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水产》2011,(11):67-67
9月下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病害研究室与鱼类养殖与育种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在前期成功分离大鲵病毒性出血病病原——大鲵虹彩病毒的基础上,又成功研制出大鲵病毒性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这项研究已经建立了细胞大规模培养、病毒大量增殖、病毒灭活的方法,灭活疫苗已经通过细菌检验、细胞培养安全性试验与鱼体安全性试验。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试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2014,(1):54-54
<正>大鲵(或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濒危珍稀两栖动物,为我国所特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虹彩病毒在全球范围普遍流行,是侵染众多鱼类、两栖类及爬行类等水生动物的重要病毒病原。虹彩病毒是包括蛙和大鲵在内的两栖类自然种群显著下降或消亡的原因之一,而鉴定虹彩病毒病原并阐明其基因组结构特征是研发相应病害防控技术的前提。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奇亚研究员、桂建芳研究员和南昌大学洪一江教授联手就大鲵虹彩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其结构变化开展研究,在新分离鉴定导致大鲵致死性出血病病原——大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大水域环境生态和珍稀水生动物保护力度,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将开展水生动物增殖放流作为修复生态环境和恢复水生动物种群数量的重要手段。鱼类作为主要的增殖放流对象,在开展草鱼、鲢鱼等大宗鱼类和土著鱼类增殖放流的同时,在一些地方大鲵增殖放流也成为常态化。为了做好大鲵增殖放流工作,保障放流效果,笔者在对陕西汉中、安康等地大鲵增殖放流情况总结  相似文献   

4.
大鲵五种同工酶的电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鲵在进比地位上是处于鱼类和无尾两栖类之间的过渡性物种,全面地研究与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关于大鲵的生理生化指标方面的研究材料较为零星,其同工酶系统的研究结果还未见报道。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大鲵的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酯酶、醇脱氢酶  相似文献   

5.
分别对大鲵(Andrias davidanus)自然产苗点和鱼类和两栖类仿生态培育产苗点进行生境水温研究。自然产苗点水域中的鱼类和两栖类饵料丰富,常随季节、天气、河水流量的变化而波动。各出苗点水体有浊度和微量溶解固体,溶解氧含量高,水质可满足大鲵的生长繁育条件。选择连续多年批量出苗的仿生态培养池为监测对象,经过连续1年不间断的水温测定,查明了适于大鲵繁殖的水温条件。水温变幅为6.023~24.195℃,平均水温13.718℃,全年最高水温出现在秋季,最低水温出现在冬季;白昼温差较大,黑夜温差较小;全年的昼夜温差相当,适合大鲵生长,表明人工仿生态养殖环境也可实现大鲵的繁殖。  相似文献   

6.
人工养殖大鲵常见病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野生状态下大鲵的病害很少,但是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扩大,放养密度不断增大,以及饵料都是来自人工高密度饲养的鱼类,大鲵病害也随之加剧,特别是自2006年来关于大鲵患病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目前,人工养殖大鲵发病呈现以下特点:①鱼病种类推陈出新;②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③发病范围更广,以前苗种阶段发病较为常见,现在许多疾病对成鲵也产生影响。通过长期的大鲵养殖工作,现将其分类及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其叫声似婴儿啼哭,俗称娃娃鱼,是3.65亿年前由水生鱼类演变而成的古老陆生类过渡性两栖动物,它与恐龙同一个时代,由于地壳运动,环境变化,身材庞大的恐龙  相似文献   

