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软烤扇贝原料不同热处理的细菌特性和有关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细菌类别和菌相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鲜活扇贝经过蒸汽加热4min、6min和8min后,扇贝原料样品的pH值无明显差异,均为6.58左右,水分含量依次降低1%,菌落总数均为103cfu/g,耐热菌数均为102cfu/g,并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大肠菌群均未检出。不同热处理原料样品的细菌种类均为耐热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和球菌,菌相比较单一,主要包括芽孢杆菌、葡萄球菌、微球菌和少量棒状杆菌。市售和企业处理样品水分含量分别为77.67%和76.80%,pH偏高,接近中性,市售样品菌落总数偏高,为106cfu/g,耐热菌数为103cfu/g,企业处理样品菌落总数接近104cfu/g,耐热菌数为102cfu/g。市售和企业处理样品均检出大肠菌群,表明加热不足,处理过程不良,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
了解居民家庭冰箱冷藏猪肉的微生物变化,为居民安全冷藏食品提供参考,以购自北京市海淀区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的50份鲜猪肉为样品,采用微生物测试片法检测家庭冰箱冷藏18~24h猪肉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变化。结果表明:猪肉经家庭冰箱冷藏后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均增加。冷藏前和冷藏后的平均菌落总数分别为(19.95±4.08)10~3cfu/g和(68.57±14.23)10~3cfu/g,大肠菌群数量分别为(1.34±0.14)10~2cfu/g和(6.87±1.15)10~2cfu/g,冷藏前和冷藏后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猪肉在家庭冰箱冷藏前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样品数分别为2份和9份,单增李斯特氏菌阳性样品数分别为1份和3份,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沙门氏菌阳性样品数分别为0和1份。家庭冰箱冷藏猪肉存在微生物污染隐患。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即食醉鱼制品的品质及微生物随贮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潜在病原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产品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值和盐分含量分别为(53.50±0.50)%、0.930 0±0.005 3、6.29±0.03和(4.33±0.07)%。菌落总数、耐热菌数和厌氧菌数在贮藏起始时分别为2.00×105、1.55×102和<100 cfu/g;进入贮藏期后4个月期间,菌落总数急剧下降,厌氧菌数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低于10cfu/g。在贮藏过程中各测试点菌落总数计数平板分离获得165株细菌,对其中157株进行分类鉴定。鉴定残存优势菌群为葡萄球菌84.8%,芽孢杆菌3.6%,李斯特菌6.7%,表明热杀菌强度不足。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面筋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污染途径和微生物群落,从生产线、大型超市和零售小卖部多地取样,用平板计数法检测菌落总数、霉菌酵母数、耐热菌和大肠菌群数,用划线法和点接法将优势菌分离,通过形态观察和理化试验,结合16S rDNA序列和18S rDNA的ITS区域序列进行优势菌鉴定。结果显示:小卖部样品的细菌总数达8×10~4 CFU/g,酵母霉菌数达1.20×10~3 CFU/g,都大大超过地方标准上限的数倍,其他样品的微生物数量均在地方标准之内,说明挤压熟化工艺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后期生产销售是造成污染的主要途径;分离优势菌得2类细菌12株,3类霉菌8株;2类细菌的代表菌为粪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faecalis)、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ulva),3类霉菌的代表菌为溜曲霉(Asperqillus tamarii)、灰黄青霉(penicilium griseofulvum)和黑曲霉(Asperqillus niger)。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中的细菌菌落总数,为了选择最佳的消毒剂,以便为养猪场细菌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本试验在南京市郊某规模化养猪场中采集空气样本进行细菌总数检测和主要致病菌的鉴定,应用常用的消毒剂对致病菌进行消毒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猪舍内细菌菌落总数不同,保育舍是103.18×103 cfu/m3>哺乳仔猪舍90.89×103cfu/m3>生长育肥猪舍54.15×103cfu/m3,保育舍和哺乳仔猪舍严重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生长育肥舍在标准范围内.舍内细菌菌落总数平均是82.74×103cfu/m3,高于舍外16.54×103 cfu/m3.不同浓度的消毒剂对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消毒效果不同,4种消毒剂与混合株菌悬液作用5 min,使用0.125%的浓度,复方戊二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均为100%,安贝洁的杀灭率分别是99.6%和93.1%,圣洁的杀灭率分别是95.9%和93.8%,菌克星消毒液(1210)几乎没有作用.从杀菌效果可以看出,复方戊二醛消毒剂的杀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呼和浩特市冬季奶牛饲料及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是否对其安全性产生影响,采用常规方法对该市6种饲料原料和11种配合饲料中的霉菌总数、霉菌种类分布及相应数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6种饲料原料中,霉菌总数最高的是玉米胚芽,为3.00×103cfu/g,6种原料的平均霉菌总数为1.43×103cfu/g;11种配合饲料中,6号配合饲料的霉菌总数最高,为2.90×103cfu/g,11种奶牛配合饲料中的霉菌总数平均为1.37×103cfu/g;检测的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的霉菌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GB/T 13092)的最高允许量;6种饲料原料和11种配合饲料中均检出了黑曲霉,其平均含量分别为9.40×102cfu/g和8.70×102cfu/g。