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农业碳计量学方法对种养复杂系统全生命周期固碳减排效果的综合评估,是从全产业链视角开展我国低碳农作制度设计和优化的基础。本研究比较了5种系统情景及其对应的种养循环产业链碳足迹评估框架,以期为国内外低碳农作制度创建提供科学、合理、可用的方法学借鉴。【方法】研究基于ISO 14040发布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框架,结合IPCC提供的农田和养殖业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在不同的系统边界下,构建种养循环农作制度碳足迹评估框架,并以华南热作区鲜食玉米-奶牛-粪便还田循环模式为实证研究对象开展评估效果验证。【结果】评估框架明确了种养循环和分离模式全产业链都包含有农资投入、农田种植、动物养殖、粪便管理、运输和土壤碳汇变化等6个核算环节,并对各环节的碳计量学逻辑及其碳足迹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案例结果表明,鲜食玉米-奶牛-粪便还田种养循环模式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比分离模式降低了34.44%,表现出更好的固碳减排效果。评估框架对种养“耦合”或“脱耦”后对上游农资生产及运输环节的“间接排放”,以及下游产业链饲料替代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替代性减排”特征能够充分体现,实景系统田间实测数据和调研数据与背景系统...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与种养生产体系特征,综述了种植业与生猪养殖业、草食动物养殖业相结合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及稻田种养循环模式,系统阐述了“猪-沼/肥-农田种植系统”、“猪-沼/肥-园地种植系统”、“猪-沼/肥-草”、“猪-沼/肥-藻”与“牧草(秸秆)-草食动物养殖(牛、羊)-沼/肥-种植系统”循环模式及“稻-鱼”种养、稻鸭共生、稻虾共作等循环模式应用现状。指出了饲料转化及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是调控种养复合循环模式养分流动的关键环节,参考种植系统作物种类与养分需求、养殖系统对饲料质量需求特点及种植系统对养殖废弃物养分的消纳能力等,合理配置种养复合系统生物结构及时空结构,提高种养复合系统养分循环利用效率是实现种养平衡的关键。提出了在传统循环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环境保育型种养复合循环农业模式,并构建种养复合循环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体系是实现国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生态茶园种养复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的生态茶园种养复合模式并验证模式的可行性。【方法】以养殖业废弃物为对象,对养分进行分析检测,筛选了适宜于生态茶园的种养复合模式;以筛选的"猪-肥-茶"种养复合模式为对象,以试验小区的形式,采用检测分析、产量观测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模式的安全性、营养成分以及应用的肥力、发芽密度、产量等效果。【结果】通过对牛、羊、猪、鸡等养殖废弃物检测分析,排泄废弃物的全氮和全磷为羊猪牛,粪便的有机质含量为羊猪牛,畜禽粪便中都含有丰富养分;经模式验证,肥液的平均氮磷钾比例为2.39∶1.78∶1,较为适合乌龙茶茶园需要,特别是氮含量达1.17 g/L,土壤pH值从约3.6到3年后上升为4.3,有机质从低于10 g/kg上升为21.2 g/kg,水解性氮含量从低于200 mg/kg,上升为567 mg/kg,有效磷含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采用浇灌肥液处理后茶园春季发芽密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53个/1109 cm~2增长到了71个/1109 cm~2,产量也逐年上升。【结论】在福建茶区生态茶园建设以"猪-肥-茶"种养复合模式较为适宜;通过验证显示,猪-肥-茶复合模式的生态茶园安全性有保障,养分含量较为丰富,氮磷钾比例合适,可改善土壤pH值,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显著提高土壤水解性氮、有效钾的含量,使春季发芽密度和全年亩产量显著提高,"猪-肥-茶"种养复合模式技术可应用于福建茶区生态茶园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是相对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还田,形成种养结合,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的绿色低碳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该模式能够有效控制有害物质投入,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极大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各环节循环发展。但在实际生产中,这种模式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和接受,推进过程中仍存在很多困难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陈贺兵 《新农业》2023,(18):82-83
<正>通过食用菌生产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是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过程中全新的模式,应重点结合农业有机废弃物的特点,合理采用食用菌生产的模式,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作用价值。1食用菌生产与农业有机废弃物分析1.1农业有机废弃物农业有机废弃物,主要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类型废弃物,如,农产品加工环节、畜牧业养殖环境、农产品生产环节所产生的废弃物等。据调查,我国每年会产生7亿吨以上的农作物秸秆废弃物,  相似文献   

6.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变废为宝,控制农业污染已是社会要求;生产出优质、高效、绿色、有机农产品已是人们的需求。文章通过对泸溪县生态循环农业现状和实行种养结合的好处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符合实际的种养结合模式,并对其收益进行分析,为泸溪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蔬菜废弃物来源及特点,介绍了蔬菜废弃物好氧堆肥、“菜-饲-肥”和“菜-虫-饲-肥”种养结合、“菜-炭-肥”还田改土、“菜-沼-肥”能源利用和“菜-菌-肥”综合利用等全量资源化利用模式,探讨了蔬菜废弃物全量资源化利用的瓶颈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为蔬菜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合理利用村庄资源,实现村庄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地调查黎屯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其资源利用情况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基本原则和发展模式,提出该屯产业发展项目规划。【结果】黎屯自然条件优越,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和旅游产业资源丰富,但资源利用效率低。【建议】黎屯产业发展应遵循"保护优先、开发结合,突出特色、重点发展,项目带动、分层推进,突出主体、尊重民意"等原则,采取"以循环农业模式生产生态精品美食,引领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发展项目主要有"稻鸭种养结合、蔬菜、花木、经济林、山地养殖、清水养殖、农产品加工和乡村休闲游"等。  相似文献   

