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存在于水牛胃肠道各段管壁中,但主要分布在胃腺和十二指肠的肠腺。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上皮,以及十二指肠腺也有少量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十二指肠以后段肠管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数量极少,偶而可见位于腺上皮细胞之间。胰中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主要位于胰岛,极少数分布在主胰管上皮和粘液腺以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根据其形态分为三类:(1)锥形细胞,主要分布在腺上皮,其顶端朝向腺腔;(2)长形细胞,存在于粘膜上皮中;(3)不规则形细胞,位于胰岛。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既不被Grimelius方法着色,又不与Masson改良法产生反应。  相似文献   

2.
对六头水牛胃胰(GEP)系统中内分泌细胞的研究表明:水牛胃动素免疫反应细胞数量最少,仪存在于十二指肠;胆囊收缩素免疫反应细胞分布于除同肠和盲肠外的其他部位;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主要分布于胃贲门和幽门区以及十二指肠。胰高血糖素免疫反应细胞存在于大肠、小肠和胰脏。胃泌素、胆囊收缩素和胰高血糖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形态随所在部位不同而呈锥形、长形或不规则形,并常见基底旁突起。胃动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形态不清楚,仅见分泌颗粒位于细胞基部和核周围区域。  相似文献   

3.
PAP方法显示水牛消化道五羟色胺(5-HT)免疫反应细胞(EC细胞),以十二指肠最多(251/mm_2),直肠次之(217/mm_2),由十二指肠至结肠EC细胞密度逐渐减少,胃部EC细胞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颗粒均匀分布于核周围,细胞顶端一般不达腺腔。肠部EC细胞为长形或锥形,颗粒集中分布于细胞的基部,向顶端逐渐稀疏,顶端有明显的达到腺腔现象。  相似文献   

4.
用四种染色方法显示四头猪胃肠道四类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密度。Grimelius阳性反应细胞和Hellerstrom-Hellman阳性反应细胞的数量远远多于Masson-Hamperl-Singh阳性反应细胞和铅苏木素阳性反应细胞。这四类细胞在胃肠道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于胃和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紫貂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类型和局部分布的特点,选取5只健康成年紫貂,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对其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种内分泌细胞在紫貂的消化道中均可检出;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胃腺和肠腺上皮细胞间,以胃黏膜和小肠前段细胞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大肠各段仅检测到5-HT-IR细胞,食管无内分泌细胞检出;细胞形态多样,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回肠、盲肠和直肠的内分泌细胞以圆形和卵圆形为主,幽门腺区、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的内分泌细胞多呈楔形;在所测细胞中,5-HT-IR细胞广泛分布于胃肠道各段,其余6种细胞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紫貂消化道的大多数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型符合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SS-IR细胞和SP-IR细胞的分布型与以往报道的其他哺乳动物的观察结果差别较大,可能是紫貂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消化道5-HT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阚延胜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7):27-28,97
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 Avidin Biotion -peroxidase Complex SABC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罗非鱼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5-羟色胺细胞在消化道各段都有分布,其中胃体部密度最大,其次是幽门和喷门处,后肠的密度最小.本文主要讨论了5-HT内分泌细胞在罗非鱼消化道免疫细胞化学定位,可为鱼类的内分泌学提供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草鱼肠道内分泌细胞中肽激素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10种哺乳动物激素培育出的抗血清对三尾草鱼肠道中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进行了鉴别。与其中6种抗血清起反应的分别是: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样免疫反应物、抑胃肽、亮氨酸脑啡肽,P物质和牛胰多肽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其它4种抗血清在三尾草鱼肠道中没有发现免疫活性反应。草鱼肠道中各种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大多数为开放型,少数为封闭型或兼有两种类型的特点。对6种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其在肠道各段的密度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水牛9头,黄牛、猪、狗各3头,顺序取消化道12个部位,切片观察结果,水牛消化道嗜银性内分泌细胞比其他动物多,草食动物的胃和直肠细胞数比杂食动物和肉食动物都多。草食动物从胃和小肠这两个部位开始,嗜银性内分泌细胞都多,向后逐渐减少。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多为单个,分散的夹杂在腺上皮细胞之间。此项内分泌细胞分布于每个腺管的中部或基部,向腺管顶端渐少,胃的内分泌细胞多为圆形,嗜银颗粒均匀分布于核周围;而肠的内分泌细胞多为锥形,颗粒集中于细胞基部,顶端逐渐稀疏。  相似文献   

