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测定胶乳的总固形物含量、蔗糖含量、硫醇含量、堵塞指数等9个生理参数,对4个无性系(热研2—14—39、热研7—18—55、PG1,PR107)的人工多倍体植株和一个无性系(热研29)的自然多倍体植株的产胶排胶生理状况进行了初步诊断。结果表明,在这些诊断的材料中,未发现在产胶排胶生理方面优于其原来相应的二倍体(或RRIM600二倍体对照)的多倍体无性系。这些多倍体无性系的生理特性是:(1)产胶能力和产胶潜力均不及二倍体强;(2)乳管代谢缓慢;(3)对死皮病的生理敏感度较高;(4)排胶有明显障碍。 试验还同时检测了这些多倍体无性系的化学刺激效应。结果发现热研2—14—39、热研7—18—55和PR107这三个多倍体无性系有较好的产量效应,净增产率比二倍体高,但刺激的产量绝对值仍不如二倍体的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未刺激、乙烯利刺激、乙烯气体刺激胶树微割排胶影响面内不同高度部位胶乳的蔗糖、无机磷、总固形物含量和水势,并比较分析同种处理割胶前后及不同处理间割胶前后胶树胶乳中这些生理参数的差异变化,结果表明:乙烯气体刺激较其他2种处理能够较明显扩大胶树排胶影响面,有利于增加胶树胶乳产量.并提出用开割前和停排后的胶乳干含差来指导割胶生产.  相似文献   

3.
人造板用大豆蛋白胶黏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造板用胶黏剂仍以醛类树脂胶黏剂为主导,存在人居环境甲醛污染和依赖化石资源等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提高、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以及人造板环保等级要求的不断提升,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料、水为分散介质的大豆蛋白胶黏剂,作为一种环保、可再生木材胶黏剂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其耐水胶接性能差等问题仍制约其工业化应用,为木材工业研究热点之一。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提高人造板用大豆蛋白胶黏剂耐水胶接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提高大豆蛋白胶黏剂耐水胶接性能的改性方法,并分析了其改性机制与存在问题,包括蛋白质变性、接枝改性、酶改性、交联改性、大豆多糖改性、仿生改性、纳米材料改性、复合改性等,同时对提高大豆蛋白胶黏剂固体含量、降低黏度、改善抗霉变性能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大豆蛋白胶黏剂改性研究方向,并对其科学意义以及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物质木材胶黏剂的深入研究和在木材工业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与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4.
以杜仲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杜仲无性系成枝力、单枝结果数、果实含胶率和单株产果量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每年的单枝结果数的差异显著性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连续2年单枝结果数及其变幅比较结果,9503、9516、9501、9532、9505、9526等无性系具有比较稳定的结果性能;不同无性系间历年单株产果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对不同无性系单株历年产果量、历年总产果量以及结果稳定性等进行综合比较,9503、9516、9532、9526等4个无性系为高产胶优良无性系.在进行杜仲高产胶优良无性系选择时,可以将连续2年单枝结果数和单株产果量的平均值作为选择指标;利用3~4年单枝结果数和单株产果量的平均值作为高产胶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木材胶黏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现代木材工业界用来制造刨花板、纤维板、胶合板及定向刨花板等的胶合剂都依赖石化原料。石化原料未来因为供应有限,价格必定高涨,并且法令对木质复合材料排放有毒气体的限制越来越严格,木材工业界不得不积极评估使用可再生的生物原料来合成环境友善的木材胶黏剂。笔者先讨论了蛋白质胶黏剂的历史背景及沿革,进而讨论蛋白质的化学特性以期了解其化学交联的可能性,最后再详述近年来蛋白胶改性的研究及成果。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几种重要生物质木材胶黏剂即单宁、木素、大豆蛋白、淀粉及木材原料基木材胶黏剂的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生物质木材胶黏剂的应用现状,探讨了生物质木材胶黏剂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系统介绍乙烯利刺激增产机理和乙烯利对橡胶树排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杜仲含胶细胞形态与分布,杜仲高产胶培育技术及杜仲果园栽培模式,杜仲胶的提取、分离以及杜仲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新进展;总结了杜仲胶开发的现状;阐述了杜仲胶产业化开发与培育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萤光显微法常用于实验室研究胶黏剂在人造板里的分布,用这个方法作为人造板生产线品质控制的指标还不广泛。本实验利用萤光显微技术配合电脑图像分析,先测定实验室制作的一组高密度纤维样板里的异氰酸酯含胶量,再用同法测定工厂产的高密度纤维板里的异氰酸酯含胶量。实验室样板施胶量为2%、3%、4%、6%及8%的高密度纤维板各2张,3张高密度纤维样板是从工厂生产线上在4h之内不同时间取得。结果显示,实验室各种施胶量的样板,用萤光显微法测得的含胶量分别为2.06%,2.901%,4.00%,6.17%及9.07%,测得含胶量与施胶量的相关系数为r=0.996 0。用同法测得3张工厂样板的含胶量分别为3.53%、3.54%及3.56%,与生产时设定的3.50%施胶极为接近。本实验结果显示,萤光显微分析法可迅速并准确地测出高密度纤维板里的异氰酸酯含胶量,用该法检测工厂样板的结果表示,该工厂在4h取样期间内施胶情形良好而且稳定,胶黏剂效率高,产品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福建南部地区黑荆胶的单糖组分定性检验及化学成分的系列分析研究 ,发现黑荆胶与阿拉伯胶具有相同的单糖组分 ,均含有D 半乳糖 ,L 阿拉伯糖及L 鼠李糖 ;黑荆胶化学成分除残余不溶物略超过外 ,其余指标符合美国药典XV中对阿拉伯胶的要求 ;二者均含有钙盐 ,不含淀粉、糊精、单宁、果胶、蔗糖及铜、铁、钾离子。  相似文献   

