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节节麦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节节麦实行冬前化学除草与人工拔除等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中国节节麦与中东节节麦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 ,对36 份不同来源的节节麦进行醇溶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有19 种带型,中国节节麦与中东节节麦带型数目显著不同。中国节节麦仅有两种类型,河南及陕西为A类,新疆为B类;而中东则具有包括A、B 在内的全部19 种类型,进一步支持了中东为节节麦的起源中心学说。  相似文献   

3.
节节麦是普通小麦D染色体组的供体,研究利用节节麦的优良遗传变异特性,对于改良现代普通小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同源四倍体节节麦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观察了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节节麦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的配对构型比较复杂,有单价体、二价体及三价体、四价体等多价体,但仍以二价体为主。  相似文献   

4.
防治节节麦的除草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节节麦不同生育时期用药,对精噁唑禾草灵、异丙隆、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进行了除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在节节麦3叶期前用药,推荐剂量下防效80%左右.节节麦叶龄对甲基二磺隆的防效呈明显负相关,甲基二磺隆对分蘖后节节麦的防效仅为35%~40%,因此对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应掌握秋季防治.  相似文献   

5.
节节麦是普通小麦的供体祖先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优良性状,可用于拓宽现代小麦的遗传基础。本试验利用22个小麦D染色体组特异微卫星标记,对国内外的85份节节麦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出19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8.86个。节节麦染色体间平均等位变异顺序为6D>2D>5D>1D>7D>3D>4D;22个标记揭示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值,分布在0.3385和0.8129之间,染色体间大小顺序为1D>5D>2D>4D>3D>6D>7D。研究表明,85份节节麦材料遗传多样性较高,为节节麦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疆与黄河流域节节麦的传播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卫星分子指纹方法分析了来自新疆和黄河流域(陕西、河南)节节麦的亲缘关系,探讨中国节节麦的传播问题。结果表明:①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节节麦居群由中东传入了中国;②中国节节麦的传播路径可能是由中东经丝绸之路的北道传入新疆,然后传入黄河流域。但是,也不能排除中国节节麦由丝绸之路传入黄河流域,然后再传入新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长休眠节节麦(Ae.tauschii)与四川的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矮兰麦(T.turgidum)杂交并加倍合成的新的抗穗发芽普通小麦"RSP"与"绵阳11"D染色体组的单体系列杂交,对来源于节节麦的晚生育期基因进行定位分析,以期在利用其穗发芽抗性时,克服其生育期较晚的特性。结果表明:该节节麦的2D和5D染色体上均存在晚生育期基因,2D的作用较5D更强。  相似文献   

8.
小麦田节节麦的识别及防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节节麦的发生特点、特征特性及传播规律,介绍了节节麦的识别办法,并提出了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良浸根法获得了节节麦(Triticumtauschii)和黑麦(Secalecereale)的双二倍体(C1)。通过对双二倍体及其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和形态学分析,发现双二倍体的染色体配对较为混乱(平均二价体为9.04),并在所获的后代中出现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可能是在减数分裂末期的不均等分裂或落后染色体丢失而导致。双二倍体自交一代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为21~35,其中染色体数目为28的在减数分裂中期Ⅰ时出现的平均单价体最少(6.48),平均二价体最多(9.92),最高结实率(25.30%,平均结实率为5.68%)也出现在染色体数目为28的植株中。  相似文献   

10.
11.
为有效控制节节草危害,特进行了几种除草剂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几种除草剂及其复配处理对节节草的防治效果均一般,其中48%草甘膦200g/667m2+20%氯氟吡氧乙酸60mL/667m2处理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罗盘 《甘肃农业科技》2009,(3):F0003-F0003
2008年4月,我们在宁县早胜镇遇村的冬小麦田发现了节节麦,这在甘肃省尚属首次。节节麦我国以往仅见于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宁县发现的可能系一输入种。 该节节麦苗期与小麦极为相似,较难辨认。成株期株高20~40cm,秆丛生、基部弯曲,倾斜向上生长;  相似文献   

13.
缩节胺对棉花主茎节间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n(10~11)叶化控,起作用的为n-2-n+2或>n +2节间(取决于缩节胺用量的多少),缩节胺对未定型节间发挥抑制作用的最大时期,在未定型节间的生长加快期,n-2 节间长度可做为棉株生长动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节节麦SQ-214衍生系的抗条锈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抗条锈CIMMYT节节麦衍生系川05W4578与Sy95-71构建的F2群体,对川05W4578成株期的抗锈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川05W4578的抗条锈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可用于抗条锈病育种。  相似文献   

15.
用生化分析结合细胞显微观察研究了黄化玉米幼苗节和节间细胞中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hnesterase,AChE)的活性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乙酰胆碱酯酶的专一性抑制剂可以抑制该酶的活性。节细胞具有较高的、特异水解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是节间组织中该酶活性的近2倍。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在节细胞中,乙酰胆碱酯酶的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而在节间组织中,酶反应产物多位于细胞间隙。这些结果提示AChE在玉米幼苗节和节间中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NPK肥料对节节红板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 ,探讨NPK肥料对节节红板栗生长发育及其结实的影响。筛选出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不同定向培育目标最佳施肥组合及其该组合下的增产等综合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17.
节节麦及其在小麦生物技术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节节麦是六倍体普通小麦的祖先种之一,D染色体组的供体种;但其遗传变异远比普通小麦的D染色体组丰富。由于节节麦的优异基因可以通过与小麦远缘杂交,染色体同源配对、基因交换的方式转育至现代高产小麦中,因而越来越受到育种家的重视。本文综述近20年来国内外对节节麦遗传评价、研究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同时,报道了本课题组近年利用生物技术转育节节麦优良基因,培育优质、抗小麦新品系(种)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节节麦抗白粉病基因直接转移及遗传表达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利用四呼推广高产小麦品种(系)和地方品种直接与抗、感白粉病节节麦杂交,通过幼胚培养技术成功获得22个组合的杂种植株。将杂种F1及回交BC1F1与其普通小麦、节节麦亲本的抗白粉性比较分析,发现大部分组合中节节麦的抗性基因被普通小麦的抑制基因抑制,仅1份节节麦的抗性基因能在杂种F1中完全或部分表达;节节麦抗性基因的表达和抑制,与特定的普通小麦亲本有关。结果还表明,杂种F1中被抑制的节节麦抗性基因,可以通过用不含抑制基因的普通小麦回交,使其在回交后代中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节节麦(AegilopssquarrosaL.)的条锈菌和小麦条锈菌七个生理小种交互接种均获成功的事实。并鉴定出节节麦条锈菌标样为标准的小麦条锈病菌条中29号小种。证明了节节麦就是小麦条锈病菌的禾草寄主。另外,人工接种测定了节节麦对小麦赤霉病及白粉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20.
从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Coss.)Schmal)Y189和Y176杂交F2材料鉴定出1个抗小麦白粉病基因,暂时定名PmAeY2.遗传分析表明,PmAeY2是一个显性基因.应用分离群体分组法(BSA)筛选微卫星标记,并用相应的F2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发现4个标记Xgwm583、Xgwm174、Xgwm182和Xgwm271与PmAeY2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25.7、16.7、9.1和7cM.根据连锁标记所在小麦微卫星图谱的位置.PmAeY2 被定位在5DL染色体.根据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抗病性特征以及连锁标记扩增的特异性,可以认为PmAeY2是个新的抗白粉病基因,并且可以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