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均衡营养肥对杂交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稻均衡营养肥对杂交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养分吸收特性,以为精准施肥及秸秆还田养分循环利用提供必要的科学参数。结果表明,水稻均衡营养肥处理的株高、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穗质量和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稻谷中的总钾、S~(6+)和Fe~(2+)含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但总磷、Ca~(2+)和Mg~(2+)的含量低于常规施肥处理,总氮含量则基本相同;常规施肥处理的秸秆中总氮、总钾、Mg~(2+)和S~(6+)含量均高于水稻均衡营养肥处理,总磷、Ca~(2+)和Fe~(2+)含量基本相同。均衡营养肥处理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67.8%、60.0%和95.5%,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分别为32.3%、86.0%和100%。可见,水稻均衡营养肥能均衡的为杂交稻生长提供必需的养分,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于2018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试验区开展生物节氮增产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采用四种不同生物菌肥处理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较,考查不同生物菌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相关指标及节氮效果.结果表明,奕源生物菌剂处理节肥最多,比对照减氮肥18.6%,产量与对照相当.万丰达掺混肥处理产量最...  相似文献   

3.
硝基双效肥对水稻产量、生产效益及节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新型硝基双效肥对水稻产量、效益和节肥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养分条件下,硝基双效肥相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0.38%,但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减产2.0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产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施用硝基双效肥处理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和常规肥料处理效益基本相当,但减肥效果比较明显,小区试验减少率为17.2%,示范对比减少率为24.3%。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的减肥和增产效果,本文开展了单季稻施用缓控释肥与传统速效肥料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水稻成熟期较不施肥对照推迟3 d,不同施肥处理间成熟期没有差异;单季稻分蘖主要在栽后23~38 d期间发生,施肥可促进分蘖发生,常规配方施肥与缓控释肥处理间分蘖发生量差异不大;与常规配方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处理的平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肥贡献率分别提高26.1%和34.4%,施肥次数减少1次,减肥19.3%,产量提高1.7%。不同缓控释肥的施用效果以"好乐耕"和"稻坚强"效果较好,与常规配方施肥相比,经济效益分别增加236.10元/667 m2、138.80元/667 m2。  相似文献   

5.
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深施肥对水稻分蘖影响不明显,侧深施肥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三大肥测深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96kg/hm^2,奥宝肥侧深施肥较常规施肥增产126kg/hm^2。  相似文献   

6.
试验通过氨基酸液态肥与当地常规施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其在本地区水稻生产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从抗逆性上看,水稻氨基酸液态肥的空瘪率比常规施肥低1.3%,褐变穗和纹枯病的发病率分别比常规施肥低0.8%和0.6%。水稻氨基酸液态肥在株高、穗长、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方面都要优于常规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水稻氨基酸液态肥增产9.8 kg/667 m~2,增产值26.5元/667 m~2,去掉成本,净增收益21.5元/667 m~2。  相似文献   

7.
祝旭东 《北方水稻》2006,(Z1):95-97
经2004、2005两年试验示范表明,在保水保肥地块上施用长效肥,其中纯养分N142~234kg/hm2,P2O547 kg/hm2、K2O47kg/hm2完全能够满足水稻8439~9690kg/hm2产量的养分需要,且能平稳供肥,比常规施肥节省纯氮40~161kg/hm2,“宜农”牌长效肥节肥多。漏水地块,在基施长效肥基础上,仍以补追一次氮肥为宜,追施纯氮45.0~67.5kg/hm2就能满足水稻产量需要。此项技术可以减少劳动成本,提高效益,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在生产上扩大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非 《中国稻米》2014,20(5):65-67
以常规施肥方式为对照,通过对比3种氮肥施用比例应用效果,探索了适合辽北地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氮肥中基蘖肥和穗粒肥比例以6∶4较为合理,结合晒田能够有效控制水稻无效分蘖,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进而增加产量,与常规施肥方式相比产量增加18.6%。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空白、中肥、高肥三种施肥处理,研究了施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分蘖数、株高、干物质积累量,还是植株养分含量,均是高肥>中肥>空白,而产量则是中肥>高肥>空白,但中肥与空白相差甚大,而与高肥处理相差很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用几种品牌的肥料进行侧条施肥与常规施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肥料品牌变化和用量的差异对水稻生育进程、长势和产量均有着较大影响。从肥料品牌上看,住商缓释肥料比其它肥料肥效好。从施用数量上看,施常规施肥85%的氮量对水稻的长生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棉花专用长效复混肥对棉株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策勒进行的棉花大田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棉花专用长效复混肥能促进棉株生物量的积累和养分吸收;花铃期是棉花生物量累积速率和氮钾养分叹收量最大时期;棉花专用长效复混肥能提高棉花产量和氮磷养分利用率,比常规施肥每公顷提高产量343.2~741.9kg,增产率达18.8%~33.3%,比常规施肥氮肥利用率提高8.0%~18.6%,磷肥利用率提高13.3%~20.4%,其中有机一无机长效肥的增产效果最明显,肥料利用率最高,每公斤纯养分增产皮棉1.58kg.  相似文献   

