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南德文种牛发生巴贝斯虫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南德文种牛发生双芽巴贝斯虫和牛巴贝斯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对病牛主要采用血虫净按4mg/kg体重剂量,用无菌蒸馏水配成5%溶液肌注,每天1次,连用3天,大部分病牛停止便血尿,开始采食。 相似文献
2.
3.
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的防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采取控制传播媒介和药物预防注射为中心的综合防制措施,在蜱活动的4-11月份,选用双甲脒和螨净,进行牛体表喷洒灭蜱,两种灭蜱药每半月交替使用一次。在牛双芽巴贝斯虫病发病季节5-9月份,选用贝尼尔、咪唑苯脲进行两次预防注射或缓释剂一次预防注射,经过二年防制工作,防制点没有发生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牛体蜱数从9-282只/头次下降到0-11.3只/头次。间接血凝试验结果显示,牛阳性率从 相似文献
4.
5.
6.
刘善亮 《养殖与饲料.饲料世界》2019,(5):98-99
牛巴贝斯虫病是牛的易感寄生虫病,该病以发热、黄疸、消瘦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病牛感染后产生毒性代谢产物,破坏体内红细胞,出现溶血性贫血。控制本病的关键是灭蜱,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发病后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病死牛要做好无害化处理,牛群定期驱虫,搞好养殖场环境卫生,保障养牛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8.
9.
新疆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使用牛双芽巴贝斯虫HSP20(exon)-iELISA检测方法,对2006-2008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牛双芽巴贝斯虫病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新疆存在着牛双芽巴贝斯虫病,且比牛巴贝斯虫病严重。在2006年采集的278份牛血清样品中,阳性血清11份,感染率为5.40%。2007年的532份牛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血清25份,感染率为4.70%。在2008年的530份牛血清中检出阳性血清53份,感染率为7.17%;(2)2008年,发病疫区内牛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率高达30%;(3)牛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的地州市由2006年的8个扩大到2008年的13个;(4)新疆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的感染率逐年上升,疫区面积不断扩大,流行区内感染率激增。这是新疆首次利用血清学方法对全疆范围内牛双芽巴贝斯虫病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11.
经作者等深入研究,发现湖北省水牛巴贝斯虫病病原不是牛巴贝斯虫Babesiabovis与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而是一新种——东方巴贝斯虫Babesiaorientalissp.nov.。病牛红细胞中的虫体呈梨形(单梨形多于双梨形)、椭圆形、指环形、边虫形及杆状。以梨形虫体居多,病的初期其长度均小于红细胞半径,其平均大小为2.2×1.3μm,双梨形虫体尖端相连多排列成钝角或一字形,位于红细胞偏中央处。病的后期(出现虫血症后5~6d)及体外培养72h,有少部份(1~2%)虫体直径大于红细胞半径。新种的传播者为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haemaphysaloideshaemaphysaloides经卵传递(由第二代成蜱传给健康牛)。在成蜱的血淋巴中的虫样体(裂殖子)呈圆锥状、一端钝圆、尾部直而尖,不形成钩。新种对黄牛不能感染致病,只能使水牛致病。以199培养基加黄牛血清进行体外培养(微气静相培养技术)不能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2.
13.
宠物犬巴贝斯虫病的调查与防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宠物犬巴贝斯虫病是由蜱传播而引起的血源性原虫病。目前本病在宠物犬中经常发生 ,危害日益严重 ,但有关本病的报道很少。临床特征为发热、化脓性结膜炎、可视粘膜苍白、血红蛋白尿、呼吸困难。病程短 ,死亡率较高。宠物犬巴贝斯虫病有一定的发病规律。根据宠物犬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以探索有效的诊断和防制措施。1 流行特点1 1 一般特点笔者在南京某动物医院期间 ,对宠物犬巴贝斯虫病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见表 1。时间从 1999年 9月至 2 0 0 1年 8月。表 1 不同品种宠物犬发病比较品 种 发病头数雌雄合计平均… 相似文献
14.
1牛巴贝斯虫病
该是由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以及东方巴贝斯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瘤牛血液红细胞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常出现血红蛋白尿,故又称为红尿热。流行病学。巴贝斯虫病流行过程中需要蜱的传播。本病在一年之内可以暴发2-3次。从春季到秋季以散发的形式出现,在我国南方本病常发生于6-9月份。在一般情况下,两岁以内的犊牛发病率高,但症状轻微,死亡率低。成年牛发病率低,但症状较重,死亡率高,特别是老、弱及劳役过重的牛,病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旧称为牛双芽焦虫病 ,是牛蜱吸血过程中将牛巴贝斯虫传入牛的血液破坏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疾病。1 流行病学发病时间为春末至秋天 ,夏秋最多 ,1~ 5岁的牛发病较多 ,青壮牛发病重 ,幼牛易感而轻 ,外地引进牛和良种牛易感。初为爆发 ,后为散发 ,多发生在沙山地带 ,发病快、死亡率高。2 临诊症状潜伏期为 1 2~ 2 4d ,病初患畜体温偏高 ,精神、食欲稍异常 ,可视粘膜充血或微黄 ,一般初期病状不明显 ,当虫体迅速繁殖排泄大量毒素时 ,病牛体温升高到 40℃~ 42℃以上 ,成稽留热型 ,反刍停止(个别不停 ) ,食欲减退甚至于废绝… 相似文献
16.
牛羊蜱传性血液原虫超微结构研究:双芽巴贝斯虫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双芽巴贝斯虫电镜观察显示,红细胞内的虫体可分为裂殖子、正在分裂的裂殖子滋养体三个阶段。球形体大小与核一样,位于核与前极环之间。滋养体多形,膜为单层,虫体内有线粒体,微丝体。 相似文献
17.
18.
用重组的牛巴贝斯虫棒状体蛋白1(Bc-RAP-1)作为ELISA诊断抗原,对采自青海省海晏县的135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抗Bc-RAP-1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检出2份阳性,阳性率为1.48%,说明该地区牦牛群存在Babesiabovis的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为了调查新疆部分牧场自然放牧牦牛感染双芽巴贝斯虫及蠕虫的种类、感染率和危害,采用病原学常规方法和免疫学方法 (间接ELISA试剂盒),对巴音布鲁克和104团三分场的210头牦牛进行了双芽巴贝斯虫病及蠕虫感染流行情况的调查。结果:巴音布鲁克地区牦牛双芽巴贝斯虫的阳性率为18.68%(17/91),而蠕虫感染率为46.15%(42/91);乌市104团三分牧场牦牛双芽巴贝斯虫的阳性率为19.33%(23/119),而其蠕虫感染率为81.51%(97/119)。结果说明在被检样品来源区的牛类动物均感染双芽巴贝斯虫和蠕虫,应该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20.
向湘春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1997,5(2):27-27
广州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各类传播媒介一年内大部分时间处于较活跃状态,这就导致由其传播的疫病时常发生,牛巴贝斯虫病即其中之一,由于该病常有带虫免疫现象,平时不易察觉,一旦机体抵抗力降低,则会诱发该病,奶牛尤为严重,产后牛巴贝斯虫病发病率较高,据作者调查,某奶牛场1993年发生牛巴贝斯虫病134头,其中产后发病牛74头,占总发病牛的55.22%,导致奶产量减少,甚至成为淘汰病牛,给奶牛业造成巨大损失。为摸清广州地区奶牛巴贝斯虫病的情况,为防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于1995年6~8月,采用血片镜检法对广州地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