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雨季造林方法1.1造林密度:松柏造林一般安排在山坡的中上部,穴状或鱼鳞坑整地,密度可掌握在220-330株/亩:花椒一般栽植于地堰或在水平阶及梯田成片栽植,栽植于地堰的株距2米左右,成片造林,密度可掌握在130-160株/亩,株行距2×2-2.5米。1.2裸根苗造林:首先要把好起苗关,在起苗的前一天圃地灌水,起苗时一律用撅头深刨,做到根系完整,根部带土,剔  相似文献   

2.
正雨季造林是加快荒山荒地绿化的重要途径,雨季造林在我省有着传统的习惯,每年的七、八月份是降水集中的多雨季节,温度高、湿度大、墒情好,是荒山造林的主要季节。雨季造林时间性强,技术要求严,造林难度大,造林可用树种少,为了充分利用雨季的有利时机,搞好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对其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要点谈一点粗浅的想法。1.造林技术1.1造林密度:松柏造林一般安排在山坡的中上部,穴状或鱼鳞坑整地,密度可掌握在220-330株/亩:花椒一般栽植  相似文献   

3.
<正>花椒植株小,根系分布浅,适应性强,可在荒山、荒地、路旁、地旁、房前屋后栽植。一、栽植方式1.果园式栽培。在荒山坡地成片栽植,栽植密度多采用4米×5米或3米×4米株行距,即每667平方米(1亩)栽33~56株。在土层较薄,质地较差,肥力较低,气候干旱的山地或丘陵地栽植密度应大些,株行距3米×4米或2米×4米。2.地埂式栽培。充分利用土地,在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21,(16)
临沭县是我国重要的甘薯产区,农民栽植甘薯密度普遍偏低,一般在每亩3000株以下,导致产量偏低,商品薯率不高,效益较差。2017年研究人员在临沭县店头镇袁闽庄村开展了丘陵旱薄地甘薯栽植密度对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试验,试验表明,随着济薯25栽植密度的增加,无论从甘薯产量、商品薯率、经济效益都会呈现出先增后降的特点。其中,当密度达到3000~3300株/亩之间时,表现出来的效果最佳。建议地理条件相似的甘薯种植区,广大农户在种植济薯25时,春甘薯栽植密度控制在3000~3300株/亩之间;夏甘薯栽植密度控制在3300~3700株/亩之间。  相似文献   

5.
<正>雨季造林时间性强,技术要求严,造林难度大,造林可用树种少,要确保雨季造林成效,需要掌握以下技术要点:1树种选择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是雨季造林的关键,一般雨季造林树种选择有两个重要的标准,一是要尽量选择生长相对缓慢、水分蒸散强度较小、年生长周期长的常绿针叶树种,主要包括侧柏、桧柏、油松等。二是选择萌生力强、根系发达的一些落叶树种,这些树种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也可以进行雨季栽植,主要有柳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黑松雨季造林技术,包括提前整地、栽植密度、起苗运输、造林时机、造林方法、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黑松雨季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票市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北票市干旱地区雨季造林的有利因素,介绍了干旱地区雨季造林的造林技术,包括造林树种的选择、造林密度、整地、造林时间选择、苗木运输、栽植、幼林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北票市干旱地区雨季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造林技术 1.1林木选择.可选择梨树或杨树. 1.2整地.杨树、梨树的栽植密度、栽植穴的标准均相同,株行距为3米×4米,亩栽55株,栽植穴的长、宽、深均为100厘米.穴内施25公斤有机肥,然后全部填表土,心土散于四周.  相似文献   

