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杏种子贮前涂膜处理的硬化抑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洋皇马铃型银杏种子(Gingko biloba L.)为试材,就蔗糖脂肪酸酯、乳化石蜡、乳化川蜡、淀粉和虫胶等膜剂对银杏种子贮藏期间硬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贮藏期间细胞膜透性、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涂膜处理的抑制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03的乳化川蜡加入质量分数0.01的乳化石蜡并以质量分数0.003的虫胶为助剂是银杏种子较为合适的贮前涂膜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贮藏方法对银杏采后霉变及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温度、湿度、涂膜、气体成分及带皮贮藏方法对银杏种子采后呼吸作用、水分损失、胚发育、霉变及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3.0%~3.5%虫胶、树胶及乳化石蜡涂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郯城优良银杏品种大园铃为试材,研究4种种子预处理方法对其贮藏期间种子质量及生理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蜡处理的银杏种子贮藏期间硬化率最低,保水效果最好,发芽率最高;60℃温水、95%乙醇、石蜡3种处理的种子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比未处理对照高.这为银杏种子贮藏保鲜技术的提高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前化学处理对白果采后生理及贮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彤  庞杰  于新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4):448-451
本实验以广东省南雄县“大梅核”银杏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9种不同采前化学催熟处理方法对银杏种子采后贮藏保鲜及生理的影响,其中,乙烯利500mg/L处理贮藏90d,除霉变率稍高外,浮水率、失水率、硬化率都较低,还原糖、蛋白质、脂肪、淀粉、蛋白质含量保持较高水平.适宜于以食用为目的的贮藏。891植物促长素500mg/L处理发芽率高,β-淀粉酶、CAT、脂肪酶、PG、PE活性较高,适宜于以留种为目的的贮藏。并对采前化学处理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银杏种子贮期硬化与贮前漂白处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洋皇马铃型银杏种子(Gingko biloba L.)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漂白粉液漂洗法、SO2熏蒸法、石灰水浸泡法、阳光曝晒法、热风干燥法等漂白方法对银杏种子贮藏期间硬化的影响;对贮藏期间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对漂白处理的抑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SO2熏蒸法是银杏种子较为合适的贮前漂白处理方法,该法对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银杏种子气调贮藏生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研究O2、CO2、N2、SO2对银杏种子贮藏过程中霉变率、呼吸强度、失水率、硬化率、胚生长、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果胶甲酯酶(PE)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O2、3%~5%CO2、〉70%N2和〉10%SO2的气调状态下,贮藏银杏种子效果良好。CO2和N2对上述3种酶的作用较小。随O2浓度增加,CAT和POD活性下降,而PE活性基本不变。SO2对3种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热激处理对银杏种子贮藏期间浮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银杏种子为研究对象,50℃热水为处理介质,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时间对常温贮藏期间银杏浮水的影响。对贮藏期间浮水率,PG和PE活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热激处理能有效地抑制银杏浮水,且在本实验时间范围内,抑制程度随热激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定不同处理对柑橘的贮藏效果,以锦橙果实为材料,对经不同果蜡(402F、自备蜡A、自备虫胶蜡B、自备蜡A与虫胶蜡B混合蜡液(A∶B=3∶7))及苹果包装处理后置于常温下贮藏果实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涂蜡和单果包装处理均能提高果实亮度、减少果实失重、降低腐烂率,其中以自备虫胶蜡B处理提高亮度最好,单果包装处理抑制果实失重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自备虫胶蜡B和自备蜡A与虫胶蜡B混合蜡液(A∶B=3∶7)降低腐烂率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镊杏种子(Ginkgo Biloba L.)为研究对象,以0℃冰水为处理介质,研究了不同冷冲击处理时间(1,2,3,4h)对常温贮藏期间银杏种子霉变的影响。对贮藏期间霉变率、PC和PE活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冷冲击处理能有效地抑制银杏霉变,且在本实验处理时间范围内,抑制程度随冷冲击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白果贮前冷冲击处理与贮藏期间脱水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银杏(ginkgobilobaL.)