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棉田烂种、缺苗主要原因及保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玉国 《种子》2004,23(11):93-95
通过对新疆棉花高产县棉田烂种、缺苗原因分析,指出播种期预测不准确、棉田生态屏障差、整地与播种质量差、湿墒或缺墒播种、种衣剂问题、枯萎病与黄萎病危害是棉田烂种、缺苗主要原因;提出了棉田保苗对路的措施,对新疆棉花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探讨许农5号小麦新品种在宽幅技术与精播量技术结合条件下的高产情况,我们于2011~2013年安排试验进行研究与分析,打破传统种植模式,探索出许农5号小麦新品种宽幅精播新的高产栽培模式。1试验目的通过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克服传统精播高产栽培中出现的缺苗断垄和疙瘩苗现象,充分挖掘  相似文献   

3.
棉花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阳县是国家规定的棉花优势区域,也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常年植棉面积1万hm2左右,总产7500 t,近几年,棉花苗期病虫害普遍发生,直接影响了棉花产量.棉花苗期病害是指棉花播种至幼苗期所发生的病害,大体可分为二大类,第一类是烂种、烂芽、茎基腐和根腐,另一类是子叶及幼茎发病.烂种、烂芽严重时棉苗就不能出土,死在土内;而有一些受病菌侵染轻的,虽棉苗出土,但常常形成根腐和茎腐,当棉苗受害严重,又遇低温高湿时,则造成大批死亡,使棉田严重缺苗断垄,甚至需要重新播种.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茎枯病等,苗期虫害主要有棉蚜、地老虎等.控制棉花苗期病虫害要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正春花生在4月中旬或下旬初播种后,每年5月许多地方开始不同程度地出现烂种缺苗现象,严重地方的烂种率达到20%以上,造成花生地的缺苗断垄,影响花生高产丰收。根据农技部门近年来的调查,造成烂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可根据烂种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常言说:棉花见苗三分收.棉花的一播全苗,对棉花的丰产丰收至关重要.但是,"棉花头大脖子弯,顶土费劲出土难",由于多种因素,播种后往往造成缺苗断垄,不仅增加了种植成本,给田间管理造成被动,而且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最终降低植棉效益.因此,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缺苗断垄,确保棉花一播全苗是棉花生产中切实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1精细播种 如果播种质量不高,造成缺苗断垄或出苗参差不齐,就很难实现玉米高产。播种质量的好坏,在高产栽培中尤为重要,要改过去的“三分种,七分管”为“五分种,五分管”,抓好播种这一环节,做到一播全苗,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夺取玉米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缺苗断垄对机播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缺苗断垄对机械化播种夏玉米的影响,在大田状态下设置2个品种不同缺苗断垄程度进行试验,并对缺苗级别、断垄级别、籽粒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缺苗断垄引起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株数和穗数减少,随着缺苗断垄级别的增加,株数穗数逐渐减少,产量逐渐降低。产量降低幅度小于缺苗断垄级别的增加幅度,在缺苗断垄率为10.00%~40.00%的情况下,产量降低幅度为3.60%~28.51%;在缺苗断垄率相同的情况下,鲁单981比郑单958的减产幅度大些。  相似文献   

8.
选择春玉米品种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玉米比夏玉米播种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但是播种早地温常常是低而不稳,容易引起烂种,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而且粗缩病发生重,严重影响其产量.为保证春玉米苗齐、苗匀、苗壮,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针对春玉米的栽培特点,在种子的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播种期对2个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适期播种是棉花丰产的重要措施,品种类型常影响播种期。为确定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的适宜播期,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类型(早发型鲁棉研21号和后发型鲁棉研28号)为主区,播种期(4月上旬早播、4月下旬中播和5月上旬晚播)为副区,于2009—2010年在山东临清研究了品种类型和播种期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播期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而且主要是由于铃数和衣分的变化所致;早发型品种4月下旬播种产量最高,比4月中旬播种增产6.3%,5月上旬播种与4月中旬播种产量相当;后发型品种4月中旬播种产量最高,比4月下旬和5月上旬播种分别增产4.8%和12%。在鲁西北棉区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早发型品种以4月下旬播种为宜,可以适当晚播,直到5月上旬;后发型品种应适当早播,以4月中旬为宜,晚播会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10.
