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家小麦品种区试审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志强 《种子科技》2001,19(6):342-344
我国小麦品种区试审定制度经历了筹建创立、基本停滞、全面恢复和改革发展四个阶段。小麦品种区试审定制度加快了品种推广速度,保障了小麦用种完全,促进了小麦生产。综述了“八五”尤其是“九五”期间对国家小麦品种区试审定制度的改革,并对今后的改革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l~2002年度河南省小麦超高产春水组区试中参试品种与地点的对应性分析,揭示了品种区试产量位次与环境适应性间的关系,指出品种在某类地区的表现可反映在区试中的产量位次;提出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可针对特定地点进行有目的的穿梭育种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3.
2017-2018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布局和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生产条件、气候灾害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河南省小麦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提出2017-2018年度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品种布局和利用意见.介绍了部分适宜河南省生产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近两年新审定的小麦品种及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种,并提出了这些品种的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适宜于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方法和指标,笔者概述了小麦抗旱性的概念、类型和鉴定原理,对多种抗旱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小麦品种抗旱鉴定的特点和要求,确定小麦全生育期旱棚鉴定法和抗旱指数是最适宜于抗旱育种和区试工作采用的综合性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山西省多年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及在小麦品种推广更换过程中的作用。并找出山西省现有品种区试工作存在问题,同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未来小麦品种区试的改进意见,以求尽快适应我国小麦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利用田间抗性鉴定和病毒检测方法,对南阳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进行了小麦黄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均感染了小麦黄花叶病毒;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抗性有显著差异,高抗、中抗、中感和感的品种分别占筛选品种的6.67%、46.67%、33.33%和13.33%.  相似文献   

7.
2004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及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对国家的贡献均居全国首位。近几年来,全省小麦生产连年丰收,总产量一直稳定在200亿kg以上,标志着我省小麦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全面了解2004年我省小麦生产形势和品种利用情况,搞好小麦品种的合理布局,为各地合理利用品种提供参考和依据,省种子管理站于5月下旬组织部分小麦专家分赴全省小麦主产区,对大田生产、新品种展示田及国家、省品种试验田情况进行了考察,之后又召开各市种子站长座谈会议,对2004年度小麦品种利用和种子生产形势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8.
采用毒力频率方法研究了河南省36个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在26个推广和区试品种中,仅郑州831的抗性较好,其余品种毒力频率较高,即抗性较差。目前可利用的抗白粉基因及抗源材料有Pm2、Pm2 6、Pm4a、Pm4b及肯贵阿1号和白免3号。  相似文献   

9.
程星 《中国种业》2013,(Z1):28-30
对2010-2011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濮阳试点43个参加试验的小麦品系进行了品质性状分析,参试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及是否优质是小麦育种中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也是评价优良品种(系)的重要指标,目的就是及时准确地鉴定育成或引进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并为生态区划、品种布局、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明确当前河南省区试品系品质性状的  相似文献   

10.
《种子世界》2004,(9):8-8
为了掌握农作物新品种区试情况,促进区试承担单位提高试验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优质高产新品种推广步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先后组织了北部冬麦区小麦和长江流域大豆品种区试联合考察暨新品种展示示范观摩活动。参加联合考察的有小麦、大豆相关的区试主持单位技术负责人、国家品审委小麦或大豆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以及相关省种子管理部门的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利用1999年河南省4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这些小麦品种中中筋粉品种占75%以上;强筋粉品种约占20%;弱筋粉品种不足5%。②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47,14号,宛798,豫麦49号和弱筋品种豫麦50,60号等品种基本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而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广泛种植。③郑州9023、小偃54、漯育麦、陕优225、高优503等一年初步测定达强筋粉品种标准,洛旱2号达弱筋粉品种标准。④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的物理特性如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等受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利用1980~1992年全国黄推南片及河南省水地小麦区试资料,分析了“六五”和“七五”黄推南片麦区育成品种特点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根据该区的生态条件、生产发展水平等一系列综合条件,提出大面积(亩产350~450公斤)生产条件下对丰产稳产广泛适应性品种性状的要求和今后的有种目标.并在选育广泛适应性品种的方法和途径上,与育种者商榷。黄淮南片麦区是全国的第一大产麦区,孩区横跨豫(中北)、皖(北)、苏(北)、陕(关中)四省,生态、土壤、气侯等条件复杂,对小麦品种的要求比较严格。1980年以来,该区各育种单位开展了联合攻关,培育出很多小麦新品种,!980~1992年仅黄淮南片冬、春水两组区试就鉴定了96个品种,其中有25个经国家或豫、皖、苏、陕等省审定,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对该区小麦单产和总产的不断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因此,了解核区小麦品种选育和利用特点及大面积生态环境对小麦品种的要求,将有助于确定今后育种目标和选育模式,培育出适于该区大面积广泛利用的突破性品种。  相似文献   

