈基因(或基因组合)中,推导出Lr1、Lr2c、Lr3bg、Lr10、Lr13、Lr14a、Lr16、Lr23、Lr26、Lr32等10个抗叶锈基因,分布在24个品种中,有11个品种携带未知抗叶锈基因,5个品种不具有苗期抗叶锈基因。选用BBB、DHS、PGT和PHT等4个叶锈菌致病类型并设置5/10℃、15/20℃、25/30℃(黑暗/光照)3种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40个供试品种的抗性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这些品种中有15个品种的侵染型表现稳定或较稳定,3个品种表现为高温抗性,2个品种表现低温抗性,其余20个品种存在明显的品种、菌系和温度三者的相互作用;利用6个叶锈菌混合优势小种在田间进行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在40个供试品种中有21个品种具有良好的抗性,其中,至少有6个品种表现为慢锈性,有4个品种表现为明显的成株抗性,有4个品种可能携带成株抗性基因Lr34。文中还对几个主要抗叶锈基因的抗性特点及其利用价值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西瓜为材料,研究了西瓜苗期感染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后根部细胞内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受枯萎病菌侵染的幼苗细胞内MDA含量的增加比率,抗病品种克伦生低于感病品种早花;SOD酶活性的下降比率,抗病品种克伦生低于感病品种早花;CAT酶活性增减的幅度,抗病品种克伦生低于感病品种早花。抗病品种克伦生在染病后的短时间内(48h左右)能使细胞内MDA、SOD酶和CAT酶的代谢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其自我调节和恢复正常状态的能力显著大于感病品种早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