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蠡湖为例,利用GIS技术建立综合评价蠡湖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的数量化方法。结合蠡湖自身的环境、生态和水文条件,通过咨询水产学专家,选取12个与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密切相关的因子,并将之分为4个子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选择因子对于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的贡献率,即权重,建立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模型,利用ARC/INFO软件内嵌的栅格数据分析模块生成单因子评价图层,结合栅格计算、空间叠加和分级模块,得出蠡湖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的等级分布图,即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为较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560 7 km2,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为高等级的区域为6.568 2 km2,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为一般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720 9 km2,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为低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160 2 km2。蠡湖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等级图为蠡湖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湖滨湿地是陆域生态系统和湖泊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在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遥感技术对无锡蠡湖湖滨湿地生态修复前后景观生态格局及演变进行分析,从湖滨湿地景观优美性、自然性、稳定性以及服务性4个层面,对蠡湖湖滨湿地景观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探讨影响湖滨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景观重建的原因,从而为开展湖滨湿地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可视化开发语言、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历史的蠡湖鱼类种质资源数据进行整理、整合,最终通过网络发布,使蠡湖鱼类种质资源数据得到保存和共享.客户端录入平台和网站通过网络数据库被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更大程度的满足了数据维护和操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研究蠡湖渔业资源的种群组成结构特点,了解蠡湖渔业资源多样性的变化规律.2007年7-12月问,在蠡湖设置了10个采样点,通过采样调查,分析了蠡湖渔业资源种类和优势种以及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青梢红鲌和湖鲚是各个监测站点的优势品种;各个站点生物多样Shannon-Wiener指数介于2~3之间,依此判定蠡湖渔业资源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属于正常水平.生物多样性具有季节性,7、8月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其它月份有明显差异,而各个监测站点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湖泊渔产潜力评价-以蠡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GIS技术对蠡湖的渔产潜力进行科学的评价。[方法]根据湖泊渔产特点和相关资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建立综合评价蠡湖渔产潜力的数量化方法,该评价体系包括水质条件、生物多样性和水文条件等3个层次的10个指标。通过咨询专家并构建判断矩阵,确定选择因子对于渔产潜力评价的贡献率,利用ARC/INFO软件内嵌的栅格数据分析模块生成单因子评价图层,结合栅格计算、空间叠加和分级模块,得出蠡湖渔产潜力等级的分布图。[结果]渔产潜力评价为较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2.6433km2、渔产潜力评价为高等级的区域为3.8448km2、渔产潜力评价为一般等级的区域面积为1.1214km2和渔产潜力评价为低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4005km2。[结论]该研究为蠡湖的生态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蠡湖渔业资源的种群组成结构特点,了解蠡湖渔业资源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于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在蠡湖设置了10个采样点,调查和分析了蠡湖渔业资源种类和优势种以及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青梢红鲌(Erythroculter dabryiBleeker)和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是各个监测站点的优势品种;各个站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1.26~2.89之间,依此判定蠡湖渔业资源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属于正常水平。渔父岛和鹿丁山以及渔父岛和水上明月站点间H′和Wilhm改进指数(H″)差异显著(P0.05),其余站点间H′差异均不显著(P0.05);10个站点间J差异均不显著(P0.05)。运用GIS软件分析,西蠡湖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明显高于东蠡湖(以宝界桥为界)。  相似文献   

7.
