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是多元文化交织下多群体价值诉求的公共空间,文化礼堂是实现村民精神富有的空间载体。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共同富裕语境下,挖掘各乡村特色文化,将文化礼堂建设与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有效结合,通过重构乡村文化资源的要素配置、价值创造方式和主体塑造行为,适应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需要。本文以浙江省为例,深刻探讨农村文化礼堂对于乡村文化价值重构的认同维度、塑造主体、制度保障和农村文化礼堂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探索农村文化礼堂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目标实现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目标,就是要坚持"三治"结合,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自治为核心,抓好乡村自治基础,完善乡村自治制度,规范乡村自治权责,实现乡村治理有力;坚持以法治为保障,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实现乡村治理有序;坚持以德治为引领,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发展农村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淳朴乡风,实现乡村治理有魂。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是提高和保障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促进农村体系健全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秦安县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村生活娱乐单一、农村治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破解阻碍秦安县农村社会治理发展的瓶颈,需要加快推进"三化"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培育生态环保意识、健全环境监管体系,让农村环境生态化;发展和弘扬乡村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让农村生活丰富化;充分结合自治、法治、德治,发挥三者的功能和作用,让农村治理体系健全化。达到将秦安县乡村建设成一个农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美丽乡村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业科学》2019,(24):259-261
江苏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先行者,这为推动江苏数字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村网格化社会治理和形成农村电商产业集群方面面临着一些困境。应围绕建立以提质增效为目的的数字化农业生产体系,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农业经营体系,建立以农民为中心的数字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精准化为目标的数字化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大力推动江苏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推进农村基层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当前,乡村振兴中农村文化礼堂长效运行仍存在"乡村文化人才缺少、建设管理经费缺乏、礼堂功能发挥受限"等短板,突破短板的创新模式包括:紧要功能、核心要素、关键战略的"嵌入模式";文化礼堂+创新创业、文化礼堂+乡村旅游、文化礼堂+素质拓展的"引领模式";区域经验共享、全省品牌共建的"溢出模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立足中国乡村治理的现实背景和客观需求,通过梳理农村电商的发展历程,提出并阐释"农村电商3.0"新概念。结合"互联网+"时代乡村智能化变革的愿景与行动,促使中国农村电商成为连接乡村的新纽带、激活乡村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7.
浙江农村地区系列文化礼堂参与式传播和文化实践的田野调查和个案研究表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一个新兴乡村传播基础设施综合体,建构了农村新型的公共空间,其文化实践采用了地方化和乡愁表达等策略,促进了"集体"的想象,重塑了乡村公共生活。国家、地方、市场、社会组织、个体等多种符号交织和渗透于农村文化礼堂参与式传播和文化实践中。农村文化礼堂参与式传播和文化实践,使村民更好地掌握了文化生产的技能,提升了自我表达的能力,增强了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为乡村公共生活的重塑和文化振兴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文化礼堂建设是推进乡村基层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是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具有治理乡村文化的重要意义。在理论层面,文化礼堂“治理文化”具有必然性、“用文化治理”具有可行性,“治理文化”与“用文化治理”具有密不可分、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在应用层面,文化礼堂对公共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乡风文明等内容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究其实现路径,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经济产业开发经营,乡村文化特色风貌、文化供给内容途径,村民凝聚力归属感、乡村良好风气氛围,乡村文化宣传平台、村民自豪感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复合的政策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通过对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实现以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从而实现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要素的整合重组,进而调整农村产业空间布局,实现乡村振兴。同时,也是催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农村"三产融合"的本质是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我国农村生产、加工、流通没有融合,即使融合也局限在二次融合。因此,农村产业融合首先要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融合。但这种融合更要依托于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服务文化作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方面,对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文化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则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文章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模型、对策进行论述,以此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效能,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我国面临着对长期制约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国家治理方式进行变革。