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处理,对烟叶组织结构及品质的影响。以粤烟98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置6个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组合的处理,分别于叶长30 cm、定长、适熟时采集中上部新鲜叶片,并利用石蜡切片制片方法,观察叶片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密度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大;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密度及比叶重与烤烟生育期化学成分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烟碱含量、总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个别数据除外);烤后烟叶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均随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烟碱含量和总氮含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通过改变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可以改变叶片组织结构的发育特征,协调烟叶内部化学成分含量,最终达到改良烤烟品质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碑大麦苏B0902高产栽培调探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密度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苏B0902基本苗以16万/667m2为好;施N量以15kg/667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降低白肋烟上部叶烟碱含量偏高问题,确定适宜的施氮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云南宾川白肋烟主栽品种TN90在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白肋烟的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烟株农艺性状、烟叶产量、产值、外观品质、化学成分均有显著影响。株高、茎围、单株叶面积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在适宜的施氮下表现较好。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综合比较,在云南宾川白肋烟产区以施氮270kg/ 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增密减氮对棉花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棉花干物质与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聊棉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25、6.75和8.25万株hm-2 (D5.25、D6.75、D8.25) 3个种植密度, 0、105、210、315和420 kg hm-2 (N0、N105、N210、N315、N420) 5个施氮量,研究增密减氮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积累与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5.25相比, D6.75、D8.25条件下棉花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升高, 2016年提高了17.6%、28.7%, 2017年提高了12.6%、20.9%。与N0相比,施氮肥后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升高, 2016年各施氮处理分别提高了4.5%、11.1%、13.7%、16.3%, 20...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烤烟优质高产栽培的合理株型,以‘中川208’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组合大田试验,研究烤烟株型性状与烟叶产质量的关系,进行烤烟株型性状与烟叶产值、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Chemical Components Usability Index, CCUI)的回归关系分析,提出烤烟合理株型特征。结果表明,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烟草株型性状、干物质积累量、烟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产生显著影响,适当增加施氮量,可以促进烟株主茎、叶片生长、干物质积累,增加烟叶产量、产值,提升化学成分协调性;增加密度使烤烟单株主茎变高变细,叶片变小,干物质积累减少,但群体烟叶产量、产值增加,化学成分协调性先升高后降低。中部叶是影响烟叶产值、质量的关键因素。构建烟草株型性状与烟叶产值、CCUI的回归方程,获得‘中川208’平顶期合理株型性状范围:株高124.77~128.70 cm,茎围9.61~9.84 cm,节距6.20~6.35 cm,下部叶长56.06~58.05 cm、叶宽28.15~30.57 cm,中部叶长63.74~69.05 cm、叶宽29.93~30.36 cm,上部叶长48.4...  相似文献   

6.
7.
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钾量对烤烟烟叶中部分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47.5-341.25 kg/hm^2的钾肥施用量范围内,各部位烟叶的钾、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还原糖、总糖含量则相应减少,烟叶的化学成分比例趋于合理。但钾肥施用量达到390 kg/hm^2后,烟叶的品质稍有下降。随种植密度的提高,各部位烟叶的含钾量、还原糖、总糖含量增加,而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则相应降低,烟叶的化学成分趋于协调。烤烟种植密度行株距为1.1 m×0.5 m,钾肥施用量为292.5-341.25 kg/hm^2对提高烤烟烟叶的品质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玉米品种顺单6号的适宜种植密度及施氮量,设置3个种植密度和4个施氮水平,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密度及施氮量对顺单6号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分别为60000株/hm^2与210kg/hm^2时,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大小适宜,千粒重较大,产量最高,为10547.06kg/hm^2。综合分析认为玉米品种顺单6号在贵州安顺地区适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60000株/hm^2与210kg/hm^2。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与行距配置对紧凑型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以郑单958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方式下玉米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间、不同密度间及不同行距与密度互作间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适度增加密度可以提高产量,随行距的扩大产量有降低的趋势,对紧凑型玉米而言,产量不仅与种植密度密切相关,而且与种植方式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粳稻品种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育粳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密度对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肥施用量能提高稻米出糙率,而栽插密度则对出糙率无显著影响,二者互作效应不显著。对精米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上升,随着密度的加大显著下降,且两者对精米率的互作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整精米率也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上升,随着密度的加大是先上升后下降,两者互作效应不显著。(2)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均随着施氮量的上升而下降。(3)直链淀粉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显著下降,栽插密度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胶稠度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呈变软趋势,随着栽插密度的加大而先变软后变硬,差异显著。(4)粗蛋白随着施氮量的加大而显著的上升,栽插密度和施肥量对粗蛋白影响存在极显著的互作。  相似文献   

