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胶的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求慧  吴瑞萱  韦铮  张得荣 《木材工业》2001,15(1):26-27,30
本文介绍了用该改性乳液胶合的贴面胶合板的性能改性聚乙酸乙烯酯共聚乳液胶粘剂的聚合工艺,经过改性的乳液胶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达到并超过日本二类特种合板标准,且生产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与普通乙酸乙烯酯均聚液接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连续乳液聚合的工艺方法合成了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考察聚乙烯醇的种类和加入量,MAA、BA的添加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选用217型PVA,添加量为6%,MAA添加量为2%,BA添加量为5%,VAE乳液添加20%时,乳液细腻均匀,聚合稳定性较好,黏度达到24 100mPa.s,干状压剪强度达到8.03MPa,湿状压剪强度达到2.87MPa,冻融稳定性提至4次.  相似文献   

3.
叔碳酸乙烯酯改性醋酸乙烯酯乳液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醋酸乙烯酯/叔碳酸乙烯酯(VAc/Veova10)共聚乳液,考察Veova10的加入量对共聚乳液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模量,乳液的粘接性能、稳定性能、黏度及微观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改性后胶膜的低温脆性得到改善,乳液粘接性能略降低,贮存稳定性、稀释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5.
6.
7.
用几种稀土元素对单一型固体超强酸SO24-/TiO2进行改性。结果表明,用Ce4 改性效果较好,且当Ce4 质量分数为7.5%、经500℃焙烧3h后催化剂SO24-/TiO2-Ce4 的催化活性最佳,并用TEM、XRD和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改性催化剂属于纳米级材料,粒径为32nm,粒度均匀。并以该固体超强酸SO24-/TiO2-Ce4 为催化剂,松油醇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酸松油酯。利用正交试验得到适宜的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70℃、催化剂用量3%、松油醇与乙酸酐物质的量之比为1∶1.5、反应时间6h。在此条件下,松油醇转化率达99%,产物中乙酸松油酯含量达90%。与普通型固体超强酸进行比较,SO24-/TiO2-Ce4 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以Cr(Ⅵ)为模板离子,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将木质素磺酸钠与功能单体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制备木质素离子印迹聚合物(L-IIP),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L-IIP的制备条件,利用FT-IR、SEM-EDS和孔径分析对L-IIP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用溴化锂和聚乙烯醇(PVA)溶液将其溶解,制备玉米秸秆-PVA复合气凝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FT-IR、吸附率等手段对气凝胶的相关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气凝胶的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固液质量比(秸秆∶混合溶液)为1∶100,PVA添加量与秸秆的质量比为100∶15,PVA浓度为5%,溴化锂浓度为66%,溴化锂溶液和PVA的质量比为13.85∶1。该工艺下所制得的复合气凝胶密度低至0.026 8 g/cm3,比表面积为175.00 m2/g,对废弃机油的最大吸附倍率为35.01 g/g。制备过程中,纤维素的氢键被破坏,PVA与纤维素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复合气凝胶的密度越小,其吸油率越大。复合气凝胶具有全范围内的孔径,且大部分孔径处于介孔范围内,因此有利于对大分子污染物的吸附。  相似文献   