8.
陈云祥 《内陆水产》2006,31(11):33-33
大鲵(Andria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大鲵的人工养殖。因其特定的生物学特性,在人工养殖中防治病害也有许多不同于常规鱼类的地方,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9.
大鲵饲养池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正>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珍稀二类保护动物。为了保护和增殖这一野生种类资源,我们先后从产区引进了几批大鲵在江汉平原区进行驯养。通过几年观察,发现水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鲵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本文系统介绍了大鲵饲养池各理化因子的周年状况,并参考国内外其它珍稀水生动物的饲养水质指标,首次提出大鲵饲养的水质标准,为今后大规模进行大鲵引种驯化提供水质管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大鲵的生物学及养殖技术(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伟 《科学养鱼》1997,(2):19-20
(五)大鲵的饲料目前,大鲵人工养殖的饲料主要有三大类,即水产动物类,畜禽肉类及人工配合饲料。1.水产动物类饲料它们包括海淡水中的许多鱼类及其它动物,如蟹类、蛙类、蛇、鼠、水鸟、水生昆虫等。大鲵食性虽然广,但对食物仍有选择性,喜欢吞食新鲜的饵料,不吃腐败的鱼虾。大鲵在自然条件下,胃含物中溪蟹出现率最高,达48.3%~66.7%;其次,鱼为12.5%,虾为10.4%。淡水鱼类中,大鲵最喜欢吃的是日本鳗鲡。26种海产鱼虾中,其中14种摄食率低于60%,是它不喜欢摄食的种类。在自然条件下,大貌主要摄食活饵料,而人工饲养下…  相似文献   

11.
大鲵(Andrias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类,是著名的活化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本文简介大鲵的养殖技术。1大鲵的生态习性成鲵喜清静,伯声惧光,一般不集群,白天常单独栖居于水中洞穴内,夜间外出觅食,黎明前又回到原洞穴,早春时白天也觅食或外出晒太阳。幼组有集聚的习性,常成群聚于石缝中嬉戏。冬季大鲵藏匿于洞穴中冬眠,每年4~12月为捕食期。幼鲵为捕食无脊椎动物为主,如虾蟹类和昆虫。成貌捕食无脊椎动物、鱼类、蛙类、蛇类和哨齿类等,偶尔也摄食绿色植物。如果种群密度高…  相似文献   

12.
1992年12月竹山县大鲵科研所高波等人,因引种和考察我国大鲵资源现状,进入甘肃省境内,在康县附近发现原始大鲵种群,他命名为高寒带大鲵(与常见大鲵略有异),并又发现珍稀的红色大鲵。这一发现对我国特种水产事业的发展,将是很大的贡  相似文献   

