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用IBV陕西分离株X,Fu,W和H株人工感染40日龄和19日龄的雏鸡复制人工病例,对其临床症状、大体病变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IBV陕西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不仅能引起雏鸡发生呼吸道症状,而且可致严重的肾脏损伤,对19日龄鸡引起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损害均比40日龄鸡更为严重。感染40日龄和19日龄鸡后,潜伏期、致死雏鸡的时间与病程分别为38 ̄72h和32 ̄40h,96h和48  相似文献   

2.
从上海地区具有肾变型临床特征的鸡群中分离到3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tiousBronchitisVirus,IBV),分别取名为ST株、SJ株、SC株。3株病毒通过鸡胚2~5代后,引起半数以上的健康鸡胚发育受阻,蜷缩或死亡,并随传代代次增加而强化;分离株对乙醚敏感,无血凝性,56℃作用60min失去对鸡胚的感染力;11日龄鸡胚CEID50为10-5.5~10-6.5;分别用ST、SJ、和SC株的第4代培养物攻击1日龄雏鸡,48~72h出现肾脏肿大,拉白色稀粪等特征性症状,5~7天全部死亡。ST株电镜观察病毒有典型的冠状结构,有纤突。  相似文献   

3.
RT-PCR和核酸探针在IBV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CR和核酸探针杂交检测了3种毒株(H120株,M41株,HK株)在鸡胚中的繁殖动态及人工感染鸡和自然感鸡气管粘液及肾组织内的IBV.结果表明:在鸡胚中繁殖3种毒株IBV(H120,HK,M41),PCR最早检出时间为20~24h,克隆探针最早检出时间为24~30h;用克隆核酸探针检测人工感染鸡,12h后能从肾脏中检出病毒。对7只就诊鸡的病变肾脏进行杂交检测和PCR扩增,有5只均呈阳性反应。IBV分离株HK株与标准株M41株经PCR扩增、HaeⅢ和HindⅢ酶切及RFLP分析,表明其属同一马萨诸塞血清型。PCR和核酸杂交技术为生产上提供了直接从尿囊液和感染鸡组织中快速检测IBV病毒及诊断IBV的新方法,对IBV的血清定型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1日龄感染和未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雏鸡的免疫器官组织T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1日龄雏鸡感染CIAV后,其中枢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以及局部免疫组织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的T细胞数量,于感染CIAV后7~28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表明1日龄感染CIAV雏鸡免疫器官组织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项研究以内蒙古地区分离株MG-H3和MG-BR1作为研究对象,以MG-S6作为参考对象,分别对20d龄雏鸡进行人工感染,8d后以IP-H120作激发感染。结果试验鸡全部发病,呈现血清学反应阳性并伴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以呼吸道病变为主,心、肝、肺等器官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攻毒20d后剖检全部鸡,气囊平均病变计分H3株为2.9,BR1株为2.3,S6株为2.8。  相似文献   

6.
对鸡新城疫病毒(NDV)V4株的毒价、血凝(HA)稳定性和致病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NDVV4株的毒价(EID)为10-8.3~10-10.1/0.1mL,25℃存放28d、37℃存放12d及反复冻融7次HA滴度不变,其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6周龄鸡静脉接种发病指数和鸡胚平均致死时间分别为:ICPI=0.00,IVPI=0.00,MDT>150h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对各试验鸡组 ILT、IB人工发病后,中药治疗12h可基本控制病情,24h治愈率达94%和90%,48 h治愈率达100 %和98%。中间试验治疗临床 ILT和 IB混合感染鸡群40万只,24 h内可有效控制病情,48 h治愈率平均达92%,5d后治愈率平均达94%。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中药治疗鸡ILT和IB具有取材容易、加工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高效无毒的特点,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鸡新城疫病毒V4株一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鸡新城疫病毒V4株的毒价,血凝稳定性和致病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NDV V4株的毒价(EID)为10^- ̄10^10.1/0.1mL,25存放28d,37℃存放12d及反复冻融7次HA滴度不变,其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6周龄鸡静脉接种发病指数和鸡胚平均致死时间分别为:ICPI=0.00,IVPI=0.00,MDT〉150h。  相似文献   