9.
大鸨肠上皮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镜下可见大鸨小肠柱状细胞顶部侧膜相互间形成连接复合体。线粒体及其它细胞器主要集中于端网下的区域。大肠的柱状细胞与小肠不同,其质地比小肠柱状细胞结构更清晰,绒毛长度与密度不如小肠,近肠腔面的胞质中可见许多直径约80—150nm的分泌颗粒。肠内分泌细胞染色较往状细胞浅,内分泌颗粒分布于核周围及下方靠近基膜的胞质中。在十二指肠部还可见到另一种内分泌细胞,此细胞特点是其分泌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顶部与核之间的胞质中,有时可见颗粒与细胞胰紧密相贴。  相似文献   

10.
应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biotincomplex,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用胃泌素、5-羟色胺抗哺乳动物血清对重口裂腹鱼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胃泌素阳性反应细胞仅分布于前肠和中肠,以前肠前段分布最密集(32.51个细胞/mm2);5-羟色胺阳性反应细胞前、中、后肠均有分布,其密度前肠前段最高(24.25个细胞/mm2),后肠后段次之(23.56个细胞/mm2),中肠最低(15.51个细胞/mm2)。本文详细描述了各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特征并对其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黑鲷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黑鲷消化道几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5-羟色胺(5-HT)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食管、胃贲门部、胃体部和胃幽门部,分布特点是,从食管至胃幽门部逐渐增多,胃幽门部分布最为密集,而肠道各段均未发现;生长抑素(Som)免疫阳性细胞在胃贲门部和胃体部分布数量较多,胃幽门部较少,食管最少,而肠道各段均未检出;胃泌素(Gas)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前肠、中肠,后肠偶见,食管、胃贲门部和胃体部未检出;胰高血糖素(G lu)免疫阳性细胞仅少量分布于前肠和中肠,食管、胃的各部和后肠均未检出;胰多肽(PP)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未发现.根据形态学特征,黑鲷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与其他鱼类一样,分为2种类型,即开放型和闭合型.  相似文献   

12.
作者观察分析了人工接种弓形虫强毒株后仔猪内分泌器官的动态病理组织学变化。各器官病变的主要发展过程为由充血、淋巴循环障碍到血栓形成,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最后组织发生严重水肿和坏死。垂体还可见小胶质细胞结节和坏死灶。胰腺和睾丸等内分泌部的损伤与恢复迟于外分泌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技术对大口黑鲈的胰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经H-E染色和G-醛复红染色了的切片显示:大口黑鲈腹腔中10多个肉眼可见的黄白色颗粒物其实是被一层结缔组织和外分泌胰腺包裹着的胰岛结构,其中最大的一个即为主岛;还有许多肉眼不可见的胰岛结构被埋藏于总胆管的管壁中;肝脏中有外分泌胰腺的存在与分布。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化切片和图像分析显示:B细胞主要集中胰岛的中央区;A细胞分布于胰岛的全部。本研究的结论为:大口黑鲈的内分泌胰腺主要分布于总胆管周围,外分泌胰腺除了包裹于胰岛之外也分布于肝脏中,胰腺的分布属于弥散型。  相似文献   

14.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9例鸡卵巢腺癌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卵巢腺癌原发病灶位于卵巢表面,为圆形、白色的小结节,外形与未发育的卵泡相似.继发性肿瘤广泛分布于胰腺、腺胃、肌胃、各段肠管的肠系膜及肠系膜附着部,颜色灰白,质地坚硬,呈大小不一的珍珠样小结节.显微镜下癌细胞呈现不同的分化程度:幼稚型癌细胞胞核染色质丰富,胞质嗜碱性,不形成典型腺腔;成熟型癌细胞呈柱状或立方状,细胞核位于细胞基部,呈腺管样排列;衰老型癌细胞胞浆染色变淡,胞核浓染,严重者胞核碎裂成细小碎片,衰老型癌细胞排列紊乱,仅保留腺体样结构轮廓.  相似文献   

15.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鹌鹑的胰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鹌鹑胰腺表面为一层疏松结缔组织被膜,被膜伸入腺体内形成结缔组织支架,将胰腺分为界限不明显的许多小叶。胰腺上皮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构成。外分泌部占绝大部分,分为腺泡和导管。导管由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叶间导管和胰管组成。内分泌部为胰岛,不规则地散布于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间。以上研究为鹌鹑的饲养管理、生理研究、疾病诊治提供组织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