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猪旋毛虫病的驱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工感染旋毛虫病鼠的驱虫试验 (初试 )、人工感染旋毛虫病猪的驱虫试验 (中试 )和自然感染旋毛虫病猪的驱虫试验 (终试 ) ,筛选出了猪旋毛虫病的有效驱虫药物与安全有效的用药剂量。用 6 0mg/kg体重剂量的丙硫咪唑 ,驱虫率可达 10 0 % ;用同样剂量的甲苯咪唑驱虫率可达 86 .4%。  相似文献   

2.
自1975年磺苯咪唑Oxfendazole(Methyl 5(6)-phenylsulfiny-2-benzimida-zolecarbamate)问世以来,国外很多学者以此化合物对牛、绵羊、山羊、马及猪的寄生蠕虫进行了驱虫试验。大量的试验结果证明,该药具有高度的抗蠕虫作用。有关资料记载磺苯咪唑对猪肾虫成虫的驱虫率达100%,但对其第四期幼虫(L_4)的作用如何,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84年10月至1985年2月应用该药对人工感染的猪进行驱除猪肾虫幼虫(L_4)试验,目的在于了解磺苯咪唑对猪肾虫第四期幼虫的作用并比较一次口服与五日五次口服的驱虫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驱虫试验中常采用鉴定试验(指在粪中找药物驱出的虫体以及剖杀后找出残留虫体来计算驱虫率的方法)和对照试验(指设对照组,以对照组与治疗组剖杀后体内虫数相比来求出驱虫率的方法)来判断驱虫效果,而这两种方法应用于家畜肺线虫驱虫试验的疗效判定则都不够精确,不能反映药物的真正的驱虫效果。国外曾用气管切开术,切口接上容器收集排出虫体的方法来进行试验的;但由于猪的皮下脂肪较厚,安装气管导管有一定困难。我们在实践中经过摸索,认为用气管造口法来进行猪啼线虫的驱虫试验,可以精确判定驱虫率而对猪来说手术也较气管切开术简易。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5%左旋咪唑注射液按10mg/kg 体重剂量的不同驱虫次数对生长育肥猪驱虫效率、中毒反应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60~240日龄全期试验内,分别于60和150日龄各驱虫1次的试验Ⅰ组猪日增重极显著高出对照组(不驱虫)的23.9%(p<0.01);也显著高于只在60日龄驱虫1次的试验Ⅱ组(p<0.05),尽管Ⅱ组猪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14.5%(p<0.05)。2)用药后,猪只应激毒性反应为100%,但均能自然康复。3)2次驱虫的效率比1次驱虫的高,且彻底。因此,用左旋咪唑给生长育肥猪驱虫,宜进行2次(分别于60和150日龄),可显著改善生长性能和提高经济效益,适宜在农(山)区养猪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根据文献报导,猪弓形体病应用磺胺类药物及抗疟原虫的乙胺嘧啶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为了进一步验证和探索治疗本病的理想药物,我们应用磺胺类药物及治疗红细胞原虫病的一些药物对人工复制的猪弓形体病作治疗试验,同时,也进行了现场治疗及预防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下: 一、人工感染猪弓形体病治疗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东农垦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感染情况,通过直接涂片法对垦区21个规模化猪场2 437份样品进行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垦区猪群感染的寄生虫主要有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38.37%)、猪球虫(感染率4.68%)和类圆线虫(感染率1.07%),未检测到猪蛔虫、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等线虫。调查结果表明,垦区规模化猪场仍然存在寄生虫感染的危害,其中小袋纤毛虫感染普遍且感染率较高,哺乳仔猪球虫感染率不高但哺乳母猪球虫感染率偏高(10.22%),存在交叉感染风险。类圆线虫感染率不高且未检测到其他线虫,说明原有驱虫方法对肠道内线虫类寄生虫防控效果良好。应加强对小袋纤毛虫及猪球虫等原虫的驱虫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变异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在人工感染猪体内分布规律.把5只35日龄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阴性的仔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变异性PRRSV( FJ06A株)人工感染组(3只)、同居感染组(1只)和对照组(1只).记录各组猪的临床表现,并于攻毒后14 d屠宰,采集每只猪的心、肝、肺、脾、肾、胰、颌...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首次成功地建立了检测PPV抗原的间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标准化程序,在所确定的最适条件下,对纯化PPV抗原的最低检出量为2.5ng/dot,其敏感性为血凝试验(HA)的125倍,但稍低于银加强胶体金检测法(SECGA)。PPV阳性猪血清的特异性阻断试验及与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巴氏杆菌的交叉反应试验证明,该方法对PPV抗原的检测具有特异性。以该方法检测PPV人工感染兔样本和自然感染猪样本,PPV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肾样本100%(17/17)、81.82%(9/11),肝样本100%(16/16)、56.52%(13/23)。20份随机样本的间接Dot—ELISA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相符。 试验证明间接Dot—ELISA对PPV感染的检测具有简单、快速、经济、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和便于推广应用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抗原样本的检测,是PPV感染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工感染的囊虫病猪,经斑点试验(DIA 方法)和舌检确诊为阳性者做为试验猪。各试验组均按80mg·kg~(-1)一次肌注.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复方吡喹酮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前治疗猪弓形体病主要药物是磺胺类和砜类.为了验证磺胺嘧啶(Sulfadizinum简称SD)与二甲氧苄氨嘧啶(Diaueridin简称DVD)联合治疗本病的效果.我们于1978年应用人工感染病例和自然感染病例进行治疗试验.现将治疗效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思茅地区进行的2次(1994年及1995年)枯草期补饲孕羊后春羔初生重和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对春羔进行寄生虫驱治试验的结果,分析并得出当地"咕公羊"(春羔)死亡率高和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怀孕期母羊的营养不良和羔羊感染寄生虫所致。通过在枯草期补饲和适时给羊只驱虫可降低春羔死亡率和加快春羔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绵羊的脑包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寄生虫病,通过对塔里木河南岸垦区某农场羊群的调查,绵羊脑包虫病的感染率为5.7%,调查结果表明,本病感染与季节和动物年龄有关,临床症状与虫体寄生部位有关,尤其与犬患多头绦虫病的感染强度以及患病羊只屠宰时羊头乱丢弃有密切关系,提出了需要加强对犬的管理和按期驱虫,捕杀强阳性犬以及对病羊及时治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逐步达到控制和消灭本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自拟复方中草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丽娟  谢慧  吴玉臣  阴正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41-11842
[目的]探索自制的复方中草药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方法]根据中兽医的基本理论筛选组建中草药方剂,并通过体外抑菌、人工感染治疗和自然感染治疗试验研究该复方中草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结果]该中草药的抑菌圈直径达14mm。人工感染治疗试验表明该中草药方剂对鸡大肠杆菌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中、高剂量组的鸡只死亡率均低于乳酸环丙沙星组,且明显低于发病对照组。自然感染治疗试验表明,用中剂量的中草药方剂治疗鸡大肠杆菌病较为有效,经治疗后发病鸡群的平均存活率为96.9%。[结论]自拟中草药复方对鸡大肠杆菌病中度敏感,在人工感染治疗试验和临床治疗试验时中、高剂量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应使用中剂量复方中草药。  相似文献   

