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选择性分离大黄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黄酸(RH)为印迹分子,大孔壳聚糖为功能载体,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备大黄酸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通过固相萃取和HPLC评价MIP对大黄酸的选择性分离。结果MIP与非印迹聚合物(NIP)相比,对大黄酸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识别性。使大黄酸的质量分数由16.55%提高到95.12%。并利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MIP对大黄酸吸附的平衡等温线。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木材中戊唑醇含量时,木材中抽提物的存在会影响戊唑醇的出峰效果.文章采用PCX固相萃取处理方法,以探讨其对木材抽提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可有效去除干扰戊唑醇色谱峰的木材抽提物,提高木材中戊唑醇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刘畅 《绿色科技》2021,(6):53-55
为了有效掌握并控制地表水体中苯胺类的污染状况、确保公众用水安全,开发地表水中简单实用且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经地表水样品前处理,可同时检测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苯胺、对硝基苯胺、2,4-二硝基苯胺、3,5-二硝基苯胺、2,6-二氯-4-硝基苯胺5种苯胺类化合物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较高、抗干扰性较强,在1.0 mg/L~5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苯胺类化合物0.5μg/L,回收率为72.2%~96.1%。同时,尝试对色谱柱进行了优选并对流动相的配比和梯度淋洗程序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水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测定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将水样经固相萃取后进样,经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分离后,采用串联质谱电喷雾电离(ESI),阳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此方法检测限低至0.015μg/L,是一种...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建立枸杞中9种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过Carbon/NH2固相萃取柱净化,氮吹至干,残留物用乙腈-水(3:2,V/V)溶解后测定,采用正离子扫描方式进行仪器方法学研究,确定监测离子对,进行SRM模式定性定量分析。该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12~9.8μg/L;在10~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1)。在20~100μg/L的添加水平上,9种有机磷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80.7%~12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5%~14.7%。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枸杞中9种有机磷农残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闫建康 《绿色科技》2013,(12):257-259
建立了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婴幼儿奶粉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含量的方法。在选定的条件下各组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1,线性范围0.5~50mg/L,回收率为95.2%~104.3%,相对标准偏差为2.1%~4.4%。  相似文献   

7.
微波辅助萃取-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分析桑叶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微波辅助萃取-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桑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鉴定出化合物45种,包括酮、醇、酸、烷烃、烯烃、甾醇、醛、酯及杂环化合物等,其中酮类化合物占总色谱馏出峰面积的 6.56%;醇类化合物占 33.32%;酸类占 13.71%;烃类占 23.44%.主要化合物有: 3,7,11,15-四甲基-2-十六醇(24.05%)、1-乙酰基-4-异丙基-二环[3.1.0]己烷 (16.27%)、5-(2-异丁烯基)-4,6,6-三甲基-3-环己烯酸(8.35%)、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5.67%).该技术可以简便、快捷、准确地进行桑叶挥发性成分的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的装置device、原理、萃取模式、影响因素、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概述了SPME技术在植物油溶剂残留、香气组分分析、污染物的测定以及评估植物油氧化程度或氧化稳定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共聚物为药物装载材料、油酸改性的四氧化三铁(Fe3O4@OA)纳米颗粒为磁性功能材料,制备姜黄素/PLGA磁性微球,考察了乳化方法、高速均质速度、水油相体积比、PLGA用量、水相聚乙烯醇(PVA)质量分数、Fe3O4@OA用量和姜黄素用量对磁性微球粒径的影响,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振动样品磁强计、热重分析仪等对其形貌及理化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姜黄素/PLGA磁性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选用搅拌-均质两步乳化法、高速均质15 000 r/min、水油相体积比10∶1、PLGA用量100 mg、水相PVA质量分数1%、Fe3O4@OA用量40 mg和姜黄素用量40 mg,此条件下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粒径较均一,多分散性指数(PDI)为0.38,平均粒径为3.60μm,微球的磁感应强度为14.12(A·m2)/kg,含磁量约为27.98%。载药微球的包封率为97.09%,载药率为6....  相似文献   