13.
大鲵是我国珍贵的大型两栖动物,经济价值高,但由于天然凡殖率低,加之人工捕捉强度大,而导致资源衰退;为保护增殖大鲵这一珍贵动物,湖南省水产研究所与桑植县娃娃鱼研究所协作,进行了大鲵人工凡殖的初步研究。通过试验探索了大人工催产姝方法;大鲵泄殖孔内边周有无突出的小白点是鉴别雄、雌性别的主要特征;成熟精子经显微镜观察表明:其形态与蛙相似,头部为尖长的辣椒状,尾部是一根长长的细丝;成熟卵球呈园球形,直径为5—7毫米。本实验成功地采用干湿法人工授精,获卵721颗,受精率为68%,证明大鲵凡殖为体外受精,产出卵带成长珠链条状,产出的卵有三层膜即外包膜、胶体膜与卵黄膜,卵球本身直径为9毫米,外包胶体球直径为1.7厘米;每个卵之间有胶带相连,间距为2—2.2匣米;卵为半浮性的端黄卵。大鲵胚胎发育早期的细胞分裂为不全裂卵裂;由于卵黄球大,故发育时间长达33—40天之久(从受精——胚体孵化出苗)。整个大鲵的胚胎发育过程显示出从鱼类到两栖类的过渡演变类型,因此兼有鱼类和蛙类的特点。大鲵人工孵化过程中其病害主要发现有“水霉病”,试验采用15万分之一的孔雀石绿水溶液,将卵浸洗10—15分钟,每天1—2次,连续数天,“水霉病”即可防治;其次发现静水孵化大鲵卵胚易发生胚体“贴壳”而造成中途夭折。通过本试验首次获得了人工孵化的大鲵幼苗,孵化率为2.5%。本文讨论了大鲵生殖季节、卵带及胚胎发育特点及提高孵化率等问题,这是珍贵动物大鲵人工凡殖的第一次突破,为全面解决与深入研究大鲵人工凡殖提供了可贵资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Sox19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各组织间的表达分析。中国大鲵Sox19基因全长1290 bp,ORF长858 bp,编码285个氨基酸,位于39~109位的HMG-box是其主要功能区。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其与舌齿鲈(Dicentrarchus labrax)、斑马鱼(Danio rerio)及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的相似度分别为64%、58%、55%。采用邻接法对不同物种的Sox19编码区序列构建分子系统树发现:中国大鲵Sox19基因属于较早从鱼类分化出来的基因,表明Sox19基因从中国大鲵到鱼类的进化速度比较快。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ox19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心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卵巢中次之,肾脏中的表达量略高于肠道。中国大鲵Sox19基因的发现打破了Sox19基因一直被认为是鱼类所特有基因的观点,填补了两栖类有关此基因的空白,为更进一步的了解Sox19基因在中国大鲵中的重要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Sox19基因还可作为研究中国大鲵早期胚胎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的分子标记,为其他两栖类动物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大鲵的疾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特殊的进化地位,人工繁育和养殖大鲵具有科学研究和经济学双重意义。但多种高传染、高致死性疾病成为大鲵养殖业发展的瓶颈,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等。本文就目前大鲵多种病害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及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简单综述,为中国大鲵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必备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鲵驯养繁殖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规范大鲵驯养繁殖生产,促进陕西省大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大鲵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大鲵生产社会化和管理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进渔业增效、渔农增收.笔者在经过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我省目前大鲵养殖生产实践,就大鲵驯养繁殖场建设的环境条件、仿生态及工厂化养殖设施、亲鲵培育、繁殖、后备亲鲵的选择、亲鲵的驯化和幼鲵的驯食、大鲵养殖技术、疫病防治与管理、引种与运输等技术进行了总结,起草了大鲵驯养繁殖生产技术陕西省地方标准.旨在推进大鲵驯养繁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促进大鲵驯养繁殖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促进大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标准中关键性生产技术归纳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鲵肌肉及其天然饵料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代勤 《水产学报》1990,14(4):351-356
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Blanchard),俗名娃娃鱼,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种大型两栖动物,并被列为我国的第二类保护动物。其肉质细嫩、鲜美,并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特种水产品养殖的良好品种。但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大鲵的研究,多集中在外部形态观察、系统解剖分析、生态及资源调查,未进行过营养方面的研究,而要保护并利用大鲵资源,进行人工养殖,对大鲵及其天然饵料营养方面的了解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开展大鲵肌肉及其天然饵料营养成分比较研究,对保护和利用大鲵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沙宝泉 《水产养殖》2013,34(5):31-32
宝鸡市渭滨区地处秦岭北麓,跨渭河两岸。渭河由西向东横穿而过,有大小河流11条,水资源比较丰富,自然条件相对优越。陕西省秦岭山区是大鲵在我国的主要自然分布区,因此,渭滨区具有养殖大鲵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并且在境内先后成立了宝鸡市银洞峡大鲵驯养繁殖场和陕西天泉大鲵细鳞鲑繁育有限公司。笔者根据多年在大鲵养殖场蹲点经验,从"水、种、饵、密、防、管"等六方面总结  相似文献   

19.
大鲵在我国被列为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对大鲵的养殖、出售、收购、利用等需获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而且必须经过子二代的繁殖;;能够自然换代后,其才能进入消费市场。大鲵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国内外市场非常紧缺,货俏价高,其养殖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主要介绍大鲵人工养殖中病害防治技术,以期保证工厂化大规模养殖大鲵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大鲵病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陕西等省居多。大鲵在我国属二类野生保护动物。1978年,我国首次人工繁殖大鲵成功,19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人工养殖和繁殖大鲵,大鲵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鲵国家。大鲵已成为水产养殖中高效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由于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鲵的各种病害也接踵而来,导致大鲵宝贵资源的损失,也造成养殖经济的损失。现就大鲵有关病害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展望作一综述。1大鲵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