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采用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氟苯尼考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表明,药物的浓度越大,对细菌生长繁殖的抑制作用就越强;除去药物后,细菌的生长恢复速度就越慢。其中,细菌的生长恢复速度和强度依次为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灿烂弧菌。在1×MIC、2×MIC和4×MIC浓度时,氟苯尼考对溶藻弧茵、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茵的PAE值分别为0.39、0.46和1.07h,0.48、0.70和1.12h,0.63、1.03和1.19h,表明氟苯尼考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茵均有不同程度的PAE,且PAE值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在制定给药方案时,可以参考本研究结果适当地延长给药时间间隔,减少给药次数,仍能维持较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麻保沙星对主要海洋致病性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菌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麻保沙星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费氏弧菌(V.fischeri)及灿烂弧菌(V.splendidus)的敏感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与盐酸二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及氟苯尼考进行比较;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麻保沙星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表明,麻保沙星对4种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与氟苯尼考相近,高于盐酸二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麻保沙星在1×MIC、2×MIC和4×MIC浓度时,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的PAE值分别为:0.49h、0.87h和1.17h;0.64h、0.98h和1.22h;0.75h、1.02h和1.25h,表明麻保沙星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后效应,且PAE值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分别用0.3%福尔马林灭活,制备成鳗弧菌和溶藻弧菌2种单苗,并将2种菌等量配制成二联疫苗,单次腹腔注射免疫大菱鲆(Scophtalmus maximus).通过检测免疫后替代途径补体活力、溶菌酶活力、抗体凝集效价的变化并分别进行攻毒实验比较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3种疫苗对所测定的各免疫指标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二联疫苗后期效果低于2种单苗.二联疫苗对鳗弧菌和溶藻弧菌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3.52%和83.24%,而鳗弧菌单苗对鳗弧菌攻毒、溶藻弧菌单苗对溶藻弧菌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0.37%和74.89%.可以认为2株菌具有制备二联疫苗的可能性.[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397-402] 相似文献
4.
5种海洋致病弧菌对34种中草药敏感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纸片扩散(K-B)法,测试了溶藻弧菌、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麦氏弧菌对34种中草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试验菌株对中草药乌梅、黄连、木瓜、五味子、五倍子、马齿苋、白头翁、地榆、公丁香、大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10种敏感性较好的中草药对5种海洋致病弧菌的抑菌试验,并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五倍子抑菌和杀菌能力最强,五倍子对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麦氏弧菌的MIC和MBC均为1.56 mg/ml,对哈氏弧菌的MIC和MBC为3.125 mg/ml;其次是黄连,对溶藻弧菌、河流弧菌、麦氏弧菌的MIC和MBC分别为3.125 mg/ml和6.25 mg/ml,对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的MIC和MBC分别为6.25 mg/ml和12.5 mg/ml;乌梅对5种弧菌有相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MIC和MBC均为12.5 mg/ml。最终确定五倍子和黄连可以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弧菌病的首选中草药药物。 相似文献
5.
常用抗菌渔药对副溶血弧菌的作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市场上8种常用抗菌渔药对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比较这8种常用抗菌渔药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对副溶血弧菌的抑杀菌效果.采用2倍稀释法及抑菌圈法测定.8种常用抗菌渔药对副溶血弧菌的MIC分别为:甲砜霉素、氟哌酸为3.2 μg/mL,氟甲砜霉素6.4 μg/mL,土霉素12.8 μg/mL,庆大霉索、盐酸诺氟沙星和链霉素为25.6 μg/mL,而新诺明在25.6μg/mL时仍无抑杀菌效果;8种常用抗菌渔药在10倍MIC下,抑菌圈直径分别为氟甲砜霉素2.05 cm,氟哌酸1.75 cm,盐酸诺氟沙星1.35 cm,土霉素1.23 cm,甲砜霉素1.17 cm,链霉素1.10 cm,庆大霉素1.00 cm;联合用药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氟甲砜霉素与氟哌酸1.55 cm,氟甲砜霉素与土霉素1.43 cm,氟甲砜霉素与盐酸诺氟沙星1.42 cm,盐酸诺氟沙星与甲砜霉素1.30 cm,链霉素与庆大霉素1.23 cm,氟甲砜霉素与链霉素1.18 cm,土霉素与氟哌酸1.12 cm,链霉素与土霉素1.00 cm.通过对抗菌渔药筛选中最佳参数的探讨以及临床用药量与药物的负荷量的关系探讨,结论是抑杀副溶血弧菌氟哌酸为首选,其次为土霉素和甲砜霉素;3组联合用药效果与单独用药相比敏感度不变,5组联合用药则敏感度变低. 相似文献
6.
