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科尔沁沙地西部草甸植物萌发特征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西部64种草甸植物在实验室条件下的萌发特征.结果表明,1)64种草甸植物中,30种植物发芽率超过80%,41种植物发芽率超过50%;2)12种禾本科植物中有8种萌发率达85%以上,5种菊科植物发芽率超过85%,所有豆科植物发芽率都小于50%;3)种子萌发能力与生活型相关,一年生植物种子较容易发芽,灌木种子最不易发芽;4)种子萌发能力与种子形态学特征有关,大多数小种子物种具有高萌发率,圆锥形或钻形的种子较大的发芽率,具芒和毛的种子偏向高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2.
甄莉娜  刘丽珍  牛艳  李侠  李朕  吴娜  王润梅 《草地学报》2022,30(8):2009-2018
为探讨不同植物类型对煤矸石山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调查了禾本科、菊科、豆科和藜科植物根际土壤的AM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以期为煤矸石山生态修复中植物种类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科植物共获得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OTU数454个,分属于5目7科7属 41种,禾本科和藜科植物的OTU数量较多。禾本科AM真菌α多样性中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最高,藜科组成较为单一,豆科植物根际土壤菌群多样性较低。RDA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pH值对AM真菌群落影响作用较大,不同植物AM真菌生态网络关系差异显著,禾本科和黎科植物网络连接密集程度更高且核心物种组成更丰富。研究认为:煤矸石山恢复初期,不同科植物根际AM真菌群落多样性不同,禾本科植物通过与不同种类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促使其在煤矸石山恢复早期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北地区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调查了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栽培牧草包括豆科、禾本科、藜科、菊科、苋科、紫草科、十字花科、鸢尾科等9科36属53种。其中:豆科牧草13属21种;禾本科牧草16属25种;其它科牧草7属7种。该区栽培牧草总面积约为150万hm^2,其中主要豆科牧草占71%,主要禾本科牧草占10.5%。主要豆科牧草为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箭舌豌豆、红豆草、柠条和小冠花。主要禾本科牧草为  相似文献   

4.
以广布于巴尔鲁克山天然割草场的7种豆科植物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尼龙袋法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瘤胃消化,以期揭示这7种种子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反应。结果表明,7种种子的形状指数均小于0.1,为典型的圆形种子;除线叶野豌豆在消化72h后种皮仍没被消化外,其余6种种子的种皮均能被绵羊瘤胃所消化;除准噶尔岩黄芪和山地岩黄芪外,其他种子消化后的吸水率较消化前显著提高;萌发实验表明,除准噶尔岩黄芪随消化时间延长萌发率逐渐降低外,其余6种种子萌发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萌发高峰期集中在消化12~36h时间段内,且显著高于消化前的萌发率。随消化时间的延长,株高和根长均逐渐降低,但种子排放高峰期(29~36h)萌发所形成的幼苗的株高和根长与消化前相比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中国北方草原38种饲用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13种植物的核型特征,扼要介绍了每种植物的生境和自然分布.其中,禾本科13种,豆科15种,菊科3种,唇形科2种,藜科、景天科、萝C科、罂粟科和小檗科各1种;鸭茅、碱茅、盐豆木和砂珍棘豆曾报道过染色体数目.  相似文献   

