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内对峙培养和寄生致腐作用测定结果表明 :盾壳霉 (ConiothyriumminitansCampbell)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没有明显拮抗作用 ,但对菌核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被盾壳霉寄生的菌核表面皱缩、软化腐烂 ,后期菌核表面密生大量盾壳霉分生孢子器 ,并从顶端孔口分泌出黑色球状分生孢子黏液。显微镜检盾壳霉寄生的腐烂菌核石蜡切片 ,结果表明 :盾壳霉菌可在菌核的表面和内部疏丝组织寄生 ,并形成分生孢子器。盾壳霉分生孢子器表生、半埋生或埋生于腐烂菌核上。被盾壳霉寄生的菌核 ,后期拟薄壁组织消解断裂成不连续的残片 ,内部疏丝组织消解 ,在发病后期致密的疏丝组织被盾壳霉菌消解成的网状结构所代替。  相似文献   

2.
采用菌核诱捕法从源于湖北省40个县市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及鉴定同腐烂菌核相关的真菌。结果表明:重要的菌核寄生菌盾壳霉在湖北省分布于西北及西南部高海拔山区,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除核盘菌,质壳霉还可寄生三叶草核盘菌和小核盘菌。盾壳霉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0℃,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4,光对孢子的产生具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分生孢子萌发需95%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3.
对菌核重寄生菌盾壳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 :盾壳霉菌可在 5~ 2 5℃温度范围内生长繁殖 ,菌丝生长和繁殖的最适温度为 2 0℃ ;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pH 3~ 10 ,pH 5时最适宜于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需 95 %以上的相对湿度 ,空气湿度为 10 0 %时孢子萌发率较高 ;光照对孢子成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迅速且产孢量最多。  相似文献   

4.
将油菜菌核病菌 (S .sclerotiorum)之菌核作为诱饵埋入油菜土壤中 ,二个月后从菌核表面和内部分离到 5 2株木霉 ,其中黄绿木霉 (T .aureoviride) 2 5株 ,占总数 48 1% ;钩状木霉 (T .hamatum) 17株 ,32 7% ;哈茨木霉 (T .harzianum ) 7株 ,13 3% ;康氏木霉 (T .koningii) 2株 ,4 0 % ,以及拟康氏木霉 (T .pseudokoningii) 1株 ,2 %。将木霉菌株与核盘菌在PDA平板上的玻璃纸条上对峙培养 ,发现木霉菌丝平行于核盘菌菌丝生长 ,并伸出短枝样菌丝或勾状菌丝紧紧附着在核盘菌丝上 ,最终导致核盘菌菌丝断裂和消解。如果两菌直接在PDA平板上双相生长 ,2 4h后两菌落接触 ,在多数情形下 ,在核盘菌一侧会产生褐色、黄褐色宽窄不等的拮抗带 ,拮抗带中的核盘菌菌丝肿胀、断裂和原生质解体。 2周后有 42个木霉菌落覆盖过核盘菌菌落 ,占供试木霉菌株的 84%。而且核盘菌菌落中形成的菌核数量比对照明显减少 ,有些木霉菌株能完全抑制菌核产生。木霉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核盘菌菌丝的生长、菌核的数量和大小有明显影响。而挥发性代谢产物仅仅对菌核大小有一定抑制作用。将拮抗作用强的木霉菌株培养物导入土壤后 ,埋入土壤中的菌核多数将发生腐烂 ,即使未腐烂的菌核其产子囊盘萌发能力也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
核盘菌菌核重寄生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湖南、河北、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12个省市(区)采集土样103份,采用室内菌核诱捕的方法分离得到了148个真菌菌株,分别属于12个属。其中黏帚霉属(Gliocladium spp.)77个菌株,包括4个种,占全部分离菌的52.03%,为优势种群;其次为青霉菌(Penicillium spp.)21个菌株,分离率为14.19%;镰刀菌(Fusarium spp.)16个菌株,占10.81%;木霉菌(Trichoderma spp.)13个菌株,占8.78%;轮枝菌(Verticillium spp.)8个,占5.41%。对其中寄生率较高的菌株进行回接,结果表明,黏帚霉和木霉寄生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核的能力强,接种1周后导致菌核腐烂,但不同菌株之间存在差异;而镰刀菌、轮枝菌对菌核的寄生能力较差。并且,首次用菌核诱捕的方法从云南省玉溪市烟草田土壤中分离获得了一株能寄生菌核的捕食线虫丝孢菌,经鉴定为椭圆单顶孢[Monacrosporium ellipsosporum(Preuss)Cooke&Dickinson]。  相似文献   

