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MTT比色法检测孕牛淋巴细胞转化的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30头妊娠奶牛,根据妊娠阶段不同分为妊娠前期(小于100d)、妊娠中期(100-200d)和妊娠后期(大于200d)3组,应用MTT比色法测定妊娠母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结果是妊娠母牛淋巴刺激指数明显低于未妊娠牛(P〈0.05),不同妊娠天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就说明妊娠时母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是下降的。  相似文献   

2.
用MDVgB重组痘苗病毒RVV - gB、HVT冻干苗、痘苗病毒WR株经腹腔分别免疫 3组 1日龄SPF鸡 ,1 5日龄攻GA株强毒 ,且每组在攻毒前 1天 ,攻毒后 2 ,4,5天各采脾脏 1只 ,并以PHA为有丝分裂原检测其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表明 ,攻毒前RVV - gB组差异不显著 ,但从攻毒后第 2天起 ,RVV -gB组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高于HVT冻干苗组 ,且MTT比色法比形态学检测法灵敏  相似文献   

3.
左旋咪唑对正常和受抑制兔体外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左旋咪唑 (LMS)对正常和受抑制兔体外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在正常细胞培养液中加入 0 .1μg/ml、0 .5 μg/ml的LMS对细胞转化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P <0 .0 5 ) ,加入 5 μg/ml、10 μg/ml的LMS对正常淋巴细胞转化无明显促增殖作用 (P >0 .0 5 ) ,而加入高浓度 (10 4 μg/ml、2 0 8μg/ml、4 16 μg/ml)LMS则明显抑制淋巴细胞的转化 (P <0 .0 5 ) ;对肾上腺素或环磷酰胺处理的细胞 ,加入低浓度 (0 .1μg/ml、0 .5μg/ml)LMS可明显逆转细胞的抑制状态 ,使其恢复至细胞转化的正常水平 ,中等浓度 (5 μg/ml、10 μg/ml)LMS对受抑制的细胞无逆转作用 ,而高浓度LMS则使抑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鸭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法)最佳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对培养温度、小牛血清及刀豆蛋白A(ConA)的浓度以及培养时间4个参数的研究,确定了鸭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法)的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采用39.0℃、含10%小牛血清和5μg/mL ConA的 RPMI1640培养66h可获得最大的OD570nm光吸值。  相似文献   

