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温、湿度是高产、稳产的条件养殖黄粉虫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温、湿度。温度20-35℃,湿度60%~70%时生长正常。养殖户冬季在升温时,白天大都能把温度升至20℃以上,而晚上一般则降低4~5℃。黄粉虫在低于15℃时生长缓慢。如果夜间不能保持20℃以上,无论白天吃多少饲料都不  相似文献   

2.
猴头,又名猴头菌,猬菌.是我国有名的一种食药兼用菌,猴头属中温变温性真菌,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范围22~24℃,子实体生长阶段以18~20℃最佳.袋料栽培时菌丝体生长阶段对空气湿度要求不严,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空气湿度85%~90%.生产上只要满足上述温湿度条件即可组织周年生产.  相似文献   

3.
金辉 《北京农业》2007,(13):15-16
<正>矮牵牛穴盘育苗阶段一胚根萌发阶段(3~5天)形特特征第一阶段结束,胚根长约0.6厘米,子叶即将出现。土温22~24℃。保持栽培基质中等湿度。土壤pH值5.5~5.8,电导率  相似文献   

4.
小麦对于华北地区来讲,是抗寒的一种农作物,一般情况下能抗零下14~16℃(在有积雪的地区,也可抗零下16~20℃)。根据几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小麦的死亡原因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不大,小麦死亡另有起因。  相似文献   

5.
一、育雏期(1—30日龄)的饲养管理 1.温湿度育雏开始温度为30℃,以后每2天降1℃,20日龄降至常温,室温一般保持在15~20℃。育雏前期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左右,随着雏野鸭日龄增大,逐渐降低湿度。  相似文献   

6.
一、育雏期(1-30日龄)的饲养管理 1.温湿度育雏开始温度为30℃,以后每2天降l℃,20日龄降至常温,室温一般保持在15~20℃。育雏前期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左右,随着雏野鸭日龄增大,逐渐降低湿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和营养对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 Kita)、匍匐散囊菌原变种(Eurotium repens de Bary)和谢瓦散囊菌(Eurotium ckvalieri Mangin)生长的影响及它们的致死温度.三种曲霉的生长温度分别为16~43℃、13~31℃和16~37℃,最适温度分别为22~34℃、22~28℃和22~31℃.湿度是影响它们生长的主导因子,溜曲霉在相对湿度达82%、另两种曲霉在相对湿度达75%时开始生长,并随湿度增高而加快.它们对酸碱度的适应力很强,在pH值2.5以上均能生长.在人工培养基上,溜曲霉长得很快,另两种曲霉则很慢;而在天然烟叶培养基上,三种曲霉均生长迅速.它们的致死温度分别是,溜曲霉60℃20min或65℃10min,匍匐散囊菌原变种65℃30min或70℃5min,谢瓦散囊菌70℃15min.  相似文献   

8.
大棚葡萄生产常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徒长。棚内高温高湿环境极易引起葡萄徒长,解决措施有:①控制温、湿度。催芽期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保持90%以上,以后温度提高到25~30℃,湿度降到60%~70%,特别是5~6片叶时应相对干  相似文献   

9.
草把式栽培凤尾菇,经我们试验证明,具有栽培管理容易,生物效应较高(每一百斤稻草可产凤尾菇80~100斤)和经济价值高的优点,很适合农户栽培。草把式栽培凤尾菇的方法:先把稻草理齐浸在0.5%石灰水中过一夜,除去稻草上的腊质和病虫,再捞起来用清水冲洗至中性,并沥至不滴水(含水量约在70%左右),然后按每1.5斤稻草分把,放在铺有塑料薄膜的平台或清洁的地上,每把分成两半,头尾颠倒后摊成约4~6厘米厚,上面均匀地撒播上凤尾菇的栽培种,最好用麦粒栽培种,以利早出菇、多出菇、出好菇。一般每瓶栽培种可种5~7把草把。接种后将它卷成圆筒状,用绳紧缚4~5道,按“井”字形把草把堆积在暗处。不能堆积太大。堆好后覆盖塑科薄膜保温保湿,最好将温度保持在25~27℃,不能超  相似文献   

10.
花毛茛穴盘育苗指南 阶段一:胚根萌发阶段(7~14天) ☆土温10~20℃. ☆轻微覆盖一层粗糙的蛭石. ☆基质湿度维持在湿的水平. ☆发芽完成前维持种皮湿润. ☆土壤pH5.5~5.8,电导率(EC)应低于0.75mS/cm.  相似文献   