在静水条件下,采用1×10^9CFU/ml,1×10^8CFU/ml,1×10^7CFU/ml,1×10^6CFU/ml,1×10^5CFU/ml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异育银鲫幼苗进行人工注射感染,通过96小时急性毒性试验,测定不同浓度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对异育银鲫LC50值和安全浓度。结果显示,血清型为O1:KⅢ,O1:KⅥ,O5:KⅣ的副溶血弧菌对异育银鲫96小时的LC50值分别为7.9×10^6CFU/ml,2.0×10^6CFU/ml,7.9×10^6CFU/ml。异育银鲫对血清型O1:KⅢ,O1:KⅥ,O5:KⅣ的安全浓度分别为6.3×10^4CFU/ml,1.66×10^5CFU/ml,3.7×10^5CFU/ml。 相似文献
7.
抗弧菌海洋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抗菌作用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连云港海域海水、海泥以及海洋动植物等样品86个,分离到海洋细菌176株.以病原性弧菌鳗弧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在2216E培养基上测定不同海洋细菌菌株的抗菌作用, 其中XDY-7-4、YC-6-3、BM-1、BN-1、BN-2和XS1-5等6个海洋细菌菌株有明显的抗菌作用,菌株BN-1的抑菌带为11.2 mm,抗菌作用最强;其次为菌株XS1-5 、XDY-7-4 和YC-6-3,抑菌带宽度为10.4、10.2、9.9 mm;菌株BN-2和BM-1对鳗弧菌的抑菌作用较弱. 采用打孔法测定不同海洋细菌菌株无菌发酵液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菌株BN-1对鳗弧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其次为菌株YC-6-3和XDY-7-4,菌株BM-1、XS1-5和BN-2的抗菌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与副溶血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制备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与副溶血弧菌三联灭活疫苗,免疫蛋鸡。收集鸡蛋制备卵黄抗体并检测其效价、纯度和特异性。通过免疫荧光、扫描电镜和体外抑菌实验初步探究其制备的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对三种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ELISA检测特异性卵黄抗体效价高达1:51200,并维持5周;SDS-PAGE对分离纯化的卵黄抗体分析显示,随着纯化步骤的进行,卵黄抗体中的蛋白杂带逐渐减少,纯度变高。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实验表明,特异性卵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扫描电镜进一步观察发现,相比非特异性卵黄抗体,特异性卵黄抗体处理过的弧菌,菌体互相黏附在一起,菌体细胞表面粗糙,细胞壁破损。在体外抑菌实验中,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且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制备的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能够与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体外实验发现,卵黄抗体通过凝集和黏附,破坏菌体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于5L试验容器内,以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通过菌浴和口服法感染拟穴青蟹溞状幼体,比较2种弧菌对拟穴青蟹溞状幼体感染的致病力。海水水温25~26℃,盐度30.1,紫外线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菌浴感染拟穴青蟹幼体,24h对Z1至Z5幼体半致死密度分别为4.03×105、7.67×105、8.56×105、1.98×106、8.99×106cfu/mL;溶藻弧菌菌浴拟穴青蟹幼体,24h对Z1至Z5幼体半致死密度为5.76×106、7.64×106、7.92×106、1.02×107、6.02×107 cfu/mL;口服感染试验的幼体死亡率随投喂次数和时间增加而提高。在5×106cfu/mL密度下2种弧菌的混合感染组(密度比1∶1)24h幼体死亡率低于对照副溶血弧菌感染组,高于对照溶藻弧菌组。 相似文献
10.
副溶血弧菌对南美白对虾致病力及黄酮抗菌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副溶血弧菌3种不同的感染方式对南美白对虾致病力影响,发现注射感染虾只在高密度菌液中有死亡,24 h的LD50为1.2×107/mL,95%的置信限为5.61×106~2.04×107/mL;而创伤感染虾在不同密度菌液中都有死亡,浸泡感染虾则都没有死亡。表明创伤程度及其导致的健康状况恶化是弧菌致病的关键。同时发现肌肉创伤处是弧菌致病的主要部位。初步探讨了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副溶血弧菌的抗菌作用,为养虾生产的防病治病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SDS、Sarkosyl及PMSF法分离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溶藻胶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主要外膜蛋白(MOMP),通过SDS-PAGE分析比较2种弧菌主要外膜蛋白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SDS、Sarkosyl和PMSF法分离提取的鳗弧菌和溶藻胶弧菌外膜蛋白中,SDS-PAGE电泳图谱不同,鳗弧菌外膜蛋白分子量为27-138kD;溶藻胶弧菌外膜蛋白分子量为27-104kD,其中,45kD、30kD和27kD外膜蛋白为鳗弧菌和溶藻胶弧菌所共有。经比较,Sarkosyl法对2种弧菌外膜蛋白的提取效果较好。对3种方法提取的2种弧菌的主要外膜蛋白进行SDS PAGE后,分别与吸附后的兔抗鳗弧菌、抗溶藻胶弧菌血清的Western-blotting印迹显示,兔抗鳗弧菌血清与其菌株的外膜蛋白主要有3条免疫反应带,其分子量分别为97kD、51kD和30kD,说明其可能与鳗弧菌抗原的特异性有关;兔抗溶藻胶弧菌血清与其菌株的外膜蛋白主要有2条免疫反应带,其分子量分别为51kD和27kD,说明可能与溶藻胶弧菌抗原的特异性有关,而51kD外膜蛋白可能是2种弧菌共有的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12.