从具体着手的微观治理领域来讲,大量改革重任落在基层治理环节。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却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独具地缘优势,是重要的文化交流、经济贸易枢纽。文化治理是国家创新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地区的乡村文化治理就成为重中之重。本文认为通过文化的"软"性影响力特征,进行乡村教育;培养乡村精英和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地域文化,发挥现代文化产业在乡村治理中的引导和规约作用,可以改善农村公民意识淡漠,政治参与主体单一的现状,从而促进西北地区民主参与、协同合作、民主化、制度化的治理机制形成。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乡村公共空间发展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场域。步入网络社会,当技术、互动和算法不断改变农村社会的文化生态和空间形态时,社会管理者需要清楚地把握农民群体在城市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和社会转型期的多重感受,重构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平衡关系,才能探索和构建适应当前农村社会动态开放环境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新形势下,"互联网+"思维有利于我们找准适应农村公共空间发展的定位,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转型和善治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互联网+"及政策东风下,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对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助力作用。以皖北Z村电商为例,具体阐述电商发展是如何在帮助贫困村成功"摘帽"、增强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乡风文明建设、促进生态宜居建设等方面对乡村振兴起到助力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2020,(7)
正农村文化礼堂是浙江省在全省推行并实施的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以"农民的精神家园"为目标定位,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2019年,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发文要求推进社区教育与农村文化礼堂协同建设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进而不融"和"融而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柱,但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提高乡村文化辨识度,丰富乡村文化旅游形式;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推进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共享游客"流量"和经济红利;利用"互联网+"优势,拓展宣传推广渠道。  相似文献   

16.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明确方向。以湘西地区为例,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村产业发展不强;乡风文明建设滞后,农村文化发展较弱;乡村治理主体单一,基层治理效能不高;乡村振兴人才不足,农村留人缺乏吸引等主要困境。为此,社会工作可以尝试以下介入路径回应湘西乡村振兴在产业发展、乡风建设、基层治理、人才振兴方面的需要:聚焦特色产业,挖掘生态价值,打造绿色品牌;发挥党建引领,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培育多元主体,疏通民意渠道,提升干部素质;发掘在地人才,充分调动乡贤,吸纳离乡青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浙江省温岭市温峤成校围绕"政府统筹、构建机制、促进发展、彰显特色"的思路,充分运用当地农村文化礼堂资源,发挥好文化礼堂的三大功能,即以"技"助人的增能赋权功能、以"学"聚人的关系协调功能和以"文"化人的价值凝聚功能,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共享,促进社区教育与农村文化礼堂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开创了具有温峤镇特色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鲁倩  马婷婷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8-10,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治理体制"行政化"趋向明显,乡村治理主体流失化现象普遍,乡村文化庸俗化倾向显著,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主体认知、城乡二元体制、外嵌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因此,破解乡村治理困境,实现乡村振兴,要以乡村文化为纽带,不断提高主体认知水平;以实现城乡资源公平配置为导向,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弊端;以完善外嵌制度为基础,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产业兴旺与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两大抓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中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集体经济是稳固乡村治理的基石,只有农村产业振兴,集体经济发展良好,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才能为乡村治理有效实现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广西北流市基于乡村振兴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创新进行了研究,目前北流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现状有"入市交易方式多样,以拍卖为主;入市途径多样,以调整入市途径为主"的特点,取得"建立了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市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完善了集体土地入市的规章制度,健全乡村制度体系;开拓了增加农民收益的新渠道,促进农民生活走向富裕"的成效,存在"异地调整入市的利益分配不均,阻碍城乡一体化建设;入市资金筹措困难,削弱乡村社会发展的金融支撑;后期监管机制不完善,扰乱乡村治理秩序;入市用途比较单一,制约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的困境。借鉴德清模式、陇西模式、南海模式和贵州模式的优势完善模式,得出实现路径:构建收益分配均衡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解决乡村资金发展问题;落实"小产权房"监管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入市用途均衡,助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