9.
正为贯彻落实《福建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2016年12月13日省农业厅出台了《福建省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制度,推进我省种养业废弃资源化利用,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切实提升种养业废弃物利用效率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不规范的种养方式殖造成了乡村土地、水体资源和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基于昌宁县的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发展现状,推进种草养畜的种养结合循环模式,不但可以减少农药、化肥过量施用和养殖废弃物的污染,而且还能有效减少土壤侵蚀,避免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增加青饲料的产量。通过经济作物与牧草合理间套轮作,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对促进昌宁县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甘肃省临夏县北塬灌区农业废弃物沼气化资源的潜力及以农业废弃物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效益。【方法】在对临夏县北塬灌区9个乡镇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临夏县北塬灌区农业废弃物沼气资源的开发潜力,并对该区典型的“沼气池畜禽圈粮(果、菜)”三位一体的沼气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结构和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临夏县北塬灌区具有丰富的沼气资源,年产农作物秸秆8.90万t,畜禽排放物191.5万t,粪尿产气量占总发酵原料沼气潜力的84.4%,具备建立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条件。【结论】在临夏县建立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能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循环利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并可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概述绍兴市水生蔬菜种植区域变迁及面积、品种等生产现状,分析在莲藕采挖、产品加工、茭白秸秆处理及生产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重视水生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加强水生蔬菜轻简化栽培和生态种养模式研究推广、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及尽快实施水生蔬菜农业保险政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农林废弃物,存在体量大、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食用菌能有效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人类优质高蛋白食品,食用菌菌渣亦可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原料、作物肥料、动物饲料、生物质燃料、养殖垫料、环境修复材料等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循环利用。为了探索解决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在总结食用菌栽培基质和菌渣综合利用途径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菌-果-畜-粮”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构想,并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具体分析了该模式的产业基础与生态、经济效益。总体而言,该模式能够实现农林废弃物资源多级循环和转化,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后,对相关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攻坚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循环农业发展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畜禽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实施循环利用,加快无害化畜禽养殖体系的构建速度,陕西省安康市将种植和养殖进行紧密结合,采取有效措施对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将处理完毕的废弃物作为种植过程中的有机肥料,以此来实现无害化生产。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等具体做法,并提出了加强种养结合效果的有效措施,以期可以为现代化农业体系的构建提供重要助力。  相似文献   

15.
稻—虾共作是一种高效、可持续、有竞争力的农业生产模式,符合质量兴农绿色发展之路,利用稻—虾共作,种养结合,废弃物循环利用,可减少环巢湖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6.
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农业的生产方式。基于山西省光热水土和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多维度特征,对山西省农业资源利用的困境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构建以高效种养技术、减量化技术和资源化技术为核心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以实现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较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农业废弃物能源化潜力与技术,为我国喀斯特地区农业生物质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国内农业废弃物能源化研究领域的主要机构、学者和研究热点进行探讨,并分析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作用。【结果】1979-2019年,我国农业废弃物能源化领域的研究成果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研究团队间较为分散,联系与合作较少;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利用现状调查与潜力评估、利用技术、农户行为与意愿3个方面,综合发展趋势不断系统化。【结论】当前该领域针对全国和地方的研究较丰富,但专门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研究较少,应在借鉴其他地区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和研发适于当地自身状况的新技术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甲烷的研究及经济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研究其减排CH4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经典农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及经济学方法研究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CH4的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稻田CH4排放通量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基本一致。稻田CH4排放通量的高峰值出现在晚稻分蘖盛期,免耕养鸭稻田、免耕不养鸭稻田和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24.1、32.2和40.5 mg·m-2·h-1。在晚稻分蘖始-分蘖盛期,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对稻田CH4排放的控制效果明显,分别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量减少2.333、4.723 g·m-2。晚稻整个生育期间,免耕养鸭稻田CH4排放量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分别减少3.373和5.590 g·m-2。采用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农户的财务净效益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农户分别增加2 166、4 207 yuan/ha。减去CH4排放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农户的经济效益为5 000 yuan/ha,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的农户分别增加2 206和4 274 yuan/ha。【结论】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既能增加农户的财务收入,又能减少稻田CH4排放量,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分析循环经济特点与发展现状、我国农业在循环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农业的特点,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3R”原则(成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6种模式(节水农业模式、生态种养模式、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可再生能源与生物潜能开发应用模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高优农业发展模式等)。  相似文献   

20.
陈明伟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8):1015-1019
【目的】总结分析广西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及实践成效,为积极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查阅的方法,阐述了低碳农业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意义,总结广西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及实践成效,并提出广西低碳农业发展对策。【结果】广西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有立体生态循环模式、绿色植保安全模式、科学节肥减排模式、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免耕栽培节能模式、再生能源替代模式、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模式等,这7种发展模式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应树立低碳理念、提高低碳意识、加大鼓励扶持、建立健全低碳农业发展政策、积极推动低碳农业多元化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加强宣传培训等,以推动广西低碳农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