11.
采用3种堆肥化处理方式对重阳木废弃枝叶进行了促进分解试验。结果表明:废弃枝叶堆肥中的真菌类群数量随分解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加趋势;共分离出13个真菌类群,其中共头霉属(Syncephalastrum)、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刺座霉属(Volutella)、黑灰球菌属(Bovista)、和树粉孢属(Oidiodendron)为优势真菌类群;在枝叶堆肥化分解前期(0~120 d)堆料的pH值增高(pH值6.92~8.50),随后呈上下波动态势;碳酸氢铵和尿素处理的堆体温度在7~14 d处在46~50℃,略高于水处理的堆体温度(40.5~49.0℃);堆肥过程中堆料湿度保持在48%~73%;堆料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变化在3个处理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种堆肥处理的发芽指数(GI)均达到90%,说明堆料已达到完全腐熟程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3种堆肥化处理方式对重阳木废弃枝叶进行了促进分解试验。结果表明:废弃枝叶堆肥中的真菌类群数量随分解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加趋势;共分离出13个真菌类群,其中共头霉属(Syncephalastrum)、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刺座霉属(Volutella)、黑灰球菌属(Bovista)、和树粉孢属(Oidiodendron)为优势真菌类群;在枝叶堆肥化分解前期(0~120 d)堆料的pH值增高(pH值6.92~8.50),随后呈上下波动态势;碳酸氢铵和尿素处理的堆体温度在7~14 d处在46~50℃,略高于水处理的堆体温度(40.5~49.0℃);堆肥过程中堆料湿度保持在48%~73%;堆料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变化在3个处理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种堆肥处理的发芽指数(GI)均达到90%,说明堆料已达到完全腐熟程度。  相似文献   

13.
穴盘育苗要点 育苗期长短因气温而异,在25℃时约50~60天,15~20℃时约80~90天. 阶段一:胚根萌发阶段(10~12天) 土温22~25℃.整个育苗期间保持气温白天21~24℃,夜间18~21℃.  相似文献   

14.
一、嫁接苗的管理1.嫁接后1~3天的管理。此期是愈伤组织形成的时期,是嫁接苗成活的关键的一环,必须保证小棚内湿度达到100%,小棚膜内应挂满小水珠,以看不见嫁接苗为准。白天温度要保持25℃左右,不得超过27℃,夜间温度应保持在18~20℃,不要低于14℃,光照强度在5千勒克斯左右。依室内湿度大小,每天对黄瓜子叶喷雾1~2次,每天喷雾中有一次是喷500倍75%的百菌清农药,以预防霜霉病等病菌传染,防止黄瓜子叶霉烂。2.嫁接后4~6天的管理。此期小棚内的湿度应降低到95%左右,白天温度仍保持25℃左右,夜间可降到16~18℃,光照强度应适当高些。为此在…  相似文献   

15.
一、生长习性大岩桐,别名落雪泥,多年生草本,属于苦苣苔科,大岩桐属。大岩桐生长期喜温暖、潮湿,忌阳光直射,有一定的抗炎热能力,但夏季宜保持凉爽,23℃左右有利开花。1~10月温度保持在18℃~23℃;10月至翌年1月(休眠期)需要10℃~12℃,块茎在5℃左右时,也可以安全过冬。生长期要求空气湿度大,不喜大水,避免雨水浸入;冬季休眠期则需保持干燥,如湿度过大  相似文献   

16.
<正> 牛舌菌又名牛排菌、肝脏菌,是一种名贵的美味食用菌。该菇子实体具有肥厚、软而多汁、久煮不烂、质地细嫩的特点,且有胶质感,食之有独特的清香味,深受消费者青睐。 (一)生育条件 1、温度 菌丝体在8~32℃之间均可生长,以24~27℃最为适宜。出菇温度18~30℃,最适20~24℃。 2、湿度 基质适宜的含水量为60%~65%,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  相似文献   

17.
<正> 凤尾菇,学名(Pleurotus sajor-caju (Fr) singer),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一种适应性强生长旺盛的食用菌.我们于1982年7月作了凤尾菇的高温栽培,在小面积上获得较理想的产量.即7月22日,将70斤棉籽壳拌水使含水量为65%,接种量为5%,9月2日出菇,采收五茬,收获鲜菇41.8斤.凤尾菇及其棉籽壳生料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主要环境因子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期间主要环境因子(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杏鲍菇发菌速度、催蕾时间和菇体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杏鲍菇发菌期,可以将温度设置在24~26℃,空气相对湿度设置在60%~75%,CO2浓度设置在3000~4000 mg/L;在催蕾期,温度应保持在14~16℃,湿度应控制在80%~95%,CO2浓度可以设置在1000~1500 mg/L,光照强度可以设置在100 lx;在育菇阶段,温度应保持在14~16℃,湿度应控制在80%~90%,CO2浓度应控制在2000~2500 mg/L,光照强度应设置在100 lx。  相似文献   

19.
凤尾菇螨类综合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凤尾菇培养料上采集到螨类属4科4种,为害凤尾菇螨类为腐食酪螨(Yrophogus putrescentiae),综合防治采用二次发酵和化学防治相结合,二次发酵;培养料温度60℃保持6-8h,温度50-55℃保持5-7d,化学防治采用克螨特,有效浓度1:500倍。  相似文献   

20.
1、温度甘蓝起源于温暖湿润地区、喜凉爽,较耐寒。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种子发芽适温为18~20℃;幼苗一般能忍受较长期-1~-2℃低温及较短期-3~-5℃的低温;叶球生长适温为17~20℃;结球期气温应控制在25℃以下。2、湿度结球甘蓝的根系浅而叶片大,故适宜在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