结果提示,该市冬季奶牛配合饲料及其原料中的霉菌不会对其安全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温条件下涂膜贮存对鸡蛋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具抑菌作用的壳聚糖为保鲜剂,对产后24h内褐壳鸡蛋进行涂膜处理,研究高温条件下鸡蛋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保存25d,对照组蛋壳表面菌落总数为6.9×10^44 cfu/g,大肠菌群为132MPN/100g;蛋清、蛋黄混合物菌落总数为5.6×10^44cfu/g,大肠菌群为112MPN/100g,超过鲜蛋卫生标准和绿色鸡蛋标准,但壳聚糖组蛋壳表面和蛋清蛋黄混合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均未超过鲜蛋卫生标准和绿色鸡蛋标准;保存25d时,对照组出现散黄蛋,哈氏单位仪检测均为阴性,壳聚糖处理组降为次鲜蛋;壳聚糖组鸡蛋失重率、蛋黄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壳聚糖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具有延长鸡蛋保质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原料奶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东北3个地区的原料奶中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与鉴定,主要检测原料奶中蜡样芽孢杆菌数,以及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确定原料奶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与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蜡样芽孢杆菌数平均值均≤105 CFU/mL.而细菌总数平均值则为106~107 CFU/mL,都属于超标奶.大肠菌群平均值,地区1为1 349 MPN/100mL.地区2为2 574 MPN/100 mL,地区3为2 032 MPN/100 mL.综合分析得出,蜡样芽孢杆菌数与原料奶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鲜枸杞经超高压处理前后微生物的变化.观察了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数和大肠菌群数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室温下,鲜枸杞中的大肠菌群对压力比较敏感,压力为300MPa,保压15min即可全部杀灭;霉菌和酵母菌较大肠菌耐压,压力为450MPa,保压10min可全部杀灭;当压力达到450Mpa、保压时间在5min、10min和15min处理时,菌落总数分别在72cfu/ml、45efu/ml、23cfu/ml,都可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草莓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在2016年3—4月份对浙江地区基地温棚和市售草莓进行随机抽样,分析草莓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并运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对分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温棚草莓菌落总数为120~48 600 cfu·g~(-1),大肠菌群为3~1 100 MPN·g~(-1),霉菌为0~2 900 cfu·g~(-1);市场草莓菌落总数为1 900~36 900 cfu·g~(-1),大肠菌群为15~1 100 MPN·g~(-1),霉菌为200~6 100 cfu·g~(-1);同时鉴定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河生肠杆菌(Enterobacter.amnigenus)、植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planticola)等19株革兰氏阴性细菌和毛霉属(Mucor)、镰刀菌属(Fusarium)等5株霉菌,所检出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多数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研究结果为草莓微生物数量的控制和开发杀菌抑菌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比较了营养琼脂培养基、改良的GM培养基以及十分之一改良GM培养基在10%粗盐的选择压力下对嗜盐及耐盐菌的分离效果,用筛选出的最佳培养基对塔里木盆地40多种土样的嗜盐及耐盐菌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嗜盐及耐盐菌主要是一些贫营养类群,十分之一改良的GM培养基分离效果最好。塔里木盆地的嗜盐及耐盐菌其数量在103~105cfu/g之间,且表现为农田>荒漠>沼泽沉积物,植物根际>林地,而不同菌落的种类表现为农田>沼泽沉积物>林地,植物根际>荒漠。分离得到的嗜盐及耐盐菌数量与土样中养分及盐分离子的含量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不同生境下的嗜盐及耐盐菌可能具有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12.
耐消化道逆环境双歧杆菌优良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耐消化道逆环境的优良双歧杆菌菌株,以来源于母乳婴儿粪便、未断奶仔猪粪便、市售双歧杆菌制剂和本实验室保存的双歧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改良MRS液体培养基,模拟人体胃肠道逆环境,对其耐消化道逆环境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耐酸(pH3的PBS)、耐胆汁酸盐(质量浓度1~20mg/mL)试验对初筛得到的14株菌株进行复筛,得6株菌株,它们在pH3条件下作用120min后存活率均〉93%,活菌数均〉100cfu/mL;在含5mg/mL牛胆酸钠的改良MRS液体培养基中作用24h后活菌数仍〉10^6cfu/mL,除J12和B03外,其他4株在含20mg/mL牛胆酸钠的改良MRS液体培养基中作用24h仍有活菌被检出(活菌数〉100cfu/mL)。在此基础上,采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模拟胃肠液得3株耐消化道酶菌株A03、A04和L-1,在含5mg/mL胃蛋白酶的PBS培养基(pH3)作用120min后其活菌数均高达约100cfu/mL,而在含10mg/mL胰蛋白酶的改良MRS液体培养基作用24h后,其活菌数均高达约10^9cfu/mL;这2种消化道酶对其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双歧杆菌A03、A04和L-1菌株耐受消化道逆环境的能力最好,可用做微生态制剂菌株。  相似文献   

13.