 以蠡湖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前提,建立了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体系,包括1个总目标,4个分目标和15个具体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因子,结合利用层次分析(AHP)法和鱼骨图法确定权重,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栅格模块和分级模块,完成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的等级评定。结果表明: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为最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4005km2,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为较高等级的区域为6.0075km2,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为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1.2015km2,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为一般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3204km2和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为低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0801km2。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等级图为蠡湖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将蠡湖分成5个区域,于2019年10月对蠡湖沉积物的淤积深度和淤积特点进行调查,测定沉积物中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的含量,并通过有机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蠡湖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蠡湖底泥平均淤积深度为0.35 m,越向湖心越浅,平均淤积深度A区最浅,B区最深;2)蠡湖沉积物中TP含量属于二级,OM含量和TN含量属于三级;D区与A、B区的TP含量差异较大:3)蠡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物为中度污染,氮、磷为重度污染,D区磷的污染最严重,B区氮和有机物的污染较轻;4)污染评价中,以1960年太湖沉积物中的氮磷背景值和加拿大1992年发布的引起最低级别生态风险效应的总氮、总磷阈值为基准的氮污染指数STN和综合污染指数FF评价结果一致;以美国沉积物基准值和1960年太湖沉积物中的氮磷背景值为基准的磷污染指数STP评价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采集并测量了蠡湖水域173尾鲌鱼样本的8个常规形态指标和18个框架形态指标。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法,根据25个标准化形态性状对4种鲌鱼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种类形态性状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和蒙古鲌(C.mongolicus)形态特征最接近,蒙古鲌和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差异最大。主成分分析共析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086%。通过逐步判别法建立了4种鲌鱼的判别方程,综合判别率为100%。结果表明达氏鲌(C.dabryi)和蒙古鲌的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背鳍后区,而它们与翘嘴鲌及红鳍原鲌的差异则集中于头部至背鳍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通江县五台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内猕猴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从海拔因子来看,除去研究区内猕猴不适宜区域,适宜猕猴生存的面积达到整个保护区面积的92.45%;从坡度因子来看,研究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猕猴生存总面积达到整个保护区面积的84.8%;从坡向因子来看,研究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猕猴生存总面积达到整个保护区面积的70.7%;从河流分布来看,其中适宜区域所占比例达到总面积的20.31%,最适宜和次适宜面积的比例分别为68.06%和9.20%,适宜总面积达到整个保护区面积的97.57%;从森林植被来看,研究区最适宜面积的比例达到67.5%,结合适宜和次适宜区域,总面积比例为99.7%;从干扰因素来看,除去不适宜区域,适宜猕猴生存面积达到整个保护区面积的99.58%.生境综合评价适宜面积为13 730.23 hm2,占总面积的47.98%;次适宜面积为1 077.48 hm2,占总面积的35.22%;不适宜面积为4 807.328 hm2,占总面积的16.8%,评估结果与猕猴实际分布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1.
水产动物三倍体诱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倍体育种是当今水产经济动物育种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的研究也日趋广泛和深入,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介绍了水生动物人工诱导三倍体研究发展过程和方法、已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水产动物异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综合了国内外海产以及淡水养殖水产动物有关异味方面的资料,对异味的种类、来源、检测与评定、进入水产动物体内的途径以及影响因素和去除方法作一综述,为人们更多地了解水产动物的异味并最终达到去除异味,提高水产品品质做铺垫。  相似文献   

13.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在渔业科学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之后,在渔业资源开发、管理、评估及保护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渔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简要概述了国内外HSI研究现状、理论和方法,以及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概括提出HSI研究和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的问题有:(1)充分了解研究对象生活史过程及其生物学特性和所处的环境;(2)针对不同生长阶段和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环境因子;(3)开展数据源合适时空标准的研究,建立环境因子等数据的规范;(4)根据历史资料和专家知识赋予各因子的合适权重;(5)针对不同目标(保护区、中心渔场、生物量估算等),来选择备选的HSI模型;(6)通过各种模型的比较分析,选择合适的HSI模型;(7)利用实测数据和最新资料,对模型进行不断改进与修正,以提高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之后,在渔业资源开发、管理、评估及保护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渔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简要概述了国内外HSI研究现状、理论和方法,以及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概括提出HSI研究和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的问题有:(1)充分了解研究对象生活史过程及其生物学特性和所处的环境;(2)针对不同生长阶段和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环境因子;(3)开展数据源合适时空标准的研究,建立环境因子等数据的规范;(4)根据历史资料和专家知识赋予各因子的合适权重;(5)针对不同目标(保护区、中心渔场、生物量估算等),来选择备选的HSI模型;(6)通过各种模型的比较分析,选择合适的HSI模型;(7)利用实测数据和最新资料,对模型进行不断改进与修正,以提高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