12.
在水稻插秧期采用宽窄行侧深施肥插秧机、常规等距侧深施肥插秧机进行肥料不同减量试验,试验共设7各处理,一个对照。对各处理生育期、抗性、产量及效益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从抗性调查看,常规三大肥褐变穗较重,发病率达10%,常规等距侧深施肥常量,发病率达6%,宽窄行侧深施肥常量发病率达4%。从产量看,宽窄行侧深施肥常量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最好,可增产14.5%;其次是宽窄行减量8%增产13.9%;常规等距离侧深施肥常量,可增产13.3%。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青阳县茂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缓释肥料田间使用效果.[方法]以不施氮肥和常规施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了3种不同用量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施肥相比,缓释肥料处理水稻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多出19.95万穗/hm2、6.2粒和0.55 g.缓释肥料处理水稻产量比常规施肥处理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通过优化水稻生育进程的水肥供给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方法】大田试验于2016—2017年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进行,以垦稻24 (主茎叶片数为12) 为材料,采用2种灌溉模式和2种施肥模式的正交试验设计:叶龄灌溉模式 (LI) 与常规灌溉模式 (RI),叶龄调控侧深施肥模式 (SF) 与常规施肥模式 (RF)。【结果】LI+SF模式对水稻形态特征、光合特性、水肥利用效率及产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与RI+RF相比,LI+SF模式使叶面积指数、单株不定根数、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及总体积显著提高了21.2%、22.7%、20.8%、45.2%和17.8%,灌浆期水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气孔导度显著提高了17.4%、18.4%、26.8%和40.1%,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和理论产量显著提高了6.3%、2.4%和28.2%,实收产量平均增加5.2%,纯收入增加13.2%,氮肥农学利用率、籽粒吸氮量、产谷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收获指数被显著提高了11.1%、6.9%、5.8%、13.6%和8.0%。LI模式可以节约灌溉水用量1 000 t/hm2。RI+SF对水稻植株形态、光合特性、生物学产量和水肥利用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收产量平均增加2.3%,没有充分发挥水肥耦合作用。【结论】LI+SF模式为本研究最佳的精准灌溉施肥模式,也是适合在我国北方推广的寒地水稻节水、节肥、丰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玉米施用多元长效复混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淑阁  王会兰 《杂粮作物》2010,30(2):140-140
试验通过玉米施用多元长效复混肥与当地农民习惯施肥(常规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多元长效复混肥增产、增效显著,与常规施肥相比增产10.9%,增收2 550元/hm2,一次性施入免追肥,节省时间和劳力。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化肥用量,提高种粮经济效益,以双季稻为材料,评价了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稻上,施控释肥的处理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4.49%,施木质素肥及缓释配方肥的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减产0.60%~6.05%;在连作晚稻上,各缓(控)释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1.01%~3....  相似文献   

17.
滴施液体肥对甜玉米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滴灌施肥条件下研究液体肥料对甜玉米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施液体肥料处理甜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株高、茎粗、叶长、叶宽等生长指标明显高于常规灌溉施肥处理;与常规灌溉施肥相比,滴施液体肥可明显提高甜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滴施液体肥处理甜玉米的穗重、穗长、穗粗、百粒重、行粒数、产量、糖度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高15.1%、2.1%、8.5%、12.3%、6.8%、10.0%、11.7%。滴灌施用液体肥可明显促进甜玉米的生长,提高养分的累积量,从而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8.
水稻配方肥田间校正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赣榆县试验地块土壤养分测试结果,根据水稻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设计出适应不同地块的2种配方肥料。为验证2种配方肥的田间使用效果,于2012年度进行了田间校正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区产量均有所增加,增产率分别为8.32%、11.97%,分别增收172.34元/667 m2、266.13元/667 m2。肥料农学效率、配方肥产投比较好。因此,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根据测土结果和水稻需肥规律拟订的施肥配方较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9.
在水稻生产上为了达到培育壮秧的目的,通过开展大田试验,采用缓释肥作出嫁肥进行研究。在水稻移栽前3 d人工撒施25 kg/667 m2缓释肥作出嫁肥,以常规施肥作对照,在水稻移栽后定期取样测定秧苗素质及在分蘖期调查水稻茎蘖动态,并综合评价缓释肥作出嫁肥对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缓释肥作出嫁肥后,在14、21、28 d时,水稻秧苗的株高分别提高6.26%、5.38%、3.38%,地上部干质量分别提高35.29%、3.92%、4.59%,地下部干质量分别提高30.00%、30.43%、8.70%,但对秧苗的茎基宽、发根数及根冠比影响不大;在水稻茎蘖数方面,施用缓释肥处理较常规处理在7月1日、7月8日、7月15日、7月22日、7月29日分别高出12.97%、7.68%、12.08%、40.24%、16.59%。综上所述,施用缓释肥作出嫁肥,能够提高水稻秧苗的株高及干物质量,对茎基宽及发根数影响不大,在生长中期能够增强水稻的分蘖能力,提高分蘖期水稻的茎蘖数。使用该种缓释肥作出嫁肥后,能够通过提高秧苗株高、干物质量及分蘖数来达到壮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晓玲 《北方水稻》2009,39(4):59-59,6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新型肥料美可辛对水稻生育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可辛肥可有效改善水稻生育性状,与常规施肥相比增产48.9 kg/667 m2,增产率7.3%,增收88.02元/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