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春玉米移栽地膜栽培就是实行薄膜拱棚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移栽的方法。它是针对玉米苗前期冻害、渍害两大气候性灾害,克服地膜单项栽培早播出苗率低,不易壮苗,而组装配套形成的春玉米壮苗早发新技术体系。使玉米播种基本不受天气条件影响,争得早苗、全苗和壮齐苗。进一步改善春玉米的生态条件,促进玉米始终沿着正常轨道生长发育,从而获得高产。响水县采取移栽地膜栽培春玉米3万亩,平均单产642公斤,比单项覆盖地膜栽培增产9.8%。该方法也是实现以玉米为主多熟制的有效途径。1.选用优良杂交种根据本地常年积温和覆膜增温总…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本站开展了春玉米不同播栽方式对比试验及春玉米盘育乳苗地膜移栽技术示范,以期通过改革春玉米栽培方式,达到避开灾害性天气、提高单产、提高种植效益的目的。本文将报道春玉米盘育乳苗地膜移栽技术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洋葱-玉米-甘蓝"高效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和生产资料,实现了粮菜间套一年三熟高效栽培,其经济效益显著。洋葱于先年9月底播种,11月底-12月初覆地膜成苗移栽,6月上旬收获;4月下旬露地行间利用洋葱水肥、地膜套种春玉米,9月初收获;秋延茬甘蓝7月初播种,8月中旬露地移栽,10月下旬开始收获。1品种选择1.1洋葱在本地以红皮品种为主,选用品质好、商品  相似文献   

4.
重点阐述了玉米盘育乳苗地膜移栽技术,包括培育壮苗、地膜移栽、大田管理等内容,以期为苏北沿海地区栽植鲜食玉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石山地区甜玉米采用塑盘育苗移栽的方法,在育苗之前整理大田,做好移栽准备工作,整地施足基肥,覆土和盖地膜,待玉米苗4~5叶时带营养土移栽的高产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我县春玉米盘育乳苗地膜移栽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过程中,部分田块出现栽后缓苗、僵苗现象,削弱了盘育乳苗地膜移栽的早发优势。根据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春玉米盘育乳苗地膜移栽出现的缓苗、僵苗现象,是因超苗龄移栽、底墒不足、戳洞过深、过早起苗等技术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农民种植玉米已有上千年历史,但老办法种植玉米不能取得高产,玉米乳苗栽培技术对有效解决生长期积温不足及轻型高产栽培提供了新的途径。该技术利用增温育苗和大田地膜覆盖解决早播早苗早熟问题,用盘育乳苗解决省工移栽及缓苗问题,通过足壮高群体质量栽培实现玉米高产。春玉米提早成熟为后茬作物提供了更为充裕的生长季节,大幅度提高产量,达到整体多熟种植模式的高产高效。嵊州市农业科研所在市农业三新技术实验园区引进鲜食玉米乳苗地膜移栽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选用优良杂交种 根据本地常年积温和覆膜增温的总和。进行移栽地膜栽培,可选用晚熟型玉米杂交种。实施玉米双季栽培或单项地膜覆盖栽培。应选用中熟型玉米杂交种。这些中、晚熟种株型紧凑,透光性好;茎秆粗壮,抗倒能力强;穗大粒多,单株生产力高.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中,采取移栽地膜栽培,一般在七月中旬前后成熟,对后茬玉米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一、选用优良杂交种 根据本地常年积温和覆瞑增温的总和,进行移栽地膜栽培,可选用晚熟型玉米杂交种.实施玉米双季栽培或单项地膜覆盖栽培,应选用中熟型玉米杂交种.这些中、晚熟种株型紧凑,透光性好;茎秆粗壮,抗倒能力强;穗大粒多,单株生产力高,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中,采取移栽地膜栽培,一般在七月中旬前后成熟,对后茬玉米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试验于1996 ̄1998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内进行,供试品种苏玉9号和南玉3号,麦套春玉米乳苗地膜栽与地膜直播,营养钵育苗移栽比较试验结果指出,盘育乳苗地膜栽玉米具有早播早苗,早发壮苗,干物质积累能力哟,植株粗壮,根系发达,穗大穗多粒重,穿杆率低的早熟高产生育优势,比地膜直播早播17d,早苗12d,早熟9d,增产26.9%,比营养钵育苗移栽早播12d,早苗7d,早熟6d,增产36.4%。  相似文献   

