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合并有胃食道反流的婴幼儿哮喘的治疗问题。方法 :分析 4 0例伴有胃食管反流表现的婴幼儿哮喘的发病经过 ,并对其中 2 0例 (治疗组 )进行系统抗反流药物联合抗哮喘治疗 ,另 2 0例 (对照组 )进行单纯抗哮喘治疗。结果 :4 0例患儿均有反复发作史 ,均进行积极的抗哮喘治疗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控制哮喘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疗程缩短。结论 :认识婴幼儿哮喘与胃食道反流的关系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联合应用系统抗反流药物 ,对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反流引起的具有一系列食管内、外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临床症候群。临床上表现多样,有的很不典型而致误诊误治。笔者对2004年2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的以胃食管反流病的各种非典型症状就诊、并误诊误治的8例患儿确诊前后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指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的一种消化疾病,以烧心、反流为主要临床表现,也可见恶心、腹痛、嗳气等,是消化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造成极大困扰。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很多关于GERD的临床研究,表明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及内镜治疗和心理干预治疗等方法可有效治疗GERD。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其多为肝脾不和,临床常见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胃虚寒、中虚气滞、胃阴不足等证型。王小娟教授根据临床观察提出肝郁水逆之证型,并以苓桂芥甘汤为主方,根据患者情况加减温阳化饮、疏肝行气之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郁水逆证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和营养状况与精神、饮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MNA评分、Gerd Q调查及胃镜检查,以了解患者症状、营养状况、精神状态及饮食习惯等信息.探讨不同精神状态、饮食习惯患者的症状与营养状况.结果 回避酒、甜食、碳酸性饮料、辛辣食物胃食管反流病患者MNA评分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抑胃酸药联合促动力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经反复治疗无效的慢性咽炎240例患者进行胃镜、24hpH值监测检查,并将其中确诊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108例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应用抑胃酸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促动力药(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清热解毒药(清开灵胶囊)治疗。比较两组咽喉部症状好转及电子喉镜下病理改善情况。结果在顽固性慢性咽喉炎患者中,患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者占45.0%(108/240)。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21例,无效6例,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0、8、46例,以观察组的疗效为优(Hc=62.43,P〈0.001)。结论胃食管反流与咽喉慢性炎症有明确致病关系,喉咽反流疾病经抑酸剂与促动力剂治疗有效,可改善咽部症状和病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标注14 C呼气监测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方案,治疗时间为1个疗程。记录2组患者夜间酸突破发生率、胃内pH值及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PDQ)评分,根据症状出现的频率进行PDQ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内pH、平均中位pH、夜间平均中位pH值均低于对照组,夜间胃内pH值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P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H.pylori根除方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8.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食管胃置入吻合18例效果观察姚冠文,容国富,蓝玉华(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外科,化州525100)食管、贲门癌在手术切除癌肿后,以往多采用食管-胃端端全层吻合法,然而,该术式对术后出现的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却难以预防。为此,笔者采用改...  相似文献   

9.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1-2008.8),对近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科学性评价,共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论文58篇。对样本含量、随机方法、盲法采用、组间基线可比性、诊断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统计方法、疗效判定标准、不良反应、随访等项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发表的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恩丹西酮对肿瘤化疗患者食管内pH值的影响.方法4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恩丹西酮静脉给药,对照组化疗时未用止吐药.化疗同时进行食管内24hpH监测.结果食管内pH<4总时间百分(比)、最长酸反流时间(min)、酸反流>5min次数、酸反流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恩丹西酮能有效地预防化疗所致的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炎症-癌前病变-食管腺癌不同阶段的食管黏膜细胞DNA含量及倍体变化,从细胞代谢水平揭示食管癌的发展过程.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15例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者的正常组织,2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GERD)、25例Barrett食管患者和31例食管腺癌患者的病变组织细胞DNA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对四组的DNA倍体类型、D...  相似文献   

12.
<正>别吃太饱,别吃太晚消化道就像一列火车,不要忘了,乘客除了食物还有胃酸。如果吃得太饱,那么胃这节车厢里就挤满了乘客。为了消化食物,胃需要不停蠕动,就像是火车在运行过程中的颠簸。这样,过多的乘客就会随着颠簸到处乱撞,有可能把已经关好的贲门"挤开",挤到前面的车厢——食管里去了,这就是胃食管反流病。所以,千万不能吃得太饱,以免贲门不堪重负而"失守"。  相似文献   

13.
<正>胃食管反流:泛酸、烧心、胸骨后刺痛伴有食欲减退是该病的典型症状。这类消化不良症以胃肠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GERD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4),两组每天早、晚餐前均服雷贝拉唑10mg,治疗组夜间睡前另加服法莫替丁20mg,疗程6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行胃镜检查,观察其胃镜表现及反流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45例中治愈3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5.6%(43/45),对照组44例中治愈22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9.5%(35/44)。结论:雷贝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GERD的疗效优于单用雷贝拉唑者。  相似文献   

15.
临床发现,70%的胃病与胃酸有关。有超过70%的人曾有过反酸、烧心等胃部不适,但只有10%的人会选择就医。专家指出,要认识反酸有时不只是症状,而是胃食管反流病,需要及时就医。压力与反酸调查发现,高压忙碌的白领人群中超过70%的人曾经有反酸、烧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达克普隆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达克普隆30mg,口服,1次/d,连续6wk.分别在治疗2、4、6wk观察患者胃食管反流相关的症状、胃镜检查及食管24h pH变化.结果:达克普隆对主要症状总体疗效随治疗时间延长,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提高,治疗6wk后,显效率为82.61%,有效率为93.48%;1级食管炎治愈率为93.75%,高于2级75.76%、3级与4级63.64%(P<0.05);24h反流总时间百分率和总反流次数明显下降(P<0.01).结论:达克普隆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和分析重症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21例(80.8%).死亡5例(19.2%)。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11例患者脱机成功8例(72.7%)。本组重症哮喘的并发症以急性呼吸衰竭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为最多(100%),其次为胃食管返流(15.4%)、心律失常(11.5%)、多脏器功能衰竭(7.7%)和其他(气胸、肺不张、上消化道出血各为3.8%)。结论;重症哮喘易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必须及时处理,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我管理项目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试验组给予药物治疗与自我管理项目干预;对照组予药物治疗与常规的健康指导。干预6个月后采用GER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管理行为、症状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的R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32±3.18)分vs(8.49±5.21)分,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1)。结论对GERD患者进行自我管理项目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吴伟城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3,21(5):491-491,493
目的:总结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自1995年来收治咳嗽变异性哮喘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β2受体兴奋剂及茶碱等药物治疗,1周后咳嗽消失18例,2周后咳嗽消失11例,3~6周咳嗽消失11例。8例于2~3a内转为哮喘典型发作。结论: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提高咳嗽变异性哮喘治愈率.减少哮喘典型发作的转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吗丁啉在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中的疗效。方法:将32例诊断为GER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体位治疗+吗丁啉(每次0.3 mg/kg、4~6次/d),对照组单纯体位治疗。结果:两组患儿在呕吐症状、体重、食管钡餐造影方面具 有显著的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吗丁啉+体位治疗GER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