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胁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引起的赤霉丝疫病(FHB)是1993年以来美国中西部地区大麦的一个主要病害。该病害使有潜力获利的大麦作物麦芽制造异常,从而大大降低了大麦作为食用籽粒的价值。造成酿酒大麦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存在脱氧瓜萎镰  相似文献   

2.
由F.graminearum Schwabe引起的赤霉丝疫病(FHB)能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和品质下降。我们在2001年进行了温室试验,研究了在对小麦中部小花进行点接种后F.graminearum在花器中的运动情况,并分析了点接种后具有不同Ⅱ类抗性水平的基因型温室目测小穗侵染级别与相同穗子中被F.graminearum侵染种子和全部基因型2001年田间侵染情况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由镰刀菌引起的赤霉丝疫病是全世界小麦和大麦的一个严重病害。培育赤霉丝疫病(FHB)抗性小麦品种需要了解赤霉丝疫病抗性的遗传控制知识。在软质红皮冬(SRW)小麦育种者已开始鉴定抗性种质时,有关赤霉丝疫病抗性育种中作为亲本的品种资料却得到得很少。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场、赤霉素等不同条件对辣椒种子进行处理,考察种子的萌发及活力,结果表明,电场+赤霉素或赤霉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处理种子,较对照发芽及活力都强,但赤霉浓度过高(100mg/kg)时会抑制种了的萌发。  相似文献   

5.
五种豆科林草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分别检测了来自宁夏,陕西和内蒙的紫花苜蓿,拧条,沙打旺,花棒和踏郎种子的带菌情况和杀菌剂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种子外部携带的真菌类群主要为根霉属(Rhizopus),芽枝霉属(Cladosporium),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p.)和镰孢霉属(Fusarium spp.)。内部寄藏的真菌类群主要为根霉属,镰孢霉属和交链孢属。其中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种子内部带菌率较低,分别为5%和0%,花棒和踏郎种子内部带菌率较高,分别达20%和30%。10%福美双种衣剂和13%福土种衣剂对供试种子内外寄藏真菌有显著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赤霉丝疫病(FHB)是大麦和其它禾谷类作物的一种真菌病害,能造成严重的产量和品质损失。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大麦种质赤霉丝病抗性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其它农艺性状问的关系,以便鉴定用于抗性育种的有用品系。供试材料共143个大麦品系包括88个现代欧洲春大麦品系、33个来自IPK Gatersleben基因库的品系和22个北美地区的品系。在两个季节用镰刀菌进行田间接种试验。  相似文献   

7.
人参种子带菌检测及杀菌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平皿法对10个人参种子样品进行种子表面和种子内部寄藏真菌检测,并测定4种杀菌剂和2种种衣剂对种子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种子样品携带真菌类群主要有青霉属(Penicilium 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pp.)优势真菌以及少量的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sp.)、木霉属(Tri-choderma spp.)、根霉属(Rhizopus spp.)和曲霉属(Aspergillus spp.)等劣势真菌。人参种子带菌率较高,种壳带菌率为48%~100%,种子内部带菌率为40%~100%,不同地点的种子外部带菌种类差异明显,种胚寄藏的优势真菌种类和分离频率与种壳的结果基本一致。氟硅唑、福美双、适乐时和15%噁.霜.福种衣剂用于处理人参种子具有较好的表面消毒效果,优于甲霜灵和噁霉灵。  相似文献   

8.
高苇  王勇  张春祥 《种子》2016,(9):91-93
为明确不同黄瓜品种种子携带真菌的种类及其带菌率差异,采用洗涤法和PDA平板法对12个黄瓜栽培品种进行种子外部和内部带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种子外部带菌量差异较大,分离真菌的种类主要为青霉(Penicillium spp.)、曲霉(Aspergillus spp.)、木霉(Trichoderma spp.)、根霉(Rhizopus spp.)等腐生菌及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Alternaria spp.)、蛭孢(Cladosporium spp.)等疑似病原真菌.种子内部寄藏真菌较少,疑似病原菌检出率显著降低,其中携带的镰刀菌分离频率最高,种壳内表皮的带菌率显著高于种胚.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种子发芽试验来评价了英围2003年推荐小麦品种对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nwrum)、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nm)、雪霉镰孢菌(Microdochium nivale varmajus)、燕麦镰孢菌(F.avenaceum)以及早熟禾镰孢菌(F.poae)的抗性,并且采用雪霉镰孢菌和英国推荐的镰孢菌穗瘟病(FHB)抗性标准来阐明了种子发芽时的抗性与以前公布的离体叶片抗性数据间的关系。除了早熟禾镰孢菌菌种以外,用全部真菌种接种后发现了显著的品种差异。用早熟禾镰孢菌种接种后,种子发芽%与对照比较,下降程度小。  相似文献   

10.
赤霉素对杉木种子萌发及生物大分子合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速生用材造林树种。种苗是造林的物质基础,促进种子萌发培育壮苗是林业生产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应用赤霉素处理林木种子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报道。我们曾应用赤霉素处理杉木种子同时用超声波处理,对杉木种子萌发有良好的效果。现进一步探讨应用赤霉索处理杉木种子对萌发和生物大分子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存信 《种子科技》2000,18(5):296-296
由于蓖麻蒴果是陆续成熟 ,分批收摘的 ,其种子质量不同。因此 ,播种前对蓖麻种子进行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1 选种  蓖麻种子从萌动到出苗所需养分全由蓖麻种子内储藏的营养物质供应。所以 ,充实饱满的种子是全苗、壮苗的先决条件。通过选种除去虫籽、破籽、秕籽、杂籽、霉籽等 ,选择符合该品种特征的、色泽新鲜、籽粒饱满的种子 ,从而提高蓖麻种子的质量和品种纯度。由于蓖麻种子籽粒大 ,播种量小 ,通常采用人工手选。为了提高选种工效 ,可先经过风选、筛选和水选等 ,去除秕籽、破籽和杂物等 ,再进行粒选。清水选种时 ,在 50 kg左右、4 0…  相似文献   