6.
38种国产饲用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自然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中国北方草原38种饲用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13种植物的核型特征,扼要介绍了每种植物的生境和自然分布。其中,禾本科13种,豆科15种,菊科3种,唇形科2种,藜科、景天科、萝Mo科、罂粟科和小檗科各1种;鸭茅、碱茅、盐豆木和砂珍棘豆曾报道过染色体数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贵州省常见饲用植物种类构成和营养成分,试验采用野外调查与取样分析方法对53个科156种贵州省常见饲用植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禾本科植物最多,有35种,豆科植物21种,菊科植物12种,蔷薇科植物10种,蓼科植物8种,其他科植物有47科70种;多年生植物120种,一年生植物36种;草本为主92种,乔木9种,灌木46种,藤本9种;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豆科植物,占干物质的18.20%,最低的是禾本科和蔷薇科植物,分别为9.16%和10.76%,差异显著(P0.05);粗灰分含量最高的是蓼科植物,为12.69%;钙含量最低的是禾本科植物,为0.93%;磷含量最高的是菊科植物,为0.49%,差异显著(P0.05);各科植物粗脂肪平均含量在2.10%~2.95%,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禾本科和豆科是贵州省最主要的饲用植物,而以豆科植物的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东缘15种藜科和蓼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藏高原东缘15种藜科和蓼科植物种子为对象,在100%全自然光照和3%自然光强的人工遮荫条件下统计了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和相对光萌发率,分析了此15种植物种子在两种光照水平下的萌发率差异以及相对光萌发率与种子大小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物种种子萌发对光照的响应没有一致性的规律,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随着种子大小的增加,萌发对光照的依赖性逐渐降低(P<0.05); 2)不同生活型植物种子萌发对光照的依赖程度不同,即一年生植物种子萌发对光照敏感且随着种子大小的增加萌发对光的依赖性降低(P<0.001),而多年生植物种子萌发不依赖于光照(P>0.05)。证明种子大小和生活型共同影响着种子萌发对光照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中国北方草原35种饲用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包括禾本科13种,豆科13种,菊科4种,藜科5种;同时对每种植物的生境和地理分布也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对高寒嵩草草甸41种植物种子(果实)形态及表皮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41种植物隶属13科34属;24种为果实,其中瘦果18种、小坚果4种、双悬果2种;以果实形态从植株脱离落入土壤是植物对寒冷气候条件的适应。41种植物的种子(果实)颜色以褐色、黄褐色、黑色为主,形状各异,以椭圆形、卵形、长圆柱形等为主。高寒嵩草草甸植物种子(果实)的传播主要依靠风力,很多植物的果实具附属物,另外,种子或果实大多质量较轻,41种植物的种子(果实)千粒重平均为0.798g,有33种植物的种子千粒重小于1g,其中三脉梅花草和黑边假龙胆的千粒重仅为0.079g、0.085g。同种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形态特征基本稳定,不同分类群的种子(果实)大小、形状和表皮饰纹具有明显的相异性,对分类具有参考意义;种子(果实)大小、形状和表皮饰纹影响种子(果实)的散布和萌发。对41种植物种子(果实)形态、表皮特征研究,可作为土壤种子库种子鉴定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六种粘液种子性状多样性及其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条叶车前、伊犁绢蒿、涩芥、播娘蒿、异果芥和群心菜这6种粘液种子为研究材料,首先对其进行种子性状观测,然后将其置入永久性绵羊瘤胃瘘管内进行不同时间段的消化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的种子进行吸水率、粘沙率、粘液含量、萌发率等指标的测定,以期揭示这6种粘液种子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反应,并丰富有关植物种子消化道传播的内容。结果表明,这6种种子表层粘液物质都能被绵羊瘤胃液消化,且消化后的种子颜色变深。异果芥种子粘液构成其种翅附属结构,不同处理时间其宽度差异显著(P0.05),长和高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其他5种种子长、宽、高(厚)差异均不显著(P0.05)。粘液量随消化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且二者之间符合形如y=-1.98+48.26e~(-x/8.40)(R~2=0.95441,P=00.01)的指数函数关系,随粘液量的减少,种子吸水率和粘沙率也减少,且二者随消化时间的变化分别符合形如y=90.04+428.03e~(-x/4.43)(R~2=0.75934,P=00.01)和y=-0.71+342.76e~(-x/5.05)(R~2=0.81124,P=00.01)的指数函数关系。消化后的粘液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P0.05),可萌发种子集中在0~12 h处理时间段内,但仍有部分种子经消化道作用后成功"逃逸",这为草食动物对其进行消化道传播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Leopard tortoise Geochelone pardalis faeces collected in rocky habitats in the southern Karoo contained at least 75 species of grasses, succulents and forbs belonging to 26 plant families. Soft, green plants were broken down by digestion but twigs, thorns and fibrous naterials were not digested. Flowers, fruits and seeds made up 67% of 356 identified plant fragments. Germination trials demonstrated that leopard tortoises could disperse viable seeds of Aizoaceae, Chenopodiaceae, Crassulaceae, Cyperaceae, Fabaceae, Poaceae and Scrophulariaceae.  相似文献   

