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扬州是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的盆景艺术,相传始于隋唐,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树桩盆景的一个主要流派。扬州树桩盆景多采用观叶类的松、柏、榆、杨(瓜子黄杨)等树种,自幼培养而成。加工的方法,是用不同粗细的棕丝,因枝制宜地运用各种棕法(扎法),通过扎缚,逐步成型。树干的造型形式,常见的有游龙式、悬岩式、过桥式等等。枝叶扎成极薄的“云片”,叶叶俱平,叶面向上。“云片”多寡,视植株条件而定。顶片多为圆形,其余各片多为掌形。“云片”分布严整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盆景历史悠久,成于唐宋、兴于明清,以苏州、扬州、南通等地为中心,发展出不同风格的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造型方式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制作精细,灵秀古雅。近年来,江苏盆景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2015年,江苏盆景种植面积达690.9公顷,销售量2259.4  相似文献   

3.
浙江盆景富有地区特性和传统风格,经多年来的探索,可将现状归纳为以下各点: 一、树种仍按传统,以松柏为主,以杂木类为辅。二、整形手法:松柏以扎为主,以剪为辅;杂木类则以剪为主,以扎为辅。攀扎材料:金属丝、棕丝并用。三、松类造型格调、要点有三: 1.薄片结扎,层次分明,但又大体枝叶茂密、华滋、自然舒展。这既有别于日本八房五针松造型的  相似文献   

4.
《巧云飞渡》是以观叶类的代表树种黄杨为素材,采用“扎为主,剪为辅”,自幼盆中培养与地上培养交替加工的方法,是用不同粗细的棕丝,因枝制宜地运用各种棕法(扎法),将枝叶扎成平整的“云片”,叶叶俱平。云片欲上,各显俊秀,虬枝盘曲;每一片内的小枝,扎成若干弯曲,弯弯相套,枝不搭枝。在一寸长的枝条上扎成三个小弯,称做“一寸三弯”,修剪时着重剪除枝片中向上或向下生出的枝叶,保持枝片的平整和造型的美观。剪扎的顺序一般是从主干到枝叶,从基部到梢部,先大枝后小枝,先顶片  相似文献   

5.
扬州盆景为中国盆景的五大流派之一,相传在唐代就开始流传,元明时期便有了“扎片”的造型方法,至清代盛行一时,名噪四海。扬州的疙瘩春梅,体现了扬州盆景“以扎为主,以剪为辅”的特色,其中的扬州堡城花园的疙瘩春梅尤为著名。扬州堡城花园位于观音山即古代隋炀帝的行宫  相似文献   

6.
苏州树桩盆景传统用棕丝攀扎。其优点是棕丝与树皮颜色协调.攀扎后的桩景观赏价值不降。而棕丝攀扎难度较大,主要环节须掌握攀棕的着力点,粗细选择要适当。常用的技法是“攀”、“吊”、“拉”,“扎”四法。“攀”,是将直生或直斜状枝向下攀至水平状;“吊”,是将下垂枝向上吊至水平状;“拉”,是将水平状枝,按造型要求向左右移动;  相似文献   

7.
<正>蟠扎也称盘扎、攀扎、绑扎、作弯、摆形等,是植物盆景,尤其是树木盆景的传统技法,也是其最基本的技法。按使用的材料不同,大致可分为棕丝蟠扎和金属丝蟠扎两种。棕丝蟠扎棕丝蟠扎也称"棕法",是我国盆景制作的传统技法,曾经在川派、扬派、  相似文献   

8.
扬州,曾是历史上文人墨客的云集之地,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人情,加之其独特的艺术审美观,盆景艺术的发展,也因而有其独特的追求。情景交融,田园风光,天趣盎然,生气勃勃,这可说是扬州盆景作者们不约而同的一种追求吧。扬州的树桩盆景,早期曾以“云片”造型而闻名。其平稳严整的功力,精扎细剪的技巧,藏露有致的自然风韵,都曾使人叹为观止。尤其“一寸三弯”的精湛技法,根据“树无寸直”的中国画理。对自然景物作了高度的概括表现。  相似文献   

9.
(2)棕丝攀扎法:这是利用粗细不同的棕绳,对树木的干、枝进行各种弯曲加工的方法。这种攀扎难度较大,初学者不易掌握,但因棕丝色深而细,具有不传热、不伤树木、不显眼等好处,目前不少地方地仍采用此法。棕丝攀扎法是靠收紧棕丝的牵拉力迫使干、枝弯曲的(棕丝不缠绕树干),因此攀扎主要是掌握力的平衡,这是棕丝扎法的技巧和难度所在。掌握  相似文献   

10.
1.加工树木盆景有哪些主要技法?树木盆景的加工技法,主要有修剪法和蟠扎法(包括棕丝扎法和金属丝扎法)。此外,还有摘心、摘叶、嫁接、提根、雕凿等技法。  相似文献   

11.
棕丝色深而细,具有不传热、不伤树木、不显眼等好处。本人通过棕丝攀扎盆景的学习,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一、如何搓制棕丝搓棕丝时,将理齐梳顺的棕丝,从尾部抽出,或2根或4根或6根合成。现以4根棕丝合成为例说明如下:应把4根棕丝的头与头放在一起对整齐,每2根一股,从两股中任意抽出一根棕丝的头部,约在2厘米处,把头扎回缠绕其它3根4~5圈,再把头结入棕丝之中,用左  相似文献   