花生夏播繁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春播花生作种,往往缺苗多、苗弱、病多.而以夏播花生作种,相对发芽率高,幼苗长势强,易获得高产.在栽培上采取调整播期、改良播种方式和加强病虫防治等措施,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河套灌区向日葵适宜种植农业气象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确定了河套灌区主要经济作物向日葵适宜播种时期,并根据对应气候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向日葵适宜播种农业气象指标。结果表明,食用和油用两类向日葵品种播种越早,出苗期和生育期越长,积温也越高;食用向日葵适宜播种农业气象指标为气温稳定通过5℃初日,其适宜播种范围在4月6日~4月30日,油用向日葵适宜播种农业气象指标为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其适宜播期范围在4月19日~5月16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决新疆北疆地区棉花播种出苗期低温冷害问题,【方法】利用人工气候室,对种子低温胁迫设计不同温度进行播种出苗试验,并结合近20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研究播种至出苗的适宜播种温度指标、积温指标、确定棉花适宜播种期。【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棉花种子的萌芽率、萌芽天数、萌芽长度、萌芽鲜重及出苗率等各项参数随温度呈非线性有规律变化。棉花种子低温胁迫时间越长出苗越滞后,所需的积温较多。北疆地区棉花主栽品种播种出苗下限温度为12℃,需要活动积温在160℃.d以上,≥12℃有效积温在55℃.d以上。【结论】通过人工气候室试验结合大田实际监测研究,新疆北疆地区稳定通过12℃应作为棉花主栽品种播种的初始期;播种期确定在4月下旬,出苗期可免受春季低温冷害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棉花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种子的休眠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利用5个不同类型的品种在鲁西南和鲁西北两个不同生态棉区试验,并根据棉花生长进程分期收获种子,进行室内发芽试验,根据种子发芽和新鲜不发芽种子比率研究棉花种子休眠特点。结果表明:多雨高湿条件下生产的种子休眠程度深;Bt抗虫棉比非抗虫棉种子休眠程度深;9月10日前和10月10日后收获的种子比期间收获的种子休眠程度深;晚发型抗虫棉比常规抗虫棉种子休眠程度深;抗虫杂交棉和常规抗虫棉种子的休眠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在新疆的特殊气候条件下,在不同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施用‘施田补’对棉苗生物学性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供试材料为‘新陆早44’。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处理下,施用施田补温度低于15℃时明显抑制棉花发芽,20℃以上对棉苗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影响,温度高,影响小。在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下,施药土壤含水量过高与过低都会抑制侧根的增加,而主根生长与侧根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5.
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研究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特征对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布局、农民增收、促进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8—2016年的新疆棉花生产数据,使用区位商、区位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的影响程度,揭示了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经历了持续增长(1988—1999年)、缓慢减少(2000—2004年)以及波动增长(2005—2016年) 3个阶段, 2016年已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5,其专业化集聚水平自1992年起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主导地位日益增强;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区域特征明显,南疆棉区的变化主导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变化;新疆棉花种植业的集聚水平自1988年起呈现出波动中下降后缓慢回升的趋势,其高值集聚区由喀什地区转移至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新和县等地,高-低集聚、低-高集聚及低低集聚变化不大;推动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生产性土地面积比重、棉花比较收益、机械化水平以及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新疆北疆棉花高产群体因素分析及其栽培技术途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新疆高产棉花的单位面积收获株数高、总铃数多、果节总数稳定、成铃率高 ;盛花期至吐絮期 ,群体光合速率高 ,干物质积累多 ,给生殖器官分配比例高 ;高产棉田实行了“早密矮壮高”的栽培技术途径 ,提高了光温富照与水分、养分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西藏青稞高产栽培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选用不同种植密度、播期和施肥处理现有的4个主要青稞品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品种籽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不同青稞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播期和施肥处理下的籽粒灌浆特征表现出相似性,4个品种的平均灌浆速率大小依次为‘藏青2000’>‘藏青320’>‘喜马拉雅22’>‘藏青13’;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对青稞籽粒产量的影响作用力为:播期>施肥>种植密度;不同青稞品种灌浆期籽粒百粒干重均在3.54 g~6.71 g之间,所有试验处理平均百粒干重最高的是T1(播期为4月10日)处理的‘藏青2000’,达到5.8 g/百粒。综合分析表明,播期对4个青稞品种的灌浆特性和产量效益影响最为明显。因此,适时早播是青稞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青椒种子高压电场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蔡兴旺  王斌 《种子》2001,(6):14-15,19
青椒种子落入高压静电场,在场力的作用下,将产生沿电场方向位移,不同落点的种子,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系数、幼苗生长根长、植株重等均不相同;不同电场参数,产生不同的影响,实验证实,它们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该研究为青椒种子的优选和促壮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结实对高温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般认为,杂交水稻制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比水稻大田生产更为严格,但确实的证据一直较少。2013年长江流域出现罕见连续高温天气,中国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江苏盐城的高温一直持续到常年的制种授粉适宜期。本研究以同一杂交水稻制种组合不同播期批次所经历的不同温度条件为处理,探讨其经历不同气温历期后的结实率差异,及其与高温等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3批次父本和母本在结实敏感生育阶段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高温逆境。其中,3批次父本的结实率较常年略有降低,但批次间的结实差异不显著;而3批次母本的结实率较常年降低30%~40%(绝对值),且其在不同批次间差异极显著。此外,母本结实率与其经历的危害温度天数呈极显著相关。本研究表明,杂交水稻制种可能确实比普通水稻生产对高温反应明显更敏感。进一步测定各关键不育系及杂交水稻制种的高温受害条件,确立即时性高温御防技术将是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北疆高产棉花根系构型与动态建成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棉花根系构型分布和动态建成结果表明,北疆高产棉花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呈S型曲线,其中线性增长期从6月下旬(盛蕾期)至7月下旬(盛花期),较地上部相应时期早约10d。随种植密度的增大,根系生长率下降、快速生长期提前。根系在土壤中的下伸过程呈S型曲线,构型分布符合Y=Ae-Bx指数方程,有52.4%、65.8%和73.3%以上的根量分别集中在地表20cm、30cm和40cm深的土层内,80.6%以上的根量集中在植株行间两侧0~15cm土体内。与内地棉区相比,北疆棉花根量小,但生产力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