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江苏省沛县2003-2010年8年间的小麦品种试验和高产示范田68份产量及产量结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苏北地区小麦创高产主攻方向,并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总结该地区小麦创高产栽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淮北地区小麦高产田的产量构成特点为具有较高的群体总穗数;超高产田的产量构成特点是群体总穗数适当,且较高,粒重和穗粒数均处于较高水平。苏北地区小麦创高产的栽培策略是:提高群体成穗率和千粒重。而穗数受栽培条件的影响最大,粒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高产田创建主要依靠栽培措施的优化,超高产田的创建则需要栽培措施与气候条件的配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玉米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总体上看,一般产量达到了9000kg/hm2,高产田达到了11250kg/hm2。但是,由于管理措施、气候条件等种种原因,年度问产量不稳定,起伏较大。通过考察高产地块的成功经验以及总结玉米生产中的误区,现提出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陕西灌区高产春玉米物质生产与氮素积累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明陕西灌区高产春玉米栽培下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的动态特征,为陕西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玉米品种陕单609为材料,设置普通大田栽培、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3个栽培处理,于2013—2015年在陕西灌溉春玉米试验站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玉米产量等级群体的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叶面积指数与SPAD值、产量构成特性。【结果】普通大田栽培、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玉米籽粒平均产量分别为11.1、13.1和16.1 t·hm~(-2),与普通大田栽培(对照)比,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籽粒产量增加18.0%和45.1%;穗粒数和千粒重低于对照,而单位面积穗数极显著高于对照,单位面积较多穗数,是玉米高产潜力的关键。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群体收获指数也显著高于普通大田栽培。高产和超高产栽培群体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较对照增加18.5%、41.8%和20.5%、24.5%。春玉米吐丝后,高产和超高产栽培群体干物质量对籽粒产量贡献率较对照提高10.0%和20.1%;氮素积累量对籽粒氮贡献率较对照提高30.2%和61.6%。相关分析显示,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8;r=0.927)。春玉米花后,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显著高于普通大田。【结论】与普通大田栽培和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显著提高了春玉米吐丝后生物量积累和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维持叶片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是其实现春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在陕西灌区春玉米生产中,在筛选耐密品种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密度、强化氮肥分次追施,保证高产玉米吐丝后期对氮素的需求,实现春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4.
近年甘肃成县狠抓“万元田”建设,积极探索农业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其中地膜马铃薯∥鲜食玉米-冬芹菜高效栽培模式较好,每亩产值超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介绍了间套作模式下马铃薯、鲜食玉米、冬芹菜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黔东南州玉米产量的限制因素,基于超高产田栽培技术示范情况,总结了黔东南州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苗床准备、播种育苗、整地移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化控抗倒、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玉米高产田与生产田的比较试验,调查了生育期、不同时期的绿叶数量、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高产田的收获株数保证7.5万株/hm~2,收获穗数保证7.35万穗/hm~2,通过植株群体调控及合理施肥,千粒重365 g,是桦甸市玉米高产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减苗扩行高产栽培技术以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理论为支撑,强调提高茎蘖成穗率,培育抽穗后高光效高产群体。该技术不仅适用于中产田变高产田,而且更适用于高产田变更高产田。不仅适用于湿润育秧栽培,而且适用于肥床旱育秧栽培、抛秧栽培及直播、机插等栽培,能有效地促进大面积持续增产与平衡高产。  相似文献   

8.
<正>2005年以前,我国借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的经验,各地自发地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先后涌现出单产超过1000kg/667m~2的高产田36块,为高产田建设提供了初步的经验。从2006年开始,为了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及全国玉米栽培学组正式组织了全国性的玉米高产创建活动~([1-5])。对此,笔者根据农业部、四川省农业厅统一安排部署,从2006年开始,在南充市进行了玉米高  相似文献   

9.
一熟制春玉米吉林省产区超高产田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关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吉林省中、西、东三个玉米种植区域最优生产条件下,采用最佳技术措施,创建出了产量13500-15000kg/hm^2超高产。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土壤的主要特征,发达的根系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基础。创建超高产田。首先要建造高产稳产土壤,选用产量潜力大的单交种,科学施肥。超高产田经济效益好,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率都高于一般生产田。  相似文献   