13.
黄河兰州段湿地物种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兰州段湿地植物区系组成、生态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湿地共有植物132种,隶属于33科90属,菊科、禾本科、藜科、莎草科和蝶形花科是物种数占前5位的科,占总种数的59.85%;蒿属、藜属、蓼属和藨草属是含物种数占前4位的属,优势科、单种属现象明显。湿地植被分为9个群丛,包括木本群丛2个(旱柳群丛、柽柳-枸杞群丛),草本群丛7个(芦苇-萹蓄群丛、莳萝蒿群丛、酸模叶蓼-灰绿藜群丛、垂穗鹅观草-宽叶独荇菜群丛、碱蓬群丛和地肤-冰草群丛);并提出了对黄河兰州段湿地植被保护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黄河兰州段分布最广泛的芦苇-假苇拂子茅群落和酸模叶蓼-灰绿藜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2个群落的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芦苇群落有植物22种,隶属于13科20属,酸模叶蓼群落有植物24种,隶属于11科22属,2个群落的共种有10种,相似性系数为43.48%,菊科、禾本科、藜科、蓼科是该植物区系的优势科。物种多样性的分析说明2个群落的Pielou指数(J)波动比较小,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均波动都比较大,并且H指数与J指数存在明显的正比例关系,而与D指数呈显著的反比例关系。方差分析表现出两群落S,H,D和J指数的差异并不明显,说明组成两群落的物种有一定的相似性和连续性,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5.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多年生根茎型优质禾本科饲草,也是东北松嫩盐碱化草地的建群植物,针对不同成熟度羊草种子对盐胁迫发芽响应在国内外未被涉及的现状,本研究以NaCl为盐胁迫处理液,设置4个胁迫浓度(50, 100, 200和400 mM)研究不同成熟度(盛花期后24, 29, 34和39 d)羊草种子对盐胁迫的发芽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同样表现出不同的耐盐性,盛花期后39 d的羊草种子活力最大,发芽率、发芽势、复萌率以及总发芽率均优于其余3个发育时期的种子。另外,盐胁迫下未萌发的羊草种子复萌率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羊草种子对高盐胁迫的生理适应策略,以休眠形式躲避不良环境,待土壤盐浓度降低时萌发出土。本研究可为羊草种子的发育与抗逆生理学等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种子含水量对卫星搭载诱变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水分含量分别为9%、11%、13%、15%、17%的紫花苜蓿品种"中苜一号"(Medicago sativa L.cv.Zhongmu No.1)种子,返回后对其各发芽指标、分枝数、叶面积、株高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含量对紫花苜蓿种子活力及植株生长发育具有影响,未搭载13%~17%含水量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株高、分枝数和叶面积均不同程度低于自然含水量种子;高水分含量可以提高空间诱变效率,搭载后13%~17%含水量种子各项指标均高于相应对照;含水量13%~15%为紫花苜蓿种子卫星搭载进行品种选育的适宜含水量。  相似文献   

17.
蔡丹红  严成  魏岩 《草业学报》2015,24(10):131-138
白滨藜是具有抗旱、抗盐碱和耐贫瘠能力的半灌木,为新疆地区的良等牧草。通过研究温度、贮藏时间、苞片及盐分对白滨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滨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30℃和25/35℃。室温干藏2~8个月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速率,干藏10个月后,种子萌发速率与萌发率显著降低。苞片延缓种子吸胀,对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有显著影响;去除苞片可以明显促进种子的萌发。浓度低于0.8 mol/L的NaCl溶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但从0.8 mol/L起萌发率随着浓度增高而降低,直至为零;将在0.05~4.00 mol/L盐溶液中处理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仍有一定的萌发恢复率,表明NaCl处理后的部分种子有保持活力的能力,部分种子丧失活力。对白滨藜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为揭示其萌发行为进化和生态适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新疆荒漠盐碱地区饲用半灌木引种改良,良种繁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对狗牙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红  曹昀  王颖 《草业科学》2013,30(1):63-68
配置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 6000)高渗溶液模拟土壤水势梯度(-0.2~-1.0 MPa),对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种子萌发进行水分胁迫,测定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狗牙根的种子萌发时间、萌发率、日相对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苗高与根长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狗牙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抑制程度增加,萌发率、发芽势、幼苗苗长和根长、叶片数量以及根系数量均呈下降趋势,日相对萌发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狗牙根种子萌发前期受水分胁迫的影响较大,其萌发时间会推迟,分别为1~7 d不等。本研究建立了水分胁迫与种子萌发率的线性回归方程y=72.621x2+151.58x+83.05,得出狗牙根种子萌发的临界水势为-0.25 MPa。  相似文献   

19.
蔡丹红  严成  魏岩 《草业科学》2015,(10):131-138
白滨藜是具有抗旱、抗盐碱和耐贫瘠能力的半灌木,为新疆地区的良等牧草。通过研究温度、贮藏时间、苞片及盐分对白滨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滨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30℃和25/35℃。室温干藏2~8个月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速率,干藏10个月后,种子萌发速率与萌发率显著降低。苞片延缓种子吸胀,对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有显著影响;去除苞片可以明显促进种子的萌发。浓度低于0.8 mol/L 的 NaCl 溶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但从0.8 mol/L 起萌发率随着浓度增高而降低,直至为零;将在0.05~4.00 mol/L 盐溶液中处理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仍有一定的萌发恢复率,表明 NaCl 处理后的部分种子有保持活力的能力,部分种子丧失活力。对白滨藜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为揭示其萌发行为进化和生态适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新疆荒漠盐碱地区饲用半灌木引种改良,良种繁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