诺氟沙星对溶藻弧菌和恩诺沙星对迟缓爱德华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诺氟沙星对溶藻弧菌s6 2 2、恩诺沙星对迟缓爱德华菌 75 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诺氟沙星对溶藻弧菌、恩诺沙星对迟缓爱德华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PAE)。结果显示 ,诺氟沙星对溶藻弧菌s6 2 2在 1/2MIC、1MIC、2MIC和 4MIC浓度时的PAE分别为 :0 .4 7h、0 .76h、1.2 6h和2 .0 5h ;恩诺沙星对迟缓爱德华菌 75 1在 1/2MIC、1MIC、2MIC和 4MIC浓度时的PAE分别为 :0 .2 9h ,0 .4 8h ,1.97h ,2 .30h。结果表明 ,诺氟沙星和恩诺沙星具有明显的PAE ;该结果提示 ,在制定给药方案时可以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减少给药次数 ,仍能维持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本研究对分离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及Vibrio sp.Ex25共4株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致病菌(编号分别为PV130903A、PV140731A、PV150526A和PV140821A)进行了杀灭作用实验,研究了聚六亚甲基胍(PHMG)、双氧水(H_2O_2)、聚维酮碘(PVPI)及二氧化氯(ClO_2)4种消毒剂对4株致病菌的杀灭浓度、杀灭时间及杀灭率的比较分析;同时追踪了PHMG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对池塘水体弧菌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2μl/L的ClO_2作用1 h、1μl/L的PHMG或1μl/L的H_2O_2作用2 h、8μl/L的PVPI作用6 h可完全杀灭4种弧菌,PHMG和PVPI的杀菌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H_2O_2和ClO_2的杀菌率在达到峰值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池塘养殖水体的弧菌杀灭实验中,浓度为0.5、1、2μl/L的PHMG可使养殖水体中的弧菌总量分别在第4天、第3天和第3天下降到最低值,分别为初始弧菌总数的79.14%、82.48%和87.30%;各浓度实验组弧菌总量达到最低值后逐步升高,直到第11天时上述各浓度实验组的弧菌总量仍然低于消毒前初始值的3.58%、5.53%和6.10%。综合比较分析,这4种消毒剂对致病性弧菌的杀菌能力强弱为:PHMGH_2O_2ClO_2PVPI。结合消毒剂的杀菌浓度、杀菌效果、持续时间以及使用成本等几个方面考虑,认为PHMG具有高效、持久等优点,在水产养殖中将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摘要:对已分离的1株致病性鳗弧菌W1外膜蛋白图谱进行SDS-PAGE分析,并与8株不同血清型的鳗弧菌外膜蛋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鳗弧菌W1主要外膜蛋白分别为24kD,38kD,42kD和47kD,主要外膜蛋白图谱与鳗弧菌O1血清型标准菌株VIB1相似。抗生素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磺胺嘧啶等14种常用药物产生了抗性,只对新生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新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研究不同浓度的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磺胺嘧啶和庆大霉素对鳗弧菌外膜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和磺胺嘧啶明显地抑制鳗弧菌42kD的主要外膜蛋白的表达,随着抗菌素浓度的增加,该外膜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庆大霉素浓度的变化对其表达没有明显影响。对该42kD主要外膜蛋白进行N末端分析表明,其N末端序列为EAPTAINS,与已发表的细菌其他外膜蛋白序列没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6.
溶藻弧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0与经溶藻弧菌(1.1587)免疫的BALB3/C雌鼠脾细胞在PEG条件下融合,有45.8%的培养孔有杂交瘤细胞生长,其培养上清液抗体阳性率为77.4%.经反复有限稀释法克隆杂交瘤细胞,获得7株抗溶藻弧菌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为AC1-C9,AC1-C11,BB4-D4,AD1-A3,AD1-F3,AD2-E7,AD2-F7.取AD1-F3扩大培养,注射小鼠,制备了抗溶藻弧菌的单克隆抗体腹水,滴度为11000.该腹水与其他3株溶藻弧菌菌株有强交叉反应,与其他13株标准菌株无交叉反应.利用制备的单抗腹水,建立了检测溶藻弧菌的单抗-ELISA技术.该反应系统可应用于溶藻弧菌的快速诊断,反应时间为6-7h,检测灵敏度为104cells·-1.并利用该检测方法进行了11份待测菌样本溶藻弧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