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糯高粱湘两优糯粱1号双季栽培技术李光林杨光立(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长沙410125)湘两优糯粱1号是湖南省农科院土肥所用两系法杂交育成的糯高粱新品种。1996年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品种特性该品种早熟,湖南省春播生育期105天,秋播95……  相似文献   

2.
湘两优糯粱1号是湖南省农科院高粱研究开发中心,采用两系法杂交育成的杂交糯高粱新品种,1996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1996年浙江省诸暨市农科所从湖南引入种植.1999年全市种植面积达200hm2,增产高粱150万kg,2000年扩大到533.3hm2,占全市高粱种植面积的60%以上.浙江省其他县市也相继引进种植.2000年全省种植面积1333.3hm2.2000年7月5日湘两优糯粱1号通过了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旱粮专业组的现场考察审查,并一致同意推荐上报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现简要地将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3.
金糯 272 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和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合作选育的酿酒专用杂交糯高粱品种。该品种是用糯高粱不育系 1609A 与糯质恢复系 272R 组配选育而成,2022 年通过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具有早熟、单宁含量高、抗丝黑穗病、耐密植、宜机械化生产等特点,适宜在西南等适宜地区推广种植。介绍了金糯 272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总结了其繁制种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甜糯糯626是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20年秋季利用自选糯玉米自交系HN620作为母本,用自选糯玉米自交系HTN509作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在2023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桂审玉2023068号。分析了甜糯糯626品种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与品质表现,探讨了栽培技术,建议在广西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5.
湘两优糯粱 1号是由湖南省农科院育成的二系法杂交糯高粱 ,1 996年由诸暨市农科所引入本市试种 ,多年种植均表现产量高、再生能力强、可再生栽培、子粒糯性、适宜酿酒、抗病性强等优点 ,因此深受农民欢迎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2 0 0 0年全市种植面积已达 5 47.33hm2 ,成为效益农业的重要内容。该品种 2 0 0 0年 7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旱粮专业组现场考察审查。1 湘两优糯粱 1号推广取得的效果1 .1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 996年全市试种 0 .6 6 7hm2 ,1 997年全市种植 1 3.33hm2 ,1 999年全市种植面积达到2 0 0hm2 ,2 0 0 0…  相似文献   

6.
冀青糯粮是河北农业大学与河北汉青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酿造型高粱新品种。该品种糯性好、稳产性好、出酒率高,属于酿造型高粱。2020 年完成河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GPD 高粱(2020)130089),适宜在河北省内推广种植。全面介绍了冀青糯粮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为促进高粱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研究春播和夏播2种播期对西南地区主要种植糯高粱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该地区油菜后直播高粱提供理论依据。以川糯梁1号、国窖红1号、国窖红3号、金糯粱1号、泸糯13号、郎糯红1号为材料,分别于3月5日(春播)和5月5日(夏播)进行播种,于成熟期测定各品种的株高、穗长、生育期以及千粒重、穗粒重、各部位干物质重等产量性状和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支链淀粉、单宁等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春夏2种播期对不同糯高粱品种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穗粒重、产量、粗蛋白、粗脂肪、单宁影响较大,除单宁含量、生育期夏播低于春播,其他指标均表现夏播高于春播。夏播穗干重和籽粒干重均大于春播,但并未对收获指数产生较大影响,夏播千粒重大于春播是夏播产量高于春播最主要原因。杂交糯高粱和常规糯高粱对春播和夏播反应强度不同,夏播对杂交糯高粱增产作用明显,但对常规糯高粱增产作用不大,油菜后夏播杂交糯高粱是一种很好的节本增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四川盆周山区发展特色优质猕猴桃的国际市场前景、生产现状、条件优势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发挥品种资源优势,推行规范化的综合配套生产技术;培育龙头企业,创立优势品牌;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生态产业。  相似文献   

9.
优质、高产杂交高粱泸宁两糯1号的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泸宁两糯1号(湘糯1 S/3560 R)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育成的两系糯质杂交高粱,于2008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亲本特性及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54A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自育糯质保持系0967B与外引糯质保持系1037B杂交,再与0967A通过杂交、回交等选育出的优质、矮秆糯高粱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配合力高、植株矮、株型紧凑、抗性强等特点。利用该不育系已组配出机糯粱1号、金皮糯1号等4个宜机械化生产酿酒高粱品种,为更好地推动54A所配品种的高效推广与利用,根据54A的生长特性,总结了其高产高效繁殖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选育既高油又高产的大豆新品种,提升我国油用大豆生产优势和商品大豆市场竞争力,通过亲本系谱与血缘关系、基因与性状遗传及亲本使用效果分析,优选亲本、配制组合与创建选择群体,优化育种技术与检测分析方法,育成了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合农72,2018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油分含量达到23.42%;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99.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9.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25.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13.0%;生育日数11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区种植;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  相似文献   