12.
树桩盆景的蟠扎造型无论那种造型法都或多或少使用蟠扎方法。棕丝蟠扎历史悠久,棕丝经日晒雨淋颜色与枝干皮包协调,造型过程亦可观赏。唯技法须经严格训练方能掌握。近年逐渐被金属丝蟠扎所取代。前者系以柔克刚,后者除粗大主干用绞合法外,大多以刚克柔。 (一)棕丝蟠扎法 1.拧丝:蟠不同年龄的枝需要不同粗细的棕线。有双丝、四丝、  相似文献   

13.
黄杨是江苏地区最普遍的树种之一,属黄杨科黄杨属常绿灌木,常见的品种有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珍珠黄杨等。尤其是雀舌黄杨,叶小、性刚健,而且赶韧皮部皴皱龟裂,富有苍古的气势。黄杨是扬派盆景代表树种,传统做法是用棕丝掰扎成“云片式”、“两弯半”、“过桥式”等。当今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用雀舌黄杨做成的自然盆景苍干劲节,盘根裸露,古雅姿态,更具野趣。用2~3厘米粗的硬枝或细虬小枝截下扦插,数十天后就能生根成活,移上盆点上相配的石头,一盆具有特色的盆景就能很快成型。具体做法如下: 在梅雨季节,选取有造型条件,枝干较粗的枝条截下,去掉枝条上部分叶子,  相似文献   

14.
盆景,顾名思义就是“盆中之景”。它可以表现树木景观,也可以表现山水景观,还可以表现树木、山水兼而有之景观。因此,在中国盆景中,既有树木盆景、山水盆景,也有水旱盆景。树木盆景是最常见的一类。它以木本植物为主要材料,采用攀扎、修剪、雕刻等造型手段,并通过园艺栽培,在盆中表现自然界的树木景观。以自然山石为主要材料,经过选择和切截、雕凿、拼接等造型加  相似文献   

15.
粗扎细剪是苏派树桩盆景制作的基本口诀。我在多年创作苏派树桩盆景过程中,有一点体会,现介绍如下,以期抛砖引玉。一、粗扎—粗中有细粗扎即用棕丝蟠扎较粗略。又对主干、主枝及较粗的侧枝进行蟠扎,较小的侧枝不进行蟠扎,在蟠扎中也不讲究一寸三弯。这样看来苏派盆景很好扎,其实不然,粗扎之中有细功。1.主干弯曲要细想:一个桩景毛坯在手,主干的处理方法不是简单的一个弯曲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花卉盆景》2014,(7):63-63
这盆题名为《浓荫蔽日》的小叶黄杨盆景,是广州盆景协会会长陈昌的藏品。作品是60年前选苗扦插的,40年间历经多次修剪造型,定型上盆距今也已20余载。作品整个造型为大树型,树高82厘米,树干直径12厘米。创作初期采用蟠扎细剪的苏派盆景方式造型,后期充分发挥岭南盆景“蓄枝截干”的优势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7.
五月的温度似盛夏伏天早到,而北京景山公园绮望楼前,展现在游人面前的是北京盆景协会举办的周国良、赵建国、刘天明盆景赏石艺术展;盆景各具特色,赏石千姿百态。周国良那带有皇家园林风格的作品,从树种选材上符合北京气候环境,其造型也是因材施艺,采用精扎细剪的手法,努力追求探研北京盆景特色。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大展中荣获金、银奖项。而赵建国选展的作品,以南北树种和北京黄栌、桑树、博兰、九里香、松柏  相似文献   

18.
棕法是传统盆景制作中较关键的一种技法。以扬派盆景为例,棕法有阳棕、撇棕、拌棕、吊棕等十余种之多。它们主要是利用棕丝的不同缠绕方法和棕丝收紧时的牵拉力量迫使枝、干弯曲改变方向。这种技法,也可运用到现代树木盆景的制作中去。现代树木盆景造型时,经常遇到因主干与侧枝角度的大幅度改变而造成枝干的撕裂;再者,已成型的盆景往往也会出现因植物生长而造成枝条间距离的改变。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盆景造型艺术中,主要有金属丝蟠扎和棕丝蟠扎两种。我以为棕丝蟠扎效果好,容易实现作者意图,棕丝与树干接触面小,不伤树皮,有利于树木生长。金属丝蟠扎就不同了,树干越粗,金属丝(或铁丝)也越粗,不美观。弄得不好,树皮损伤严重,甚至拉脱树皮。棕丝攀扎在操作上虽有困难,并非不可克服。所谓棕丝蟠扎,打个比方,运动员射箭用的弓,在弓的两头各打个结,接根“绳”,形成了弓。同样道理,如果它是盆中一株树的干,只用一棕拿弯定型的话,那  相似文献   

20.
顺德树桩盆景的艺术活动,以县城为集中,因此以“凤城盆景”驰名邻近。树桩盆景向来分为两大类别:一为古典装饰盆景,以剪扎造型见长,题材多为吉祥瑞兽,专供喜庆人家、节日会景作庭院门景陈设,由商业园场经营,抗日战争后,业此者愈来愈少。一为树桩盆景艺术:俗称“古树”,或“树仔头”,专供所谓稚人寄兴,以艺术赏玩为主,遍布于群众之中,近年显得十分蓬勃;故栽培树桩盆景谓之“玩树仔头”。顺德经济、文化素有基础,各类民间艺术颇为发达,而盆景艺术,更为文人、画家、民间艺人所喜爱,参预这项活动者向不在少数。顺德树桩盆景与岭南盆景艺术同源,造型特色共通者多,相异者少。前辈论艺,常以文震亨《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