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牦牛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景观牛种.在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该牛种形成了适应青藏高原生境的生活习性和体型外貌特征及特殊的血液和呼吸系统机能,使它能够在高原环境中生存和生产.  相似文献   

2.
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分析指出了牦牛角性状是受常染色体上一对呈显、隐性的等位基因控制.就育种群而言,无角母牛中,约有70%的个体角性状的基因型处于Pp杂合状态.作为核心群的遗传特征,其个体的体表主体毛色多为黑灰色;唇、鼻、眼睑多为灰白色;背部多有明晰可辨的、深浅不一的灰色背践;鬐甲略高,胸宽而深,腹大而不下垂,四肢无毛而显高.据此,提出了新品种形成后的体型外貌标准,并对核心群的体型外貌给于总体评分,为加速新品种的形成提供了科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共测定3.5岁18头(公9头、母9头)和4.5岁35头(公16头、母19头)九龙牦牛与草地型牦牛杂交F1代的外貌特征,结果为:全部有角,角尖向上的45头,占84.9%,角尖向后的8头,占15.9%;被毛黑色的49头,占92.5%,棕色的1头,占1.9%;额毛卷曲的47头,占88.7%,额毛无卷曲的6头,占11.3%。  相似文献   

4.
唐古拉山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和景观物种。它以对高原海拔地带严寒、缺氧、缺草等恶劣条件的良好适应能力而成为高原畜牧业的优势畜种。海拔高度是生态环境的一个制约条件,高原上海拔直线上升,形成垂直性气候,各种生物随之变化。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孕育了消化粗纤维能力强,耐饥饿、耐缺氧的唐古拉山牦牛。1唐古拉山牦牛的生境唐古拉山牦牛分布于唐古拉山镇辖区的5个牧业社。唐古拉山镇位于青海省西端,孤悬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唐古拉山脉北坡,西、南与西藏那曲藏族自治州毗邻,东、北隔马兰马拉山与当曲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治多、杂多两…  相似文献   

5.
牦牛(Bos grunniens)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和景观物种。它以对高海拔地带严寒、缺氧、缺草等恶劣条件的良好适应能力而成为高原畜牧业最重要的优势畜种,为牧民提供无可替代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我国的牦牛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其中大多数集中于青藏高原中心地带及东部边缘的青海、甘肃和四川西北部。海拔高度是生态环境的一个制约条件,高原上海拔直线上升,形成垂直性气候,各种生物随之变化。在这种恶劣自然条件下孕育了消化粗纤维能力强,耐饥饿、  相似文献   

6.
7.
梅花鹿的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花鹿属偶蹄目、反刍亚目、鹿科 草食动物,具有药用、肉用、皮用、观赏用等多种经济用途。其鹿茸以显著的医疗保健作用和昂贵的价格而闻名于世;鹿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价高俏销;鹿皮可加工成美观耐用的服装鞋帽;其他副产品如鹿骨、鹿血、鹿筋、鹿胎、鹿角、鹿尾、鹿鞭、鹿肾也被人们视为珍品而加以妙用。由于梅花鹿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强, 容易驯养,故人工养殖已遍及吉林、辽宁、黑龙江、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海南岛、广东、福建、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苏、上海、安徽、河南、山东等省市。现简要介绍梅花鹿的人工养 殖技术,供广…  相似文献   