为研究对象,以0℃冰水为处理介质,研究了不同冷冲击处理时间(1h,2h,3h,4h)对常温贮藏期间银杏脱水的影响对贮藏期间脱水率、PG和PE活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冷冲击处理能有效地抑制银杏脱水,且在本实验处理时间范围内,抑制程度随冷冲击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板栗贮藏期间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板栗采收后,果皮作为保护种子的屏障首先迅速失水,贮藏一个月后种子失重加快。在贮藏期,板栗的生理活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采后到11月中旬,前期呼吸旺盛,淀粉水解酶活性较高,栗果损失较大;第二阶段从11月中旬到12月底,种子处于自然休眠状态。呼吸作用较弱,α-淀粉酶处于较低的活性水平,β-淀粉酶稳定在相对低的水平,栗果风味如初,腐烂率较低;进入贮藏后期,板栗种子休眠状态解除,呼吸旺盛,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增高,可溶性糖含量增多,栗果甜味明显增强,果实干缩,部分种子萌动或出现“石灰化”现象,可食性差。本文同时对板栗的贮藏与其生理生化变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初步探讨了银杏种子采后由于PenicilliumcitrirumThom和AspergiilusflanusLink引起的病害生理。结果表明,感病的银杏种子呼吸强度,淀粉酶,过氧化物酶及果胶酶活性均与未感病种子显著不同,银杏在贮藏过程中的硬化,不仅与失水有关,也与病原菌侵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木麻黄等种子超干贮藏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试验有用热空气恒温(50℃)干燥法对木麻黄、黑松、相思树种子进行超干处理和贮藏,以研究对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麻黄、黑松、相思树种子耐脱水性较强,脱水至4%,未发现种子活力下降,细胞膜能保持较好完整性,α-淀粉酶和脱氢酶活性最高。在常温下贮存1年后,木麻黄、相思树和黑松种子活力下降程度随种子含水率变化而有所差异,当种子含水率为5%~9%时随含水率下降其各发芽能力指标下降率较大,当种子含水率为4%以下时,各发芽能力指标下降较小,而且较为稳定,当种子含水率为4%时下降率最小。可见这三个树种种子超干保存最适含水率为4%。  相似文献   

14.
银杏种子萌发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水分处理对银杏种子萌发产生不同的影响,光和GA3(250-500mg/kg)有利于提高银杏种子的发芽率,黑暗有利于胚根、胚轴的生长。在自然光照下,银杏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恒温和25-15℃变温,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为100%。低浓度CaCl2(10-25mmol/L)有利于提高银杏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以银杏种子为研究对象,以50℃热水为处理介质,研究了不同热激处理时间(0.5、1、1.5、2、2.5 h)对常温贮藏期间银杏种子霉变的影响.对贮藏期间霉变率、多聚半乳醛酸酶(Polysalacturonase,PC)和果胶甲酯酶(Pectinesterase,PE)活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热激处理能有效地抑制银杏霉变,且在本实验处理时间范围内,抑制程度随热激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以银杏种子为研究对象,以50℃热水为处理介质,研究了不同热激处理时间(0 5、1、1 5、2、2 5h)对常温贮藏期间银杏种子霉变的影响.对贮藏期间霉变率、多聚半乳醛酸酶(Polysalacturonase,PC)和果胶甲酯酶(Pectinesterase,PE)活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热激处理能有效地抑制银杏霉变,且在本实验处理时间范围内,抑制程度随热激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以银杏(GinkgobilobaL.)种子为研究对象,以50℃热水为处理介质,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时间(0.5h,1h,1.5h,2h,2.5h)对常温贮藏期间银杏种子硬化的影响,对贮藏期间硬化率,PG和PE活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热激处理能有效地抑制银杏硬化,且在本实验处理时间范围内,抑制程度随热激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以0.10%-0.50%的羧甲基壳聚糖处理玉米种子,可以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实生苗株高,并表现与浓度有关。萌发种子胚乳的α-淀粉酶活性、α淀粉酶同工酶及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能加速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淀粉的水解,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养分,有利于幼苗生长,说明羧甲基壳聚糖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生理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臭氧对银杏贮藏防霉的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研究了臭氧在银杏采后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方法与剂量实验表明,在常温下用O3,每3d处理1次,每次1h,O3浓度为1875mg/m3,效果较理想常温密封贮藏45个月,中种皮霉变率小于10%,比对照减少90%,同期处理的银杏种仁也较对照减少47.6%O3处理对银杏采后优势病原菌曲霉、青霉、木霉的抑制作用优于紫外线或特克多药剂处理,该方法适用、方便且无污染  相似文献   

20.
以水稻盐粳187种子为材料,初步研究胺(Put)在GA3促进种了萌发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种子吸水后48h内源GA1+3、Put含量和α-淀粉酶活力增强密切相关。外源GA3在促进种了大量萌发和α-淀粉酶合成之前道德诱导Put合成高峰。使用无胚半种子的进一步实验证明,外源GA3可诱导内源Put含量增加,外源Put可增α-淀粉酶活力。Put可能直接参与GA3调控种子萌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