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2.
新株型水稻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Ⅳ.源库关系与后期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探讨了新株型(NPT)水稻的源库特征和生育后期生理生化特性,并对引起该类型水稻结实率低、充实度差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PT水稻具有库大源足、净光合速率高、后期叶片保护酶活性高、膜质过氧化低、不早衰等特点,因而认为导致NPT水稻结实率低、充实度差的原因并不是库大源不足,而主要与其流不畅有关. 相似文献
3.
4.
国际水稻研究所新株型水稻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突破现有水稻品种的产量水平 ,国际水稻研究所从 1 990年开始利用热带粳稻 (爪哇稻 )资源育成了一种被称为新株型 (NPT)的水稻。该水稻具有穗大、无效分蘖少、茎秆粗、叶片挺直等特点 ,预期在热带地区的产量潜力为 1 2~ 1 5t/hm2 。在大田试验中发现 ,部分新株型水稻表现出了较高的产量潜力 ,同时也存在生物产量低、结实率低、抗病虫能力差等问题。综述了新株型的育种背景、在大田试验中的表现及其改良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高产环境下,对新株型材料IR65598-112-2的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IR65598-112-2是中熟品种,全生育期165d,分蘖期较短,分蘖能力适中,为4~5个,株型束集,叶片挺立,叶色浓绿,株高75~85cm.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干物质累积速率不高,导致其籽粒产量较低.整个生育期叶片、茎蘖的N含量较高.是构筑理想群体、改造株型、提高水稻产量潜力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6.
新株型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 8个新株型水稻品系为材料 ,研究新株型稻生育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与汕优 63相比 ,新株型稻每穗粒数多 ,单位面积总颖花量高 ,但因结实率低而产量较低。新株型稻的分蘖少 ,前中期生长量较小 ,结实期叶片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较高 ,干物质积累量高 ,光合同化物向籽粒运转率低。依据强、弱势粒的灌浆速率 ,新株型稻籽粒灌浆可分成快速同步灌浆型、异步灌浆型和缓慢同步灌浆型 3种类型。灌浆类型与结实率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 :新株型稻结实率低主要是受精籽粒充实不良所造成 ,而物质运转率低是籽粒充实不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8.
9.
10.
水稻光合-蒸散耦合模型与不同株型的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水稻光合 蒸散耦合模型 (PE模型 ) ,其主要特点是 :①改进了Monteith的蒸散模型 ,使之由“大叶”模型成为群体分层结构模型 ;②通过提出阻风系数概念 ,建立了一系列可模拟群体中各叶层风速、边界层厚度、边界层阻抗、湍流交换系数、群体动力阻抗等要素的子模型 ;③应用群体光合作用模型和改进的Ball公式 ,将以上各要素连接起来 ,实现了光合模型与蒸散模型的耦合。利用PE模型 ,分别模拟了水稻前中期与后期不同株型的群体光合量、蒸散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不论在前中期或后期 ,都以“上挺下披”株型的水分利用效率为最高 ,因为这种株型不仅光合量最高 ,而且蒸散量较小。PE模型模拟出的水稻蒸散的作物系数与实测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12.
一个新的水稻黄化突变体的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水稻黄化自然突变体(安农标810S)及其野生型(安农810S)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单株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但突变体与野生型各自所配的杂交F1代叶绿素含量没有差异;从叶绿素a/b的比值来看,突变体的比值明显大于野生型;从净光合速率来看,无论是在1 d中的不同时间段,还是在不同发育时期,突变体均高于野生型;在不同发育时期和1 d中的不同时间段,突变体的FV/Fm、FV′/Fm′、φPS2、ETR2及QP均大于野生型,突变体的QN低于野生型;突变体自交繁殖的单株产量高于野生型,且从各自所配的杂交后代F1来看,突变体有较强的配合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在氮肥基础上磷、硅及互作对水稻产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籼型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丰两优1号、Ⅱ优838、丰两优4号、Y两优2号和Ⅱ优52为试验材料,研究磷、硅及互作对水稻产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硅可明显增加每穗总粒、每穗实粒和千粒重,施磷可明显增加每穗总粒、每穗实粒和有效穗。与对照相比,磷硅互作可提高水稻产量,Y两优2号和Ⅱ优52这2个品种的产量增幅最大,分别达10.06%和10.90%。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磷硅互作处理下明显高于单施磷肥或单施硅肥。[结论]试验结果为优质高产水稻的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不同环境下水稻化感作用的动态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数量性状加性 显性发育遗传模型 ,研究了按双列杂交设计 {P(P +1) / 2 }配制成 1套包括亲本、F1两个世代的水稻遗传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化感作用的动态杂种优势。结果表明 ,杂种F1和F2 在大部分叶龄时期具有抑制受体植物茎长和根长的杂种优势。F2 的化感作用潜力与F1相比有所下降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其群体平均优势均为F1的 1/ 2。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的田间环境条件下 ,水稻化感作用杂种优势较大。暗示着环境胁迫会增强化感作用的性状表现 ,解释了植物在不利环境下产生化感物质数量有所增加的遗传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控释尿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了金正大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水稻品种辽星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施用金正大控释尿素不同用量和不同掺混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等氮量条件下,控释尿素比普通尿素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16.5~22.4个百分点,水稻增产6.8%~8.9%。减量30%的控释尿素与2次性施用全量的普通尿素,其水稻产量接近。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使用效果好,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施用70%的控释尿素掺混30%的普通尿素,与单纯施用等氮量的普通尿素相比,水稻增产17.5%,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28.6个百分点;与单纯施用等氮量的控释尿素相比,水稻增产7.3%,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15.8个百分点。[结论]施用金正大控释尿素可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并通过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