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的北方属于绝对缺水地区。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是最大的用水户,农业用水占总淡水用量的2/3。根据我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具体情况,制定地区节水灌溉规划的原则是:发展衬砌渠道输水与管道输水相结合的灌溉系统,重视改进地面灌溉方法和采用节水灌溉制度,鼓励地面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加强工程节水技术与农业节水技术的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传统节水灌溉方法,制定合适的节水政策。  相似文献   

2.
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各行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发展需要节水灌溉技术的支持。推动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缺水问题。然而,不同地区需要采用不同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本文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进行了深层次剖析,以期为不同地区运用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发展节水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棉花膜下加压滴灌作为一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节水、省工、省肥、节能、节地等优点,对于提高水的利用率,解决农业用水紧张,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有着重要作用。实践表明,棉花膜下加压滴灌是干旱缺水地区农业生产走向优质、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利通区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相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农业国家,同时也是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宁夏地区紧靠黄河,需要合理利用好水资源,提高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既是利通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几种有效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针对目前利通区农田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解决新疆农业缺水的重要措施是新疆地区的节水灌溉,新疆地区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高效的利用水资源,这些都是为新疆农业的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因素。此文简单阐述了新疆地区目前农业上采用较多的节水灌溉形式以及它的主要技术措施,并且介绍了一些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为当前我国的农业节水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6.
农业缺水是世界许多国家农业灌溉的问题之一,严重限制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非常重要。滴灌条件下农田水土环境变化规律保持地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滴灌是国际上公认的节水技术之一,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它是国家积极推广的重大节水灌溉技术。积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以维持当地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临夏州是一个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一方面农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农业却是全州用水大户,农业灌溉用水占全州总用水量的80%,而灌溉水利用率仅为50%,要缓解临夏州水资源不足,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基本出路和措施应着手于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本文针对临夏州节水灌溉发展的现状,对临夏州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干旱缺水是我国北方地区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压力,发展节水农业是一种必然选择。半旱地农业是在运用旱作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进行少量水补充灌溉的农业。这种农业用水类型在生产中已实际  相似文献   

9.
<正> 干旱缺水是困扰我国农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节水灌溉是解决我国农业干旱缺水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70%~80%。从各地抗旱实践并结合我国资源情况来看,发展节水灌溉,其技术水平必须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只有成本低、效果好、农民积极性高的节水技术,才能促进大水漫灌向节水灌溉转变,浇地向浇庄稼转变。  相似文献   

10.
皮山绿洲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古老绿洲之一,县域有大小不等的54块绿洲组成,各绿洲之间由沙漠、砾石戈壁所隔离。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县境内由于气候极端干旱,发展农业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很脆弱,全县全靠引水灌溉发展经济,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该县农业各部门及园艺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大水漫灌状态,水资源浪费和严重缺水成为影响本来很缺水的全县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春旱、夏洪所造成的灾害是威胁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改善灌溉条件,实现喷溉、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是该县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而探究节水灌溉技术替代传统灌溉方式是带动该县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更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该文在介绍节水灌溉技术的特征和功能基础上,探讨节水灌溉技术在推动皮山县经济发展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中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实现节水灌溉技术的必要性和有效措施,为该县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干旱缺水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农业节水灌溉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农作物产品的一种农业高效用水模式;对农业节水灌溉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计算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供相关人员参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垦区是荒漠、半荒漠人工垦荒绿洲灌溉农业区,缺水问题尤显突出。要使垦区农业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单方水的生产效率,节水扩灌,改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提高粮、棉、果、牧的产量和品质;只有通过农业节水才能满足“生态维护用水”的需求,防止生态脆弱区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降低各种自然灾害(大风、沙尘暴、浮尘等)发生的频率,减少农田沙化的进度。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农业》2014,(8):26-31
节水农业简析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国家之一,农业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粮食、畜产品居世界前列,在农业节水灌溉方面更有许多先进的经验,主要是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建立了完备的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全国尤其是干旱缺水的中西部地区10个州,建有完备的节水灌溉体系,占全国灌溉体系的70%,农业灌溉体系最好的是加尼福利亚州、得克萨斯州和马里兰州,到目前。  相似文献   

13.
节水灌溉是农田水利农业灌溉中一项比较先进的农业灌溉方式,充分普及节水灌溉,可以有效提高农业发展步伐,为当前短缺的农业灌溉水资源提供技术保障。在所有的农业节灌方式中,微喷灌和滴灌是比较常见的节水灌溉工程措施,大力推广这两种节灌措施,对于保障农业水资源灌溉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节水灌溉的普及是世界灌溉技术发展的趋势,是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高效、精准农业的必然选择。2018年成都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5,农田灌溉用水29.92亿m3,占总用水量的53.41%。农业灌溉用水作为成都市用水总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解决成都区域性缺水、过程性缺水和配置性缺水问题的制约因素。本文以成都市节水灌溉为研究对象,从成都市基本情况、农田灌溉用水情况、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当前成都市节水灌溉建设存在的不足,并从建设模式、制度、管理等方向对成都市节水灌溉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是个严重缺水型城市,农业发展必须要大规模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当前本市各区、县结合自身的特点均采用了不同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为了使这些模式更好地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本文对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 干旱缺水是发展农业的严重障碍因素,全面推行农业节水抗旱技术势在必行。 1 节水灌溉技术 1.1 田间地面灌水技术。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在习惯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沟灌溉的地方,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行之有效措施。 1.2 管灌。利用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灌溉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水资源问题日趋严重,这一种情况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介绍了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措施,包括:科学整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新的节水浇灌技术。  相似文献   

18.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微灌技术在温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微灌技术的发展及效果设施农业在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北戴河区温室大棚发展迅速。而大多数大棚灌溉采用传统的畦灌方式,不仅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增加了棚内湿度调节的难度。因此在温室大棚中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特别是使土地成方连片,建设高效农业科技园区,对发展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提供了机遇。由于我区农业基础条件优越,耕作技术先进,农业机械先进、配套、适用,1998年2002年分别争取国债资金100万元、90万元,建设高标准节水灌溉园区,建设规模分别是970、960亩。  相似文献   

19.
正在农业发展中,农业节水灌溉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节约用水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在节约用水中,农业节水灌溉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农业生产中,很多地区还在采用原始的灌溉方式,对于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所以需要对农业生产中的灌溉方式进行改变,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效果,从而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农业用水现状相对来说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比  相似文献   

20.
我区气候干燥,农业生产非常缺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特别重要。总结了几种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主要技术造径:减少无效蒸发,调整种植结构,开发培育节水高产品种,节水高产施肥、培肥技术,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制度。积极发展研究农业节水的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