10.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尾巨桉叶片挥发油,同时以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色谱保留指数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叶片挥发油中共有86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大于0.3%的成分有40个,占色谱峰总流总面积的89.65%,主要成分是桉油精(33.10%)、α一蒎烯(10.58%)、1-甲基-2-(1-甲基乙基)苯(8.98%)、乙酸松油酯(6.96%)、乙烯基甲醚(3.13.%)、龙脑烯醛(1.59%)、己醛(1.54%)、己烷(1.42%)等组分。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方法提取姜黄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别优化了溶剂回流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3种提取方法中一次提取姜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对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一次提取姜黄色素的得率分别为2.53 %、3.22 %和3.61 %,其一次提取率分别为62.6 %、79.7 %和89.3 %.试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法具有高效、省时等优点,特别适合对姜黄色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
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姜黄素的水溶性,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优化了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工艺。利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姜黄素纳米混悬剂进行了理化性质和化学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当均质压力100 MPa,循环次数30次时,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平均粒径为(171.00±8.56)nm,一致性系数为(0.69±0.05);IR、UV、XRD、TEM和HPLC分析表明,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的化学结构未见明显改变,姜黄素纳米粒子为不规则的球状晶体,结晶度显著降低。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在水中的溶解度达62.85 mg/L,比姜黄素原粉提高了90.48倍;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冻干粉体外溶出速率也明显提高,120 min时溶出度已达80%。研究表明高压均质法适用于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萃取与微波法联用提取姜黄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姜黄油及姜黄色素的超临界-微波联合提取工艺,在超临界CO2萃取姜黄油前处理工序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微波法提取姜黄色素过程中各操作参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比较组合工艺与其他工艺在提取条件、产品得率、纯度等方面的差异.优化后得到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45 ℃,料液比1:11,乙醇体积分数80%,时间2 min,姜黄色素得率达到3.22%.超临界-微波联合提取工艺完成了姜黄油和姜黄色素的分步提取,而且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姜黄油和姜黄色素的提取、分离同时实现的效果,更有利于后期精制.  相似文献   

14.
陈兆辉  赵继红  刘永德 《绿色科技》2019,(16):144-144,146
指出了磁性活性炭具有能够快速固液分离的优点。简述了两步法、一步法以及水热法制备磁性活性炭的研究现状。分析探讨了各种制备方法对磁性活性炭性能的影响、优缺点,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磁性木材和磁性木质纤维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性木材和磁性木质纤维制品是具有广泛用途和诱人开发前景的新型功能材料。笔者介绍了磁性木材和磁性木质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特点,阐述了磁性木材和磁性木质纤维制品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合成分子印记聚合物以实现葛根素的高效分离。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评价。使用量子化学的方法对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结合构象进行了计算机模拟,采用UV、IR、1HNMR一系列光谱学分析了分子印记聚合物形成的机理,通过固相萃取考察了聚合物对葛根素的选择性能。该分子印记聚合物对葛根素具有高度选择性,一次性处理葛根素的回收率达到78.0%,纯度可达到86.5%。为从葛根中高效分离富集异黄酮活性成分葛根素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罗望子多糖的提取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元藩 《西部林业科学》2006,35(4):109-111,133
罗望子多糖(TSP)是从豆科植物罗望子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物质。经试验,探讨了影响从其种仁粉中提取罗望子多糖色泽和收率的因素,以此总结出从罗望子种仁中提取罗望子多糖的方法。进而论述了罗望子多糖在日用化学工业等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水提醇沉法提取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饼粕多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油茶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 Box-Behnken 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多糖提取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 1:25(g/mL)、提取时间 78 min、提取温度 60 ℃,在此条件下油茶多糖提取率为(11.29 ± 0.20)%,与预测值偏差 0.18 个百分点,因此优化后回归方程对预测水提醇沉法制备油茶多糖的提取率分析具有可靠性,三因素中料液比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