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爪哇稻Lemont的特征特性及用其配组改良早籼稻品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爪哇稻品种Lemont特征特性作了观察,并用其与早籼稻配组,发现Lemont植株形态,叶色表型,根系活力和优异品质方面具有明显特征,配制的杂种F1株高和穗粒优势明显。经外观标记和微卫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出一些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中等适宜的优良株系。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分析发现,株系间和株系内淀粉粘滞特性差异明显,从中鉴定出4个RVA谱与Lemont相似的高产特优质新品系。农艺性状分  相似文献   

2.
两个美国水稻品种株高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将美国水稻KATY、RA73和中国水稻特青组配为一组完全双列杂交,并用特青和来源于sd-1矮秆的美国水稻LA110测交。试验结果:特青的株高和LA110的株高是等位的,都具有sd-1矮秆基因。KATY、RA73的株高和特青的株高不等位。KATY的株高和RA73的株高也不等位,为两对独立的基因遗传。KATY和RA73这两个非sd-1矮秆基因的品种,可以在水稻育种中利用。  相似文献   

3.
龙特甫A变异株类型及其影响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育系龙特甫变异株有四种类型,矮秆密穗型(Ar)、高秆型(AR)、半育变异型(Af)和迟熟高秆型(fR)。抽穗前温度影响其育性的作用最大,r微效恢复基因的存在也是影响育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高秆籼稻品种南京6号(对照)、含量同半矮秆主基因的籼稻品种南京11、新泰矮、新桂矮、双矮为材料,研究闻不同半矮秆主基因对GA3、ABA的敏感性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半矮秆品种第1叶鞘对GA3的敏感性明显强于苗高对GA3的反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苗对GA3的反应加强,半矮秆基因在苗期对GA3的敏感性强弱顺序为:sd-〉1sd-n(t)〉sd-t(t)≈Sd-1〉sd-g。sd-g基因在sd-1对  相似文献   

5.
将sd-r新半矮秆基因的品系RA73与sd-1半矮秆基因的6个保持系金23B、Ⅱ-32B、协青早B、K17B、粤丰B和龙特蒲B杂交。2006年在贵阳种植亲本、F1和F2,对株高进行遗传分析。试验结果,亲本的株高为82.4~94.5 cm,F1的株高为130 cm左右,F2代植株高度产生分离,经χ2分析,高株(101~140 cm)∶半矮秆(71~100 cm)∶矮秆(45~70 cm)的比例符合9∶6∶1,出现了两对高秆显性基因互补的遗传现象,这两对高秆显性互补基因分别来源于各自的原始高秆品种。讨论了RA73的sd-r半矮秆基因在杂交水稻育种上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韩国国立作物试验站的科学家于1985—1996年育成了新的香稻品种“Hyangmibyeo2号” ,并于1997年推广。新的香稻品种来自香稻品系“IR841 -76 -1”与高产和多抗病害的半矮秆品系“水原”的杂交组合。“Hyangmibyeo2号”中早熟 ,播种至抽穗历期106d ,统一型半矮秆 ,株高77cm。子粒长宽比2 44 ,略长于粳稻 ,非糯性 ,胚乳芳香 ,直链淀粉含量低。每丛的穗数相对较少 ,但每穗的小穗数众多。可抗叶稻瘟病、白叶枯病(小种K1)和条纹叶枯病 ,但感虫害。低温发芽力强 ,但感冷害。精米单产…  相似文献   

7.
多分蘖矮秆水稻‘tdr(t)’是在半矮秆籼稻品系‘E20’中发现的一份突变体.与野生型‘E20’相比,‘tdr(t)’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化,分蘖增多,育性降低,各节间所占株高比例与野生型基本一致,属于矮秆突变体中的dN型.用5个株高正常的半矮秆水稻品种(系)与其杂交,对F1、F2、和BC1F1的遗传分析表明,‘tdr(t)’矮生性是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tdr(t)’表现矮秆和多分蘖,是研究株高与分蘖发育机理关系的一份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以高秆水稻品种百叶籼(对照)、含不同矮秆基因的水稻品种广场矮、新桂矮、双矮为材料,研究其对GA_3不同敏感性的酶学基础。结果表明,携有sd-1sd-1矮秆基因的水稻幼苗对GA_3的敏感性强于携有sd-gsd-g矮秆基因的品种;供试品种对20mg/kgGA_3的反应,表现在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且下降幅度与各品种对GA_3不同敏感性基本一致。同工酶谱分析结果表明,酶活性下降与A_9,A_(11)谱带有关,A_5谱带与不同矮秆基因对GA_3的敏感性有关;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下降,下降幅度与不同矮秆基因材料对GA_3敏感性一致。  相似文献   