10.
以含有单一的U(VI)、Pb(Ⅱ)溶液以及U(VI)和Pb(Ⅱ)混合溶液为吸附质,系统探讨了pH值、吸附剂量、吸附时间和初始离子浓度对向日葵秸秆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粒内扩散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从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角度对吸附选择性进行分析,并对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吸附20 mg/L的U(VI)-Pb(Ⅱ)溶液的最佳pH值为4.0、吸附剂量为2.0 g/L、吸附时间为720 min,U(VI)和Pb(Ⅱ)的去除率分别为77.55%、87.44%;U(VI)和Pb(Ⅱ)的吸附动力学在单离子和复配体系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单离子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27.0和67.59 mg/g,且当U(VI)高于200 mg/L时Pb(Ⅱ)的吸附过程也能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当离子初始浓度较低时向日葵秸秆对Pb(Ⅱ)具有更高的吸附选择性,而较高时则相反。向日葵秸秆吸附前后的SEM、EDX和FT-IR图谱表明,吸附U(VI)和Pb(Ⅱ)的主要方式为络合和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11.
以杨木刨花为原料,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为无机胶黏剂,Na2SiO3为快速固化添加剂,研究添加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胶对热压快固水泥刨花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添加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可显著改善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②要保证热压法快速固化水泥刨花板达到较理想的物理力学性能,应将板材在卸压后的回弹率控制在≤10%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竹炭对苯胺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竹炭对水溶液中苯胺的吸附特性,包括接触时间、pH值、吸附剂质量、吸附温度及溶液中苯胺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为360 min;在pH值4.0~6.4的Hae-NaAc缓冲体系中,竹炭对苯胺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其中最佳吸附酸度为pH=5.90;当苯胺的初始浓度为0.060 mg·mL-1时,平衡吸附量为44.5mg·g-1,竹炭能有效地除去水相中的苯胺;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增大,说明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竹炭对苯胺的吸附行为服从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式;在0.8 mol·L-1H2SO4中,对使用过的竹炭采用微波加热处理法进行再生,竹炭的吸附能力恢复到原来的97%.竹炭有望成为除废水中苯胺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甲醛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笔者选取中密度纤维板作为甲醛释放源,固定板材数量3块,通过配置暴露面积使24h测试液中的甲醛质量在(2.0±0.3)mg范围内,测试96h内7种甲醛吸附材料的初始吸附率与单位吸附量,结果表明初始吸附率与单位吸附量均呈正态分布,可以显著区分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笔者以人造板作为甲醛释放源,更符合吸附材料实际使用条件,为评价其吸附性能提供一种新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用砖土窑、机械窑不同制法生成的竹炭、不同形状的竹炭(粉末、颗粒、片状)、不同竹炭用量对甲醛的吸附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机械炉制成的竹炭吸附性能较砖土窑的好;粉末竹炭吸附性能最好,颗粒次之,片状的最差;竹炭用量大对甲醛的吸附量也大,但并非呈线性关系,随着用量的增加其对甲醛的吸附率增加逐渐趋缓.  相似文献   

15.
以亚麻废料(FW)为原料,制备了环氧氯丙烷修饰的亚麻吸附剂(EP),并对其吸附碱性品红的性能做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未修饰的(FW)和环氧氯丙烷修饰的亚麻废料吸附剂(EP)对碱性品红吸附的最佳吸附时间均为180min,最大吸附量(q)值分别为77.04mg/g和86.35mg/g。最佳固液比为4.27时,对应的最大脱色率(E%)值分别为86.27%和93.15%。  相似文献   

16.
利用农业固体废物玉米芯作原料制备了活性炭,通过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过程,探讨了改性玉米芯活性炭对Cd2+模拟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以及考察了溶液pH值、活性炭投加量和温度对活性炭吸附Cd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磷酸改性600℃下裂解的活性炭吸附能力最好;改性玉米芯活性炭对Cd2+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改性玉米芯活性炭对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拟合;经过单因素影响试验的研究表明,溶液初始pH值为6、活性炭投加量为0.01g、吸附温度为40℃时,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陈瑶  万东锦 《绿色科技》2019,(16):145-146
主要阐述了染料各吸附材料的优缺点、物理化学性质,综述了各种材料的吸附性能及目前国内外对各种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在染料废水脱色处理中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木质素磺酸钠(简称木钠,LS)用作水煤浆添加剂的改性方法及结果,并采用椭圆偏振法测定了木钠及改性木钠(MLS)在光滑的煤表面和载波片表面的吸附膜厚度,定量地对比了添加剂在固体表面吸附的空间位阻作用的大小。通过研究可知:改性木钠的空间位阻作用与木钠相比较,其表面吸附膜厚度增加1倍左右,改性木钠的分散作用大大增强;木钠及改性木钠在疏水性和亲水性固体表面的吸附层厚度不同,其分子疏水链段的增加有利于增大其在疏水性(煤)表面的吸附厚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反相气相色谱技术(IGC)测定了甲烷分子在改性前后活性炭上的保留时间,计算出了改性前后的活性炭的表面吸附热变化,并对不同改性剂的改性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性前活性炭吸附热为17.75 mol/L,改性后的活性炭吸附热分别为18.74(氧化改性)、18.96(还原改性)、18.43 mol/L(盐改性).改性前...  相似文献   

20.
电场作用时间对杨木胶合效应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场作用下,通过聚醋酸乙烯乳液(PVAc)胶合杨木单板的试验,初步探索了电场作用时间与胶合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电场作用时间对胶合强度影响极显著;②对含水率为12%的杨木单板,使用PVAc(固体含量为17%,20℃时的粘度为60Pa·s)为胶粘剂,单面涂胶量为185g/m2,在室温(17~24℃)加压(045~085MPa)10h,上、下垫板间30V的电势差从加压后1~4h起施加,板材胶合强度最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