13.
赵红  范和君 《种子》1994,(1):35-38
该文利用1980-1992年全国黄淮南片及河南省水地小麦区试验资料,分析了“六五”和“七五”黄淮南片麦区育成品种特点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根据该区的生态条件,生产发展水平等一系列综合条件,提出大面积(亩产350-450公斤)生产条件下对丰产稳产广泛适应性品种性状的要求和今后的育种目标,并在选育广泛适应性品种的方法和途径上,与育种者商榷。  相似文献   

14.
小麦新品种中33是中国农科院安阳小麦研究室,1979年用综合性状较好的矮秆品系786-11作母本与(LK338/730-04)F3的优良株系杂交,经多年连续选育而成。1984年升入产量试验,1987年开始先后参加河南省小麦预试、区试及生产示范。1990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87~1989年河南省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豫麦7号略有增减(0.3~2.5%),但中33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15.
马国岭  李培 《中国种业》2021,(12):54-56
回顾了1949年以来河南省漯河市小麦品种的演变历史,总结分析了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对产量的贡献,探讨了小麦品种繁育、推广新途径,为今后漯河市乃至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种子》2020,(5)
浚麦169由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利用周麦16和濮麦9号杂交,经过系谱选择法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于201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19)。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D组区试,12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点率91.7%,平均产量8 329.5 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6.9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居15个参试品种第2位。2016—2017参加河南省冬水D组生试,14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85.7%,平均产量8 148.0 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3%。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适应性广和综合性状好等,在河南省小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春性小麦品种和半冬性小麦品种区试资料的分析摸清了两种不同类型小麦三个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即小表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作用,春性小麦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半冬性小麦为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且三者之间存在强烈的交互作用,相互矛盾,相互补偿。  相似文献   

18.
搞好小麦品种区试 ,不断提高试验质量 ,是保证小麦生产连续使用高质量优良品种的重要环节。下面谈谈有关小麦品种区试的几个技术问题。1 因地制宜选择适当播种方式 ,提高播种质量在按照区试方案要求整地、施肥、保墒的基础上 ,播种方式得当与否 ,直接影响着小麦出苗的好坏。目前 ,我省在小麦品种区试上主要采取的播种方式有以下几种 :1.1 锄开沟手撒籽。即按小区宽度计算行距划线 ,用锄 (或其它可开沟的工具 )先开沟 ,然后顺沟进行手撒籽 ,全小区种完再覆土、搂平、踩实。因这种方式开沟后易晾墒 ,所以适应于土壤墒情较好的区试田。其优点…  相似文献   

19.
品种区试是品种审定、区域布局和品种更新换代的重要依据,是新品种走向生产的桥梁,是连接科研、生产、市场的纽带。作为玉米区试承试单位和承试人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区域试验在品种管理上的重要性,在试验的全过程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把品种区试做得科学、公正、准确。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胜国 《华北农学报》1996,11(3):133-134
河北省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和利用IdentificationandApplicationofWheatVarietiesResistancetoPowderyMildewinHebeiProvince八十年代初期小麦白粉病在河北省就有发生,近年来日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