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象牙竹秆高5—7米,径3—7厘米,是一种中秆型竹种.该竹竹梢不下弯.中部最长节间长25—30厘米,秆环突出,箨环亦明显,因此节部较大.始笋期4月中旬,较同地淡竹笋期略早,较毛竹迟.据1982年观察,4月14日开始发笋,5月9日结束,笋期长26天.笋体棕绿色,秆箨稍厚,淡黄绿色,秆箨背面疏生黑褐色斑点.竹秆基部竹箨箨小叶基部宽1厘米左右,上部秆箨箨小叶皱折,箨舌短,有箨耳,长纤毛.竹叶长而狭,叶色较浓绿.笋期亦一边发笋一边换叶,要迟至8月份换叶全部结束.竹材劈裂性好,可破六层竹蔑供编织蓆条和箩筐,耐腐性强,故整秆用做水中竹簖.目前我省溧阳、宜兴有少量栽种,且生长良好,如溧阳横涧乡窑家边朱家一片林分  相似文献   

2.
南通地区沿江高沙地带,土壤深厚肥沃,是我省淡杂竹的适生分布区之一.这里生长的竹子,不但长势好,产量高,而且群众栽培的竹种较多.其中篾性好,便于劈篾加工的蔑用竹种,经在如皋、海门、启东等地的不完全调查了解,就有如下五种:1.淡竹(蔑竹、青竹、透天青竹),图1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梢端微弯.胸围12厘米的立竹,秆高7—10米;枝下高可达7.5—8.5米.全秆38—42节,平均节间长19.97厘米,中部最长节32.8厘米,出现在基部第10—12节.平均节内长0.27厘米,最长的0.35厘米.平均胸围11—15厘米,最粗的达23厘米以上.节部不高,箨环比秆环略高,箨环平均直径为3.77厘米时,秆环平均直径为3.7厘米.竹肉厚度竹秆上下部不等,基部2  相似文献   

3.
云南产(竹思)(竹冖力)竹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环(竹思)(竹冖力)竹异名:风尾竹、薄竹(均罗平县俗名) 秆挺直,梢头微弯,高达12米,壁薄,厚约2—4毫米,髓膜不明显;节间长60—80厘米,直径3—5厘米,圆筒形,深绿色,被稀疏白色短刺毛,幼时可见白粉,而以节下较明显;秆环不明显;箨环因具鞘基残留物所形成的木栓环而显著隆起或下翻,其上密被向下倒伏的棕色长绒毛,形成宽约6毫米的毡状毛环;箨鞘呈梯形,厚革质,短于节间,长25—30厘米,基部  相似文献   

4.
矮小灌木状竹类植物。地下茎复轴型。秆高1—1.5米,节间圆筒形,秆中部节间长约8厘米,直径2—4毫米,幼时黄绿色,老秆逐渐变为淡黄绿色,最后呈枯草色,秆光滑无毛,节下多少具白粉;秆环微隆起。秆之每节具分枝1枚,分枝粗壮且可与主秆相近,顶端可有2—3枚分枝,次级分枝亦为1枚,与分枝粗细相若;秆箨宿存,厚纸质或近革质,光滑无毛,中部者约等长于节间,箨片披针形,直立、中部箨之箨片长1.2—2.2厘米,上部箨之箨片较长,可达5—6厘米或更长;箨耳狭,片状上举,或呈镰形,  相似文献   

5.
秆高3—5米,直径1—1.5厘米,节间长15—27厘米,分枝节间扁平,幼秆绿色无毛,无白粉,秆环隆起,箨环明显,节内长2—3毫米。秆箨箨鞘外表面新鲜时绿色,后淡黄棕色,被脱落性细刺毛,边缘与基底均无毛;箨舌近截状或呈弧状隆起,边缘无毛;箨耳淡紫棕色,镰刀状,横卧于箨鞘两肩,先端伸出,边缘具长4毫米棕褐色繸毛;箨叶紫绿色,锥状至狭披针  相似文献   

6.
四川牡竹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秆丛生,高14—17米,直径(6)8—12厘米,梢端微弯;全秆40—70节,节间一般长28—30厘米,最长达36厘米,基部节间长10—15厘米,圆筒形,平滑,幼时有白粉,箨环下常有较密的宽约3毫米之黄褐色小刺毛,中空,秆壁厚1.5—3.2厘米,髓呈锯屑状,秆节通常一边稍低而偏斜;箨环狭窄,初时密生黄褐色小刺毛,有箨鞘基部之残留物;秆环平,无毛,基部数节上常  相似文献   

