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翘嘴红鲌     
名称翘嘴红鲌安徽大学生物系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Bleeker),属鲤形目、鲤科、鳊鲌亚科、红鳍鲌属。俗称大白鱼,亦有叫腰子、翘嘴鲌(安徽)、翘壳(四川)者。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的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都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脏中脂肪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翘嘴红鲌消化道各段中脂肪酶的活性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翘嘴红鲌肠道和肝胰脏中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而肠道中前肠、中肠、后肠中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4℃、40℃和36℃;翘嘴红鲌脂肪酶活性存在器官特异性,在最适温度下,脂肪酶的活性为肝胰脏>肠道,在肠道各段则有中肠≈前肠>后肠,除中肠与前肠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部位之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翘嘴红鲌幼鱼肝胰脏对饲料脂肪的消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推广翘嘴红鲌人工养殖过程中,进行了多次运输试验,包括亲鱼、苗种和商品鱼等各阶段,运输成活率均达到或接近100%,探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运输技术。  相似文献   

4.
配合饲料喂养翘嘴红鲌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丹江口水库选择适当水域设置网箱,采用三种人工配合饲料饲养翘嘴红(鱼白)(含少量蒙古红(鱼白)),试验时间为一年。试验结果表明:用这三种人工配合饲料都可以将翘嘴红(鱼白)养成商品鱼,其中803号饲料的经济效益略好;翘嘴红(鱼白)配合饲料的配方有待进一步调整,以降低养殖的单位成本。  相似文献   

5.
温度和pH对翘嘴红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湖南西洞庭毡帽湖养殖基地随机采体质量248.50-285.37 g的健康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6尾,在冰盘上快速解剖取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提取粗酶液,在-20℃冰箱中冷冻保存.24h内在25~50℃和pH7.4下,间隔5℃设6个梯度,100℃为对照;在pH6.2、6.6、...  相似文献   

6.
陆阳  池慧 《水产科学》2004,23(9):32-33
翘嘴红(Erythroculterilishaeformis)俗称白条,太湖白鱼、翘子,属肉食性,活动于水体的中上层,是长江流域优质经济鱼类之一。为了探索翘嘴红精养技术,笔者于2003年在河南省郑州市马寨良种养殖场开展了养殖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试验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7.
在池塘中采用常规苗种培育技术培育翘嘴红鮊鱼种,在2.1亩池塘经过6个月的培育,收获翘嘴红鲌鱼种1249千克,单产595千克/亩,平均规格57克/尾,成活率73%,投入产出比1∶27。  相似文献   

8.
翘嘴鲌鱼种饲料中脂肪适宜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以鱼油和豆油的混合物(1︰1)为脂肪源,配制7种等氮不同脂肪水平(1.82%dm~15.02%dm)的试验饲料,饲养平均体重为2.85±0.15g的7组翘嘴鲌隔冬鱼种30d。试验结果表明,翘嘴鲌鱼种饲料中脂肪水平对鱼体生长、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校效率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6.48%~8.78%。  相似文献   

9.
在池塘中进行翘嘴红鲌养殖试验。每667m2放养翘嘴红鲌833尾,规格12~15cm,搭配少量草鱼、鲢、鳙,投喂蚕蛹、配合饲料,饲养240d,每667m2产翘嘴红鲌580kg,平均全长44.6cm,平均体长39.6cm,平均体重625g,养殖成活率95%,其它配养鱼产量259.5kg/667。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饲料对翘嘴红鲌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6月分别用活鱼、颗粒饲料与活鱼、颗粒饲料等3种不同饲料培育3足龄的翘嘴红鲌,对其性腺发育、人工繁殖及鱼苗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饲料培育的亲鱼,其相对怀卵量、卵巢系数、卵径无显著差异;而卵的重量,长期投喂活鱼的明显重于投喂颗粒饲料的。亲鱼的催产率和受精率不受饲料的影响,但孵化率和鱼苗活力(体质),长期投喂活鱼的好于投喂颗粒饲料的。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翘嘴红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不同反应温度对翘嘴红鱼白3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翘嘴红鱼白淀粉酶在肝胰脏、肠道、胃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30、25℃;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30、30~35℃;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50、40℃。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适反应温度下翘嘴红鱼白脂肪酶与淀粉酶的活力分布均呈现肝胰脏>肠道>胃,蛋白酶活力在肠道和胃接近,并大于肝胰脏。  相似文献   

