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性引诱剂防治桃园桃小食心虫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小食心虫是我国北部、中部果区的主要害虫,其危害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试验通过在桃园中放置桃小食心虫性诱剂,每天观察记录桃小食心虫的数量,7、8月份调查试验地和对照地的虫果率。结果表明,2004年蛾发生期为6月20日到8月29日,共诱蛾732头,试验地和对照地的虫果率无明显差别,说明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可有效地对桃小食心虫进行预报和防治,减少果园中农药的用量,达到了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的目的,同时总结了桃小食心虫在太谷地区的发生和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人工合成的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对大豆食心虫的虫情监测和控制作用,为其在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用人工合成性诱剂监测大豆食心虫田间种群动态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哈尔滨地区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期大约为1个月,高峰期为8月7日至8月14日,与传统的目测惊蛾法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4种不同田间诱蛾方式研究表明:水盆的诱蛾效果好于诱捕器,加入少量杀虫剂后诱捕器防治效果达到43.82%,而水盆加入少量杀虫剂后效果没有提高.2007年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开展大面积防治试验,防治效果为45.9%.2008年单用性诱剂+诱捕器防效为50.0%,在诱捕器中加入少量杀虫剂防治效果达62.7%.性诱剂诱捕法可作为大豆食心虫田间虫情测报的一种适用工具.通过定点定期的田间诱捕观察,明确了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动态,为适时防治提供依据.在田间应用大豆食心虫性诱剂防治害虫时,诱捕器中加入少量杀虫剂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即提高了防虫效果,又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初步掌握梨园内梨小食心虫和棉褐带卷蛾成虫的发生规律,采用性诱剂进行了定期调查。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成虫春季发生期较整齐,之后世代重叠,1年有3个发生高峰,其中6月23日至7月2日、7月28日至8月25日是全年成虫发生最高峰期;棉褐带卷蛾世代不重叠,1年发生5代,其中8月15日至8月25日是全年成虫发生最高峰期。  相似文献   

4.
为切实掌握渭北旱区苹果园两种鳞翅目害虫(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的发生动态及性诱芯诱杀防治的效果,本研究采用性诱芯监测和诱杀的方法,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川苹果试验站对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发生动态及粘虫板诱虫数量进行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洛川苹果园田间桃小食心虫的成虫发生始末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上旬,田间诱集到的桃小食心虫数量在6、7、8月上中旬出现虫量高峰。通过挂置不同数量的桃小食心虫性诱芯诱杀器,发现设置每667 m~2 12个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效果最好。(2)在洛川苹果园田间金纹细蛾成虫发生始末期为5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全年1年发生5代,平均一月发生一代,有世代重叠现象。越冬代5月上旬到6月上旬开始活动,第4代进入9月以后开始以蛹的形式潜伏在落叶上越冬。通过挂置不同数量的金纹细蛾性诱芯诱杀器,发现设置每667m~2 10个防治金纹细蛾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高效诱芯,研究其科学使用技术,为提高性诱剂诱捕目标害虫效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09-07―09,选用桃小食心虫2种诱芯及桃小食心虫与金纹细蛾的单一诱芯和复合诱芯,在陕西省白水县选择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混合发生的苹果园进行田间诱捕试验。【结果】桃小食心虫2种不同诱芯的平均日诱蛾量和不同时段诱蛾量均无显著差异,而诱蛾量的动态趋势有一定差异。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单一诱芯的诱蛾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复合诱芯;不同时段诱蛾效果表现为,试验初期桃小食心虫单一诱芯的诱蛾量极显著高于复合诱芯,而金纹细蛾单一诱芯在整个试验期间诱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复合诱芯;单一诱芯和复合诱芯诱蛾量动态比较一致,单一诱芯的诱蛾高峰均高于复合诱芯。【结论】桃小食心虫2种诱芯都能起到诱集成虫的作用,但A诱芯能更好地监测成虫的发生动态。在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混合发生的果园,将2种诱芯分开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桃小食心虫的大量饲养和观察及性激素诱扑器在实际中的应用。完成了性激素诱蛾配合期距法的桃小食心虫测报新技术研究,得出在其成虫发生高峰后3—7天用药,可获得最佳防治效果的结论,并指出第一代用药一次,第二代用药两次,就完全能控制桃小食心虫的全年为害。试验还同时进行了多种农药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苹果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桃小食心虫的活动规律、有效测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性诱剂诱集的研究方法,研究苹果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苹果桃小食心虫1 年发生2~3 代,成虫发生量最高峰发生在7 月20 日,有世代重叠现象;桃小食心虫成虫在苹果树上1.0~2.0 m处的分布无显著差异,在运用性诱剂诱杀桃小食心虫成虫时,可根据操作方便的原则,在苹果树1.0~2.0 m处随意设置性诱剂,不会影响诱集效果;成虫主要在22:00 以后,至清晨6:00 时间段活动,其中在0:00—2:00 时间段活动最频繁、最活跃。试验更进一步了解了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为更有效地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性诱剂监测新疆果树食心害虫的消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是新疆果树的主要害虫.研究利用性诱剂监测这3种食心害虫在南北疆不同果园的消长动态,分析其世代发生规律,为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的害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开展检测预报.[结果]2009年,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年在轮台地区和石河子地区一年分别发生5代、4代.苹果蠢蛾在轮台地区一年发生4代,在石河子地区有少量的出现.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果园内,诱集到的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是不同的.[结论]果树混栽的果园内,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的发生程度较严重.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果蠢蛾存在着世代重叠现象,化学防治的重点应放在第一代幼虫上.  相似文献   