9.
<正>邢台县浅山丘陵区属石灰岩基质,山地贫瘠、水源缺乏、造林难度大。林业局技术人员不断改进、试验,创新总结了一套节水造林技术,变常规雨季造林为春、夏、秋三季造林。自2013年起,采用新技术造林2.5万亩,栽植营养钵侧柏270万株,历经2014、2015年两年大旱,成活率达95%以上,生长状态良好。要点如下:1栽植前苗木准备1.1苗木选择。宜采用苗龄3年生左右的侧柏容器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江苏农垦新曹场计划造林1367亩,其中成片造林963亩,栽植意杨16173株,水杉、女贞2万余株,规划集体经营苗圃面积500亩,栽培各类苗木27万株。经过几年努力,新曹的林业生产正朝着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精品化方向发展。该场引进中山杉、东方杉、重阳木等中高档苗木,提升苗木品级。2015年,农场的苗木面积将拓展到1000亩,重点打造红叶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森林公园是以高大针阔叶林为主体,具有生态、休闲、旅游和科普功能的大型城市生态公园:占地约为3000亩,公园现有各种树木约42科86属173种,栽植乔木约110000株,花灌木约40000株,草坪地被约560000平方米。太原森林公园良好的园林绿化为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场所,对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环境都起到了很好的改善和提高。其中,造林建设和树木养管一直是公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雨季造林更是我园一直以来的传统习惯。本文结合自身在太原森林公园雨季造林的实际工作经验,着重对雨季造林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1栽植速生杨适宜的栽植密度为40~50株/亩。要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质壮苗,一般直径为3~4厘米;挖定植坑70厘米见方;株施100~150克二铵或尿素,并混以粉碎的秸秆回填坑内做基肥;栽植后采取沟灌或穴灌,浇足浇透,待水渗透后封堆保墒。  相似文献   

13.
太原市森林公园是以高大针阔叶林为主体,具有生态、休闲、旅游和科普功能的大型城市生态公园:占地约为3000亩,公园现有各种树木约42科86属173种,栽植乔木约110000株,花灌木约40000株,草坪地被约560000平方米。太原森林公园良好的园林绿化为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场所,对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环境都起到了很好的改善和提高。其中,造林建设和树木养管一直是公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雨季造林更是我园一直以来的传统习惯。本文结合自身在太原森林公园雨季造林的实际工作经验,着重对雨季造林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造林密度也称初植密度、栽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栽植株数或播种穴数,通常以株(穴)/公顷来表示。密度适当,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保证人工幼林及时郁闭,使林分具有最大平均高度,从而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永胜县主推朝鲜蓟品种"王者之星"为供试材料,在三种不同栽植密度(850株/亩、900株/亩、1150株/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对茎蘖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不同,茎蘖性状也不同,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栽植密度为900株/亩时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正>1栽植1.1授粉树选择和配置授粉的配量应具备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花粉多而且与寒富苹果亲和力强,花期相遇等优良品种,每个园配置5-10%数量,品种2-3个为宜,授粉树的配置株数,每60-l00m2配栽一株授粉树。1.2栽植密度乔化砧木,一般采用的密度2m×4m,3m×4m为宜,通常亩用苗为55-83株为宜。矮化中间砧栽植,一般采用2m×4m或是  相似文献   

17.
王宝松 《农家致富》2006,(21):36-36
4.造林密度(1)四旁栽植。一般在乡村路旁、水旁渠旁单行造林,一边1行,株距4米;路面宽度8~10米或者大型河堤,一边2行,株行距均为4米,三角形交叉栽植。如果营造小片林,则株行距6米×6米。(2)农田林网栽植。一般泡桐的行距不小于50米,单行的株距4米,双行的株距4~6米,行距不小于5米,林网网格面积50~100亩。  相似文献   

18.
<正>自发现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以来,县农业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开展黄顶菊预防与控治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连续开展了黄顶菊发生分布情况调查。目前看,农田一般发生密度9-20株,最高密度45株/亩;沟渠、公路两侧一般发生密度67株/平方米,最高密度194株/平方米,针对这种情况,我县通过人工拔除、机械割除、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控措施积极进行防控,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现就在化学防控方面采取的技术和积累的经验介绍如下:一、农田及荒地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正>雨季造林时间性强,技术要求严,造林难度大,造林可用树种少,为了充分利用雨季的有利时机,搞好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对其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方法介绍如下。一、雨季造林技术1.合理整地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随整地随造林。整地方法、规格的确定,要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尽量减少破土面,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对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段,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规  相似文献   

20.
蒋理  王丽  张立宇 《农技服务》2011,28(4):518+570-518,570
系统总结了新疆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的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压条繁殖和分株繁殖技术以及成片造林、绿篱型栽植、行道和庭院栽植和盆栽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