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士平 《江西棉花》2005,27(4):41-41
棉花花铃期的害虫有红铃虫、棉铃虫、金刚钻、斜纹夜蛾、小造桥虫、红蜘蛛、棉蚜虫、叶跳虫等,其为害特点是大多蛀食蕾、花、铃,引起大量脱落和烂铃,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这些蛀食性害虫的发生时间和为害症状各不相同,给防治和用药带来较大麻烦。为了更好地确诊,笔者经多年来的田间实践,特将它们在田问为害的不同症状以及据此确定什么害虫的经验分述如下,以便棉农掌握对口施药。  相似文献   

2.
江苏沿海地区棉叶螨的发生特点与综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沿海地区是中国重要棉花生产基地,且绝大部分均种植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在90%以上),棉铃虫已得到有效控制.由于棉农认识误区及种植业结构的改变,棉田套种、间作增加,水旱轮作及倒茬减少,导致棉田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为棉叶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致使棉叶螨在沿海棉区为害加重,给棉农造成很大损失.现将该虫在江苏沿海地区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为棉农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金针虫是叩甲幼虫的通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为害农作物、林木、中药材、牧草等,是一类重要的害虫.文章报道了金针虫在云南无量山为害古茶树的案例,介绍了金针虫的形态特征、为害及生活习性、防治措施等内容,供广大茶树植保工作者和茶农参考.  相似文献   

4.
皖西麻区是安徽省大麻重点产区,面积大而集中,害虫为害日趋严重。笔者初步调查为害大麻的害虫有30多种,并进行了防治研究,现报道如下。 1、地下害虫地下害虫主要在大麻苗期为害,在我区为害大麻的有地老虎类、金针虫类、蛴螬类和蝼蛄类,以小地老虎和沟金针虫发生量最大,为害最重;蛴螬间发性为害,  相似文献   

5.
随抗虫棉大面积种植 ,棉田施药量减少 ,其它害虫大量发生 ,造成棉田减产 ,其幅度每年都在增加 ,同时 ,品质降低。由于棉农对盲蝽发生规律及特点不了解 ,不知如何防治或错过防治最佳时机 ,给棉农造成损失。1棉盲蝽的发生种类、危害形态及方式在黄河流域棉区 ,为害棉花的盲蝽主要有三点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等 ,其中为害最重是三点盲蝽。这几种盲蝽都是杂食性昆虫 ,为害广 ,为害期长。棉盲蝽以成、若虫刺吸棉株养液 ,造成蕾铃大量脱落 ,破头破叶和枝叶丛生。棉株各生长时期被害后表现不同 ,如子叶期被害 ,顶芽焦枯变黑 ,长不出主…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抗虫棉的种植已占主导地位。因抗虫棉自身缺陷和棉农对其特性尚未完全掌握,致使近年来棉红蜘蛛为害加重。本文从棉农的认识、品种特性、种植环境及农药的质量4个方面简要地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帮助棉农搞好棉花红蜘蛛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美国棉农用于防治线虫的费用达 382百万美元 ,造成的产量损失较 1 987年提高了 3.1个百分点 ,主要是由于肾形线虫在棉花带普遍为害造成的。为害棉花的线虫种类有南方的根结线虫、肾形线虫和哥伦比亚矛线虫 ,它们的为害症状类似于缺肥、酸性土壤和干旱胁迫的症状 ,棉农很难区分。根结线虫通常在一块田里侵染其中的一小块 ,肾形线虫可侵染多种土壤类型。杀线虫剂是防治线虫的最有效方法 ,作物轮作也可有效地防治线虫。轮作作物的选择要根据线虫的种类而定 ,玉米、高梁和一些大豆品种可有效地减少肾形线虫的数量 ,但玉米有增加根结线…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地下害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田间调查表明,河西灌区马铃薯地下害虫主要以黄老虎[Agrotis segetum]、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为主,其中,黄老虎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河西一年发生2代,6月中旬以幼虫取食严重,危害期为春季和秋季,以春季危害较重。金针虫以幼虫危害,危害盛期5月下旬和7月下旬,土壤温度是影响金针虫在土层中的垂直移动和危害的关键因素,土壤湿度是影响其分布和发生量的因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确定了黄老虎、金针虫防治指标分别为每平方米5头和3头。药剂防治表明,以70%吡虫啉、70%噻虫嗪、3%克百威土壤处理、种薯处理效果明显,增产效果27%以上。。  相似文献   

9.
棉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虫棉大面积推广种植,棉田用药量大幅减少,棉粉虱呈逐年加重为害趋势。2008年棉粉虱在南阳市暴发,棉田普遍发生严重,虫田率85%~100%,虫株率50%~100%,重田块百株虫量超过50万头,造成大面积严重减产。应引起棉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粒用高粱研究(二)卢善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三、高梁害虫研究澳大利亚高梁害虫有高梁摇蚊和棉铃虫及苗期地下害虫如金针虫、黑土蚧和蚂蚁等。为害最大的害虫是高粱摇蚊。1.高粱摇蚊澳大利亚高梁摇蚊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进展。研究确定了抗性机制,抗雌虫产卵...  相似文献   