11.
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覆膜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残膜清除等方面总结了地膜棉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地膜棉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玉米育苗侧栽是指在山区玉米栽培中,将育好的玉米苗移栽于地膜膜侧边缘的一种栽培新方式,它与将玉米苗移栽于膜内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13.
玉米地膜栽培在高寒山区具有成本低、收效快、节省劳动力等优点,是大幅度提高单产的一项新技术,也是解决大小春矛盾的一项有效措施。阐述玉米地膜栽培技术要点及玉米地膜栽培推广技术措施,以期为山区推广种植地膜玉米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验于1996~1998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内进行,供试品种苏玉9号和南玉3号,麦套春玉米盘育乳苗地膜栽(水稻塑盘30cm×60cm,468孔保温育2叶苗,大田地膜覆盖)与地膜直播、营养钵育苗移栽比较试验结果指出,盘育乳苗地膜栽玉米具有早播早苗,早发壮苗,干物质积累能力强,植株粗壮,根系发达,粒叶比高,穗大穗多粒重,空秆率低的早熟高产生育优势。比地膜直播早播17d,早苗12d,早熟9d,增产26.9%;比营养钵育苗移栽早播12d,早苗7d,早熟6d,增产36.4%。  相似文献   

15.
玉米育苗侧栽,是指在玉米栽培中,将育好的玉米苗移栽于地膜膜侧边缘的一种栽培新方式,它与将玉米苗移栽于内膜内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粮油作物栽培增产十大主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15年,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全省14个市(州)的69个县(区)重点围绕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大豆、特色杂粮等粮油作物,着力推广不保灌区玉米全膜覆土平作高产栽培新技术,灌区玉米全膜增密高产栽培新技术,小麦宽幅匀播高产栽培新技术,旱地黑色全膜马铃薯垄上微沟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地膜高垄覆土高产栽培技术,粮油作物全膜多茬轮作轻简化栽培新技术,春油菜区域增产模式攻关新技术推广等粮油作物增产十大主推技术,同时示范灌区玉米密植高产栽培及机械粒收技术,旱地玉米减穴增株高产栽培技术,旱地粮  相似文献   

17.
玉米双色地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双色地膜的优点,分析玉米双色地膜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配地膜、开沟施肥、垒沟整厢、覆膜、移栽、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最后指出玉米双色地膜栽培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以为玉米双色地膜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方式下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表现,为解决广西季节性抗旱、提高玉米增产潜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迪卡008、桂单0810为主处理,以6个不同覆盖物和覆盖方式及增施保水剂为副处理,探讨其对南宁地区春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对于迪卡008,秸秆和地膜覆盖加保水剂均能显著提高春玉米茎叶干重,不同处理春玉米茎叶干重表现为秸秆垄背覆盖(459.13 g)>地膜垄背覆盖>普通栽培加保水剂>秸秆完全覆盖>地膜完全覆盖>对照(普通栽培,317.0 g),秋玉米茎叶干重表现为地膜全覆盖(351.29 g)>对照>普通栽培加保水剂>秸秆完全覆盖>秸秆垄背覆盖>地膜垄背覆盖(272.01 g).迪卡008不同处理春、秋季玉米产量的变化幅度为7.63~9.08和8.42~9.28 t/ha,分别以对照和地膜完全覆盖处理最高(9.08和9.28 t/ha),以秸秆完全覆盖和地膜垄背覆盖处理最低.不同处理中,以地膜和秸秆完全覆盖处理的迪卡008春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相对优于对照,以地膜全覆盖处理的秋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处理;地膜完全覆盖处理的春、秋季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其垄背覆盖处理.对于桂单0810,地膜两种覆盖处理的春、秋玉米茎叶干重相对较高,分别为351.25、304.63和351.20、337.24 g,普通栽培加保水剂和对照处理的春玉米茎叶干重高于秸秆覆盖处理但秋玉米表现相反.桂单0810春、秋玉米产量的变化幅度为8.39~9.26和8.91~9.43 t/ha,不同处理分别表现为秸秆垄背覆盖(9.26 t/ha)>地膜完全覆盖>秸秆完全覆盖>地膜垄背覆盖>对照>普通栽培加保水剂与地膜完全覆盖(9.43 t/ha)>地膜垄背覆盖>秸秆垄背覆盖>普通栽培加保水剂>秸秆完全覆盖>对照;秸秆完全覆盖处理的大部分春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不如对照,其他处理的大部分穗部性状指标与对照相差较小;普通栽培加保水剂处理的秋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地膜、秸秆处理和对照.[结论]地膜和秸秆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秋季种植的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穗部性状和产量影响有所不同;与普通栽培相比,地膜或秸秆覆盖不利于春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但对干旱时期秋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农业》2017,(23)
<正>四比空高产栽培模式是指选用耐密玉米种植时,种植4行玉米后空1行不种的种植形式,称为四比空种植。因为是覆膜种植,又称为"四比空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模式"。该栽培模式利用地膜保温、保湿、保水,使玉米种子在保证播种质量的同时,更好地提高地温,促进种子发芽、出苗,实现苗全、苗齐、苗壮、苗长势一致的壮苗标准。特别是在黑山县干旱地区,实施地膜覆盖种植耐密玉米,玉米长势好、  相似文献   

20.
甜玉米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甜玉米种植情况 本地区甜玉米分春玉米及夏玉米两季,春玉米有露地直播与地膜移栽两种种植方式,夏玉米主要为直播。春玉米露地直播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种(4月4—1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