7.
秆高17米,通直,直径10厘米许,节间长77厘米,幼秆全部被白粉,节下尤甚,并有猪皮状凹孔,粉绿色无毛,老秆绿色带黄,节内长1厘米,节内与节下均被白粉,秆环隆起具脊,箨环略高起,甚狭,枝下高7—9米,分枝之节间有沟漕以至扁平。秆箨箨鞘革质长35厘米,宽32厘米左右,近三  相似文献   

8.
川滇竹亚科新分类群——兼论有关属的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云南两省是竹子植物群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许多新种有待于发现。本文发表的5个新种属于4个不同的属,分别取名为:永善悬竹Ampelocalamus yongshanensis,永善方竹Chimonobambusa tuberculata,宁南方竹Chimonobambusa ningnanica,椅子竹Dendrocalamus bambusoides,长节箭竹Sinarunbinaria longiuscula。用中文和拉丁文详细描述了这些新种的特征。文章还根据这些新种的发现讨论了有关属的概念。 1)悬竹属是热性藤本状竹类中分布最北的一个属。该属竹种的箨耳、叶耳逐渐退化,以致不发育;永善悬竹即是一例,它既无箨耳也无叶耳。永善悬竹的发现是云南有悬竹属分布的确切报道。 2)关于永善方竹和宁南方竹,未见果实标本,但根据它们的营养体特征,即地下茎复轴型;节间短,节内具剌状气生根;箨片退化成锥状等,说明这两个种应隶属于方竹属。 3)椅子竹应属于狭义牡竹属的范畴,但其小穗在花枝各节上不排成密集之球状,小穗含3—4花,外稃先端之芒刺不发达,又接近于慈竹属,为广义牡竹属的概念提供了新依据。本文支持将慈竹属作为牡竹属异名的观点。 4)长节箭竹与昆明实心竹Sinarundinaria longiuscula近缘,区别在于前者秆型较小,节间较长,达45—52厘米,节内较短,秆箨背面密被硬刺毛。文章最后对以秆柄为主要依据将我国高山竹类分为箭竹属Fargesia和玉山竹属Yushania的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9.
秆柄长4.5—7.5厘米,直径1.5—2.5厘米,秆直立,高4—5.5米,直径1.5—2厘米;全秆24—29节,节间一般长约24厘米,最长达33厘米,基部节间长约5厘米,圆筒形,绿色,无毛,幼时被白粉,纵细线稜纹不明显,秆壁厚1.5—3.5毫米,髓呈锯屑状;箨环隆起,无毛;秆环微隆起;节内高1.5—3毫米。秆芽长卵形,贴生,被白粉,边缘具淡黄色短纤毛。每节枝条7—17枚,簇生,斜展或上升,长22—45厘米,直径1—2毫米。秆箨迟  相似文献   

10.
地下茎合轴丛生;秆高7—10(—15)米,直径3—7(—11)厘米,新秆深绿色,有时可具紫褐色纵条纹,梢头劲直,老时常呈黄色,直立或梢头微弯;秆壁甚厚,常达2厘米;节间圆筒形,长35—45(—55)厘米,幼时微被白粉与稀疏易落白色小刺毛;秆环平;箨环隆起成脊,其上有鞘基残留物并被柔毛;节内幼时被白色绒毛;分枝低,多数,主枝发达;秆箨脱落性,长为节间  相似文献   

11.
秆柄长3—9厘米,直径0.4—1.2厘米。秆丛生,高1—3.3米,直径O.4—0.9厘米,梢端微弯;节间长4—16厘米,圆筒形,光滑,无毛,初时被白粉较多,中空,壁厚1—2毫米,髓呈环状;箨环隆起,无毛;秆环平或在分枝节上微隆起;节内宽2—4(5)毫米。秆芽1枚、密被灰褐色柔毛,边缘具浅褐色纤毛。枝条在每节上4—10枚,长14—40厘米,直径8—15毫米,  相似文献   

12.
秆高7—14米,枝下节间圆筒形;此外节间基部扁平,长25—45厘米,径粗3—6厘米,秆壁厚5—9毫米,外表面初被自粉,无毛或近无毛;具纵脉,节下有猪皮状小凹孔;箨环木栓质,附有长2—3毫米棕色刺毛;秆环略隆起,二环近同高;节内长8—12毫米。箨鞘革质,通常长26厘米,宽12厘米,背面贴生棕褐色长2毫米之倒毛,近基部尤密,腹面无毛,具纵脉,有光泽,近先端之边缘具棕褐色纤毛,先端收缩为15—20毫米之截平  相似文献   

13.
白哺鸡竹竹秆通直,节间长,用途广,是我省稀有的竹种之一.我国于1968年春,从渐江余杭引进36株试栽,长势良好,已成林成材,开始收益.到1979年止,已累计砍伐4000多斤,成为我国的一个新的优良竹种.形态特征白哺鸡竹的主要特征是,地下茎单轴散生,竹鞭横走地下,直径1.2—1.8厘米,鞭节间长4厘米左右.近园形,中有0.2  相似文献   