12.
饥饿和再投喂对翘嘴鲌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翘嘴鲌(Cultert alburnus Basilewsky)幼鱼前肠、后肠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20.3~24.8℃条件下将375尾翘嘴鲌幼鱼[体质量(4.22±0.29)]分为5组,分别饥饿0 d(对照组)、4 d、8 d、12 d和16d,饥饿后恢复投喂16d.结果显示,饥饿4d、8 d后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下降;饥饿12d后,脂肪酶活性仍显著下降;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消化酶活性变化趋于平缓.恢复投喂后,蛋白酶活性迅速升高,其中肝胰脏蛋白酶活性(除饥饿4 d组)升至显著高于饥饿前水平,然后逐渐恢复正常;恢复投喂4 d后,除饥饿4 d组后肠、肝胰脏及饥饿12 d组前肠外,淀粉酶活性升至显著高于饥饿前水平,8 d后恢复正常.与淀粉酶活性相似,脂肪酶活性先迅速升至显著高于饥饿前水平,然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饥饿4 d组的脂肪酶活性变幅较小,饥饿时间较长的,脂肪酶活性变幅较大.[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439-445]  相似文献   

13.
选用360尾翘嘴红鲌(Erythrocutler ilishaeformis Bleeker),体质量约40g。随机分成为2组,分别为高脂组(脂肪质量分数19.93%,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14.45%)、低脂组(脂肪质量分数9.92%,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12.38%),每组设3个重复,饲养8周。分别于摄食后0h、3h、6h、12h、24h测定血液指标、糖代谢酶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E.C.2.7.1.1)以及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ase,E.C.3.1.3.9)活性及基因表达,并分析高脂肪与低脂肪水平日粮对翘嘴红鲌生长的影响。与低脂水平日粮相比,高脂水平日粮组血液甘油三酯水平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分别在摄食后3h、12h有增加现象,肝胰脏粗蛋白与脂肪含量有显著增加(P<0.05)。与低脂水平日粮相比,在摄食后3~12h高脂肪水平日粮组糖代谢酶GK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但是日粮脂肪水平并不能显著影响GK活性(P>0.05)。在摄食后3~24h高脂肪水平日粮组糖代谢酶G6Pase的mRNA水平得到显著促进,并在摄食后24hG6Pase活性显著增加(P<0.05)。因此,摄食高脂肪水平日粮能增加肝胰脏粗蛋白与脂肪含量,造成翘嘴红鲌高血糖效应,诱导G6Pase酶活性及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影响翘嘴红鲌碳水化合物利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翘嘴红鲌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丽娟 《河北渔业》2010,(3):18-18,57
翘嘴红鲌为我国名贵鱼类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过度捕捞,其种群数量日益减少。本文就人工繁殖的技术要领进行介绍,以期保护和利用这一资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报道翘嘴红鲐鱼种池塘培育的试验。放养翘嘴红鲐体长7.9cm,体重为2.5g,放养密度为575尾/亩,前期采用培育大型浮游动物和灯光诱虫做为开口饵料,在体长达到10cm采用配合饲料驯化,经105天的饲养,鱼种规格达到16cm,体重45g,亩产达55.1kg,成活率为97%。  相似文献   

16.
翘嘴红鲌夏花培育采用肥水下塘、豆浆与水花料投喂的育苗方法,简易可行,共投放水花鱼苗160万尾,经28天培育,夏花鱼种平均全长2.96cm,获夏花鱼种131.5万尾,成活率82.2%。每667m~2放养夏花鱼种1.5万尾,采用单养结合驯化摄食膨化颗粒料的饲养方式,经过5个月的饲养,冬片鱼种个体平均体重13.1g,平均全长12.77cm,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17.
池塘主养翘嘴红鲌成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开展池塘主养翘嘴红鲌成鱼试验,试验塘1口,面积2400m2,投放全长为13cm的翘嘴红鲌冬片鱼种4000尾,经320d养殖,收获尾均重0.45kg的成鱼3850尾,成活率96%,每667m2产翘嘴红鲌481kg;每667m2收益4680元,投入产出比为1:1.65。  相似文献   

18.
宋长太 《内陆水产》2005,30(12):7-7
前几年在市场很难寻觅的翘嘴红鲌,现在盐城大小菜场都能见到它的一席之地,已进入寻常百姓的“菜篮子”。  相似文献   

19.
翘嘴红鲌幼鱼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建明 《水产学报》2005,29(1):83-86
用酪蛋白和白鱼粉为蛋白源配制7种蛋白含量为32.07%~45.64%的半精制试验饲料,喂养7组3个重复的翘嘴红幼鱼8周。饲养试验在室内玻璃钢水箱中进行,试验鱼每尾平均初始体重2.88±0.22g,水温为25~29℃。结果显示:蛋白质水平为41.05%的试验组的鱼体增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对特定生长率(Y)和饲料效率(F)二项指标的二次曲线回归分析求得翘嘴红幼鱼饲料蛋白最适值分别为40.94%和41.35%;饲料蛋白水平对鱼体(全鱼)的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较高水平饲料蛋白会使鱼体脂肪含量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20.
池塘养殖翘嘴红鲌(无锡地区称白鱼)在无锡地区已有二三年时间,养殖者一向以为白鱼不会得病,没有病虫害的危害。但实践证明,一二龄的白鱼鱼种极易感染车轮虫病,而且继而会引发烂鳃病。笔者就遇到过这样的实例,下面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