9.
以复合搅乱剂-A迷向法控制苹果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卷叶蛾等几种主要害虫.结果表明,无论连续2 a还是当年的处理,其危害率都较对照降低40%~90%,且复合性信息素一次处理,简便易行.以引进的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性诱剂进行大量诱捕试验,也取得一定效果,诱蛾量高于国产性诱剂的诱蛾量.  相似文献   

10.
2006—2016年,在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三岔村枣园,通过开展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应用试验,掌握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利用当地气象观测数据,与桃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始见日、始盛日、高峰日进行偏相关分析,确定影响桃小食心虫发生发展的主要气象因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进行预测预报。结果表明,预报模型与实际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发展基本相符,可以用于实际的测报工作。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 利用人工合成大豆食心虫性诱剂进行大豆食心虫田间种群动态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哈尔滨地区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期大约为1个月,高峰期为8月7日至8月14日左右,与传统的目测惊蛾法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4种不同田间诱蛾方式研究表明:水盆的诱蛾效果好于诱捕器,加入少量杀虫剂后诱捕器防治效果达到43.82%,而水盆加入少量杀虫剂后效果没有提高。2007年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开展大面积防治试验,防治效果为45.9%。2008年单用性诱剂+诱捕器防效为50.0%,在诱捕器中加入少量杀虫剂防治效果达62.7%。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山楂园桃小食心虫预测预报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在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海阳村西北天山楂园,应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对桃小食心虫的成虫发生期进行预测预报。结果表明,通过性诱剂诱集成虫和查卵果率相结合的方法,预测桃小食心虫的成虫发生期比较准确。同时,采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山东中石化工有限公司)对桃小食心虫进行化学防治,当始见卵日卵果率>1%时,进行第1次化学防治,施药后7~10d,若卵果率仍>1%,则继续喷药防治,防治效果较好。据此方法,2006年试验喷药4次,2007年喷药1次,结果山楂虫果率由原来的70%以上降至2.65%,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 北京动物研究所从1975年合成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以来,我们对其诱蛾活性,以及田间防治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发现桃小食心虫合成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成虫有很强的引诱力.于今年4月9日,在梨园内挂了一个桃小性诱剂(含量500mg)水碗式诱捕器.观察其诱杀梨小的活性.并同时在附近挂一个梨小性诱剂诱捕器作对照.其诱蛾情况见表一:  相似文献   