14.
灌木状竹类,地下茎复轴型。秆直立,节间圆筒形,但分枝一侧下部扁平,中空,无毛,一长达38厘米;箨环隆起,初时具黄棕色向下的刺毛;秆环微隆起。秆芽3枚,但具1枚共同的先出叶;每节起初分枝3枚,后期因次生枝发生可为5—11枚,斜展。秆箨宿存性,三角状窄长椭圆形,薄革质,  相似文献   

15.
秆直立,高2—3米,直径1—2厘米,新秆绿色,无毛,除节下有白粉环外,余均无粉,老秆淡褐色或黄绿色,髓海棉状。节间长20—25厘米,圆筒形或分枝一侧基部扁,节稍隆起。秆箨厚纸质或薄革质,绿色,干后淡棕色,迟落,短于节间,背面散生长粗毛,基部较密,边缘具缘毛;箨耳镰刀状,长6毫米,宽2毫米,两面密被细毛,缝毛辐射状,长达8—10毫米;  相似文献   

16.
方竹属一新种及另拟新名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秆直立,高2.5—5米,直径1.2—2厘米;全秆具30—38节,节间长(5)10—12(15)厘米,中空,圆筒形或基部数节间略呈方形,具白色或灰黄色瘤基小刺毛,脱落后留有瘤基而粗糙,纵细线稜纹不发育,秆壁厚3—6毫米。箨环明显,淡黄色,密被黄色或淡黄色小刺毛;节内高1—1.5毫米,中部以下各节具一圈2—15枚劲直或向下弯曲之气生根刺。笋紫红色,有淡黄白色条纹;秆箨早落,厚纸质,灰白色,有时具紫色条纹,长于节间,背  相似文献   

17.
地下茎复轴型,直径较粗,实心。秆高可达5米上下,直径1—4厘米,节间圆筒形,分枝一侧基部扁平,节部隆起,箨环有残留物,秆中部每节分枝3枚,上部分枝可较多,秆箨狭长三角形,短于节间,边缘有短繸毛,箨舌平或凹,被腊质粉,高约3—5毫米,边缘有纤毛,箨耳小,具繸毛,箨叶披针形,长5—20厘米,两边有极细的锯齿,每分枝有3至5枚叶片,叶鞘光滑无毛,无叶耳,偶有少数繸毛,叶舌拱形,叶片矩圆披针形,侧脉4至5对,小横脉明显。  相似文献   

18.
彭县刚竹甜竹(四川彭县) 新种图地下茎节间长(1)1.2—5.5厘米,直径0.7—1.2厘米,中空很小或实心。秆高4—7米,直径1.2—3厘米;全秆30—40节,基部节间长6—9厘米,中部节间一般长12—20厘米,最长达26厘米,圆筒形,但在分枝一侧具3纵脊和2沟槽,绿色,无毛,幼时节下微有白粉一圈,秆壁厚4—10毫米,坚硬,髓  相似文献   

19.
我国竹类新分类群(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秆高9米,直径7厘米许,节间长达38厘米,绿色无毛,秆环不明显,箨环隆起,基部节有时呈不规则靠近或重叠。箨鞘革质,近矩形、绿色、被脱落性稀疏褐色刺毛,基部较密,边缘无毛,先端不收缩,两边不均齐;箨舌隆起,高5毫米,先端边缘齿状,具短繸毛;假箨耳椭圆形与箨片、箨鞘相连接,棕褐色、粗糙、皱摺,边缘有长3—6毫米稀疏繸毛;箨片三角形,直立,基部收缩,先端渐尖,具纵脉、无毛、基部边缘有繸毛。小枝多较簇  相似文献   

20.
<正>广西麻竹面积2.18万公顷,占全区竹林资源的6.4%,位居第三。其分布以玉林、容县、北流、桂平、藤县、苍梧、八步、田林等地最多。麻竹在民间又称为大头竹、甜竹,也有的地方干脆二合一,叫它"大头甜竹"。麻竹是一种高大、粗壮的丛生竹种。一般高10~15米,最高可达25米。直径8~15厘米,最粗可达30厘米。竹壁厚一般为1.5厘米,最厚达3厘米。麻竹竿直,尾梢呈弓形下垂。竹节颜色翠绿,幼时被白粉,但无毛,仅在节内有一圈稀疏棕色的绒毛环。竹箨厚革质,呈宽圆的铲形,宽约35厘米,高约25厘米,背面初时生有白粉以及棕黑色刺毛,脱落后变得光滑。箨耳细小,长约5毫米,宽约1毫米。箨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