14.
从腹腔积液、肠道发炎、肛门红肿,体表溃烂等症状大刺鳅的肝、肾等组织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MaG170114NA。该菌株人工感染健康大刺鳅试验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并产生死亡。从人工感染鱼体分离纯化得到菌株MaG170808NA,再次人工感染健康大刺鳅后显示具有比MaG170114NA更强的致病力,证实分离菌株为大刺鳅致病菌。对分离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分离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MaG170114NA对药物敏感性,分离菌株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红霉素等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及复方新诺明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多粘菌素B等12种表现耐药。  相似文献   

15.
1994年1月份和6月份,对延边两家养熊场38只熊进行消化道寄生虫区系普查,并在此基础上用虫克星和盐酸左咪唑进行了对比驱虫试验。结果,两种药物使犬蛔虫、犬钩虫和类圆线虫的虫卵减少率、转阴率均达到100%,但虫克星组的排虫时间显著长于盐酸左旋咪唑组。  相似文献   

16.
为鉴定四川省乐山市某池塘养殖患病斑点叉尾鮰的病原菌,从其肝脏组织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优势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16S rRNA、gyrB基因序列检测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通过人工感染实验和药敏实验对菌株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其生理生化特征与气单胞菌相似,结合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最终确定该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实验显示,该菌株对斑点叉尾鮰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充出血和套肠症,与斑点叉尾鮰发病症状一致,证明该病原为引起斑点叉尾鮰发病的主要病原。药敏实验显示,菌株仅对氧氟沙星和氟苯尼考敏感,而对其他药物低敏感或不敏感。本研究鉴定了可引起斑点叉尾鮰套肠症的病原,并对其当前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进行了分析,为斑点叉尾鮰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制剂对人工感染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建民  王俊杰  靳国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35-6435,6507
为了研究中草药制剂对人工感染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根据传统中兽医理论自制中药方剂,以对分离株大肠杆菌敏感性较高的丁胺卡那霉素作为对照组,研究中草药制剂对人工感染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与预防效果。结果表明,中草药复方制剂组的治疗保护率为83.3%,丁胺卡那霉素组为86.6%,表明利用中草药防治肉仔鸡大肠杆菌病对解决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有重要意义。中草药复方制剂预防组和丁胺卡那霉素预防组的保护率均为93.3%。各试验组间肉仔鸡的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该研究为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患烂尾白浊症的条石鲷肾脏和肝脏等病变组织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TP07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条石鲷的病原菌。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测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TP0701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亲缘关系最近,具有98.1%的同源性。结合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可鉴定菌株TP0701为恶臭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查明引起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发病死亡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常规方法对患病达氏鲟的鳃、心脏、肝脏和肠道等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与16S rR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明确病原菌的致病性及其病理组织学特征,并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达氏鲟的肝脏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优势菌株(AD-AV201606),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最终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以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达氏鲟,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临床症状,感染引起的死亡率为50%~80%,且病鱼集中在感染后1~3d死亡.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达氏鲟维氏气单胞菌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呋辛等7种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和利福平已产生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对达氏鲟造成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肝脏、肠道及鳃组织.[结论]维氏气单胞菌对达氏鲟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引起肝脏、肠道及鳃等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而造成机体损伤甚至死亡,生产上可选用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