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能力本位的概念、起源、特点及其国内外高职教育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以"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为例,将能力本位教学理念从学生技术技能水平训练、课程规划和教材建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课程的技能能力考核等4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传统"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实验动力、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与工程素养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此,在结合"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课程特征及教学实例的基础上,从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模块化实验项目、强调结果分析与讨论、探索"试错法"实验教学、建立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为提高"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质量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食品检验检疫学"为例,探讨了该课程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措施,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培养、教材选用国际化及教学模式多样化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双语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保证食品安全是每个食品从业人员工作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加强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法律法规培养及伦理与道德建设、提高综合职业素养,特开设"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5.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基于高校通用教材《食品毒理学》,设计合理的毒理学实验项目,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协作素养,提高高校"食品毒理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对于食品专业的本科生来说,"食品分析综合设计实验"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分析当前"食品分析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从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指标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结果表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食品机械与设备"是食品科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实践应用性强,传统偏重理论的教学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标。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采用与企业合作编写培养教材、去企业车间现场教学、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等方法,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提高工程实践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双语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转动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从精选双语师资队伍、科学选用双语教材、应用转动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施多层次考核体系等方面,论述了转动课堂教学模式在"食品科学概论"双语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综合应用型人才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型工科专业,也紧跟"新工科"建设的步伐,将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作为专业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达成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目标的手段之一。以"食品理化分析"课程为例,介绍了新型教学方式PBL教学模式的引入和对学生培养的影响。经过PBL教学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思辨、交流协作和创新创造等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食品工程原理"是普通高校食品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针对应用型本科层次教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教学实践,从转动课堂、教材的改革、教师自身能力和成绩考核4个层面,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进行初步探讨,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拥有专业技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食品检验技术"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对"食品检验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从相应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和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使其更好地适应应用型食品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食品"作为食品科学专业的骨干课程,大学生对该门课的理解与掌握将对其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在功能性食品设计和开发能力方面的培养,关系着今后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针对"功能性食品"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增设实验教学,并改革教学环节。初步改革结果表明,改革方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结合OBE模式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创建先进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为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机械基础"课程是陕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理念、工科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将美国的OBE引入食品专业"机械基础"课程的教改中,适应了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食品企业对应用型工程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一体化的要求,且关注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素质的评价,对于提升西部食品工程人才的质量、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建设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都开设了“中国饮食文化”通识选修课,在增加大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科交叉,以及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近年来“中国饮食文化”教材、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果蔬加工贮运学实验"课程是食品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翻转式课堂学习模式是将传统课堂中的"课上"活动和"课下"进行互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构建"知识+能力"的翻转式教学模式,涵盖培养目标、知识体系、实施程序、教学策略、评价体系、教学效果评价和反思反馈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根本立足点,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科学创新等综合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与改善。  相似文献   

17.
“食品酶学专题”课程研究生双语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酶学专题"课程在食品专业研究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课堂授课效率是当前面临的问题。针对当前"食品酶学"课程存在的问题,根据当代研究生培养要求,该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的改革创新经验,提出了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借助科学合理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系统阐述了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重科学、轻工程"现象引起的后果,分析了产生的原因。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导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等6个方面,介绍了江苏大学在食品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项目化课程的改革中,从课程的改革思路、教学目标、整体规划、项目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以"焙烤食品加工技术"项目化课程为例,以中级烘焙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5S现场管理为理念,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引导,以实际工作岗位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职校语文的重点应放在哪里呢?本文着重从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两方面阐述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