6.
在培养皿中测定粘帚霉对核盘菌菌核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粘帚霉菌株对核盘菌菌核具有较强的寄生作用,寄生率均达到85%以上。HL-1-1菌株的寄生率最高,为100%,其次为菌株SH-1-1、SYP-1-3和SS-1-1。供试粘帚霉菌株使核盘菌菌核软化,最后导致腐烂。平板透明圈法和比色法测定粘帚霉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结果表明:供试的粘帚霉菌株菌能产生蛋白酶、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其寄生菌核能力越强,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的酶活性越高。表明在粘帚霉侵染核盘菌菌核的过程中,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盾壳霉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由Campbell从核盘菌的菌核上首次分离发现,主要用作农用杀菌剂。盾壳霉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0~30℃,以20℃最为适宜;在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时,盾壳霉分生孢子能迅速萌发。它能通过孢子或菌丝侵染菌丝和菌核,产生破坏性寄生作用、溶菌作用和抗真菌物质,杀死病原菌的菌  相似文献   

8.
选择了5株具有代表性的向日葵菌核病菌,初步测定了其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药性。结果表明,向日葵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在15~20℃之间;菌丝生长最适环境为中性和偏酸性;越冬条件下不同菌核及病残体埋入土壤中,病残体上菌丝不能越冬,而菌核能够越冬,且埋入土层越深菌丝生长速度越慢,产生菌核的重量也降低;向日葵菌核病菌对茄子、向日葵、油菜、向日葵的致病力存在差异;多菌灵对不同地理区域菌株的EC50为0.4977~0.2456μg.mL-1,其中最不敏感菌株与最敏感菌株EC50的比值为2.03,都为敏感菌株;腐霉利对不同地理区域菌株的EC50为1.2715~0.3333μg.mL-1,其中最不敏感菌株与最敏感菌株EC50的比值为3.81,都为敏感菌株,目前所采集的地点尚未出现抗药性菌株。研究为深入研究黑龙江省寒地向日葵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科学防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了北京、山东、江西等7个地区31株灰霉菌株和1株实验室标准菌株(BO5.10)对腐霉利的毒力。结果表明,32个供试灰霉菌株中,8个菌株对腐霉利属中等抗性,20个菌株属于低等抗性,4个菌株为敏感菌株。进一步测定了个别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的高盐渗透压、甘油含量以及电导率之间的差异。供试抗性及敏感菌株在1.25~10 g/L Na Cl浓度范围内可刺激菌落生长,超过此浓度界线抑制菌落生长,且对抗性菌株抑制率大于敏感菌株。抗腐霉利菌株甘油含量和电导率均高于敏感菌株。以上结果为灰霉病的抗性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花椒流胶病病原疫霉种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花椒流胶病病组织中分离得到3个疫霉菌株,致病性测有明,3株疫霉对花椒致病性极强,对柑桔不致病。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与柑桔褐腐疫霉标准菌株菌丝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比较,这3株花驻胶病病原疫霉为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citrophthoraLeonian。  相似文献   

11.
华南地区17个农作物病原真菌菌株间拮抗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DA平板对峙试验研究了华南地区17种农作物病原真菌菌株之间的共生关系和拮抗关系,结果表明菌丝对峙生长可分为5种类型。稻小黑菌核病菌株与大部分供试菌株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稻黑粒病新月弯孢霉菌株与大部分供试菌株不能共生,花生冠腐病菌株的菌丝能覆盖大部分供试菌株的菌落,茶云纹叶枯病菌株、桑炭疽病菌株和柚子炭疽病菌株的菌落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人参锈腐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及其耐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参锈腐病菌为靶标菌,从79株木霉菌株中筛选出3株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ECT-01、WW Z 22-11和2-67,3株木霉菌对人参锈腐病菌抑制率分别达到77.24%、76.08%、74.06%。通过对其拮抗机理的初步研究发现,3株木霉菌主要通过重寄生作用寄生于人参锈腐菌菌丝上,吸取养分,最终使人参锈腐菌菌丝断裂死亡。耐药性试验表明3株木霉菌对多菌灵极敏感,ECT-01对百菌清和恶霉灵的耐药性均高于其他2株木霉菌。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方法对水稻菌核秆腐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菌核萌发条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丝在PDA培养基、30℃、pH值5.5、黑暗条件下生长最佳,3d时菌落直径可达80mm,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在以半乳糖为碳源、NH4H2PO4或NH4Cl为氮源、25℃、pH值5.5、黑暗条件下菌核萌发率最高,达85%;菌丝致死温度为56℃、10min;菌核致死温度为61℃、10min。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盾壳霉寄生核盘菌过程中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变化及对核盘菌菌丝和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盾壳霉在寄生核盘菌初期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会明显的升高,具有明显的诱导酶特征,同时盾壳霉对照在没有核盘菌存在时,也能检测到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说明盾壳霉产生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都有组成酶存在。核盘菌菌丝和菌核组织的大量消解都出现在这两种酶活性达到高峰之后,表明两种酶协同作用更有利于核盘菌菌丝和菌核组织的消解腐烂。  相似文献   