9.
对广东地区分离的IBDV变异株GC902进行了SPF鸡胚,CEF和SPF鸡的致病性,理化特性,与标准I型毒CJ801BKF株的抗原相关性检测等研究。结果表明,GC902株经SPF雏鸡连传5代,F5代囊毒接种10日龄SPF鸡胚,引起部分鸡胚死亡,未死亡胚矮小,发育不良,全身可见出血,头部水肿,肝脏呈大理石花斑样病变,坏死,或呈绿色,脾肿大。接种14日龄SPF雏鸡后4天法氏囊开始萎缩,至20天时仍严重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dsRNA核酸提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免疫沉淀法从感染鸡法氏囊组织中分离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用差速离心法从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分离IBDV,再从分离的IBDV中抽提dsRNA。在dsRNA提取物受DNA降解产物影响时,可用DNaseⅠ消化去除,核酸再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  相似文献   

11.
1995年9月在陕西咸阳首次发现鸡的波德特氏菌病。病鸡以流浆液性鼻液、眼睑肿胀、眼睛流泪及呼吸困难为特征。不同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幼龄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成年鸡。分离菌的24h肉汤培养物(0.2mL)感染小鼠及豚鼠可于24h内引起死亡;经鼻感染60日龄鸡复制出了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表现,病死率60%,并回收到了接种菌。本文对分离的波德特氏菌的培养特性、形态特征、致病性、抗生素的敏感性、灭活苗的研制及免疫防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将80只24日龄公雏随机分成A、B、C、D四组,观察各组鸡的临床症状,肌肉、肝、脾、肾及法氏囊特征病理变化。结果发现:攻毒后除A组轻微外,各组均出现腿肌条状或点状出血,肝、脾、肾及法氏囊肿大,但经治疗144h后剖解,A、B、C组肉眼病变消失,D组仍有病变且法氏囊萎缩。光镜观察,A、B、C组鸡的法氏囊病理组织学变化均明显好于D组,说明中药“囊复康”防治鸡IBD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复方板蓝根制剂”治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宋云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384-16385
[目的]观察“复方板蓝根制剂”治疗自然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采用0.33‰、0.67‰和1.33‰ 3种不同浓度的“复方板蓝根制剂”饲喂病鸡,对7 340只自然发病鸡进行治疗,观察该药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鉴别、病理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2个鸡场的7 340只病鸡所患疾病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服用“复方板蓝根制剂”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未经治疗的对照组自愈率为85.18%,症状恢复缓慢;3个“复方板蓝根制剂”组的治愈率均在97%以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症状恢复较快;0.33‰“复方板蓝根制剂”组与病毒灵组疗效相当;0.67‰和1.33‰剂量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0.33‰剂量组与病毒灵治疗组。[结论]“复方板蓝根制剂”可有效治疗自然感染发病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推荐剂量为0.67‰。  相似文献   

14.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变毒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太平  荣俊  彭本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07-6208
从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IB)死鸡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鸡胚传代,到第3代,出现卷缩胚,第8代,卷缩胚达到50%。第3~8代的尿囊液经胰蛋白酶处理后对鸡红细胞可引发凝集。以琼脂凝胶沉淀试验检测,病料处理后的收获液、第3~8代鸡胚尿囊液与肾型IBV抗血清均可形成沉淀线,其沉淀线与肾型IBV阳性抗原和肾型IBV抗血清之间形成的沉淀线发生完全融合。该分离株在鸡胚病毒干扰试验中对新城疫病毒LaSota株的增殖有显著干扰作用。动物回归试验,试验鸡感染分离毒株,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40%,死鸡的病理变化明显而典型。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是鸡肾型IBV。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安徽省合肥郊县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雏鸡体内,分离到4株病毒。经血清学、人工感染、鸡胚接种、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物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人工感染易感鸡试验表明,4株中有2株具有超强毒株的致病特点。将其接种36日龄鸡后第2天精神沉郁,拉白色或绿色稀粪,发病率为100%。第3~4天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达80%。剖检可见全身性出血素质,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接种鸡胚后72~96 h引起鸡胚全部死亡。另外2株接种易感鸡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出现亚临床传染性法氏囊病,剖检病理变化不明显,表明此2株毒力较弱。  相似文献   