10.
一、夏芝麻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和长相在保证每667m2株数的前提下,高产栽培应主攻单株蒴数与千粒重,一般产量为75至100kg/667m2的中高产田,每667m2蒴量50万至80万,每蒴籽粒68粒左右,千粒重2.8至3.0g;产量在100kg/667m2以上的中高产田,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河北省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作物持续高产,采用田间试验法对农户习惯管理方式和高产管理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了藁城和深州市高产田的作物产量、养分利用、生境特征及NPK养分投入平衡等。结果表明,与农户田比,高产田小麦和玉米产量藁城分别增加28.6%和11.6%,深州分别提高8.4%和11.2%;两种作物各生育期不同土层高产田的土壤速效磷和钾含量均高于农户田,而硝态氮含量前者低于后者,同一田块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钾均随土壤深度加深逐渐降低,上层显著高于下层。明确了不同区域小麦和玉米氮磷钾需求数量和比例,且高产田氮磷钾施用量较农户田更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中部的玉米生产水平可分中产与高产两个层次。提高中产田的单产主要是因地制宜示范推广已有的综合高产技术措施;提高高产田的单产主要是选用耐密型品种,研究和示范一套与品种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做好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单产水平的提高工作,将会对我省粮食产量上新台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选育的玉米一代糯玉米杂交种——西星糯6号的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该杂交种株型半紧凑,幼苗叶鞘紫色,生育期平均97天,株高平均255 cm,穗位平均95 cm,通过德州市农技站连续3年对糯玉米西星糯6号的品种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该品种比其他普通玉米杂交种产量相当,适合高产田种植.  相似文献   

14.
《农民致富之友》2005,(1):23-23
2004年10月14日,我国13位著名育种、栽培和管理专家来到著名玉米育种之乡山东省莱州市,在金海作物所的高产攻关田,经过细致地土地丈量、抽样、测定,计算,最后核定“金海5号”高产田亩产146.74公斤。这比保持了15年全国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的“掖单13号”高出50多公斤,创造了新的全国夏玉米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高产田不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对我国玉米总体产量水平而言,中低产田的玉米生产更为重要。为探索和构建适于该地区玉米高产栽培的技术体系,我农场开展化控技术在玉米上应用的试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通过调节植物内源激素水平而影响作物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目前已成为我国作物生产当中高产、稳产和高效农业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作物的优质、高效生产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吉林省对玉米的栽培力度一直保持在全国的前列,其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 500万hm2。然而,全球气候的变化,其种植耕地的土质也在恶化,国家的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等多样原因,我国的玉米产量也在不断下降,再加上自然灾害等自然原因的多发,更是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因此提高玉米产量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吉林省逐渐加大了对玉米高产的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文章就吉林省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的发展现状入手,进一步分析了玉米高产栽培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提出有关于玉米栽培技术的探究成果与栽培措施等。  相似文献   

17.
<正>前不久,农业部玉米专家组对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石河子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的玉米高产研究示范田进行了测产验收。对2公顷高产田的测产结果表明,示范田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到1511.74公斤,再次刷新了全国玉米高产纪录,实现了"单季亩产吨半粮"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平阳县四季雨水充沛,过去均种植双季稻。但对于地处半山区腾蛟镇而言,种双季稻由于播种收获时间短,产量难以突破高产。为提高经济效益,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种蔬菜、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不仅能实现晚稻早插秧以提高晚稻产量,而且从整体上提高了经济效益。尤其是最近3a来,随着甬优系列梗型杂交晚稻的推广和一些水稻高产措施的实施,水稻产量得到不断的提高。2012年,我镇7.3万hm2)"甬优12号"高产示范田667m2产量突破800kg,个别高产田块667m2产量甚至超过了835kg。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玉米高产技术模式优化集成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问题,及超高产关键技术开展攻关研究。初步明确了玉米超高产机理和超高产关键生产技术,研究提出了承德市不同区域高产田稳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和玉米栽培专家智能系统、玉米高效精准施肥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增产潜力比较大的农作物,玉米植株的整齐度和群体密度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两个主要因素。群体密度太小不利于实现玉米高产;而群体密度过大会有倒伏的危险。本文就春玉米高产田预防倒伏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