5.
孕牛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法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酶联免疫染色法测定未妊娠,妊娠前期(〈100d)妊娠中期(100~200d)和妊娠周期(〉200d)的黑白花奶牛各10头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未孕与不同妊娠阶段母牛T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3亚群和CD4:CD8比值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妊娠期之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择杂种牧羊犬作为实验犬,用MTT法检探讨了不同浓度犊牛血清(FCS)、淋巴细胞、植物血凝素P(PHA-P)和刀豆蛋白A(ConA)对犬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了犊牛血清含量为10%,淋巴细胞浓度为5×106个/ml,用丝裂原PHA-P刺激的最佳浓度为12.5μg/ml时,MTT法测定能够刺激犬淋巴细胞转化增殖,但t检验分析表明其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并不显著;当其它条件不变,所用的丝裂原为Con A时,它在浓度为0.5~2.5μg/ml范围内均可以显著刺激T细胞的增殖(P<0.05),且在浓度为2.5μg/ml时刺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中华鳖脾淋巴细胞体外转化的条件,对脾淋巴细胞浓度和培养时间、丝裂原种类和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显示:2×106 cells.mL-1的脾淋巴细胞用10μg·mL-1Con A(伴刀豆蛋白A)诱导培养120 h或用5μg.mL-1 PHA(植物血凝素)诱导培养144 h,能获得良好的检测效果.研究表明,采用MTT法测定中华鳖脾淋巴细胞体外转化方便可行,可为中华鳖脾淋巴细胞体外转化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MTT(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印楝素(0.01,0.1,0.5,1.0,2.0mg·L-)作用不同时间(24,48,72,96h)对果蝇S2细胞的抑制率.结果表明,印楝素低质量浓度处理时,对果蝇S2细胞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表现为低质量浓度促进效应;在质量浓度为0.1~2mg·L-1处理剂量范围内,表现为明显的时间依赖性,随时间延长,抑制率增加.0.5mg·L-1处理48h抑制率达54%,为最佳作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田归农 《农友》2001,(1):18-18
寒冷的晚冬,气候恶劣,牧草枯萎,若孕牛饲养管理不当,特别是气候突变之时,极易引起体质下降,抗病力减弱,造成流产或难产,严重者导致母子双亡。因此,对孕牛的护理除修补圈舍,保暖防寒外,还应采取下列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奶牛乳房炎的免疫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加强奶牛乳房炎免疫控制。[方法]介绍奶牛乳房炎的病理学、发病机理、免疫与防御机制及其疫苗种类和研究进展。[结果]该病病原主要为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仍然不太清楚,防御机制包括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采取综合防治,特别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问题。[结论]该研究为奶牛乳房炎的免疫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叶果 《北京农业》2012,(15):129
结合兽医临床工作经验,仅从临床角度去讨论奶牛乳房炎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通过MTT法测定棉酚对多浪羊淋巴细胞生长的影响,确定棉酚对多浪羊淋巴细胞产生影响的最短作用时间和最低浓度,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从新疆多浪羊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将其加入10 mL的RPMI-1640中,均匀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中,于CO2培养箱中37℃培养12h后,分别以不同浓度(5、10、15、20、25、30、35 μmol/L)的棉酚进行作用,作用时间分别为1、2、3、4、5、6h,加入MTT培养4h,加入DMSO溶液终止反应,用酶联免疫检测仪于490 nm处检测各孔的吸光值.结果表明,随着棉酚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的递增,多浪羊淋巴细胞活性在逐渐下降,说明棉酚对多浪羊的淋巴细胞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选择48头奶牛,分为6组,每组8头,分别为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末期,每个泌乳期设高产组和低产组,研究不同泌乳阶段和产奶水平下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泌乳阶段的延长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其中泌乳末期最高为2.95%,显著高于泌乳盛期(P0.05),泌乳中期淋巴细胞凋亡和各阶段差异不显著;在泌乳盛期和泌乳中期,高产奶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地高于低产奶牛(P0.01),泌乳末期低产组淋巴细胞凋亡率升高为3.02%,高产组低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率逐渐上升,并且高产奶牛更易于发生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阐明奶牛真胃疾病在大庆周边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对肇源县、林甸县、杜蒙县、大庆红岗区等地的14 210头奶牛的四种真胃疾病(真胃炎、真胃阻塞、真胃溃疡和真胃变位)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饲养管理、胎次、泌乳量、发病时期与真胃疾病有较大关系.同时进行了病因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临床型乳房炎与正常奶牛血浆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检测和分析临床型乳房炎与正常奶牛血浆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血浆蛋白,凝胶用硝酸银染色和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7.4软件自动检测分析差异表达蛋白斑点并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结果】凝胶图谱分析后得到3个差异蛋白斑点,鉴定为2种蛋白质(结合珠蛋白前体和乳腺球蛋白)。结合珠蛋白前体在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浆中表达量增加,可作为乳房炎诊断标记分子;而乳腺球蛋白的表达量下调。【结论】临床型乳房炎与正常奶牛的血浆中蛋白质的表达存在差异,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研究有利于探索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农乐添加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作此试验。按中选奶牛的胎次、泌乳月和日产奶量近似的原则,配对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奶牛在试验期间喂农乐添加剂,两组奶牛其它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结果,试验组奶牛在试验期间日平均产奶量比对照组相对提高了1.16 kg (p<0.05)。  相似文献   

18.
对牛乳中尿素氮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应用进行了综述,为实际生产中利用尿素氮含量指导奶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及特点,结合其症状,提出中兽医疗法或西兽医疗法,以为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黑龙江省奶牛业迅速发展,针对在奶牛养殖过程中显现出的问题,即奶牛单产水平低、原料奶质量安全等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对黑龙江省奶牛养殖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