16.
从河南省长葛、荥阳等地采集的病鸡(临床疑似感染ILTV)喉气管组织中分离得到两株病毒,暂命名为ILTV-CG和ILTV-XY.经人工接种易感鸡,ILTV-CG组于接种后第四天、ILTV-XY组于接种后第三天部分鸡只死亡,并可致死部分鸡胚,绒毛尿囊膜增厚且有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白色痘斑;两株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六边形、二十面体对称、有囊膜、具空心颗粒的病毒粒子;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ILTV TK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以两病毒株及参考株的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均扩增出完全一致的特异带,扩增产物用EcoR Ⅰ酶切后的酶切图谱也完全一致.试验结果表明两分离株均为ILTV.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月-2014年8月,从全国多地出现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养鸡场(户)中采集病(死)鸡气管、肾脏和腺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各地分离株与YB160株S1基因分子进化树分析,筛选出5个代表性的毒株,在SPF鸡胚中传至第5代,分别进行毒价测定、无菌检验及对SPF鸡的致病力研究。结果,所筛选出的5个流行株在SPF鸡胚传至第5代时,毒价均大于或等于106.1EID50/0.1 m L,菌检阴性,人工感染试验接种1日龄SPF鸡,可引起试验鸡出现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症状。  相似文献   

18.
新城疫病毒毒力的判定标准是根据国际上规定的 3项指标 ,即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 ( MDT)、 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 ( ICPI)和 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 IVPI)等加以评价。将分离到的 1 1株鹅副粘病毒中选取了其中 3株 ,即 HG97C5 、YG97F1 1 、YG98- 2 C4,按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致病性试验。结果为 :3株鹅副粘病毒的 MDT分别为 56.7、52 .0、53 .2 ,ICPI分别为 1 .64、1 .69、1 .70 ,IVPI分别为 2 .62、2 .60、2 .60 ,表明这 3株鹅副粘病毒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同时将鹅胚和鹅按照研究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毒力试验。结果为 :上述 3株鹅副粘病毒最小致死量致死 1 3日龄鹅胚的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 68.8、67.4、70 .2 ,1日龄雏鹅脑内接种致病指数分别为 1 .52、1 .64、1 .66,6周龄非免疫雏鹅静脉接种致病指数分别为 1 .2 6、1 .65、1 .68。目前虽然没有鹅副粘病毒毒力判定标准 ,但从其对鸡和鹅的致病性检测结果表明这 3株鹅副粘病毒对鸡和鹅均属于强毒力的毒株  相似文献   

19.
新型禽流感病毒对家禽养殖业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及时发现和阻断其传播具有重要意义。2022—2023年,本实验室在我国发病鸡群中监测到新型H3N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出现和传播。本研究对发病鸡群开展了临床发病情况调查,对分离病毒进行了全基因组演化分析,并对分离的代表性病毒进行了鸡致病性以及空气传播性试验。结果表明:1)H3N3最早于2022年12月在华东地区发生产蛋下降的蛋鸡群出现,随后陆续在华东、华北、东北等多个地区的鸡群中监测到,发病群体主要为产蛋鸡,鸡群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5%),主要引起产蛋率急性下降(10%~40%)。2)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H3N3病毒为新型重排病毒,由鸡群中流行的H3N8病毒与H10N3病毒重排产生,6个内部基因来源于H9N2病毒。3)与H3N8病毒类似,新型H3N3病毒对鸡群高度易感,可在鸡鼻甲、气管、肺等呼吸器官中高效复制并排毒,引起呼吸系统严重病理损伤。4)空气传播性结果表明,新型H3N3病毒可在鸡群之间空气传播,而H3N8病毒不能在鸡群间空气传播。综上,新型H3N3禽流感病毒对鸡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传播性,有可能成为新的优势流行病毒,对我国家禽...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2月底,北京郊区某鸡场发生1种以鸡腺胃肿大为特征的鸡的传染病.取发病鸡腺胃,经研磨离心处理,取上清接种SPF鸡胚,从第4代开始,出现典型的胚胎卷缩、侏儒胚,EID50为10-5.25.病毒感染SPF鸡胚尿囊液经负染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80~160nm,有囊膜和纤突的类似冠状病毒的病毒粒子.该病毒可干扰新城疫病毒增殖.病毒对热敏感,耐酸,无直接血凝性,但病毒经胰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用此分离毒接种8日龄雏鸡,能引起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