14.
枣桃小食心虫诱捕器在经历7、8月的多雨季节时,会发生诱捕器内灌满雨水,使诱扑到的雄蛾随水溢出,导致观察数据失准,为此,宜在枣园内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设置枣桃小性诱剂诱捕器避雨设施。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用于防治桃小食心虫性诱剂的最佳间隔距离,于2017年在枣园设置5 m、10 m、15 m、20 m、25 m、30 m 6个不同间距的性诱剂诱捕器。结果表明:在山西省太谷县,随时间推移,性诱剂对枣园桃小食心虫的诱捕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7月26日出现诱蛾大高峰,7月6日诱捕量最低。性诱剂间隔距离为25 m时,对桃小食心虫的诱集动态与总诱捕量动态趋势基本一致且明显,与总诱捕量动态的相关性最高(R~2=0.949),最能反映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6个间隔距离的诱捕量差异显著,20 m的诱捕总量最多,大于20 m的间隔距离单盆平均诱捕量较多,小于20 m的间隔距离诱捕量较少。在20~30 m的处理中,25 m时呈现"高-低-高"趋势。诱捕密度随诱捕器间隔距离的增大而减少,回归方程为y=-0.000 08x~3+0.005 5x~2-0.119 4x+0.911 6,5 m和10 m时诱捕密度不稳定,15 m和20 m时趋于稳定,25 m时达到稳定。综上,认为25 m为性诱剂防治枣园桃小食心虫的最佳间隔距离,≤10 m时适合迷向防治,≥20m时适于诱捕防治。  相似文献   

16.
冀东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桃小食心虫在冀东地区苹果园的发生规律,利用性诱剂在苹果园诱集桃小食心虫,研究了冀东苹果园桃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在冀东地区1 a发生2代;应用性诱剂诱捕法可以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性信息素控制害虫是无公害农业生产者的一种方法,引进日本产复合搅乱剂-A的迷向法控制苹果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卷叶蛾等几种主要害虫试验,无论是连续二年还是当年的处理,其危害率都较对照降低40%~90%,且复合性信息素一次处理,简便易行。引进的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性诱剂进行的大量诱捕防治试验,也取得一定效果,特别是诱蛾量高于国产性诱剂的诱蛾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性信息素迷向剂对灵武长枣桃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在灵武长枣园中开展性信息素迷向剂不同密度、不同悬挂高度的诱虫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迷向剂可以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的危害,不同密度迷向剂处理下的诱蛾量及蛀果率不同,且不同处理间迷向率差异显著;80个/667 m2迷向剂密度处理的诱蛾量仅为4头,蛀果率仅为0.2%,迷向率高达90.01%,蛀果率下降91.30%;60个/667 m2迷向剂密度处理、40个/667 m2迷向剂密度处理的蛀果率分别下降78.26%和69.57%;诱捕器悬挂高度在2.0 m处对桃小食心虫的诱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利用性诱剂测报技术,对河北省赵县梨区和顺平县桃区梨小食心虫的田间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赵县梨区和顺平县桃区1a发生4代,具有发生持续时间长、世代重叠等特性。应依据梨小食心虫田间种群动态特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其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20.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世界性的重要果树钻蛀性害虫之一。目前,性信息素诱捕器广泛应用于害虫防控,为提高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测报及诱捕效率,从两方面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采用了8个性诱剂产品诱杀梨小食心虫,同时每个诱捕器内设1、3、5、7、9、11个芯数,共6个处理诱杀梨小食心虫。结果表明,A诱捕性诱芯和C诱捕性诱芯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的诱芯数量为1时引诱到的梨小食心虫数量最多。建议在田间测报和大量诱捕时,使用A诱芯,可达到较高诱捕量,同时也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