9.
1993~1997年通过对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不同品种或品系8则交F1及后代兄姝交、回交的世代遗传分析,研究其对雄性的恢保能力。试验结果表明,64份不结球白菜品种或品系对该不育系雄性不育性的恢保能力不同,可分为完全保持系(4份)、完全恢复系(2份)、半恢复半保持系(7份)、高保持系(17份)、高恢复系(1份)和不稳定保持系(33份)6种类型。半恢复半保持测交F1的兄寻交及回交可育株;不  相似文献   

10.
对供试的9份秆强,矮秆、半矮秆大豆品种(品系)进行了平作密植试验。通过田间实际成苗率、倒伏程度调查及最后实收测产结果,筛选出3个适宜平作密植的大豆品种,即K89-9081、东农104及93-432。  相似文献   

11.
以高秆水稻品种百叶籼(对照)及不同矮秆基因的水稻半矮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幼苗对GA3,ABA,IAA的反应。结果显示,携有sd-1sd-1矮秆基因的水稻幼苗对GA3的敏感性强于携有sd-gsd-g矮秆基因的材料,对ABA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携有sd-1sd-1sd-gsd-g矮秆基因的双矮对ABA,IAA的敏感性均较弱,在控制苗高对GA3的敏感性方面,sd-g对sd-1可能具上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麦育种工作者曾一致认为选育半矮秆小麦(株高70 ̄85cm)增产潜力最大且稳产,对提高小麦单产能发挥重大作用。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半矮秆小麦增产潜力大且稳定的说法产生了疑问,如倒伏、不易管理等。笔者根据多年的小麦育种实践认为矮秆小麦(株高60 ̄70cm)在抗倒性、易管理、增产潜力上均优于半矮秆小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不同的杂交途径选育了一批矮秆小麦,克服了半矮秆小麦存在  相似文献   

13.
水稻半矮生与穗直立性状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以中秆弯曲穗型品系9030和半矮秆直立穗型品系沈农8714杂交,F2代株高、穗型分布频率分析结果初步表明,株高应受1个显性基因及其它基因控制,穗型应受1个加性基因及其它基因控制。半矮生性和穗直立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申香粳4号矮秆基因遗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矮秆品种申香梗4号与917,寒丰等半矮生性品种及高秆品种老来青等杂交,分析申香粳4号矮秆基因的遗传。结果表明:申香粳4号与9117,寒丰等品种杂交时,F2代的株高分布只有一个峰,偏向高的亲本一方,株高遗传由微效基因控制。与老来青等杂交时,F2株高分布出现两个峰,株高遗传由单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5.
水稻矮秆基因对GA3敏感性的酶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高秆水稻品种有百叶籼(对照)、含不同矮秆基因的水稻品种广场矮、新桂矮、双矮为材料,研究其对GA3不同敏感性的酶学基础。结果表明,携有sd-1 sd-1矮秆基因的水稻幼苗对GA3的敏感性强于携有sd-g sd-g矮秆基因的品种,供试品种对20mg/kg GA3的反应,表现在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且下降幅度与各品种对GA3不同敏感性基本一致。同工酶谱分析结果表明,酶活性下降与A9,A11谱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用具有sd-r新半矮秆基因的品系RA73与具有sd-1半矮秆基因的4个恢复系(明恢63、明恢86、蜀恢527和成恢047)杂交,对亲本、F1和F2的株高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的株高为82.4~94.5cm;F1的株高为126.6~133.1cm;F2代植株高度产生分离,高株(101~140cm)∶半矮秆(71~100cm)∶矮秆(45~70cm)值经χ2分析,符合9∶6∶1的比例,为2对不等位的半矮秆基因独立分配遗传。探讨了sd-r半矮秆基因在杂交水稻上应用的可能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矮秆基因对水稻性状控制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7-1988年,测定了13个我国籼粳稻品种的内源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我国矮化育种中所用的主要矮源及其衍生的半矮秆品种,其内源GA类物质和IAA的含量都远低于高秆品种的含量,矮秆品种的GA类物质只有高秆品种的70%-80%,而IAA只有高秆品种的20%左右。因此,我国育种家所用的矮性基因,不论是sd-1,sd-g或微效多基因,其所控制的3种性状(株高、分蘖性和叶片着生角)的表达不仅通过前人所述的GA类物质,而且还通过IAA调节,又矮秆品种在一生的各生育期,GA类物质含量都低于高秆者,说明矮生性基因在一生各时期都表达。  相似文献   