15.
白术根茎腐烂病病原分离鉴定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共分离得到58个病原菌菌株,其中丝核菌属Rhizoctonia菌株25个,小菌核属Sclerotium菌株19个,镰刀菌属Fusarium菌株11个,腐霉菌属Pythium菌株10个。在丝核菌中有22个菌株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小菌核属的19个菌株全部是罗氏小菌核Sclerotium rolfsii,镰刀菌中有10个菌株是尖孢镰Fusarium oxysporum Schecht,3个腐霉菌株则全部是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用绿亨一号、井冈霉素和甲霜灵3种药剂单独防治时都有效果,但显著低于绿井混合或绿甲混合处理的防效。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发育的分子机理,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建立了包含2 000个转化子的大丽轮枝菌菌核型菌株V08DF1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并在查氏、查氏-根或PDA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各转化子的菌落形态。从中筛选出130个菌落特征与野生型菌株V08DF1有明显差异的突变体菌株,其中14个突变体菌株为微菌核发育受阻。对这14个微菌核发育异常的突变体菌株进行T-DNA插入的PCR验证,均能扩增到潮霉素抗性基因,Southern杂交显示其中7个为单拷贝插入,5个为双拷贝插入,2个为三拷贝插入,表明T-DNA已经成功整合到这些突变株的基因组DNA中。  相似文献   

17.
白芷根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芷根腐病由菜豆壳球孢引起,该菌在培养中只产生菌丝体和微菌核,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生的微菌核数量最多,在白芷培养基生长慢,但形成的微菌核个体最大,菌丝生长的温度为10~40℃,最适温度为25~35℃,生长的pH值为3~12,最适pH值为5~6。  相似文献   

18.
大蒜白腐病菌对温度的反应及田间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菌丝在6℃下不生长,最适温为12~19℃,高于25℃则生长受抑制;菌核在55℃下处理20min推动萌发力;菌丝在下处理25min即失活;粉锈宁,多菌灵拌种防效分别为90.73%和93.04%,自制复合剂F3的防效达99.83%,F4达99.66%,效果优于粉锈宁,且成本低有推广价值,多菌灵对蒜苗有抑制,使用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9.
从菌核分化入手,研究外源信号分子对汤姆青霉PT95菌株菌核分化的影响。使用MEA和PDA这2种不同的培养基培养汤姆青霉PT95菌株,并在2种不同的培养基上分别添加0,0.02,0.04,0.06 mmol/m L的c AMP;通过记录菌核成熟的时间,测量菌落直径、菌核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分析菌株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加入的cAMP浓度达到0.02 mmol/m L时菌核的生长发育状态最佳;之后随着cAMP浓度的增加,其生长状况逐渐下降;当cAMP浓度达到0.06 mmol/m L时,其生长开始受到抑制,表明外界适当供给信号分子c AMP可促进汤姆青霉PT95菌株的生长,但cAMP浓度过高则会抑制汤姆青霉菌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土壤生防放线菌的分离及其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抑菌圈法从土壤中筛选出21株对油菜菌核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其中拮抗活性较强的有4株。拮抗放线菌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最高抑制率达85.7%;能抑制病菌菌核的形成,处理后11d,对菌核形成的抑制率达97.3%;对菌核萌发的抑制能力稍弱,在菌核萌发初期,部分放线菌菌株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