11.
天然食用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天然食用色素的概念、特性、提取、纯化方法及应用进展,展望了天然食用色素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2.
桔梗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和抗氧化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晓春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1):139-144
为评价桔梗提取物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性,通过回流提取法制备桔梗水提物和醇提物,水提醇沉法制备桔梗多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桔梗皂苷D含量,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检测总黄酮含量,硫酸-苯酚法检测多糖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提取物清除羟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安徽和吉林产地桔梗醇提物中总黄酮在生药中含量分别为1.35%和1.30%,均高于陕西桔梗1.08%,安徽和吉林产地桔梗醇提物对DPPH·和·OH的清除率均高于陕西桔梗醇提物;安徽、吉林和陕西桔梗多糖在生药中含量分别为0.45%、0.39%和0.35%。3个产地桔梗多糖对DPPH·和·OH的清除作用安徽最高,吉林次之,陕西最低。桔梗醇提物对DPPH·和·OH的清除作用均高于桔梗水提物和桔梗多糖对DPPH·和·OH的清除作用。试验认为,桔梗醇提物对于DPPH·和·OH均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以期为开发相关的抗氧化性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栽培密度对亳州桔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密度对桔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设计5个密度栽培试验,测定了不同密度处理桔梗植株茎高、根长、根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特性,桔梗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和体内分布情况以及根中桔梗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密度处理显著影响单株桔梗茎高、根长、根粗、单株干重、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水分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以及总皂苷含量。高密度条件下,单株发育较差,生长生理指标显著下降;低密度条件下,单株发育良好,生长生理指标及总皂苷含量较高,但单位面积生物产量较低。植株对氮、磷的吸收趋势一致,生育前、中期吸收逐渐增加,中期达到吸收高峰,后期逐渐降低,前期主要分布在叶片、茎中,中期分布在花果比例较大,后期转移至根部,密度与单株氮、磷吸收量成反比。相比氮、磷吸收,桔梗对于钾的吸收量较小,前后生育期在体内分布趋势相似,中期分布均衡,密度对钾的吸收、分布无显著性影响。综合生物产量和药用部位产量及药效成分含量考虑,闽北、中部地区南桔梗的种植密度在M3左右(约49.5万~45.0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沈志君  刘海  吴明开 《种子》2012,31(3):42-45
桔梗是一种药、食、赏兼用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大,种子市场需求量大,目前市场缺乏可操作的中药材桔梗优质种子质量评价检验标准.本研究通过对桔梗种子的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等指标的测定与统计分析,建立桔梗优质种子质量评价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15.
将同一批桔梗种子经过不同时间的超干处理,然后经过回湿处理、老化处理,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研究超干处理对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干处理时间的增加,桔梗种子含水量逐渐降低,与自然含水量对照种子相比,经老化处理后超干种子的各项生理指标保持了较高水平,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高于对照3-5%、9.6-21.4%,回湿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降低7.3-28.2%,膜系统完好程度高于对照,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10.3-66.1%,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对照10.5-40.7%,耐贮性显著提高。结论:南桔梗种子超干贮藏最适合水分应在3.06%左右。  相似文献   

16.
植物色素对马蹄莲鲜切花的染色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8种植物色素对马蹄莲鲜切花进行染色。结果表明,8种植物色素均能对其进行染色,其中以辣椒红素、柠檬黄和茶黄素最适宜,胭脂红、葡萄紫和靛蓝次之,胡萝卜素与南瓜花黄素较差。适宜的浓度、染色时间及pH值分别为辣椒红素(6g/L、4h、8.7)、柠檬黄(10g/L、5h、9.7)、茶黄素(9g/L、5h、10.4)、胭脂红(15g/L、8h、10.7)、葡萄紫(15g/L、9h、9.4)、靛蓝(20g/L、9h、6.6)、胡萝卜素(15g/L、11h、7.5)、南瓜花黄素(12g/L、12h、7.5)。温度高、湿度小时染色速度快,但分布不均匀,多呈斑形;花梗长度对染色效果影响不明显;瓶插花枝染色较浸泡花朵染色效果好;染色后瓶插寿命均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桔梗茎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的比吸附量、吸附率及比洗脱量、洗脱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桔梗茎总黄酮的纯化工艺进行考察;采用分光光度法探索了桔梗茎总黄酮对DPPH·、亚硝酸盐、ABTS阳离子自由基、·OH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桔梗茎总黄酮纯化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桔梗茎浸提液采用石油醚脱脂,控制其总黄酮质量浓度1.1 mg/mL,桔梗茎浸提液的上柱体积与树脂质量比6∶1(mL/mg),吸附流速控制1.0 mL/min,洗脱液为70%乙醇水溶液,洗脱流速控制2.0 m L/min,洗脱液体积与树脂质量比7∶1(mL/mg)。在此纯化条件下,LX-36型树脂对桔梗茎总黄酮的比吸附量平均为5.933 mg/g、吸附率平均为89.89%,比洗脱量平均为5.627 mg/g、洗脱率平均为94.83%,干浸膏中总黄酮含量由6.35%提高到4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桔梗茎总黄酮对DPPH·、亚硝酸盐、ABTS阳离子自由基、·OH均具有清除活性,而且均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清除活性均逐渐增强。该结果为桔梗茎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桔梗和白花蛇舌草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制备桔梗总黄酮、总皂苷提取物,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总蒽醌提取物,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检测总黄酮含量,香草醛法检测总皂苷含量,紫外吸收法检测总蒽醌含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四种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桔梗和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51% 和1.19%,桔梗总皂苷含量为1.71%,白花蛇舌草总蒽醌含量为7.81%。桔梗总皂苷浓度为0.04 mg/mL时,对人肺癌细胞A549抑制率达到87.59%,桔梗总黄酮浓度为0.5 mg/mL时,抑制率达到89.16%。白花蛇舌草总蒽醌浓度为1.2 mg/mL时,抑制率达到34.76%;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浓度为0.3 mg/mL时,抑制率达到24.33%。试验认为,桔梗总黄酮和总皂苷对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较强,可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干腌火腿的食用品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干腌火腿的加工是为抑菌、防腐,以达到产品长期贮藏的目的。在加工过程中,脂肪和蛋白质发生适度水解,为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前体物质。前体物质之间发生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形成许多种类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品质。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原料的品质、加工过程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加盐量以及微生物的作用均能够影响干腌火腿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20.
文冠果营养成分分析及食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冠果为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分布广、适应性强。其营养成分较高,种类多,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和优质蛋白含量较高,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通过分析文冠果营养成分,对提高文冠果营养价值,并开发其食用价值给予借鉴作用,进而使文冠果资源开发走上规模化、产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