18.
唐娜  姜莹  何蓓如  胡银岗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1):3774-3784
 【目的】明确赤霉素敏感性不同的矮秆基因对小麦株高和胚芽鞘长度的效应,促进小麦不同矮秆基因的合理利用。【方法】利用分子标记和系谱分析相结合,对中国小麦主产区部分小麦品种及品系中所含的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进行分类,结合田间株高和室内胚芽鞘长度调查,比较赤霉素(GA3)敏感性不同的矮秆基因对胚芽鞘长度和株高的效应。【结果】分子标记检测结合系谱分析对129份供试品种进行分类,含有矮秆基因Rht-B1b的小麦品种58份,含有Rht-D1b的24份,含有Rht8的73份。其中35份品种含有2个矮秆基因Rht-B1b和Rht8,16份品种含有Rht-D1b和Rht8。赤霉素敏感性检测发现含有矮秆基因Rht-B1b或Rht-D1b的小麦品种多对赤霉素反应不敏感,含有矮秆基因Rht8的小麦品种多对赤霉素反应敏感,而同时含有2个矮秆基因Rht-B1b+Rht8或Rht-D1b+Rht8的小麦品种绝大多数对赤霉素反应不敏感。赤霉素不敏感的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以及同时含有赤霉素不敏感和赤霉素敏感2个矮秆基因的小麦品种(Rht-B1b+Rht8和Rht-D1b+ Rht8)降低株高的效应较大,分别为24.6%、30.4%、28.2%和32.2%,而赤霉素敏感的矮秆基因Rht8降低株高的效应为14.3%。赤霉素不敏感的矮秆基因Rht-B1b、Rht-D1b以及Rht-B1b+Rht8和Rht-D1b+Rht8在降低株高的同时,也缩短了胚芽鞘长度,其效应分别为25.4%、31.3%、28.4%和31.3%,而赤霉素敏感的矮秆基因Rht8缩短胚芽鞘长度的效应较小,仅为6.0%。【结论】以上分析结果表明,赤霉素不敏感的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在降低株高的同时也限制了胚芽鞘的伸长,不适于旱地小麦改良利用,而赤霉素敏感的矮秆基因Rht8既降低了株高又不影响胚芽鞘长度,是旱地小麦改良中比较理想的矮秆基因。  相似文献   

19.
水稻香味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本试验以香稻品种香丝苗2号,川香28B,赣香糯(中国)、A301、Scented Lemont(美国)、Jasmin85(泰国)和非香稻品种珍汕97B为材料,研究水稻香味的遗传和香稻品种间香味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供试香稻品种的香味受2对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控制。赣香糯、川香28B、A301和Scented Lemont等4个香稻品种的香味基因是等位的;赣香糯;Jasmine85和香丝苗2号彼此间  相似文献   

20.
 世界小麦矮化育种主要使用隐性矮源。在普通小麦中发现的显性矮源均因导致植株极度矮化(20~55 cm)而未能在小麦育种中广泛应用。笔者发现,将显性矮源矮变1号(4DS携带Rht10,25~30 cm)及矮苏3(4BS携带Rht3,55 cm)的原种大群体种植或施以诱变因子并将其与中、高秆的小麦品种杂交、回交,从其分离世代的大群体中,均可选择到一些株高呈不同程度提升的稳定的突变株系。采用近等基因系法对不同株高突变衍生系的研究表明:其提升的株高真实遗传,各自均携带一个不同株高的半显性矮秆基因,随突变衍生系株高的提升,近等基因系的产量性状显著优化。采用标志基因测交法以及生理生化遗传标记对突变衍生系携带的不同株高的半显性矮秆基因重新进行了基因定位,确认它们分别与Rht10及Rht3的座位相同,因而均是其突变衍生的复等位基因。提出显性矮秆基因具有"复等位多态特性",即极度矮化的显性矮秆基因容易突变为一群株高提高程度不同的、可以达到小麦育种理想株高的半显性矮秆复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