11.
防治棉盲蝽别盲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唐山市汉沽管理区棉盲蝽为害严重,给棉农造成巨大损失,2006年棉农警惕性大大提高,防治积极主动,但也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从5月中旬发现田间个别棉株有破叶开始(一代),无论是喷药还是喷促长剂,必加防治棉盲蝽药剂。到6月中旬(二代)喷药6~8次,全生育期喷药次数一般在15次以上。3~5天一遍药,人为加大了棉花种植成本,防治效果却不太好。在药剂选择上,同样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买药只看商品名,只要说明书写着或商家宣传治棉盲蝽效果好,必是棉农首选药剂。其实,农民朋友大可不必谈“蝽”色变,只要掌握好防治适期、喷药技术及时间,统一用药,棉…  相似文献   

12.
6 植保篇 近10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普及推广,棉铃虫已经不足以让棉农"谈虫色变"了.然而,枯萎病、黄萎病却一直是让棉农头疼的"紧箍咒",蚜虫、红蜘蛛年年都会"兴风作浪",棉蝽象、烟粉虱在近几年的发生也越来越猖獗,再加上个别年份棉铃虫暴发,棉花的用药防治仍然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然而,在病虫害防治上更存在以下两方面严重问题,直接导致部分棉农的用药成本高、防治效果差.  相似文献   

13.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它的食性很杂,主要为害玉米,其次是高粱、谷子、棉花、向日葵等作物。自推广抗虫棉以来,笔者时常接到棉农反映棉株茎秆、果枝被棉铃虫蛀死的问题,经深入田间查看的结果是因玉米螟为害造成的。在冀、鲁、豫等省的不少地方,近年来都相继报道过玉米螟为害抗虫棉问题,而且玉米螟对抗虫棉的为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此,提醒广大棉农种植抗虫棉时,要注意防治玉米螟。1为害特点玉米螟的卵孵化出幼虫后,便从植株的幼嫩分杈处或叶腋间钻入棉花的主茎和果枝,造成棉株枯枝、断茎,甚至死亡。其幼虫还能吐丝下垂,随风…  相似文献   

14.
自1999年以来,滨州市已全面普及抗虫棉.抗虫棉的推广应用,克服了棉区广大棉农的"恐虫"心理,有效降低了棉铃虫的为害,降低了植棉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棉花产量,增加了植棉效益.  相似文献   

15.
总结萧山棉区红铃虫防治情况,对提高防治策略是很有必要。六十年代初是在治早、治少、治了的思想指导下,棉农见虫就治,防治红铃虫重治一代,普治二代,弃治三代。结果产量低,品质差。重治前期,杀  相似文献   

16.
薛志成 《江西棉花》2006,28(1):40-40
近几年。棉铃虫在我国棉产区猖獗成灾,其发生之多、为害之重,均为历史上所罕见。主要原因,一是棉铃虫的抗药性急剧增强:二是棉农防治时机掌握不准;三是使用农药不当;四是防治方法单调,重化防而轻视了其它方法。怎样才能有效地防住棉铃虫?  相似文献   

17.
陈显奇 《杂粮作物》2001,21(1):54-54
玉米螟是全球性大害虫,食性杂,为害植物达200种以上,尤以玉米为最重。一般为害较轻年份,产量损失5%~10%,为害较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20%,玉米螟不仅为害严重,而且防治困难。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理想的防治方法,只能通过综合防治来控制玉米螟的为害程度。玉米螟防治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消灭玉米越冬虫源;二是消灭玉米螟成虫;三是消灭玉米螟田间幼虫。1 消灭玉米螟越冬虫源把玉米螟越冬幼虫消灭在越冬寄主之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一头越冬幼虫羽化后雌蛾在田间可产卵10~20块,约300~600粒,故消灭越冬幼虫一对等于在田间消灭240~…  相似文献   

18.
浅谈棉花药害的类型、预防及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虫草种类多、危害大,需要反复、多次用药防治,一旦施药不当,很容易造成药害,影响棉株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棉株变态和死亡,给棉农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长白蚧[Lopholeucaspis japonica(Cock-erell)]是我国茶区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此虫虫体小,加之有介壳和蜡层保护,给防治上增加了困难。以往的研究业已证明,抓住田间卵盛孵末期,是防治此虫的关键。抓好第一代的防治,无论从此虫的生态学上,还是茶叶生产季节及劳力安排上均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探讨此虫第一代防治近期的预测预报办法,对控制其为害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1964~1971和1979~1985年共15年的资料,用判别分析法预测第一代防治适  相似文献   

20.
种衣剂对花生的保苗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播种后常遭受金针虫、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侵袭,出苗后蚜虫又为害幼苗,有时传染病害,造成花生缺苗,有时甚至补种几次仍不能全苗,给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为防病虫保全苗,1990年作了种衣剂对花生的保苗效果试验,现简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国产种衣剂4号、美国产FMC种衣剂、日本产大扶农种衣剂(均由中国农科院提供,胶体),辛硫磷(市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