8.
9.
10.
野生禽类一般都具有色彩斑澜的羽毛。白冠长尾雉不但羽色不凡,而且具有鸣禽的美妙歌喉,声音悦耳动听。如果光凭声音去判断的话,它很像鸣禽。 白冠长尾雉雄鸟的眼珠、额、颊、眉纹、耳羽和头后羽都是黑色,互相连接,成为环状,围着头顶,使头顶的白色羽毛犹如一顶别致的小帽。颈部羽毛也是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生活在高寒低氧生态环境下的青海高原牦牛壁动脉的走行路线和分支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臂动脉为腋动脉分出肩胛下动脉后的延续,并在胸升肌外侧,喙臂肌后缘与臂静脉向下延伸,至肘关节下分方出骨间总动脉后,延续为正中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索野牦牛的行为习性及其生态环境,[方法]我们通过对青藏高原野牦牛的遗传资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野牦牛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它的迁徙、采食、繁殖等行为与特殊的高原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关系,但环境的变化使这一珍惜物种逐步减小.[结论]环境保护是挽救这一物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青海高原牦牛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心产区简单随机抽样在青海省西宁市共抽取青海高原牦牛76头,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21个编码血液蛋白(酶)结构基因座及12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中性检验及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1个血液蛋白基因座中,有6个存在多型,多态位点百分比为28.57%,12个微卫星位点全部为多态,共检测出63个等位基因;两层次标记所反映的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均较低,21个血液蛋白基因座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1.118、0.0665、0.0729和0.0603,12个微卫星位点相应指标分别为2.9005、0.4138、0.5325和0.4903;除Alp外,其余5个血液蛋白多态基因座和12个微卫星位点均为中性基因。除Alp-CA、LDH1-ADH两对血液蛋白基因座和8对微卫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外,其余13对血液蛋白基因座和58对微卫星均处于连锁平衡状态(P〉0.05);另外,6个血液蛋白多态基因座、12个微卫星位点或是两者的合并数据从群体水平上均处于连锁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态地理比较分析法,根据青海牦牛类群分布的自然环境特点,研究了青海牦牛形成与分布的自然生态规律,青海牦牛不同类群的体型结构(体尺、体型结构)与生态因子(海拔、气温、降雨量、植被状况)的相关规律。结果表明: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青海不同类群的牦牛的体型指标、生理指标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On the Datong Yak Breeding Farm of Qinghai Province(Datong farm), the scientists of the Lanzhou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s,explored the possibility to cross wild yak bulls with domestic yak cows in the past 20years and a new yak breed, the Datong yak, has been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组织学特点及对低氧的适应,以平原黄牛为对照,利用光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骨骼肌肌纤维直径、表面积密度;通过透射电镜比较骨骼肌线粒体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平均体积等结构参数。结果显示,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肌纤维直径显著细于1日龄平原黄牛,表面积密度明显大于平原黄牛,差异极显著(P<0.01);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平均体积小于1日龄平原黄牛,并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体积密度、面积密度、面数密度均大于1日龄平原黄牛,且差异极显著(P<0.01)。以上结果表明,大通牦牛通过增加骨骼肌线粒体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降低线粒体平均体积来提高其在低氧环境中对氧的利用,并且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肌纤维直径小,表面积密度大的组织学特点。  相似文献   

17.
对180头生长家牦牛和半血野牦牛的产毛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家牦牛1岁1.263±0.239kg/头,2岁1.404±0.329kg/头;3岁1.501±0.326kg/头;半血牦牛相应为1.074±0.308kg/头,1.064±0.336kg/头,1.158±0.410kg/头。其绒毛产量分别为家牦牛0.605±0.143kg/头,0.711±0.216kg/头,0.635±0.246kg/头。半血野牦牛0.556±0.177kg/头,0.418±O.201kg/头,0.453±0.217kg/头。裙毛产量分别为家牦牛0.658±0.137kg/头,0.693 ±0.175kg/头,0.866±0.187kg/头。半血野牦牛0.518±0.211kg/头,0.646±0.257kg/头,O.705±0.258kg/头。结果表明,给家牦牛导入野牦牛血液进行血缘更新,牦牛的产绒、产毛性能未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牦牛高原适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广泛分布于海拔3 000~5 000 m的高原地区,是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畜种。经过长期适应性进化,牦牛在生理结构以及遗传分子方面表现出高原适应性特征。随着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牦牛高原适应机制得到进一步揭示。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报道,对牦牛高原低氧适应的肺、心生理结构和分子机制,高寒环境适应的被毛周期性调控及脂肪沉积代谢的分子机制,抗病分子基础,雌雄牦牛繁殖的生理基础和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引进野血种公牦牛改良当地牦牛可有效遏止牦牛退化,进一步巩固和改善我县牦牛品种质量,恢复其原有的优良生产性能和品种特征,提高经济效益.[方法]本文以野牦牛和家牦牛杂交后代与家牦牛后代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杂种牦牛和家牦牛的初生、6月龄、18月龄体尺、体重.[结果]显示,在同等条件下,1/4野血牦牛初生、6月龄、18月龄体尺、体重均显著高于同龄家牦牛,经t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用野血牦牛改良家牦牛,是目前更新复壮家牦牛群体的有效途径之一,能获得很强的杂种优势,对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