12.
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陕单19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饲兼用玉米单交种陕单1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专用玉米研究室,1997年用自选自交系Y75作母本,本所自交系武308作父本杂交育成。经过2000~2002年陕西省夏播玉米区域试验、生产示范试验,表现出结实性好,适应性强,综合抗性突出,成熟青枝绿叶,子粒产量高,茎叶产草量高,可籽粒饲用和粮草兼用等特点。适用于陕西乃至黄淮海区夏播或华北春播地区推广种植,该品种已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13.
用选自陆海杂交后代的抗蚜选系抗77为母本与具中棉亲缘的丰产品种江苏棉1号杂交,后代与父本江苏棉1号回交2次,经20代综合鉴定和多性状定向选育的川棉109。该品种抗棉蚜,抗枯萎病和立枯病,耐黄萎病,耐旱,抗倒,耐瘠薄;并克服了陆地棉密茸毛与短纤维的连锁,将抗虫与抗病、丰产与优质有机组合;综合性状鉴定为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己累积推广27万hm2,是利用多质资源培育多抗型丰产品种的实例。多质资源是前提,多抗性、强生长势、强补偿力等构成了川棉109丰产稳产的综合遣传优势。启示育种目标日趋综合的现代棉花育种应选择宽广的质源,培育多抗性取代单抗性,并以胁迫和非胁迫双重条件下的产量比较为核心,实现抗性与丰产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双油杂1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半冬性隐性核不育甘蓝型油菜两系杂交种。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抗寒、抗倒伏、较耐菌核病、抗病毒病。在2年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2731.2kg/hm2,比对照杂98009增产8.58%。在河南省油菜生产试验中,双油杂1号平均单产2489.1kg/hm2,比对照杂交种杂98009增产3.93%。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1%,硫甙含量18.85μmol/g饼,含油量40.96%,品质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津优41号”是由自交系X20-1与M9-6-2-2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黄瓜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丰产,耐热性好,抗霜霉病、病毒病、高抗白粉病、枯萎病。瓜条顺直、瓜把短,皮色深绿,有光泽,刺瘤中等,商品性好、品质佳,腰瓜长35 cm,单瓜重200 g左右。每666.7 m2产黄瓜5500 kg左右,适于春秋露地及秋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6.
桂春豆1号是以桂春1号(靖西早黄豆×吉三选三)为母本,桂199(拉城黄豆系选)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631.60kg/hm2,较对照品种柳豆1号增产15.1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607.00kg/hm2,较对照品种柳豆1号增产14.64%,蛋白质含量39.91%,油分含量19.46%,抗SC11和SC13,耐酸铝能力较强,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笔者报导了桂春豆1号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并对关键育种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花生新品种‘莆花2号’生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莆花2号’是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农大MF7-CS2-1’为母本,‘泉花10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各生育期的农艺性状优良,具有种子活力强、有效花率高、叶面积指数大、净同化率高、干物质积累多等高产特点,是旱地、水田皆适宜推广种植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棉花的演进与种质资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棉花传入我国后 ,长期徘徊于少数民族地区 ,自然因素在其进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尔后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 ,棉花生产迅速发展 ,人为因素开始参与品种的进化过程。为适应新的机械纺织的需要 ,国外优良品种被大量引入 ,促进了品种进化的一次飞跃。随着种质资源工作系统性地展开 ,并通过育种家的艰苦努力 ,一批优秀品种脱颖而出 ,将我国棉花生产带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在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的今天 ,品种进化的效率和途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进化本身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川荞6号是中熟苦荞新品种,在西南地区生育期72~78d,出苗整齐、健壮,幼茎绿色,叶片大小中等,叶色深绿,花为绿白色、无香味。主茎节数11.5左右,株高100~110cm,有效分枝2~5个,花序柄短,结籽集中,籽粒饱满、长锥、暗灰色,平均单株粒重2.5~4.5g,千粒重22~24g,产量1800~2050kg/hm2。该品种是地方品种“额乌”变异单株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苦荞新品种,2020年12月通过重庆市种子行业协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田间鉴定,命名为“川荞6号”。2021年11月通过重庆种业协会农作物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为“渝品审鉴202110”。  相似文献   

20.
水稻抗除草剂基因bar的转育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研究以转bar基因水稻"HR"为供体,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优势组合"两优培九"的恢复系"9311"为受体,经过3次回交转育成了对Basta除草剂具有抗性的9311近等基因系"9311HR",经PCR分析确认已导入bar基因.比较试验表明,9311HR及其与"培矮64S"配制的杂种的产量、米质、抗性等主要农艺性状分别与9311和两优培九十分相似.表明通过回交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