11.
巴西橡胶树胶乳是乳管细胞的胞质液,作为天然橡胶工业产品仅利用了其中的橡胶烃。近年,胶乳中含有的许多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的药用价值逐渐被发现。全胶乳和其组分B-乳清与C乳清都具有抗菌作用,B-乳清和C乳清还表现出抑制癌细胞生长,并且对正常细胞为低毒性的特性。胶乳中含有的如白坚木皮醇、植物甾醇、萜类和蛋白质等成分都表现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抗真菌、抗氧化等药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铜作为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细胞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乙烯刺激能够显著增加橡胶树乳管细胞中铜离子的含量。乙烯刺激强度与胶乳中铜离子含量关系的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一定乙烯刺激浓度范围内,乙烯浓度与胶乳中铜离子含量呈正相关,超出这一浓度范围则呈反相关。因此,可以研究用胶乳中铜离子含量来作为合理的刺激采胶强度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从宏观农业角度,探讨西双版纳植胶区植胶环境和经营管理条件与橡胶树死皮病(TPD)的关系,尝试说明该区域死皮病高发的原因,提出了通过改善生产管理控制该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效果显著,乙烯利刺激割胶技术已在天然橡胶生产中普遍采用,但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机制还不明确,仍是目前橡胶树产排胶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近年来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机制研究的结果,认为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从水通道蛋白方面探讨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5.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是天然橡胶(顺式-聚异戊二烯)商业化生产中栽培最为广泛的一个物种。本研究中,为了深入分析并了解胶乳转录谱,尤其是橡胶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情况,我们从橡胶树的胶乳这种代表单一细胞类型的胞质成分中分离得到10 040个表达序列标签(ESTs),经ESTs序列编辑组装之后共获得3 441个独立转录本(UTs)。基于标准基因词汇体系对这些UTs进行功能分类的结果显示,它们中的73.8%均与未知功能的基因相关。在高度表达的ESTs中,编码橡胶生物合成及应激或防御相关蛋白的ESTs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编码分属三个蛋白质家族的橡胶粒子膜蛋(RPMPs)的序列其所占ESTs的比例即高达12%。从这些ESTs中还鉴定出了九种RPMP异型体(7.9~27KDa),其中包括14 Kda的REF(橡胶延伸因子)及22 Kda的SRPP(小橡胶粒子蛋白)。试验中利用抗REF及SRPP抗体也检测到了胶乳中多种RPMP异型体的表达。此外,EST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QRT-PCR)分析均证实REF和SRPP为胶乳中最丰富的转录产物。除橡胶生物合成之外,比较序列分析结果显示,RPMPs与植物界存在的应激相关蛋白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最后,本文还根据转录本丰度及差异基因表达就RPMP在顺式-聚异戊二烯生物合成中的功能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推测。  相似文献   

16.
几丁质酶是一种分解N-乙酰氨基葡萄糖分子的糖苷酶。在高等植物中,几丁质酶虽然普遍存在,但迄今未发现其底物的存在。据研究,几丁质酶在植物抗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对橡胶胶乳中几丁质酶的研究,认识到它不仅是橡胶树防御病原微生物的抗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参加了胶乳的凝固过程,与橡胶树的排胶及产量具有密切的关系。文章概述了几丁质酶研究的现状及最新进展,介绍了橡胶树胶乳中几丁质酶的理化性质、生理学功能、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调控。  相似文献   

17.
18.
橡胶树胶乳生理诊断法是一批法国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用于判断胶树代谢与健康状况的方法。在研究了巴西橡胶树胶乳的各种成分在胶树中的生理功能及其变化规律,以及这些成分与胶树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后,可以将无性系划分为不同的代谢类型,并根据不同的代谢类型,安排不同的采胶方法;同时也可以根据随机抽样理论找到这些成分的标准参考值,用来判断开割胶树的健康状况,以指导采胶生产。现在胶乳生理诊断主要用于无性系代谢类型判断与采胶强度判断。  相似文献   

19.
更新期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处于更新期30 年橡胶人工林含碳量、生物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树组分的含碳量在29.94%~52.90 %之间,大小表现为:树叶>树干>树根>树枝>树皮>胶乳,相同器官的含碳量枯样的要比鲜样的高。凋落物层含碳量平均为51.90 %,林下植物为46.09 %。土壤含碳量平均为0.54%,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层次土壤含碳量逐渐减少,相邻土层差异不显著。橡胶林生态系统现存碳贮量为219.68 t·hm-2,其中乔木层为140.21 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63.82 %,凋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为3.99 t·hm-2,仅占1.82 %,土壤(0~100 cm)的碳贮量为75.48 t·hm-2,占34.36 %。橡胶树各器官的碳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关系。树干的生物量最大,其碳贮量也最高,占乔木层碳贮量的55.67%。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生物凝固液用量、鲜胶乳浓度、气候条件、氨含量等因素对鲜胶乳生物凝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凝固剂适宜用量为10%;鲜胶乳浓度对凝固影响较小;当全天最高气温在25℃以下时,胶乳完全凝固需16 h以上;氨含量达0.02%时即可显著影响胶乳的凝固,用量达到0.08%时,胶乳不能凝固;添加辅助凝固剂可加快胶乳的凝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