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筛选结果表明,腐殖酸(65%)+土(10%)+玉米粉(20%)+豆饼粉(5%)+生石灰(0.6%)较适合M-1菌株的生长繁殖,菌数达到14.9×108cfu/g,远远超出土壤肥料有效活菌数的行业标准。对该菌株培养条件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生石灰量0.4%、含水量40 ml、发酵时间6 d为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有效活菌数达到136×108cfu/g,是初始有效活菌数的近10倍。  相似文献   

14.
葛宗昌  孟宪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66-13569
[目的]制备出适合西北酸菜发酵的复合直投式发酵剂。[方法]前期筛选出3个菌株:产酸速率快的东方醋酸杆菌AC5,降解亚硝酸盐高的干酪乳杆菌L5,醇香味适中的东方伊萨酵母Y7。对这3种菌分别进行高密度培养研究,确定菌体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结果]确定增殖培养基的成分是马铃薯汁、番茄汁、葡萄糖、蛋白胨和磷酸盐。通过正交试验和培养条件优化得出,AC5的最佳培养基为马铃薯汁含量40 g/L、番茄汁含量80 g/L、葡萄糖含量20 g/L、胰蛋白胨含量10 g/L、磷酸盐含量10 g/L,在pH 5.5、30℃、150r/min下培养24 h活菌数达到3.42×108cfu/ml;L5的最佳培养基为马铃薯汁含量40 g/L、番茄汁含量60 g/L、葡萄糖含量5 g/L、胰蛋白胨含量15 g/L、磷酸盐含量10 g/L,在pH 6.5、30℃、120 r/min下培养24 h活菌数可达到1.93×109cfu/ml;Y7的最佳培养基为马铃薯汁含量60 g/L、番茄汁含量60 g/L、葡萄糖含量20 g/L、胰蛋白胨含量20 g/L、磷酸盐含量10 g/L,在pH 6.0、35℃、150 r/min下培养24h活菌数可达到2.74×108cfu/ml。[结论]该研究使单位体积的活菌数有很大提高,为制备西北酸菜直投式发酵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鸡舍环境中积尘真菌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鸡舍环境内积尘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和空间分布规律。[方法]采集封闭式鸡舍内4个不同高度(距地面0、75、150、225cm)的积尘样品进行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分布规律研究。采用PDA和RBC2种真菌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结果]从封闭式鸡舍中共获得507株15种类群的真菌,其中包括黄曲霉(3.13×104cfu/g),镰孢菌(8.61×104cfu/g),酵母菌(3.53×104cfu/g)等3种优势菌真菌属。积尘中真菌总浓度达2.03×105cfu/g。2种真菌培养基比较表明,无论从分离的种类还是分离的数量,PDA的分离效果都好于RBC。研究还发现,积尘中的真菌浓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下降。[结论]该研究为鸡舍的日常管理及由真菌引起的流行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鲜活黄海胆Glyptocidaris crenulari为原料,采用工厂化加工工艺流程生产鲜黄海胆,研究其在4℃(普通冷藏)、4℃(冰水)和-1℃(超冷)贮藏条件下的细菌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TVB-N)、过氧化值(TBARS)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海胆在-1℃条件下可贮藏24 d,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过氧化值和pH值分别为4.6 lg(cfu/g)、285 mg/kg、12.3 mg/kg和6.58;在4℃(冰水)条件下可贮藏16 d,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过氧化值和pH值分别为4.7 lg(cfu/g)、280 mg/kg、17.1 mg/kg和6.82;在4℃条件下可贮藏6 d,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过氧化值和pH值分别为4.7 lg(cfu/g)、275 mg/kg、17.4 mg/kg和6.74。可见,-1℃下贮藏可以明显延长鲜黄海胆的保质期,同时有效抑制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过氧化值和挥发性盐基氮也可以作为鲜黄海胆鲜度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苜蓿生育过程中植株体内内生根瘤菌的运移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苜蓿种子形成过程中根瘤菌在植株各部位的动态分布,探明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携带机理。[方法]取不同生育时期两个品种苜蓿植株的根、茎、叶、花、荚果、种子等部位,表面消毒后以稀释平板法对根瘤菌在苜蓿植株内的存在部位与数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植株地下部分同时期根瘤菌数量比较:主根〈侧根〈毛根;不同时期主根和毛根根瘤菌数量:结荚期〉分枝期〉花期,侧根根瘤菌数量:分枝期〉花期〉结荚期;植株地上部分内生根瘤菌分布:茎部仅在分枝期和结荚期携带有少量根瘤菌(分别为155cfu/g,125cfu/g);分枝期内主要存在于花芽(9400cfu/g);现蕾期仅存在于子房壁组织(18cfu/5朵花蕾);花期少量存在于花粉(26cfu/5朵花)、受精胚珠(26cfu/50粒种子)、花托(15cfu/5朵花)和子房壁内(95cfu/5朵花);结荚期存在于荚果皮(3550cfu/5荚果)及幼嫩种子中(1135cfu/50粒);成熟种子的种皮内有大量分布(1435cfu/50粒),种胚及子叶内仅有少量分布(32cfu/50粒,22cfu/50粒)。[结论]内生根瘤菌在苜蓿植株地上部分各部位的分布有较大差异,且仅存在于与种子形成直接相关的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