12.
机械清选对杂交稻种子质量及产量的影响浙江省瑞安市种子公司戈加欣,陈肖荣,吴陈济通常,杂交稻种子批的成分要比常规稻复杂得多。尤其是其特有的穗发芽种子(芽谷、萌谷)、自然开颖、谷粒黑粉病等籽粒的存在,影响了种子品质。倘若沿用农家木制手摇风车进行风选,企望...  相似文献   

13.
小麦籽粒黑胚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有互格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麦根腐德氏霉(Drechslerasorokiniana)和镰孢霉(FusariumSPP.)三种病原菌,其中,互格链格孢是最常见的黑胚病原菌,黑胚病原菌多于籽粒发育期间侵染种子,通常,面团期是侵染的最佳时期。黑胚抗性由一对或几对主基因控制,在分离群体中对黑胚抗性进行选择是有效的。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黑胚最有效的途径。黑胚的发生既受遗传控制,同时又受环境影响,小麦籽粒发育期间的降雨、灌溉和露水强烈地影响着黑胚的发生,氮肥和花粉对黑胚的发生也有影响。由不同的病原菌引起的黑胚对种子发芽率、粒重和产量的影响不同,互格链格孢对上述三因素基本上无影响,由麦根腐德氏霉引起的黑胚其大多数种子不能发芽,由镰孢霉引起的黑胚其种子基本上无发芽力,黑胚使出苗率和幼苗活力降低,由麦根腐德氏霉和镰孢霉引起的黑胚其籽粒重量显著低于正常籽粒的粒重,从而导致产量的显著降低,黑胚影响小麦品质,使出粉率和面团稳定性降低,使面粉色泽度增加(白度降低)、籽粒的α-淀粉酶活性提高,黑胚的控制除了通过选育抗病的品种外还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豆疫病种子带菌和传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豆疫病种子带菌和种子传病研究作了详细报道。试验证明,从大豆疫病的感病植株可以获得病英和带菌种子。种子带菌具有传病作用。并阐明了种子带菌规律和病菌在种子里的存在部位。提出了适合植物检疫的种子检验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小麦团队抗赤霉病机理研究新进展"An antibody that confers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targets a membrane-bound glyoxal oxidase in Fusarium"。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宋修仕为第一作者,廖玉才教授为通讯作者。小麦赤霉病不仅降低产量和品质,还产生真菌毒素。植物中缺乏高抗赤霉  相似文献   

16.
孟兆华 《小麦研究》1999,20(1):33-34
小麦籽粒黑胚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有互格链格孢(Altemaria altemata)麦根腐德氏霉(Drechslera sorokiniana)和镰孢霉(Rasarium spp)三种病原菌,其中互格链格孢是最常见的黑胚病厚菌。黑胚病原菌多于籽粒发育期间侵染种子,面团期是侵染的最佳时期。小麦籽粒发育期间的降雨、灌溉和露水强烈地影响着黑胚的发生,黑胚影响小麦品质,使出粉率白度降低,使籽粒的α-淀粉酶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射阳县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江苏省种子条例》,规范种子生产、经营秩序,提高了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减少了种子事故的发生,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促进了粮棉油单产和品质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该县种子管理和种子市场也存在各种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晗  周荣 《种子科技》2005,23(4):226-227
温度的变化是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出现异常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种子本身的代谢作用和受环境的影响,致使仓内温度逐渐发生变化,会出现发热、吸湿回潮和虫霉等异常情况.种子的温度在一年中随着气温而升降的现象大体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这种规律对防止种子发热等现象、安全保存种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董学 《种子世界》2007,(1):37-37
1清选,加工 油葵种子清选加工,是指通过采用较先进的分选设备剔除掉夹杂在种子中的秸秆、茎叶、空壳、秕粒、草籽、泥沙等杂质,从而提高种子纯净度,力求净度达99%以上,以便下一个流程对种子进行分级、包衣。首先,所要清选种子必须经过充分晾晒,使种子水分降到10%以下;其次,通过调节风量来控制空壳、秕粒和裸仁及其他杂质的分离。通过种子清选加工,油葵种子本身纯净度大大提高,籽粒饱满,纯净无杂。实践证明,清选加工后的油葵种子本身发芽率将提高3~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冬小麦种子表面粘附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唐山、秦皇岛等5个地区收集45个冬小麦品种(系),通过洗涤检验法和吸水纸培养检验法,在供试的45个冬小麦品种种子表面分离到9个属真菌。分别为;链格孢属的细链格孢菌(Alterndrid tenuis Nees)和小麦链格孢菌(A.triticold Prasada)、丹尼链格孢菌(A.dennisii M.B.Ellis);离蠕孢属的小麦根腐离蠕孢菌9Bipoldris Sorokinidnd Shoem.);镰刀菌属的禾谷镰刀菌(Fusdrtum grdminedrdm)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弯孢霉属(Curvularia);突脐孢属(Exserohilum);德氏霉属的小麦穗氏霉菌(Drechslerd tritici-repentis Shoemaker);茎点霉属的勒韦茎点霉菌(Phomd leveillet Boerema);哈氏霉属的顶孢哈氏霉菌(Hdrzia acremonioides Harz.);侧隔霉属(Pleurophraium)。其中Alternaria分离频率最高,达58.06%,其次是Bipolaris和Fusarium,分别为22.11%和7.44%,对分离得到的各种孢子进行萌发率测定结果表明,离蠕孢属(Bipolaris)孢子萌发率最高,有6种真菌对小麦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